APP下载

基于“双元制”的电子与物联网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究

2023-06-03李晨阳王志明李飞高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10期
关键词:双元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李晨阳 王志明 李飞高

关键词:双元制;特色专业群;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3)10-0175-03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企业自动化程度再上新台阶,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不断提升。我国“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探索具备中国特色的人才教育模式,培养大批量高素质全能型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1“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内涵

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重理论更重实操,在培养人才实践方面精准施教,以确保职业教育优良发展。纵观全球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成就显著,历经发扬传承、不断更新优化,现已形成相对完备的职业教育制度[1]。

“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一元”,企业为另“一元”,相互配合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制度[2]。在具体教学组织过程中,企业主要负责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而职业学校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指导。学生的培养过程是由企业与职业学校双方共同参与完成的,强调以行业需求和经济发展为导向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通过对“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多年的不断探索研究,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将其与我国国情相融合,进行本土化应用,以电子与物联网特色专业群为教学背景,开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完善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以有效的手段和科学的方式进行筹划,基于“双元制”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更新课程设置,优化教学体系,确保教学体系多样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电子与物联网特色专业群的复合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据此构建更为合理的、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新模式,有效保障校企协同育人质量,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开拓新思路与新方法[3]。

2 现阶段“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瓶颈

在我国现阶段,“双元制”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本土化运用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存在本土化落地困难、校企合作步履蹒跚以及复合型师资力量贫乏的发展瓶颈。

2.1本土化落地困难

“雙元制”职业教育能够在德国被广泛运用并取得明显成效,与其社会背景下优良职业教育环境密不可分。相比较而言,我国传统文化和社会背景与德国存在较大差异,职业教育环境有待提升。这就导致“双元制”教育体系在我国本土化落地运用较为困难,生存发展空间有限[4]。在法律建设方面,德国陆续颁发一系列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改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和规整企业职业教育职能。尽管我国已出台《职业教育法》,但职业教育整个体系仍需要持续完善和优化,其中企业承担的职业教育职能仅约占2%。我国多数企业不乐意承担职业教育职能,究其原因:第一,企业若承担部分职业教育职能则需要付出成本,但多数企业不愿意进行暂无直接利益的长远投资。其次,社会存有大量实习生可供企业聘用,不存在招聘困境,导致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有限。最后,我国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相比口碑较差,多数家长思想观念中也不希望把孩子送去接受职业教育,反观德国职业教育,受到大量家长和青年的追捧。这就导致我国职业教育缺乏优良生源,使得“双元制”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2校企合作步履蹒跚

“双元制”培养体系的核心是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指导和实践动手操练。但是在社会生活中校企合作步履蹒跚,其主要问题在于如何搭建默契合作关系和如何进行合作中的默契协调与配合[5]。合作伊始,为使各届毕业生更好就业,校方需要对社会劳动市场进行准确剖析和前景预测,必须精准探寻能明确提供学生对口专业岗位培训且具备长期用人需求的企业,然而想做到这几点着实不易。合作之中,企业须切实依据工作内容与校方配合筹编学生培养计划,与学生签署培训实践协议,供给专业设备或产间,安排企业内具备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耐心指导,合理组织实施培训方案和实践考核等全方位投入[6]。因此,这可能导致多数企业为节省投入成本拒绝参与校企合作,或有意减少培训内容和降低培训质量。另外,学校实训基地场地有限,实训设备落后,实训耗材需求巨大,时常受到经费不足的制约,这些都导致校企合作艰难开展。

2.3复合型师资力量贫乏

德国“双元制”教育体系具备充足且优质的教学师资力量和完善的师范教育体系[7]。而国内“双元制”的主授教师存在两种分化:一类是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教学教育技能,但缺少实操训练经验,缺乏职业岗位经历;另一类是从事多年职业岗位后转岗为专任教师,往往具备专业的实践动手能力,但缺少系统的理论知识教育能力,无法拓展理论课程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在真正的校企合作时,校方授课教师比较侧重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讲授,企业培训指导人员重点对实践操作内容进行传授经验,这就造成双方培训难以互相匹配,学生专业知识与实操技能难以有机结合。并且这种单科型师资力量难以及时得到扩充,造成“双元制”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中缺乏复合型师资力量。因此,若想拓宽学生实习内容覆盖面,全方位培养学生对口岗位实操技能,我国的复合型师资力量有待改善。

3“双元制”电子与物联网特色专业群人才培养研究与应用

3.1电子与物联网特色专业群组群逻辑

电子与物联网特色专业群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核心,涵盖包括物联网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8]。专业群面向智能终端产业链,从集成电路到嵌入式系统、从通用到专用、从单机到互联的逻辑而构建,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

电子与物联网特色专业群是由对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极高的电子信息类专业组建的专业群,需要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做”。对专业核心课程开展“双元制”课程改革,将创新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为电子与物联网学院学生开设“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生而异”的专业课程内容,搭配教师全新教学方法,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实现学生“应知”与“应会”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全面发展、满足市场需求。

3.2“双元制”电子与物联网特色专业群人才培养实踐

电子与物联网特色专业群人才培养符合职业教育培养体系,遵循产业经济发展规划,满足市场发展人才需求,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创新并实践工学结合“2211”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主旨是培养电子信息技术类智能终端产品研发、量产与技术创新的全能型人才。结合“五级渐进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以五级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9],对接企业合作“渐进”需求,通过分段实施,有针对性培养学生需具备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力,提升专业群人才培养规格,实现知识、技能、素质的协调发展。

自2018年“双元制”教学模式启动以来,在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电子与物联网学院已经连续开展四年“双元结构教学”工作。专业群部分课程基于“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实践,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总体表现最佳,学习更为积极主动、课堂参与率高、成绩大幅提升,获得企业一致好评。据深入调查数据显示,该专业学生对课程理论掌握程度高达95%,对“双元制”教学方式与课程安排满意程度达95%,85%的学生认为课程学习与企业实践相互配合很有必要,83.33%的学生表示“双元制”课程教学实施能巩固理论知识学习,且大幅提高自己的实操动手能力。

总之,在近四年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实践中,学生反馈良好,就业效果显著提升,复合型教师能力大幅提高,“双元制”电子与物联网特色专业群人才培养实践取得成功。

4“双元制”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策略

4.1校企双元合作开发多形态专业群立体化教材

由专业群指导委员会设立教材创建督导组,邀请职业教育典范院校骨干教师和企业生产一线能工巧匠组建成为教材研发团队,对标国家职业人才培养规范,精准分析职业岗位和专业教学内涵,配合编写工学结合的多形态专业群立体化教材[10]。教材编写与实际生产技术和处理方案相适应,紧随行业生产技术发展潮流,持续把行业新规范、新技术、新工艺等作为素材编入教材,搭建定期动态调整新机制,以实现教材内容每年迭代更新和每三年改版修订。为了使知识水平差异性和认知结构差别性不同的学生相适应,逐渐使用并创建新型工作手册型教材、活页式教材,持续更新教材内容,实现教材动态建设,同时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个性化、多样化职业素养。与相关企业生产一线建立合作,依据企业个性化需求和专业的不同特点,开发满足企业需求的系列培训教材,助力企业人才培养和社会培训。参考国家职业教育规定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深入配合电子信息类行业编写符合对口专业X等级证书认定所需的系列培训教材,服务社会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工作。

4.2开展交叉式、情景式、任务需求导向式的教学方法

深入依托教师教学队伍和教师发展中心,树立满足“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诉求的宗旨,搭建教学技能和教育理论专题培训机制,持续进行教育教学研讨、实践、交流,多层次深化教师教学技能水平。全面开展教师相互配合交叉式教学模式,把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和传统电子信息技术加以融合,把相近领域专业理论、技能加以模块化整合,在专业群内拓展相近专业相互合作、默契配合、优势互补。承担企业实际生产任务,落实多场景、任务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提升学生社会职场体验感;将信息化教学辅助平台充分利用,开展线上线下多维交叉式教学模式,拓展教学空间和时间,进一步激发学生内驱力,促进个性化学习、自主化学习;深入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主阵地,多方位推进情景式教学、典型案例式教学、任务需求导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

4.3建立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思政+工匠精神+职业技能”总引领下,校企双元精准对标电子信息类职业典范活动和工作重点内容,树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参考国家专业证书认定,结合国家职业教育规范,创建“方向明确、基础通用、任务共享、素养提升”的专业群课程体系。专业群技能升华训练区块与电子信息类典范职业功能完全匹配,让学生方向明确,能够按需挑选模块反复操练;校企双元以持续提升电子信息类人才理论知识、通用能力为纲领,充分沟通协商将“基础通用”课程加以确定,包括专业群内基础课、公共课、专业群通用技能等;企业供给实际工作任务,使校企教师指导学生轮岗、定岗实践和学习,深化专业技术和技能,真正实现“任务共享”;创建职业涵养模块、行业前景模块、前沿技术模块、创业引领模块等课程内容,以适应行业发展新规范、新形势、新谋划,促进学生个性化、多维化发展,实现未来新形势下全面“素养提升”。

5 结论及展望

本文深入探索“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依据我国特色与我院专业优势,开展基于“双元制”电子与物联网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双元制”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策略,全面加强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经过我院多年改革与发展,该培养模式已取得显著成效,获得学生和企业的一致认同,取得校企双赢的良好局面。

总之,深入开展“双元制”特色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将有助于打造适合学生发展和社会人才需求的特色职业教育平台,培养全方位高技能技术型人才,对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教学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未来下一步工作重点将就校企双元深入项目合作、成果优势转化等方面做进一步研究,创新并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法。

猜你喜欢

双元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