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机电类人才培养刍探

2023-06-03邵丽蕾

成才之路 2023年14期
关键词:机电专业中职教育产教融合

邵丽蕾

摘要: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如何培养综合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专业人才成为中职学校的育人重点。产教融合模式应用于中职机电类人才培养中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文章立足于中职机电专业教学现状,分析产教融合的概念、特征以及涉及的相关教育理论,阐述产教融合对培养中职机电类人才的作用,重点从文化融合、标准融合、教学融合等层面探究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机电类人才的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中职教育;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概念;作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4-0077-04

产教融合是将生产与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模式。产教融合模式应用到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对于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有着积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产教融合的育人价值,同时结合现阶段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积极提升教学能力,拓展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确保产教融合模式真正发挥作用,逐步提升中职机电类人才培养质量。

一、产教融合的相关界定

1.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指的是产业与教育的充分融合,是职业院校为培养出满足社会用人单位需求的专业人才而实行的一种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的办学模式。对于产教融合的具体定义,相关学者从育人、经济教育、社会组织三个层面进行了如下分析。第一,产教融合是一种有效的育人模式,主要由育人方式、育人内容构成。第二,产教融合是教学机构与行业企业充分合作的一种教学活动。深化产教融合能够实现学校、行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产教融合的参与主体多样,包括学校、社会企业、政府机构等,其目的在于挖掘社会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学校育人质量。

2.产教融合的育人特征

第一,具有动态开放的特征。中职教育的目的在于为社会企业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综合型人才,教学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政策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如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等。学校可根据外部反馈的信息动态调整产教融合方案,从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第二,具有目标明确的特征。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中职教育指向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教学工作具有明确的指向性。第三,具有协调发展的特征。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中职教学工作并非一成不变,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动态调整教学方案,以此强化教学效果。影响中职教育顺利开展的因素较多,如教学政策、科技发展水平等外部要素,学生主体的学习意愿、教学资源配置等内部要素等。教师必须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动态调整教学方案,真正发挥产教融合的育人价值。第四,具有效果显著的特征。产教融合下的中职教育将理论性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内容充分融合,学生经过校内理论学习、技能学习,校外实习、实训可掌握更多专业知识、技能,获得“1+1>2”的学习效果。

3.支持产教融合的教育理论

(1)协同理论。协同理论最初由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提出,他认为一个完备的系统是由多个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协调的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的复杂运作使得系统呈现出有序运转的状态。协同理论包括支配原理、反馈机制、自组织原理、协同效应等内容。根据协同理论,产教融合下的中职教育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学生、教师、社会用人单位等多个主体影响,只有做好教学支配、教学组织、教学反馈等多项工作,才能使产教融合下的中职教育实现长远发展。

(2)从做中学理论。从做中学理论最初由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他认为“学”与“做”密切相连,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做”,可以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一理论为中职学校实施产教融合提供了理论基础。教师可根据从做中学理论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探究做的目的、做的原理,不断提升产教融合的育人效率。

二、产教融合对培养中职机电类人才的作用

1.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

传统教学模式受教学理念、教学时间、教学空间的限制,主要围绕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展开教学,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入,并缺乏知识应用意识。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学校可邀请机电企业中技术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参与理论知识、技能教学,让其将企业车间的真实生产案例引入中职机电课堂。这样,学生可在了解案例、参与案例教学活动、与专业人员对话的过程中了解企业的具体工作内容,了解机电专业的就业方向、职业发展前景,初步形成职业意识,为就业做好准备。

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学校要大力建设校内机电工作室、校内外实训基地,加强与机电企业的合作,使学生能够在工作室、实训基地、企业车间练习所掌握的相关技能,从而不断提升实践操作能力。教师还可通过翻转课堂、项目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意识,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操作的过程中充分掌握机电专业的有关知识、技能。另外,学生还可进入校内外实训基地,利用专业生产设备应用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从而熟练掌握有关技能,或到合作企业顶岗实习,在工作中积累实践经验,促进实践能力的提升。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与生产分离会影响中职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不能满足机电企业的用人要求。基于产教融合的中职机电专业教学致力于构建产业与教学充分融合的教学体系,使学生通过校内外的学习、实践了解机电企业产品研发、生产流程、工具使用、岗位制度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另外,基于产教融合的中职机电专业教学评价模式区别于传統的评价模式,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表现、操作能力的评价,注重通过专业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检、反思,使学生养成积极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机电类人才培养策略

1.提高师生认识,奠定产教融合基础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师生对产教融合的认识不到位。有的教师希望合作企业发挥育人功能,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忽略了合作企业的本职是生产,而不是教育。另外,有的中职学生缺乏实践意识,没有认识到产教融合的教育价值,缺乏参与相关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对此,中职学校要从细节着手,循序渐进地提高师生对产教融合的认识,使教师明确校、企双方的育人分工,使学生充分理解机电专业岗位的用人需求,积极参与相关教学活动。同时要做好教育宣传工作,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在校内营造融合育人的教学氛围,为机电类人才培养奠定文化基础。第一,总结合作的机械机电企业文化,提炼关键内容。第二,找准校园文化与机电企业文化的契合点,促进二者的有效融合。例如,将学校的育人理念与企业精神相融合,在校内宣传“乐学、好学、爱岗、敬业”的文化价值观。第三,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文化宣传。例如,通过建设校内硬件教学设备突出“实践第一”的教学理念,或借助微信公众号宣传产教融合的价值。

2.细化育人标准,指明产教融合方向

明确的目标是教学发展的动力。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要想提升机电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就要设置明确的育人目标,并综合具体教学要求、学生的发展目标、企业的用人标准等设计精细化的育人标准,用以细化产教融合的实施路径,实现对人才的全面培养。

以“机械制图”的育人标准制定为例。在教学前,教师可通过网络搜索机械绘图员、机械设计工程师、高级机械工程师等岗位的用人要求,如熟练使用CAD、Proe、SolidWorks三维设计软件制作各种零器件的原图,能够独立完成零件制图、设备总装,精通机械、传动及零件处理工艺,可以用二维、三维独立完成设计及图纸修改等,然后以此为基础明确“机械制图”的育人标准:培养学生的仪器绘图、徒手绘图、计算机绘图能力,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在二维平面表达三维空间形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结合育人标准,教师可设计面授教学、学生自学、实践教学方案,并细化每一课的育人标准,积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做好教学准备,加速产教融合发展

教学力量、教学资源的优劣对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中职机电专业教学成效有直接影响。对此,中职学校要认识到教学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做好师资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工作,为中职机电专业的产教融合发展提供支持。

(1)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为高质量教学做好准备。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机电人才的培养效果。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学校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还要考查教师的实操技能、产品研发技能,以满足产教融合的教学要求。对此,学校应做好师资结构的搭建工作。例如,学校可搭建入职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技能教师的师资结构,为不同层次教师提供相应的专业指导,促进其综合教学能力的提升。针对入职教师,学校要做好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工作,通过传达机電专业教学精神、培训机电专业教学技能,提升入职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针对青年教师,学校要充分调动其提升自我的积极性,组织教学能力比赛、职业技能比赛,或安排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使青年教师在校内积累教学经验,在企业积累实操经验,能胜任产教融合的教学工作。针对骨干教师,学校可根据机电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组织多种技能提升活动,如教学能力竞赛、项目研究活动、企业锻炼等,使其掌握机电专业前沿科技知识,不断提升教学水平。针对技能教师,学校要积极提升其专业技术能力,如产品研发能力、技术革新能力等,为学生的实训学习提供指导。

(2)整合教学资源,为产教融合做好准备。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目前机电行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将企业车间的生产案例、技术标准等融入教学中,积极拓展学生的视野,活跃其思维,引导学生树立“为做而学”“以学优做”的观念。对此,教师可根据课程特色、人才培养需求,开发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实际生产案例于一体的校本教材,积极拓展教学内容。

例如,“机械制图”中“组合体的组合形式”的教学重点是组合体的组合方式、基本体的连接形式,教学难点是各基本体间连接处的画法,教学疑点是相贯与相切的画法区别。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组合体的组合形式,掌握几何体相对位置关系、接触形式,提升图形分析能力,教师可收集形状各异的零件,或零件的图片、视频,以弥补教材中零件展示的不足。另外,教师还可制作组合体模型的画法PPT,直观呈现组合体的绘图步骤,使学生深入了解形体叠加和切割相互转化的知识内容。在开发校本教材时,教师可将收集到的、制作的教学资源合理融入其中,以丰富“机械制图”的教材内涵。

4.创新教学方法,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

基于产教融合的机电人才培养,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将现代化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深度学习,使学生扎实掌握机电专业知识,逐步提升学习效率。

(1)以翻转课堂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翻转课堂是将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三个学习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学模式,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相关教学视频,了解专业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可将主要教学内容以微课的形式输出,并融入相关生产案例,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反思,深入理解具体知识。

以“机械制图”中的“螺纹及螺纹紧固件”教学为例,教师可在微课中讲解螺纹牙型、螺纹直径的相关知识点,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初步认知,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汽车上用得最多的是哪种牙型?2)公称直径相同的螺栓与螺母三径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给学生分发相应的螺栓、螺母,并播放减速器拆装微课视频,让学生自主观察螺纹特点,探究螺纹在汽车上的应用。

(2)项目教学驱动自主探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中职机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自主做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不断提升思维能力。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的形式开展教学,教师可将其引入机电专业教学中,让学生从专业角度设计项目方案,完成项目任务。

例如,在教学“机械基础”中的“同步带传动”时,教师可设计“制造同步带轮”的教学项目,驱动学生探究同步带传动特点、同步带传动应用、同步带轮的制造工艺等。对于学生在项目探究中遇到的技术参数、制齿加工等问题,教师可给予相应点拨,使学生明确齿形角、节距、齿顶圆齿槽宽、径向间隙等参数数据,选择“毛坯→车→精车→制齿→插键”的制造工艺。当学生完成项目后,教师还可将工厂的机械改造加工案例融入项目中,让学生从专业角度探究同步带轮的改造方法。

5.推进平台建设,加强职业技能培养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学校要重视机电专业工作室、机电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理想的操作学习平台,促使学生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

(1)加强校内机电工作室建设,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建设机电专业工作室的目的在于将专业知识教学与职业教育融合起来,使学生在参与工作室项目的过程中积累职业经验,强化职业意识。在建设工作室时,学校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技能教师的作用,由专业教师组成工作室,从合作企业引进相关项目,引导学生完成实际项目操作。

以“机械基础”中的“实训环节———减速器的拆装”教学为例,学校可根据教学要求建设机电工作室,为学生准备圆柱齿轮减速器、拆装工具等,让学生通过绘制减速器的模型图明确箱体结构、轴系零件以及减速器附属零件的名称、形状、用途和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完成减速器拆装项目,如孔盖拆卸、箱盖拆卸、传动轴部件取出等,即在工作室中按照专业操作工序完成工作任务,以此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

(2)加速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对于提高实训教学质量、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可综合机电专业教学要求、企业岗位设置要求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专业场所、专业设备,以提高其练习效率。

以“机械基础”中的“实训环节———轴上零件的拆装”教学为例,教师可结合“认识数控机床主轴零部件”“主轴传统装置及零部件”“机械传动装置及零部件”“数控加工基础”的相关教学要求,建设集数控机床、模具于一体的實训基地,满足学生的多种实训要求。在实训基地,教师可采用“师徒制”教学方式,拉近学生与实训设备、实训任务的距离,使其掌握零件固定的方法和特点,逐步提升职业技能水平。

6.组织综合比赛,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组织职业技能比赛能够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在竞赛过程中不断调整学习方案,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中职学校可根据产教融合的相关要求组织与机电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大赛,如零件测绘比赛、磨钻头比赛、数控加工比赛等,通过比赛让学生客观评价自己,并根据比赛结果反思学习、实践过程中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只有做好宣传、教育、实践、评价等多方面的教学工作,才能发挥产教融合的育人优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机电专业教师要明确理论教学、技能教学、生产教学的重点,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促进三者的有机融合,达到机电类人才的培养要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好教学方面的工作,如制定明确的育人目标,整合育人资源,创新育人方法,还要寻求校方的支持,加速工作室、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教育宣传等,积极提高学生对产教融合的认识,使其主动参与学习、实践、生产活动,实现机电类人才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蒋碧亚.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机电类技能人才培养策略探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22(03).

[2]王进业.产教融合背景下机电专业“三教”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2(08).

Explor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alent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Shao Lilei

(Jiangsu Wujiang Secondary Sepecialized School, Suzhou 2152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ntinuous promotion of educational reform, how to cultivate professional talents with strong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and high professional quality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dustry-teaching integration model in the training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alent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can help strengthen students professional awareness, enhance their practical ability, and cultivate their comprehensive literacy. Based on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major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ed educational theories of industrial and educational integration, expounds the role of industrial and educational integration in cultivati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alent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explores the training strategies for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alents in the context of industrial and educational integ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ultural integration, standard integration, and teaching integration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industryand education;secondaryvocationaleducation; mechanicaland electrical specialty; talent cultivation; concept;effect;strategy

猜你喜欢

机电专业中职教育产教融合
分层教学在职校机电专业课堂中的应用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