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谈“元宇宙”:碰瓷人工智能

2023-06-03肖方晨

中国信息化 2023年5期
关键词:硅基元宇宙马斯克

肖方晨

今年2月份以来,由美国Open AI 公司发布的ChatGPT 产品在中国引起一阵又一阵热议,最近更是掀起了对通用人工智能(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的议论热潮。在这次热潮中,参与发声的主力有人工智能领域的权威科学家,有已经投入了巨资开发人工智能产品的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公司。世界多国政府管理机构对人工智能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和风险给予关注,并出台相应的监管政策。今年4月初意大利政府率先出台了禁用ChatGPT的法规之后,欧盟和德国政府也立刻跟进;这些政府禁用ChatGPT主要是出于管理风险的考虑。

不过,人工智能是近百年来世界各国科学家们共同努力,其实也是人类近百年来共同努力的结果。一项重大的科技的突破,除造福人类外也一定存在负面作用,正确和积极的态度是趋利避害。最近的两个重大消息引人注目。一是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二是5月4日,美国总统拜登、副总统哈里斯会见美国顶级AI公司的CEO,拟通过立法减轻AI潜在的危害。在白宫参加会见的人员包括Open 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Anthropic首席执行官达里奥· 阿莫代伊、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Aphabet首席执引官桑德尔·皮查伊,而政府官员有白宫幕僚长杰夫·齐恩茨、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拜登总统首席科学顾问兼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阿拉蒂·普拉巴卡尔等。中国最高层的态度较为全面,即“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这对我国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应用、风险防范等确定了纲领性的原则。

由ChatGPT发布引起的轰动进一步加剧,中国参与了人工智能研发的公司也纷纷发声,相关产品陆续发布。除了各国政府、著名公司纷纷表态外,还有几种声音颇具影响。一类是人工智能领域的著名人物纷纷发表对通用人工智能的看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被誉为AI教父的杰弗里·辛顿教授。现在发布的ChatGPT产品的底层技术多层次人工智能神经网经架构及其反向传播算法,正是辛顿教授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并加以实践取得的突破性的成果;他和他的两个学生杨立昆和约书亚·本吉奥(Yoshua Bengio)三人共同获得2018年度图灵奖。2013年辛顿教授加入谷歌公司;今年5月1日宣布从谷歌公司离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辛顿表示,他离开谷歌公司的原因是为了可以公开地谈论人工智能的危险。此外,他对自己畢生从事的工作感到后悔。但他又表示,即使他不参与人工智能的研究,别人也会参与。这种矛盾恰好说明了一个问题,重大的科技成果能为人类的进步提供强大推动力,同时也存在潜在的风险。今天人工智能,或许正如70多年前的原子能技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阶段,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两颗原子弹大爆炸的威力造成了惨绝人寰的伤害;日本无奈宣布无条件投降。但事后被称为原子弹之父的奥本海默也曾后悔不已。这两件事情说明了技术的利弊关系。辛顿教授也担心人工智能会用于武器,用于战争。这就要靠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努力,趋利避害,把危害降到最小程度。即使是和平利用原子能,核电站和核动力设施都曾发生过严重的事故和灾难。人们对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开发应用也应该力图周密,重视防范其风险和危害。

2022年11月Open AI 公司发布ChatGPT产品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影响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在互联网上立刻遮盖了其他技术事件。“元宇宙”从2021年底开始在中国舆论场上火爆近一年的时间后,因ChatGPT的出现几乎销声匿迹。其实“元宇宙”的鼓吹者并没有真的偃旗息鼓,只是在互联网上没有火爆的表现。他们的活动和宣传仍在进行,只不过没有引起大众的广泛注意而已。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指出了“元宇宙”是伪概念从而形成伪科学并由一些伪“大师”操盘宣传,也分析了伪概念和伪科学的特征,就是其概念内涵混淆不清。

概念的外延无限扩大,经常讲假、大、空的故事,这些故事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元宇宙”的概念既不是科学技术领域的概念,也不是当代政治经济的社会概念,而是一个谁也搞不清的“下一代人类社会”。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我们的《六谈“元宇宙”:伪概念伪科学伪“大师课”》一文。在“元宇宙”自相矛盾的说法中,“元宇宙”简直包罗万象,涉及人机交互、人工智能、网络、算法等等,说法不一。概念内涵的含混,给了“元宇宙”鼓吹者很大的炒作空间。现在我们看网上的科技信息,各种媒体都不积极推送“元宇宙”的消息了。但如果特意搜索“元宇宙”,就会发现“元宇宙”鼓吹者们开始利用“元宇宙”概念中预设的“人工智能” “网络”“算法”等内容进行新的炒作。只是这次炒作没有2022年那么大的阵仗,媒体平台既不主动推送,大众也不主动搜索,显得非常冷落。我们可以介绍一些网上搜到的“元宇宙”的消息:2023年4月18~21日,“2023全球元宇宙大会”召开,会上国内四大电信运营商同台亮相,启动“GPT产业联盟”“AIGC协同体”。在这之前的“元宇宙”宣传中,不论是韩国还是国内的有关“元宇宙”的图书,都没有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即预训练生成式转换器的内容,也没有AIGC (AI generated content)即生成式人工智能。而这次大会却把最新的热点内容,纳入“元宇宙”之内,并成立了所谓的“GPT产业联盟”和“AIGC协同体”。给人的印象是,连Open AI公司的ChatGPT也无外乎 “元宇宙”的内容,于是有了“全球第一个GPT联盟”!妙哉!原来碰瓷如此便捷!

中国新闻网有一篇报道《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元宇宙产业专业委会罗军:ChatGPT为元宇宙按下“加速键”》。罗军先生是该协会元宇宙专业委员会的负责人,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元宇宙既不是一项单独的技术,也不是一个独立的产品,而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人机交互、区块链、物联网等众多先进技术融合的产物。”请注意,罗军先生的说法有很大的误导性,他把“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概念平等对待,有意混淆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集合论来看,“信息技术”包含了“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子集概念,即人工智能、网络计算等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子集。如果罗军先生的说法成立,那么今后不论在什么领域有什么科技创新和重大科学发现都可以归入“元宇宙”,真可谓“先见之明”啊!当记者问当下“ChatGPT”来了,元宇宙是不是冷了”,罗军先生表示,“我们有信心认为ChatGPT的出现,将元宇宙至少提前了10年,在2030年前,元宇宙将无处不在”。看到此处,我们感觉不到“ChatGPT按下了元宇宙的加速键”,而是“元宇宙”鼓吹者们按下了“元宇宙”的加速键!因为2030年离现在不到七年时间,时间还没到,所以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网络计算、V/R、A/R等技术从来都是数字信息技术的分支。如果把某一分支技术的应用成果设定为“元宇宙”的成果,那“元宇宙”的成果何其多!“元宇宙”早就该无处不在了。

我们不看好“元宇宙”但十分重视人工智能,因为人工智能的应用在未来确实可能普及。图灵奖得主,“深度学习三巨头”之一的“卷积神经网络之父”杨立昆在2019年出版的《科學之路:人、机器与未来;当机器思考时,人类会怎样?》一书开篇即指出“人工智能无处不在”。杨立昆的说法从广义人工智能的角度是完全成立的。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谈过,是数学家们首先开启了人工智能的设想,以1900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为重要标志。杨立昆教授认为,从1945年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建造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开始,人类就进入了广义的人工智能时代。1956年达特蒂斯会议正式形成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共识。到现在快70年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专业领域已经广泛应用。因此杨立昆教授下了“人工智能无处不在”这一断语。今天火爆的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一个分支,通用人工智能(AGI)则仍在建设,发展,完善。

我们归纳总结‘就可以得出三种说法:

第一种,杨立昆说“人工智能无处不在”,图书出版时间为2019年6月。

第二种,韩国和中国的“元宇宙”鼓吹者在书中说,“元宇宙是一个社会形态,是下一个人类社会”“元宇宙有六大技术(其中有人工智能)”,公开发表时间大致在2022年4月之后。

第三种,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元宇宙专业委员会负责人罗军先生说“ChatGPT为元宇宙按下了加速键”,“ChatGPT的出现将元宇宙至少提前了10年,在2030年前,元宇宙将无处不在”,发表时间大致为2023年2月。

读者不妨对上述三个说法进行分析。我们的判断是,用一个“伪概念”去解释科学问题必然失败。

尽管在4月18日在北京召开了全球元宇宙大会,并在会上及时而巧妙地成立了“GPT产业联盟”和“AIGC协同体”,可是互联网上很少有平台推送。“ChatGPT为元宇宙按下‘加速键”“在2030年前元宇宙将无处不在”这种看似精辟而不知所言的“警句”也无人理采,被关于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的报道、议论热潮淹没。

ChatGPT引发的舆论风暴中,有一个话题需要我们特别重视,那就是有关“硅基生命”的话题。

2021年8月,中译出版社出版了《元宇宙》一书,在书的腰封上赫然印有“心的绽放,梦的具象,后人类的永生世界;零知大始,壹作成物,硅生命的创世原乡”的宣传推荐语。当时“元宇宙”炒作火爆,舆论焦点主要集中在“80后最后的机会”“投资界眼中的黑马”等等诱惑上。在这些突出抓住风口发财致富的宣传中,对“硅生命的创世原乡”的解释不多,或许是没有来得及解释,就被ChatGPT的热潮给淹没了。

讨论ChatGPT,埃隆·马斯克是一位不能缺席的人物。在上篇文章中我们较详细谈了马斯克的言论及行动,并对这些言论和行为进行了分析。而近段时间,有个马斯克的观点广泛传播,即“人类社会是一段非常小的代码,本质上是一个生物引导程序,最终导致硅基生命的出现。”相关言论的视频大量出现在网上,虽然这些视频没有说明马斯克具体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场合讲了这些话,但呼应的文章马上接踵而至。2023年4月9日,一个叫澎湃号的媒体在 “元宇宙简史”栏目贴出一篇题为《关于马斯克‘人类社会是硅基生命的开启程序的底层逻辑探讨》的文章,作者署名 “科技领域创作者”。4月27日,网易新闻发布一篇题为《人类的使命可能己经结束,只是硅基生命的启动程序,人类终将灭绝》的文章。这两篇文章都以呼应马斯克的“硅基生命”说为由,堪称混淆科学的不同学科边际,概念内涵混乱、外延无限的标本。而且是在当今多媒体时代玩弄文字游戏,造成惊悚效果,吸引眼球又不负责任的范文。比如网易上的文章的标题“人类的使命可能已经结束”,加入了“可能”两个字,“可能”就是不一定。 “人类终将灭绝”加入“终将”两个字,“终将”就是不知道多长时间,而“硅基生命的启动程序”是确定的,足见作者是玩文字游戏的高手。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网上看看这两篇文章,它们可谓反面学习材料。在人工智能引爆舆论场的当下,各类人物和机构纷纷发声。我们如何获取事件真相,形成正确判断的能力非常重要。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对任何引起大众兴趣的信息首先要有怀疑、批判和求真的意识。首先要确定一个信息是哪个领域的问题,也就是问题的边界在哪里。以“硅基生命”为例,我们获取“硅基生命”的相关信息非常方便,在网上一搜就知道“硅基生命”的由来。人是“碳基生命”——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碳基的。1891年德国波茨坦大学天体物理学家儒略·申纳尔(Julius Sheiner)提出了在其他的行星上可能有“硅基生命”的可能性,理由是元素周期表里的硅和碳属于同族,化学性质相近。后来一些化学家和遗传学家进行过探索和研究,地球上从来没有发现什么“硅基生命”。

后面的故事,则是有人意图让计算机科学跨界到生物学领域。半导体科技的发展使硅成了半导体元器件的主要材料,尤其在晶体管电子计算机普及后,硅成为电子工业的主要原材料。电子计算机诞生伊始,就具有广义人工智能的能力,因此科幻小说中的主角机器人被作者赋于“硅基生命”的生命形式。要注意的是,科幻小说中的事物和概念完全不等于现实中的事物和概念。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在生命科学领域还是在地球物理学领域,都没有发现所谓“硅基生命”现象;它只是科幻小说中的一个虚构的词而己,和人类的存亡没有关系。不论马斯克多有名气,他关于人类“本质上是一个生物引导程序,最终导致硅基生命的出现”的言论就是哗众取宠。而上述网上的两篇文章就是借马斯克的言论为“元宇宙”发声。但“元宇宙”这个伪概念已经被舆论忽略,这两篇文章也没有什么反响。

当前的舆论场上,每天都在上演着着有关人工智能的各类故事。各种概念名词充斥互联网,尤其是人工智能领域一些专有名词的英文缩写,真正理解有一些困难。我们推荐此前谈到的科普书——杨立昆教授的《科学之路:人、机器与未来;当机器思考时,人类会怎样?》,目前已有中译本。如果人们在2021年阅读过《科学之路》,就不会对ChatGPT的发布感到惊讶、震撼、恐惧和担忧。因为此书已经把ChatGPT的功能,应用范围,可能的风险和隐患讲得一清二楚。

当今世界确实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还是科技的突破与发展,都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我们只有对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对当代科技趋势和成果有深刻理解,才能真正做到“重视通用人工智能,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在数字经济的大潮中造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奋进气势,踏上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的征程。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本刊观点。)

猜你喜欢

硅基元宇宙马斯克
元宇宙中的“孤儿们”?
马斯克打脸简史
“元宇宙”照出互联网浮躁(点评)
梅耶·马斯克的“育儿经”
基于硅基液晶拼接的高对比度动态星模拟器光学系统
马斯克预计“猎鹰”9可在12月复飞
只因他是马斯克
硅基互联时代文化在商业空间景观设计中的构建
硅基光电子学的最新进展
一种硅基导电橡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