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普专家智库建设创新模式研究

2023-06-01杨琳郑念付文婷许哲平刘阁邵赛兵

科普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建设模式

杨琳 郑念 付文婷 许哲平 刘阁 邵赛兵

[摘   要] 科普中国智库是中国科协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战略部署,专家库是科普中国智库的重要组成,旨在构建聚合政府、学界、业界专家的合作平台,形成专家、情报数据、评价一体化的科普智库情报和人才数据资源库,扩展科普中国智库专家合作资源,充分发挥科普智库咨政建言作用,助力科普工作在科技自立自强和国家治理現代化中发挥战略支撑作用。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方法,分析了科普中国智库专家库在功能定位、管理机制、入库标准、功能设计、系统技术等方面的创新路径,探讨了专家智库的建设创新模式:通过构建面向智库数据治理的专家智库发展战略实现理念创新;通过构建面向智慧专家智库的数据驱动型智库中台实现实践创新。

[关键词]科普智库   专家智库   建设模式   智库数据治理

[中图分类号] N4 [文献标识码] A [ DOI ] 10.19293/j.cnki.1673-8357.2023.01.013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部分提出“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国家科普能力表现为一个国家向公众提供科普产品和服务的综合实力,主要包括科普创作、科技传播渠道、科学教育体系、科普工作社会组织网络、科普人才队伍,以及政府科普工作宏观管理等方面[1]。建设科普专家智库是提升国家提供科普服务能力、发挥政府科普工作宏观管理职能的有效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型智库建设。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中国特色智库做出重要批示,提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目标。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任务。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指明了方向。2021年6月,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2021—2035年)》],提出“打造科学素质建设高端智库”。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国科协于2021年11月26日成立科普中国智库,这是中国科协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战略部署,探索新时代科普智库组织机制的重要实践,由中国科普研究所负责具体建设。专家库作为科普中国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聚合具有权威影响力的科普研究共同体,构建以政府、学界、业界专家为主体的“小核心,大外围”智库合作网络合作平台,形成专家、情报数据、评价一体化的科普智库情报和人才数据资源库,扩展科普中国智库专家资源,推进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科普智库咨政建言作用,助力科普工作在科技自立自强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发挥战略支撑作用。目前,国内外以科普为核心业务领域的智库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鲜见关于科普智库专家库的研究。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多分别探讨科普智库和专家库,科普智库建设研究主要包括建设主体、建设目标、建设重点、服务对象四个方面,涉及政策研究、建言献策、人才建设、影响力、高校、公众等主要内容[2-7];专家库研究多聚焦于人才建设机制、评价机制、职业表现、胜任力研究、社交网络分析等维度[8-12],其反映的主题内容分别为专家库类型、专家库资源建设、专家库核心功能等[13-18]。总之,现有研究多把专家资源作为智库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宏观群体功能特点简略提及,在面向新社会环境变迁的科普专家智库发展战略以及面向智慧服务的专家智库建设模式研究方面尚有提升空间。本文结合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中国智库专家库的建设实践,分析科普中国智库专家库在功能定位、管理机制、入库标准、功能设计、系统规划等方面的建设模式,总结提炼科普智库专家库的创新建设模式,为科普专家智库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1我国科普智库及科普专家库建设现状

1.1建设进展

1.1.1国家政策法规环境不断完备

一方面,国家从立法、实施细则、发展规划、指导意见等多个层面不断完善我国科普智库及科普专家库的顶层设计(见图1),从法律层面界定了发挥智库作用是科协等社会力量的主责主业。

另一方面,中国科协作为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也在实施层面从发展规划、指导意见、协会章程等不同维度不断完善科普智库及科普专家库的相关部署(见图2)[19],作为不断提升国家科普能力的重要举措。

1.1.2科普智库专家库建设实践初见成效

(1)从中央到地方的准科普智库专家库建设初成体系

由科技部牵头建设的国家科技专家库(目前已经纳入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从国家层面汇聚了科技、产业和经济高层次人才,服务于国家科技管理,助力科研活动和成果转化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服务行业和地方发展,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全局。此外,中国科协还牵头建设了“科创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等科技人才信息库和服务平台,聚焦科技人才知识分享与社交服务等功能。2015年8月,中国科协成立创新战略研究院,主要负责科技政策、科技发展战略、创新文化以及科技数据中心、国家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等工作,建设了中国院士数据库平台等专家数据库。以上专家库体系虽然不是专门的科普智库专家库,但属于面向全国范围建设的广谱性人才信息化服务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科普智库的作用,可以视为准科普智库专家库。

与此同时,地方性和行业性科普智库和专家体系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22年8月,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牵头,依托上海科学传播与发展研究中心,上海科技馆、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共建的上海科技传播智库是全国首家联合科普场馆、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传播智库,将重点聚焦国内外科学传播政策与实践研究、非正式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及长三角地区公民科学素质研究[20],成为地方性科普智库的代表。作为行业科普智库的探索,2018年4月14日,光明网健康科普传播智库成立,旨在共同探索和实践健康传播新业态,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宏伟目标的顺利实施,北大医疗产业集团作为首批顾问机构加入智库[21]。

(2)准科普智库专家库系统建设主体不断多元化

我国准科普智库建设主体主要有四类:一是以科技部为代表的政府部门,其行政资源多、协调能力强、政治站位高,起到战略示范作用;二是高校、科研院所等教育科研单位,其基础研究历史积淀厚、人才储备大、国际合作多,起到引领前沿作用;三是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承担公共文化服务的事业单位,在地域分布、科学教育、科学普及、场馆运营、科普人才发展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起到场景创新作用;四是有关学会、企业等民间组织,可在不同学科领域、不同公众层次发挥科普作用,联系能力强,起到纽带创新作用。各类主体在准科普智库及专家库建设的实践推进中,逐步形成了各有所长、协同发展的格局。

(3)科普智库专家库系统功能不断拓展

在基础应用方面,已有的相关科普智库专家库系统主要在信息导航和信息检索功能等方面不断完善。在特色应用方面,已有系统尝试探索与智能技术手段的不断融合,开展学术交流、内容服务、审稿支持、决策支持、科研管理、项目评审等特色应用的探索。

1.2存在的问题

面向国家发展和科普事业发展战略需求,当下我国科普智库专家库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重要问题亟待解决。

1.2.1科普智库及专家库的“智库”作用发挥不足

目前,我国的智库专家库在聚焦科普工作和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方面仍相当欠缺,更侧重传统的科普工作(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四科”)层面,没有充分发挥专家库对于科普事业和国家发展的咨政建言作用,没有充分起到智库的作用;在智库治理体系、智库产品、智库影响力等方面缺乏战略设计,阻碍了科普智库专家库受到足够的重视和专业规划驱动发展。

1.2.2 专家库数据共享机制尚待完善

现有的不同层级的科普智库专家库系统的标准规范建设还需要统筹规范,在信息获取、数据清洗以及元数据组织等方面数据标准难以统一,专家库系统平台之间数据兼容性差,系统间很难实现互操作,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建共享。

1.3 滞后于智能大数据环境下的发展需求

虽然已有系统尝试探索借助智能技术手段实现特色应用,但是在决策大数据、智能数据分析和关联应用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科普智库及专家库系统应进一步在智能数据汇聚、智能情报分析、智能成果发布等方面促进创新应用和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智能化动态跟踪、趋势研判、创新鉴别、竞争谋略水平,充分发挥智库作用。

因此,顺应国家发展规划部署和社会发展趋势需要,建设科普中国智库专家库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2从科普中国智库专家库看新型专家智库的创新建设经验

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和建设进展,结合对科普智库专家库发展战略的整体分析,科普中国智库专家库从功能定位、管理机制、入库标准、功能设计、系统技术等不同层面形成了新型专家智库的创新建设路径和建设经验。

2.1从资源汇聚到决策支撑:明确功能定位

科普中国智库专家库定位于支撑科普中国智库建设成为服务国家发展需要的决策参谋、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决策支撑智库、科技领域的权威专业科普智库,以及具有广泛社会知名度的研究咨询机构,并以科普工作中的战略和政策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和储备性研究。

2.2从指导协调到服务支撑:完善管理机制

专家库下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和秘书处,目前已經确定11位支持科普智库建设、高影响力的院士专家担任指导委员会委员。从科学素质评价、科普国际合作、科普政策及评估、科学教育、科学文化、科普创作、科幻研究、科学传播8个研究方向,已遴选确定268位专家委员会委员以及37位待入库专家,累计汇聚319位专家的相关信息及41 714条专家资源数据。

2.3从基本标准到具体标准:细化入库标准

在设计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咨政能力等基本标准的基础上,科普中国智库专家库根据项目总体目标,对标《科学素质纲要(2021—2035年)》、中国科协“十四五”规划和 “十四五”科普任务框架,考虑专家在科普领域科研工作中的工作成效和重要性,参考国别、地域等因素,形成包括科普智库工作维度、机构维度、学科维度、行业维度、专家影响力维度、空间维度在内的具体标准六维体系(见图3)。

2.4从信息集成到科研协同:创新功能设计

2.4.1建立专家信息系统

采用智能采集技术,汇聚科普智库专家信息数据,依托人工与智能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体消歧保证专家信息的唯一性。在专家库首页开发首页信息仪表盘展示、专家库及专家画像展示、专家资源库展示等专家展示页面;以分布式多用户能力的全文搜索引擎为基础构建不同维度的索引库,支持对专家进行多标签检索查询。

2.4.2 建立专家库资源库

通过智能采集和人工校验,科普智库专家库数据主要建立起与入库专家相配套的六大类信息数据,包括中文论文、英文论文、智库活动信息、专利信息、专著、项目信息等。不断优化数据采集和数据清洗,不断提升由异构数据向结构化数据的转化。在管理员和专家角色权限下,可检索、查询和下载入库专家相关智库类成果。

2.4.3建立数据组织规范体系

对反映专家属性特征的元数据进行有效组织、识别与揭示,形成结构化的专家信息描述框架,准确把握学者特征。动态反映学者学术轨迹。基于专家学术成果信息中的作者数据,构建可量化的作者合作关系数据知识图谱,并进行聚类分组,构建及分析专家社交网络学术圈、合作关系和强度。同时,加强标准规范建设、接口共享等互操作设计,为在更广泛的层面推进专家库共建共享提供预设机制。

2.4.4 建立线上科研协同功能

探索实现智能推荐专家功能,通过关联分析、社交网络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挖掘相似学者,揭示关联学术团队,智能推荐领域专家;同时支持对智库成果的提交,随后依托专家库形成审议专家组,支持专家对提交的成果进行下载、编辑和督导,从而实现对智库成果的跟踪和质量把控。

2.5从功能模块到服务中台:优化系统整体设计

2.5.1 系统功能架构

综合考虑专家信息、智库资源、科研协同等系统建设内容,科普智库专家库系统功能架构包含基础支撑体系、核心服务体系、数据服务中台、信息服务前台等部分(见图4)。

2.5.2 系统技术架构

展示层采用Ngnix集群进行负载均衡服务,VUE作为应用程序和网站的前端框架,使用JQuery、layUI作为页面交互,共同实现应用的前后端分离;服务层采用SpringBoot、SpringCloud搭建微服务架构,提供统一的接口,可以应用的分布式部署,增强系统的多样性和可扩展;利用MyBatis实现数据持久化,使用Spring Security提供全面的安全服务,Logback、SLF4J实现系统的日志记录,用于后续对访问情况的追踪;存储层采用mysql、redis、ES等数据处理工具共同搭建提供数据交换服务。

3科普中国智库专家库对专家智库建设模式的创新启示

3.1 理念创新启示:面向智库数据治理的专家智库发展战略构建

借鉴政府数据治理的相关发展战略[22],依托科普中国智库专家库的建设实践,可以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梳理出面向智库数据治理的新型专家智库发展战略。

3.1.1 微观发展战略:初步搭建科普智库专家库系统架构,实现智库数据微观治理

明确科普中国智库专家库的组织架构和制度体系,为专家库建设提供顶层规划;通过建设基础支撑体系、核心服务体系、数据服务中台、信息服务前台,初步搭建专家库系统架构;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智库产品和智库活动,不断提升专家库的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维护数据质量、提高决策和管理效率的策略集,实现智库数据微观治理。

3.1.2 中观发展战略:建设成为数据驱动型科普专家智库,实现智库数据中观治理

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突破,形成完备成熟的管理运行模式。通过顶层规划设计和创意实施,推动专家库产品体系和智库品牌基本建立。在此过程中,服務国家和中国科协层面制定科普专家数据资源的利用、共享和开放等政策,实现智库数据中观治理。

3.1.3 宏观发展战略:建设成为国内外最具影响力的科普专家智库之一,实现智库数据宏观治理

在这一层面,打造专家智库数据创新应用场景,发展成为智慧科普集成传播平台。发挥国内外科普智库数据中台作用,建设成为国内外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智库之一。在此过程中,服务国家和中国科协层面制定国家科普专家数据战略,实现智库数据宏观治理。

3.2 实践创新启示:面向智慧专家智库的数据驱动型智库中台建设

科普中国智库专家库系统作为科普中国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据治理、服务模式、共享范式等方面积极创新,为我国专家智库的建设理念和实践路径提供了积极的创新启示。

3.2.1 打造专家智库数据智能应用场景,探索构建智慧专家智库

科普中国智库专家库(一期)聚焦对在科普中国智库运行过程中所产生和使用的科普专家数据和智库成果数据的治理,提出维护数据质量、提高管理效率的策略集和系统解决方案,打造专家智库数据创新应用场景,探索微观层面的智库数据治理模式创新。

(1)通过智能技术打造高质量科普专家数据体系,精准学术画像

基于用户画像与AI计算技术,专家库系统提供主动、精准的智库专家大数据知识服务,提供科研成果和智库活动汇聚和管理功能。通过智能爬虫等技术汇聚专家智库活动信息、科研成果等数据,精准打造专家学术名片。同时提供专家信息编辑功能,支持专家完善个人信息,核准专家数据,保障数据体系的全面性和精准性。

(2)为智库成果进行评审专家精准匹配

当下智库研究成果具备很强的学科交叉性,在评审和完善流程时需要熟悉国家政策、行业现状、专业知识和国际规则等的专家团队及专家智慧资源参与,才能产出优质的智库成果。专家库系统(一期)聚焦研究领域,开发智能推荐功能,实现评审专家精准匹配,管理人员依托系统建立专家评审组,高效完成智库成果评审流程,对于打造、打磨出精品智库成果具有积极的助推作用。

(3)促进专家智慧资源在智库研究流程的深度参与

智库研究流程通常包含收集信息—揭示信息—综合研判—形成方案[23]等多个环节,涉及现状评估、标准制定、理论创新等多个方面,关联科学素质评价、科普政策及评估、科学教育等多个研究领域,每个环节、每个方面、每个领域都需要专家智慧资源深度参与,发挥专业技能。科普中国智库专家库积极探索对各种专家智慧资源的智能整合,积极发挥各类资源要素的协同作用,从而为不断优化智库成果质量提供应用场景。

3.2.2  推进数据自动化整合和深度挖掘分析,探索构建数据驱动型智库

大数据时代,智库服务正在从传统的以思想表达为主的经验性研究建设范式迈向建立以客观事实数据为核心驱动力的大智库研究建设形态,需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人机协同的研究方法,在保留专家论证制度的基础上,朝着以数据为驱动、以技术为支撑的大数据解决方案转型 [24]。

科普智库专家库积极进行数据驱动型智库建设模式布局。在一期建设中主要聚焦数据规划、采集、清洗和整合方案设计与实现(图5中的1、2和4部分),对泛在专家资源进行数据采集的系统规划、方案配置、数据清洗和规范化整理等工作,在不断的测试迭代中,形成相关的配置文件、代码脚本和相关文档资料,为后续的自动化方案提供参考和基础。

在后续的建设中,将着力推进数据自动化整合和深度挖掘分析(图5中的3和4部分)。开发可定制部署和配置的一体化采集工具,实现泛在数据一站式导入,并开发相关工具,升级数据深度加工,使系统功能更加丰富、关联化和简洁直观。可持续智能采集入库专家的各方面成果,集成专题数据、外连数据(中文期刊、报纸、图书、统计、行业等数据库)、报道数据等形成智库资源库,根据成果物版权不同情况,具备检索、查询、下载等功能。与时俱进地突出专家的研究特长,基于不断变化的智库咨政需求智能积累智库数据,不断优化数据驱动型智库功能,在大数据环境下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3.2.3 构建一体化智能咨政服务平台,探索构建专家智库数据中台

智库专家库系统充分利用智能抓取、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对相关信息进行采集、筛选,扩大专家库数据资源类型及数量,创新数据资源架构,构建集数据采集、分析、展示與共享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在探索构建智库数据中台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初步具备雏形功能。

专家库系统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实现对非结构化数据更高效的处理和分析,提高决策效率和咨政效果。系统本身的数据中台,一方面,可以支撑系统自身的数据流程服务;另一方面,系统本身也是中国科普研究所相关业务的数据中台,还可以根据合作需要,随时改造成服务中国科协体系用户、泛在同行体系用户、国家体系用户和国际体系用户的数据中台。以专家库为抓手,逐步强化数据中台职能,解决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孤岛问题,建立数据挖掘、数据管理、数据共享等机制,整合智慧数据资源支撑、参与政府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各项决策活动,推动科普中国智库深度嵌入社会治理的各种决策环节中,从而在治国理政中发挥更加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见图6)。

科普智库专家库系统的建设是一项战略性、前瞻性、持续性的工作,将系统展示科普中国智库“集思汇智聚力,为推动科普高质量发展和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贡献力量”的整体定位,对树立科普中国智库良好社会形象、推动科普和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事业改革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后续通过加强智库建设模式创新、建好建强智库人才队伍、建立健全智库发展制度体系,自主进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理论创新探索,可以推动科普中国智库在服务我国社会治理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王挺.科普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J].科普研究,2022,17(5):5-12,101.

陈世锋. 论智库在新城镇化所需之高端科普中的必要性[C]//中国科普研究所. 科普惠民 责任与担当——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第二十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2013:85-89.

任福君.打造高端科普智库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以上海科技馆科普智库建设为例[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1,7(6):492-496.

刘益东.高端科普智库建设的重要意义[J].科普研究,2021,16(1):5-7.

张英.科普智库助力应急科普[J].科普研究,2021,16(1):13-14.

汝鹏,付文婷,何持之.高端科普智库的内涵、治理体系与建设路径[J].科学学研究,2023,41(2):317-324.

吴晓华.从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谈高端科普智库建设[J].科普研究,2021,16(1):10-11.

庆海涛,李刚.智库专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7,37(10):22-28.

王娜,李辉,张玲.知识嵌入视角下智库专家评价框架的构建[J].智库理论与实践,2022,7(1):3-12.

Liang C. The Twitter Network of Think Tank Experts in DC[R].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2021.

Thomas R P,Lawrence A. Assessment of Expert Performance Compared across Professional Domains[J].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Memory and Cognition,2018,7(2): 167-176.

Sbhroter S,Tite L,Hutchings A,et al. Differences in Review Quality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Publication Between Peer Reviewers Suggested by Authors or by Editors[J]. Jama-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06,295(3):314-317.

刘丹.国内同行评议专家库研究综述[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5):87-91.

郑楚华,赵筱媛,张贵兰,等.科技人才数据库系统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4):36-45.

郑昂,曾建勋.数字图书馆学者库构建方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20,64(5):133-140.

鲁姗,张韫玉,邓杰,等.中医药类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同行评议专家数据库建设[J].编辑学报,2021,33(5):529-532.

屈宝强,彭洁,赵伟.我国科技人才信息管理的现状及发展[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10):154-159.

陈春颖,胡小龙,熊拥军.基于OAIS模型的高校专家学者库构建研究[J].情报杂志,2010,29(1):164-168.

任福君.中国科协近年来决策咨询工作回顾与展望[J].科技导报,2021,39(10):48-56.

上海科技传播智库成立,加速赋能科普事业[EB/OL].(2022-08-23)[2022-09-10]. https://www.shkjdw.gov.cn/c/2022-08-23/530139.shtml.

光明网健康科普智库成立 北大医疗成首批顾问机构[EB/OL].(2018-05-04)[2022-09-10]. 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180504/content-1024892.html.

黄璜.美国联邦政府数据治理:政策与结构[J].中国行政管理,2017(8):47-56.

潘教峰.智库研究的双螺旋结构[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7):907-916.

欧阳剑,周裕浩. 数据驱动型智库研究理念及建设路径[J]. 智库理论与实践,2021,6(3):20-27,36.

(编辑  颜   燕)

收稿日期:2022-10-10

基金项目:中国科普研究所委托项目 “科普智库专家库系统建设”(E1901903)。

作者简介:付文婷,中国科普研究所办公室副主任,研究方向:科研管理、智库建设,E-mail:75344657@qq.com。

猜你喜欢

建设模式
国外新城开发建设模式及经验借鉴
GPON技术在数据接入网络中的应用
完善生态林建设模式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成都市中心城社区综合体布局及建设标准探索
适应于智慧城市的通信接入管道建设模式探讨
土建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研究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及路径对我省的启示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
政府网站集约化发展与保障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