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张先词中“影”意象所蕴含的主体意识

2023-05-30赵婉夷

青年文学家 2023年2期
关键词:秋千词人景物

赵婉夷

一、张先词中的“影”意象

“影”意象与其他的意象不同,它不能单独存在,“影”意象的出现必须依附于其他的景物。张先三个写影名句里,就很好地体现了“影”意象与景物间的结合。以《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中的花影为例: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首先,词人此时的动作是拿着酒杯听着《水调曲》的,自身虽然醒了,但酒劲儿还没散去的状态。

其次,以春天来表达词人的感事伤时,容颜衰老的自己忆起往日幸福的生活和日后的期约都已成空。

最后,描绘自己看到的景物。午后近黄昏,远处沙滩上的鸳鸯在并眠休息,视角转向天空,只见风吹云散,显露出被云遮挡着的月亮。但是,云并未被完全吹散,导致月影朦胧,被月光穿透的破碎的云影也朦胧不成形。近处地上的花影,因为叠加了高远处朦胧游动的云影和月影,使人难以分清地上浮动的是月影、云影还是花影,看起来倒像是枝头的花在和地上的影子嬉戏。这种对月影、云影错落有致的排布,在给人以画面感的同时也极具空间感。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将词人描写的物态与自身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将其表达出来,扩充了宋代词作的表达方式。其笔下的“影”或借花借水,或借云借月等,谱写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营造了含蓄朦胧的意境。

二、“影”意境之美

意境的营造与词人内心深处的人生追求和情感体验息息相关。张先这一生官运并不亨通,但也没有什么起伏和挫折,使他具备了开阔的胸襟和平和的心态,使他对社会、自身和他人都有不苛求和不执着的态度。

这种追求闲适、流连风光的人生态度,使他在词体创作中喜欢用明丽的语言和繁复朦胧的意象来构建清丽恬淡、意韵深远的意境,从而表达他含蓄蕴藉的情感。

(一)“影”意境的创造

“影”虽然不能独立存在,但也属于自然景物的范畴。自然景物天生具有美感,但这种美不是艺术美。因此,“影”这一意象是在张先的艺术创作之后,才在与人情感相融的过程中,蜕变为具有藝术美的“影”意境。比如,这首用乐景写哀情的《青门引·春思》: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张先在这首词中营造“影”意境时进行了铺垫。

首先,是意境构成上的铺垫。点明时节,清明将近,天气乍暖过后又转凉。而在这多变的时节里,白天一直风雨并催,直到晚上才有停息的意思。

其次,是词人对寂寞的描写,春迟暮、花凋零都与去年别无二致,极其含蓄婉转地表达出词人的感事伤时之情。

在这样的深夜里,词人醒来看到的景象是远处戍楼上被寒风吹响的军用号角和寂寂无声的层层高门。接着,词人引出和眼前寂寥残败的景象截然不同的情景:“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寥寥两句,就描绘出和之前词人所见完全不同的景象,语言明丽清新又富有情趣。

隔壁院子的人,借着雨后清亮的月光,在院子里荡秋千。词人没有听见声音,只看到被月光送进自己院墙的摇荡的秋千影子,这景象的朦胧与词人的心境最是相似,孤独的人看到墙外秋千之影,若即若离,写尽了寂寞。

月光下的秋千影本是闲静而轻快的,但因为之前描绘的景象奠定了感伤寂寥的氛围基调,因此,这一“影”意象便因为词人自身的情感体验而变得让自己的愁情难以抑制。张先是个善于发现、欣赏,并通过自己的词曲再现生活中的美的人。他终其一生都生活在江南,因而他笔下的景物大多都是船、靠海楼台、水天、杨柳等富有婉约和朦胧气息的意象。

一些普通的场景在张先的笔下被赋予复杂而又深刻的情感,这种能够轻快地通过景物描绘出自身,不受身边环境影响的创作方式,是其在思想上、人格上的一种独立,这正是自由意识的体现。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写的便是他在庭院中所见到的景物。清明节的夜晚依然有些寒凉。人群散去后,月光便显露在空旷的庭院内,清明如水。无数的杨絮飘在空中,却因为太细小,它们的影子几乎在月色中不可见,仿佛在月光中翩翩起舞。这种喧闹后寂静的动,给人一种轻灵朦胧的特殊美感。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里的景物,充分体现了江南景物的特色:“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一望无际的绿色似乎延伸到地平线的尽头与天空相接。极目远望,白茫茫的江水明澈得好像要将一切都溶净。柳树下的小径没人经过,只有飘落的柳絮,因为树荫的笼罩,像是没有影子一样在空中飘落。

张先在化用前人诗句入词的同时,用最简练的笔墨勾勒出柳絮飘落的状态,从而与前两句的江水组构出一幅辽远却又轻灵的画面。

这种美感,来源于张先在对生活景物的细致观察后,以及在创作时将自己沉浸于自然之中,并且将自己的思绪与自然之境相融合,从而使自身及词作再度回归于自然,这是他独特审美情趣的一种体现,也是其“影”之意境独特的构建方式。

(二)内情与外境的和谐统一

张先在意境的营造上,会将“影”意象的自然之美,融情为有他独特生命体验的意境之美。在内心情感的抒发上,他也十分注重与外在景物的和谐统一。

在《青门引·春思》中,以“病”字代“愁”字,表明了这种愁绪的反复。他独自坐在庭院里,对院子里的残花和将要过去的春天感到惋惜而过量饮酒。因为这种愁思,词人在去年就体会过一遍,现今也还是如此,便更觉感伤。这时,他看到了被月光送过来的秋千影。而被清明月光送过来的影子虽然无声,透露出来的情绪却和词人截然不同。让人不禁思考:什么样的人会在这样的夜里有荡秋千的闲情逸致呢?

词人更是因而发出了“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的感叹,正因这种愁绪,使词人所见所想都带了寂寥的感伤。但是,在同样的情境下,隔壁院子的情绪则与自己截然不同。正是这种新奇景象的对比,更进一步让词人感到伤怀。

张先的词作并不缺乏与《青门引·春思》相似,将主观之意融合进客观之境,达到内情与外境的和谐统一的作品。

上文提到的《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便是如此。它写到词人饮着酒听着《水调曲》,到了晌午酒醒了,愁却没有醒。因为他在感伤春光易逝的同时,不由得开始感叹年华易老,时光难溯,错过的约定便也随着时光流逝如云烟般飘散。当他的视角从自己内心转到外部环境时,他内心的情感开始和外界的景物产生融合。

张先在营造意境时,《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没有描写出景物具体的姿态、情状,而是根据自己当时的情感体验抒发愁思,接着用云、月、花三种景物之影的重叠交错,来对他的情感表达做了模糊化的处理。

词人对人物的描写也是如此。《相思令·苹满溪》中,词人没有直写对好友离别的伤感,而是通过“苹满溪,柳绕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时陇月低。烟霏霏,风凄凄。重倚朱门听马嘶,寒鸥相对飞”来营造出离别的氛围,同样做了模糊化处理,通过“寒风”“马的嘶鸣”“寒鸥”等意象相互交叠,将离别的伤感含蓄地表达到极致,极富有内敛的美感。

词人在词中的形象也同样被张先做了如此处理。在《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中,船在水面上缓慢移动,水天融为一体,而陶醉在其中的词人形象仿佛在镜子般的水面上。“水天溶漾画桡迟,影鉴中移”用清新明麗的语言营造出了明艳的意境,几分醉意也增加了朦胧的气氛,其自身情感与外界景象生动地融合,体现了内情与外景的和谐统一,这种空灵的意蕴极其富有美感。这就使得张先词中不止“影”意境的构建有虚幻朦胧之美,他的情感表达也有虚幻与现实交错的感觉。

三、隐含在张先“影”意象中的主体意识

晏殊、欧阳修和张先都是宋初词人的代表,他们都擅长在短制中写深情,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严羽《沧浪诗话》)的效果。其中,晏殊对张先颇为赏识,二人感情深厚,因此张先在词体创作时难免受晏殊的影响。他与晏殊不同的是,他在作词时,并不倾向于在景物中抒发文人士大夫的情怀,表现对社会、对人生的理性思考;而张先词的主要内容则是男欢女爱和日常生活中与友人交游、酬唱、赠答的闲适生活。他能够自觉主动地去抒发自身的理想,尽管这种理想并不是当时词坛的主流,但仍极具个性。这种自由表达情感、抒发心志且具有高度的主体意识的创作影响了后来宋词的发展。

四、生活化意象选取中的自由意识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且能够欣赏生活中的美的张先,通过自己的词句再现了生活中的这种美,并且对生活中的美观察得细致入微。在他的笔下,那些生活中的美给人以轻快朦胧的美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一些普通场景的选取也能在张先的笔下被赋予复杂又深刻的情感,这是其在思想上、人格上的一种独立。能够轻快地通过景物描绘出自身,不受身边环境的影响,这正是自由意识的体现。

“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古今诗话》)“张三中”是除了“张三影”外张先相对有名的其他雅号。这一雅号生动地将张先词的意象中的自由意识表达了出来,其对任何一项的选择都能根据自身的情感来赋予意象之意义,而不被其他因素干扰,“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这“三中”皆是张先的情感,其词富有深刻的情绪,给词营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其中的意蕴,因情而造景,存在着明显的自由意识。

张先的词句以“影”为意象,塑造出非真非幻的意境。“影”天然具有虚幻与真实两种属性,可以随光线转变任意变幻,没有固定形态,却又与实物相伴而生,故而充斥着神秘色彩。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意境“呈于吾心而见于外物者”,心是主观,而所见的外物又无定形。这种虚幻也映照了张先的人生追求,对自身境遇感到不满才会有哀思,但又有独特的闲适、潇洒。这样的矛盾情结贯穿张先的整个人生,在其创作过程中张先主动对自我意识的探求也使他越来越了解真正的自己,为自己的词作与人生更添几分潇洒风流。

猜你喜欢

秋千词人景物
四时景物皆成趣
论词人择调与审美联想
“荡秋千”的由来
写写冬天的景物
词人的职业
为什么秋千能越荡越高
迷你秋千
荡起秋千
景物描写要准确
林逋梅妻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