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城》中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浅析

2023-05-30王奕人

青年文学家 2023年9期
关键词:天保渡船翠翠

王奕人

小说《边城》在沈从文的众多文学作品中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在整个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也有着独特的地位。沈从文在字里行间为读者勾勒出一个如桃花源般散发着泥土气息的湘西世界,其自然平静、清新质朴的乡风令人无比向往。《边城》用亲切自然的语言讲述了三个年轻人之间朴素而富有诗意的爱情故事,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夸张情节,但种种误会仍令人倍感苦涩,真诚友善的人性之美也令人十分动容。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主人公翠翠的人物形象,以期读者对这一极具代表性的乡村少女形象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思考,同时也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沈从文笔下湘西世界的文化内涵和文艺价值。

一、翠翠的人物形象

(一)天真淳朴,细腻体贴

翠翠是一个典型的乡村少女,“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她生长在大自然里,被炎炎烈日晒出了黑黑的皮肤,被青山绿水照亮了清澈的眼眸。翠翠是大自然的女儿,因此也继承了来自大自然的美好品格。她生性天真淳朴,和所有年轻人一样想要长见识、看热闹,万事万物都能引起她小小的好奇心。茶峒這山城虽小,但逢年过节也会敲锣打鼓热闹一番,端午喝酒赛船、中秋相聚对歌、新年舞狮迎春……那些迷人的鼓点也会把翠翠带进节日的氛围里,让她产生许多属于年轻人的奇妙幻想。

充满活力和好奇的少女情怀,好奇的对象自然逃不开恋爱和婚姻,诗意质朴的爱情之美也是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翠翠喜欢看新嫁娘和喜轿,有时会看着过渡女孩儿的银手镯发呆,甚至忘记了爷爷撑渡船从不收钱的规矩,等反应过来才痴痴地追上去归还。这一女孩儿在青春期普遍的心理现象被沈从文描写得生动可爱,使人颇有感同身受之意。到了该讨论婚事的年纪,爷爷有时会抛出暗示来试探翠翠的想法,翠翠表面不作理会只是静静拉船,其实心里都明白,也悄悄藏了心事。就是这样的青涩羞怯,把少女美好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令无数读者为之神往和动容。

翠翠的美好还表现在她的懂事和体贴。不过是十四五岁的年纪,她却不是处处需要被照顾的小孩子或弱女子,而是时时想要帮爷爷分担守船工作的“小大人”。她认为,既然自己已经长大就该由自己来守船,操劳一生、腰背已驼的爷爷应当好好歇息,享受晚年。小小肩膀就想要接过家庭生活的重担,这样成熟体贴的想法竟出现在这样年轻的女孩儿脑中,怎能不令读者感动和心疼?翠翠总把温暖和善意带给身边的人,或许这也是吸引着傩送和天保先后坠入爱河的原因。

(二)坚强刚毅,遇事果断

翠翠是一个淳朴善良的少女,她温柔却不柔弱,在大自然的风吹日晒中成长,自然也被磨砺出了坚强刚毅的品格。她的坚强果决主要表现在和傩送、天保之间的爱情纠葛上。傩送和天保都是船总顺顺的儿子,却同时爱上了贫苦摆渡人的孙女翠翠。二人依照茶峒的习俗半夜为翠翠唱歌一决高下,弟弟傩送一开口,哥哥天保便知道自己不是对手,暗自决定离开茶峒成全弟弟。但由于天保是个心直口快的年轻人,早已向翠翠的爷爷说明过自己的心意,这让爷爷“张冠李戴”,误会唱歌的人是天保,自以为美事天成,却不料出了乱子。小说的结尾,天保意外遇难;傩送因哥哥的死而孤身离开,去他乡漂泊,只留下翠翠守着老渡船,永恒地等待着那个不知是否会回来的心上人。

在这场诗意的爱情悲剧中,女主人公翠翠表现得坚强而有主见。她身为贫苦人家的女孩儿,在船总顺顺家的大儿子天保对她表明心迹时,并没有为其家中兴旺发达的事业而心动,也没有把婚姻当作摆脱贫苦生活的跳板,而是忠贞于爱情和自己内心的声音,明确地表示了拒绝。她遇事不盲目听从、不人云亦云,而是紧紧把自己的命运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样的情节使一个坚决果断的女孩儿形象跃然纸上。

翠翠也是十分坚强的。年迈的爷爷在接连得知天保遇难、傩送下桃源的事情后,内心如同被一个闷拳打倒,终于在一个雨夜永远离开了翠翠。原本无忧无虑的翠翠,一时间失去了自己极珍视的亲情和爱情,虽然也会难过大哭,却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十四五岁的她坚强地接过了爷爷撑渡船的工作,在寄托着自己所有年少美好的渡船上默默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离别的打击和生活的重担都不会压垮她,她始终在坚强地生活着,守护着自己的明日希望。这不仅是翠翠的美好品质,更是所有劳动人民身上共同的闪光点。

(三)珍视亲情,憧憬爱情

翠翠尚未出生便失去了父亲,出生后不久母亲也追随着爱人离开了人世,她由爷爷一手带大,一老一少相依为命,爷爷是她唯一的亲人。翠翠格外珍视这份宝贵的亲情,即使自己还只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女孩儿,便已经开始时时处处为爷爷着想,渴望能够为爷爷分忧、给爷爷关爱。正如翠翠始终挂念着爷爷,爷爷也给了翠翠无私的爱,大到翠翠的婚姻大事,小到提醒她坐热石头会生病,所有关于翠翠的事情,爷爷无一不在心里记挂着。正是这样浓厚的亲情让翠翠十分依赖爷爷,以至于在爷爷去世后翠翠仍不敢相信,她不住地想“这是真事吗?爷爷当真死了吗?”爷爷的死对翠翠原本无忧无虑的生活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她默默地接过了爷爷的渡船,站在爷爷曾经的位置上继续生活。她自然会在每一次与杨马兵交谈、每一次拉动渡船的时候想起爷爷,这份亲情也会陪伴她一直等待下去。

和所有十四五岁的少女一样,翠翠也对爱情怀有憧憬,从她第一次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看新娘子出嫁开始,这甜蜜的向往便在她心中萌芽。翠翠因自己和傩送的一次交谈而情窦初开,彼时她误会了傩送的好意,而反应过来后的吃惊、害羞和不自然的沉默,都昭示着翠翠的爱情故事有了伏笔。一个乡村少女的爱情自然是简单而质朴的,连心上人的歌声都会使翠翠在睡梦中“把灵魂轻轻浮起”,这样远离机关算尽、没有钩心斗角的纯粹感情怎能不令人向往?虽然翠翠的爱情最终以悲剧告终,但在沈从文笔下,湘西世界里真挚勇敢、质朴诗意的爱情之美仍然是值得歌颂的主题。

翠翠无疑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女孩儿,她怀着一颗真挚炽热的心珍视与爷爷的亲情、憧憬着属于自己的爱情。然而,生活不会偏心于任何人,当苦难和悲剧降临在原本无忧无虑的翠翠身上,这样可怕的打击也没有完全压垮她。翠翠付出了真挚的感情,这些情感不会彻底离她而去,而是会化作她直面生活的力量,永远指引她、让她看到希望。小说的结尾,翠翠选择了等待,选择了继续守护渡船,这便是她没有放弃这些情感的表现。

二、翠翠人物形象的意义

(一)反映作者眼中的人性美

“人性”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学者们争相剖析和反思的对象。《边城》便是一首人性美的悠扬颂歌,将人性美好、纯粹、善良的本质诉说得淋漓尽致。

翠翠是沈从文笔下人性美的化身,是集“爱”与“美”于一体的理想化形象。她真诚友善,拉来往行人过渡从不收钱,始终尽己所能用更多的善意感染身边的人。十四五岁的小女孩儿,明明还需要人照顾,却已经开始把自己放在大人的位置上来照顾年迈的爷爷,帮忙拉渡船等都不在话下。她虽乖巧懂事却也很有主见,面对爱情和婚姻这样的人生大事决不任人摆布,而是始终坚定自己内心的想法,哪怕是爷爷的劝说也会被她果断拒绝。就是这样一个淳朴真挚、善良坚韧、憧憬着爱情和未来的乡村女孩儿,成为众多读者心中人性美的象征,也寄托着作者沈从文关于“爱”与“美”的美学理想。

沈从文笔下的人性美,不仅反映在至美至纯、原汁原味的主人公翠翠身上,还反映在小山城茶峒的每个朴素居民身上。

这段爱情悲剧的另外两个主人公天保和傩送是一对重情重义的兄弟。面对兄弟二人爱上同一个女孩儿的矛盾局面,换作旁人或争得头破血流,或从此势不两立,但天保和傩送始终不忘手足之情。唱歌“决斗”不是哥哥的强项,弟弟便想要替他歌唱;得知弟弟的心意后,哥哥便决定退出成全。虽然这段爱情故事以悲剧结尾,但并不妨碍读者感受每一个人物的人性闪光点。

兄弟二人的父亲—船总顺顺也是一个仗义洒脱之人。不平凡的行伍经历造就了他豪爽磊落的性格,能够“明白出门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再加上自己家中生意兴隆,凡是向他求助的无论是破产船家、退伍士兵,还是游学文人,都能得到他的慷慨回应。虽然两个儿子的爱情悲剧使他与老友—翠翠的爷爷之间有了隔阂,但得知老友离世的消息后,他也尽心帮助翠翠料理后事,安慰翠翠“不要发愁,一切有我!”他甚至主动提出想要把翠翠接去自己家中照顾的想法。船总顺顺形象的塑造灵感或许源自沈从文行伍世家的出身,这一富有传奇色彩的细节处理使人物更加饱满,也蕴含了沈从文对朴实善良的乡土人的褒奖。

另外,沈从文还非常注重小人物的刻画。在小说结尾,一同帮忙料理老船夫后事的杨马兵便是其中的代表。他年轻时为翠翠母亲唱歌而没有得到回应,到了五十多岁的年纪遇到孤苦无依的翠翠,仍然选择留下来照顾和陪伴她。他接替爷爷陪伴翠翠生活,为翠翠的婚事做打算,同翠翠一起等待傩送的归来。杨马兵的有情有义是小人物的闪光处,也让读者进一步体会到茶峒的淳朴民风。

这些以翠翠为中心刻画的人物充实了“人性美”的宏大主题,通过湘西世界邻里亲友之间无私的互助互爱反映出《边城》独特的人性光芒。

(二)寄托了作者对湘西世界的向往

成長于边城凤凰的沈从文是一位乡土作家,他身上有着来自湘西的泥土气息,属于那个地方的价值观念、审美心理、情感寄托、生活方式、方言俗语等都深深烙印在沈从文的灵魂中,无法抹去。新文化运动后,沈从文受时代感召来到北京寻找人生方向;但城市和乡村之间在他心中仍然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让他在身处城市的同时,仍然在内心怀念着那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小小边城。因此,面对这样复杂矛盾的情感变化,沈从文选择用文字寻找寄托,创作出一系列以湘西世界为背景的“乡土味”文学作品,《边城》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作。

《边城》的故事发生在小山城茶峒,沈从文以女主人公翠翠作为情感寄托的载体,向读者传递了其淳朴深刻的乡土情结,可以说《边城》的主要创作源泉便是沈从文对湘西世界的爱与眷恋。在小说中,沈从文用细腻的笔触为读者描绘湘西独特的社会风俗和风土人情,无论是舞狮赛船这样热闹的节日庆祝活动,还是青年男女唱情歌的传统求爱方式,都是湘西世界所特有的情调,引起读者无限遐想,也正是这样古朴迷人的文化环境孕育出了淳朴善良的人民。

除了人物形象的刻画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的勾勒也是《边城》中浓墨重彩、不可忽略的部分。小说中有很多关于湘西世界景色的介绍,如开篇所描绘的小溪、白塔、山路、渡船……语言看似直白平淡,实则极具画面感,让人感觉不是在读小说,而是置身于中国古代的山水田园诗中,原汁原味、浑然天成。这样美丽纯净的景色,却又不会让读者感到有距离感,因为小说中的人与自然相处和谐,仿佛是不可割裂的一个整体。无论是端午节人们在溪流中赛船捉鸭,还是翠翠和爷爷用竹子制成小笛,抑或是在夜晚情人的歌声与杜鹃啼鸣交织一处……每一个画面中的人与自然都相互依存、相互支撑,营造出一种平和、灵动、天人合一的意境。景物描写、人物刻画和情节发展在沈从文笔下相辅相成,共同彰显了湘西世界的和谐美,也侧面体现了沈从文对这个地方的无限怀恋与向往。

综上所述,《边城》中的女主人公翠翠是一个淳朴善良同时又坚韧果断的乡村少女,小说的开放式结尾让她在渡船上永恒地等待下去,但生活中的苦难不会打倒她,更不会让她放弃希望。沈从文借塑造翠翠这一形象,传递了他对人性和人情之美的感悟和思考,同时也将他对湘西世界的眷恋之情寄托在翠翠身上,蕴含了浓厚的乡土文化情怀。本文全面分析了翠翠的人物形象,使读者对翠翠这一人物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有助于研究者进一步探究沈从文文学创作中的乡土文化价值。

猜你喜欢

天保渡船翠翠
天保工程:把天然林都保护起来
老杨公公撑渡船
破釜沉舟
翠翠的心事
翠翠的心事
初遇二老傩送
初遇二老傩送
天保工程保出了美丽新疆
推进天保工程实施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舟曲林业局天保工程建设回眸
渡船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