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2023-05-30杨柳

当代体育 2023年10期
关键词:新课标体育教师有效性

杨柳

2022年体育健康新课程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强调了体育教学的实践性以此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对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进行了优化、整改,以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爱好,培养学生的品质、精神、体能等等,以此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以及终身体育的意识。特别是面对在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他们的身心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但因为当前社会和生活的快速发展,学校应试成绩的影响,父母和教师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态,初中生的体育活动相对有所缩减,其心理也承受了一定的压力,这对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具有负面影响。所以,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师一定要积极顺应新课标的整改思想,以健康第一的理念,做好体育课堂的教学工作,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体育具有强健学生身心,坚韧学生意志、提高学生体能等诸多作用。初中生的身心又正处于发育的高峰阶段,其身心逐渐正在走向成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能够减轻学生心理的压力,缓解学生的负面情绪;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进行体育锻炼能够帮助学生强化机能,增强体质,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能够充满精力的进行学习,掌握相应的知识,这完全符合了2022年体育健康的新课程改革以健康第一的理念。所以,初中的体育教师一定要累积教学经验,丰富单一的教学方式,改善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尽可能地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以此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初中生能够在2022体育健康的新课标下更加健康、愉快、轻松、全面的成长。

1 新课标下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特点

在新课标2022版不断推行的背景下,当前体育教学出现了新的变化。现阶段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为教学基石,注重对学生体育知识、体育技能、运动水平、良好行为以及体育品德等方面的综合培养,促使学生可以健康成长与学习,以此真正凸显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意义,尤其是对初中体育教学来讲。体育教学作为初中教育体系基础且重要的学科之一,其所蕴藏的育人价值是多方面的,比如,除了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体育知识、体育技巧以外,还包含培养学生的文化思维、健康行为、思想观念等等,这一内容的存在有助于让学生的心理、思维意志以及认知想法获得良好强化与发展,真正在此基础上渗透了“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从而使得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也获得相应的培养,从整体上促进初中生综合水平的提高。

除此以外,体育学科还具有实践性、基础性等等特点,毕竟体育是一门以强健学生体魄,促进其心理情绪健康发展为主的课程。自然而然,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育实践项目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对初中生来讲。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中,虽然他们各机能以及身体器官、心理素质不断发育成熟,但是由于面对“中考”的压力,许多学生仍然会对学习产生倦怠感、厌恶感。针对这一情况,如果教师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那么很容易导致学生心理情绪、身体素质出现不良问题,不利于学生未来持续性的深入学习,对促进其健康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所以,这也就意味着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基础性和实踐性充分结合开展体育活动,从体育教学特点出发真正提高、锻炼、强化学生的身体、心理,从而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及让其更好的学习提供基本保障。

2 新课标下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分析

2.1 符合现阶段教育的发展趋势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体育新课标在此进行了相应的整改。2022版新课标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明确体育学科育人价值以及课程特征。所以,这也就意味着体育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采取措施开展有效的体育活动,从活动中凸显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和课程特征,使得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真正在此得到提高。另外,从新课标的内容可知:体育学科仍然是初中教育体系的第三门主科,而且我国也将初中体育成绩纳入了学生的中考成绩中。由此可以看出:在初中阶段提升体育教学有效性、构建高质量高成效的体育课堂是现阶段教育的发展趋势。

2.2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呈上升趋势发展,对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对初中生来讲。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心理以及各机能发育完善的黄金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情绪是保证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体育作为一门以强化学生体魄,促进其心理健康发育为主的学科,对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养成其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通过开展有效的体育活动,能够使学生体魄、心理获得良好的强化与锻炼,促使其更好地学习与成长。另外,科学有效且合理的体育活动还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康的思维观念,以及培养其终身积极锻炼的意识。所以,立足于新课标下积极开展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2.3 有利于真正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与其他版本的体育课程标准相比,2022版的体育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以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成为了现阶段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分析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如果初中体育教师还是按照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开展体育活动,很容易影响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积极性,进而更别说培养其核心素养了。因此,体育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开展有效且极具趣味性的体育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意识可以获得良好激发,从而有利于真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为促进学生日后全面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3 当前影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目前,新课标的进一步整改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指引了新的教学方向,但是就当前教学情况来看:体育课堂教学仍然存在诸多现实问题,使得体育教学有效性、教育功能受到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从而无法真正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据研究调查发现:当前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3.1 学生缺少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热情

根据现阶段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对体育学科的重视度不够,无心参与进体育活动中。而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体育学科缺乏正确的认知观念,他们一直认为体育学科是一门用来放松身心、愉悦自己的学科,所以其一直对体育学科未真正上心。久而久之,这样的认知观念,会影响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从而不利于真正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

3.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控力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不断推行,现阶段越来越注重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初中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很多体育教师为了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在教学过程中上给予了学生大量的自由时间,也给学生布置了适量的体育任务,这种形式操作下来,灵活性较强,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符合现阶段“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性格比较贪玩,好奇心较强,再加上其各方面能力还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其自控力、约束力不强,从而导致学生很容易出现“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也就是指:教师一到他这里来,他就好好锻炼,教师一走,他就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这种行为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而且在一定基础上还会让学生的体育实践水平逐步降低,从而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4 新课标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策略

4.1 从生活实际入手,正确引导学生认识体育学科

当前,大部分学校的体育课程是每周两次—四次,但是如果教师仅仅只局限于这几次,那么很容易无法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更别说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了。所以,想要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以及培养学生的终身锻炼意识,首先体育教师应该将身体锻炼这一思维意识拓展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意识到身体健康是保障其良好生活、快乐学习的首要前提。那么该如何采取措施呢?新课标理念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将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设计科学合理且符合实际的体育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动”起来享受体育锻炼的乐趣,从而使其真正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以及感受到体育学科的魅力。基于此,面对这一情况,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元素,将生活元素与体育内容相结合开展体育实践活动,利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学科存在的重要性。当学生意识到体育学科的重要性之后,其在参与活动时就会主动约束自己,从而解决以往因学生自控力不强而出现的问题,为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奠定坚实的基础准备。

4.2 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乐趣

俗话说:“興趣是调动学生学习内驱力以及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基石,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丝毫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则不会愿意参与进学习中。”这句话在体育教学中也尤为适用,如果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项目时,采用的教学模式过于枯燥、单一、呆板,学生很容易产生乏味感、倦怠感,其学习积极性、学习状态也很难继续保持。毕竟,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意识、性格都比较活跃,他们更喜欢丰富多样、且极具趣味、新颖的东西。所以,针对于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立足于新课标,结合体育内容创设丰富、多彩、生动化且有趣的教学情境,置身于情境中引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锻炼体育动作,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参与乐趣能够获得有效激发,从而真正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体育热身活动中,如果教师仍然采用跑步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热身,很容易消耗学生的学习乐趣,不利于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所以,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结合舞蹈、健身操、太极拳等等有趣活动创设教学情境,以此代替常规的跑步热身。或者,以指导学生障碍接力跑这一项目为例,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将这项体育运动设置为“运送弹药”的情境游戏——也就是指,学生扮演“红军”,通过跨越小河(体操垫)、钻过铁丝网(体操凳)等等情境游戏,最终将“弹药”送到前线(终点)。这样一来,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进体育活动中,让其掌握相关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又可以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有效锻炼,促进其健康快乐的学习与发展,进一步使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在此过程中获得提升。

4.3 积极优化教学形式,促使学生的运动技能获得良好实践

众所周知,新课标2022版内容仍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运动基础、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方面出发安排多种体育项目,以此确保每位学生的锻炼需求可以得到满足,促使其身体、心理、以及各器官能够得到有效锻炼,从而为提升体育教学有效性提供有力帮助。由此可见,想要提升体育教学有效性、构建良好的体育课堂,首先体育教师应该积极优化教学手段,利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技巧,如,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辅助播放相关动作技巧示范的视频,直观生动化的视频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技巧与知识。但是光靠掌握是不够的,所以教师还需要立足于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身心发育、运动基础、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方面出发,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安排多样化的体育实践项目,并促进其参与到项目中进行锻炼,从而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体育实践水平和质量。

以指导学生打篮球为例,为了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构建高效体育课堂,首先教师应该先明确篮球项目的重难点在哪里;然后再借助信息技术的视频特征突破重难点内容,并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讲解有关打篮球的知识、技巧。其次,再立足于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了解班级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身体素质、兴趣爱好以及体育基础等等;接着,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相关的实践锻炼:例如,对于身体素质较差且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篮球活动。通过调研和了解可知,一部分身体素质、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喜欢舞蹈,教师就可以将篮球与舞蹈、歌曲相融合设计出篮球舞蹈,利用舞蹈的方式让学生对篮球技能加以实践与掌握。而对于身体素质、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直接让学生尝试打篮球,等其完成之后,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纠正他的手法与技巧,以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

4.4 采用综合性评价方式,为学生树立积极锻炼的意识

评价是体育课堂环节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初中生正处于性格、心理、情绪的敏感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很容易因周围人的情绪、看法,而对自己产生反思,如果稍不注意,很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心理情绪。所以,体育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一定要着重注意对学生进行有效地评价。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可以围绕着学生的实际锻炼效果、学习技能、情感意识、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而且在评价中还需要尊重每位学生,全面了解并把握学生的个性差异。毕竟由于每位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基础各不相同,最终学生出现的体育锻炼效果也都是不一样的。基于此,在实际评价环节中,体育教师应该立足于新课标内容,注重对学生实施综合性评价,使得每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可以得到良好激励,为培养学生积极锻炼提供有力帮助,从而真正在此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5 结语

总而言之,想要在新课标下提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体育学科,明确体育新课标内容,然后立足于新课标下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并在此基础上积极优化、创新教学手段,对学生加以正向评价,让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得到良好激发,以此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真正落实体育学科育人效果。

(作者单位: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新课标体育教师有效性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