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视域下医药类高职院校“体医融合”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2023-05-30胡梦薇李冲李爱娇

当代体育 2023年10期
关键词:体医健康中国院校

胡梦薇 李冲 李爱娇

1 研究综述

1.1 国内外关于“体医融合”的研究。国外关于“体医融合”的研究。早在19世纪美国就提出了“体医融合”的概念,相关专家就把注意力集中在体育学科与医学学科结合的可能上,并进行了体育元素与医学元素相结合的研究与论证。在德国,“体医融合”的机构健全,运动康复医院数量众多,设备齐全,专业水平较高,对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有着明显的作用。国内关于“体医融合”的研究。国家在多个政策中提出了促进体育和医疗卫生行业的融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在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方面,《纲要》强调,发布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1.2 现阶段我国对“体医融合”教学模式的研究。我国对“体医融合”教学模式的研究堪称百花齐放、各有千秋,不同专家对“体医融合”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就也有着独特的见解。体医融合是指体育与医疗两大系统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相互渗透、互为一体的过程,本质是探索一条运动促进健康之路,最终目的是解决我国国民健康的重大和长远问题,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关于“体医融合”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模式的构建、作用、发展思路等方面。其研究观点主要有一是加强对体医融合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二是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投入力度;三是对体医融合的复合型人才所需要具备能力素质;四是体医融合的特点及可行性分析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全民健康理念的普及,“体医融合”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遗憾的是,本应作为绝大多数慢性病早期干预源头的学校、学生群体,在体医融合方面一直进展缓慢。对医药类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医融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几乎没有。

鉴于此,本研究以笔者所在医药类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为例,总结各类学校体医融合推进经验,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专业特点,探索医药类高职院“体医融合”运动促进健康体育教学新模式,发挥体育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防治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希望能为本校和同类型高职院校的体医深度融合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思路。

2  忽视“体医融合”的原因

随着时代的发展,全民健康理念的普及,“体医融合”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遗憾的是,本应作为绝大多数慢性病早期干预源头的学校、学生群体,在体医融合方面一直进展缓慢。对医药类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医融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几乎没有。针对体医融合人才缺失的困境,部分学者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如医学高校和体育专业院校联合办学开设体医融合特色专业课程、将运动健康干预纳入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开设《运动处方》专业课程等。但鉴于目前大环境,体医融合主体关系不对称,医疗系统主动性不足,体医融合专业课程模式仍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鲜有实践。学校、学生群体忽略体医融合,有体制机制的原因,但根子在理念、认识上,大部分学校、家长、学生都知道体育锻炼的好处,但却不知道不参与体育锻炼的坏处以及不科学体育锻炼的坏处。现在我们的体育,大都是技能教育,教会学生某项体育技能,但这项技能如何掌握得更科学、更全面,如何结合不同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更有利于其健康成长,正是体医融合关注的领域,从某种程度上说,建立在体医融合基础上的体育教学才是更科学、更有价值的。

3 医学类高职院校“体医融合”体育教学新模式重要性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而感觉统合失调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从医学角度来看影响感统失调有先天和后天因素,体育教师可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体育+医療”的手段,早教育、早预防、早干预,课堂上安排适当的专项运动干预手段,增强学生体质,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脊柱侧弯筛查、体育教师医疗业务培训,指导体育教师将教学与医疗手段相结合,通过“体医融合”改善学生身体姿态问题、近视眼、肥胖等体质健康问题。学校通过把握体育健康新理念,整合和丰富课程资源,积极探索与创新“体医融合”运动促进健康的教学新视角、新理念、新模式,才能走出一条带有学校自身鲜明特色的体育教学健康发展之路。

体医结合绝不能只和现代医学结合,而排斥传统医学。传统医学中“治未病”“动静结合”“天人合一”等理念和方法就是体医结合理念的完美诠释和集中体现。学校应在尊重传统医学的前提下,和体育科学的有机结合,创造出体育教学的新模式。医学类公共体育课程是医药类大专公共必修课,而中医学生具有人体科学知识背景,教学过程中将“体育”与“医学”两门学科知识相结合,有利于促进公共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学生提供了体医知识融合的实验平台。

4 医学类高职院校“体医融合”体育教学新模式实施路径

4.1 树立“体医融合”与运动促进健康的指导思想

加强运动促进健康科学健身知识和方法的推广普,引导学校全员了解和掌握科学体育锻炼方法、运动伤病防治,中医养生等方面知识。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利用学校体育赛事及社团活动做好运动促进健康理念宣传,编发“体医融合”运动普及读本,推出课间运动视频、健康运动教材,丰富科学的中医养生体育锻炼指导和教学视频,讲好学生身边的主动健康故事,树立中医养生的锻炼典型。充分利用各类渠道开展主动健康理念宣传,推行以“主动、自主型”健康运动促进健康的理念和方式,营造全校园重视运动促进健康的良好氛围。教师还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将医学保健知识传递给学生,如一些运动类APP和微信平台就能监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学生健康行为、提升其健康意识。

4.2 强化学校职责,引导多部门协同推进体医技术实践融合

强化学校职责,明确由体育教研室牵头,引导社团、工会、校附属医院等学校各部门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联动,推进体医技术实践融合,结合学校工作实际,通过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协同互助,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形成联动合力,建立学校各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积极推进体育部与社团、宣传部、校附属医院等学校组织协作,推动体育与医学一体化协同发展。根据医药类学校专业特点,建立具有医药类高职院校特色的学生体育竞赛活动制度和体系。如与社团联合共同举办阳光推拿比赛、太极拳大赛、中医养生八段锦比赛等,广泛开展班级、年级体育比赛,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与医学相关的专项性体育赛事,提高学生的“体医融合”专项运动能力。体育教研室与宣传部联合推出“课外锻炼八段锦,健康快乐一辈子”活动,宣传部在全校大力宣传八段锦是中华传统养生文化中的瑰宝,其中医养生功效显著,且易行而安全,是课外锻炼的最佳选择。体育教研室则发动专业体育教师指导全校师生共同练习,切实保证每天一小时校园课外体育锻炼。

体医深度融合,成立校医院与校体育部协同创新实验室。校医院与校体育部可以合作建立科普示范基地,结合体医融合阶段性成果,开发标准课件,培训体医深度融合健康大讲堂教师,在全校开展线上和线下体医融合健康讲座,助力实验室完成有关科研项目,宣传科学健身理念,展示体医融合阶段性成果。在实验室和示范基地的建设中,双方将打破行业壁垒和局限,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技术,实现远程课程,远程评估和指导,形成科学完整的体育与健康的大数据体系,在健康和体育公共服务、健康和体育产业发展等多方面形成共建、互利、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4.3 制定医药类高职院校“体医融合”教学内容体系

中医将人体内抵抗有关致病因素的能量叫做“正气”,与其相对的是“邪气”,而运动是修养正气最有用的方式。结合医药类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将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武术和传统功法融入到体育教学课程中。在现行的医药院校教材《推拿学》中,也专门有“推拿练功”一章。在体育课中,通过学习武术气功的锻炼,对推拿手法操作的力度、均匀性、渗透性都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体育课,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在运动中锻炼身体,加强毅力,发扬体育精神,虽然体育运动能给人带来很多好处,但是运动方式不恰当也会导致身体受损,所以对于体育教学,应该更好地引入中医基础理论,融合中医诊断,以科学的方式确保体育课的质量。我们以中医基础理论作为指导,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将中医基础理论和体育教学进行融合,让学生科学的锻炼。例如,在体育课上,女生来例假的时候经常因为痛经而请病假,在操场旁边或者教室休息,避免体育运动。其实经期尽量不要活动的思想是错误的,除了一些痛经特别严重的学生不能上体育课之外,建議其他情况稳定的学生适当地进行体育运动,因为中医认为气不行则血不行,气滞则无法推动血的运行,血自然就堵塞了,从而导致痛经。而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和维持血液循环,有助于将污血排出,有利于身体健康。作为体育教师,在上课期间学生强调经血不通就会痛经的常识,鼓励学生在经期适当进行运动,打消运动会使痛经加重的担心的顾虑,积极快乐地加入集体活动中,一起阳光体育,确保体育课的正常进行。如针对学生关心的800m、1000m体质测试,通过深入介绍耐力训练与心肺功能的关系,可以进一步提高医学生对心血管等慢性病防治的认识和理解。

4.4 丰富“体医融合”的教学形式与手段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以教师的基本技术动作讲授为主,形式方法较为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差强人意。“体医融合”与运动促进健康理念提出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体育课程的教授内容,传统的体育课堂与学时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在体育课程的设上可以根据医药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与现实需求,开设《中医养生学》《运动处方》《太极拳》《健身气功八段锦》等体医融合的专项课程,设置选修课、必修课、专题讲座、体育竞赛、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教授方式,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相应内容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度参与体育与医学深度融合的教学。同时,借助新媒体与互联网技术,引入混合式教学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科学配置的“体医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学生不仅可以实现线上预习、线下实践、线上复习的操作,还可以结合自身技术水平与学习需求,进行扩展“体医融合”体育理论知识与实践动作的学与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教学理念。运动带来健康,医疗保障运动。体育和医疗,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得益彰。

5 小结

当前,“健康中国”视域下医学类院校“体医融合”体育教学新模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体医融合起步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纽带和实验平台。同时,深入挖掘体育课程中中医元素,将“体育”与“医学”深度融合,提出医药类高职院校体医融合推进策略,可为日后教学评估工作、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提供帮助。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积极探索以体育理论课、公共体育课、校医院与校体育部协同创新实验室为载体的体医融合教学实践新路径,将体医融合理念全方位融入公共体育课程体系,为医学高校体医深度融合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思路。

本文系2021年江西省教学改革课题“‘健康中国视域下医药类高职院校‘体医融合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编号:JXJG-21-44-7)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体医健康中国院校
后疫情时代安徽省体医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
共生理论对“体医结合”模式创建的启示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在社区实施:“体医结合”促进健康研究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