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习习惯 创设活动空间 营造成长氛围

2023-05-30丁霁

小学科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学习习惯

丁霁

〔摘    要〕  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幼小衔接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建设的关键,急需科学素养的加入,以此实现教育的优化和幼儿的持续发展。幼儿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习惯,积极进行活动空间创设,营造良好的科学素养成长氛围,把握教学关键,组织开展各种科学活动,发挥多方力量的教育价值,实现幼小衔接阶段幼儿核心素养的高质量提升。

〔关键词〕  幼小衔接;学习习惯;活动空间;成长氛围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11-0094-03

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面临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学习生活的结束,即将开始系统化地接受小学教育,二者的转折需要幼儿在心理、学习、生活等多个方面做好准备。科学素养是指幼儿对科学充满好奇、有兴趣,有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将科学素养落实到幼小衔接中,一是能够唤醒幼儿积极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科学形成正确的认识,二是能够在各类教学活动中实现幼儿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等的提升,为其今后的课程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一、确定目标,培养习惯

在幼小衔接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基础水平、科学素养、成长要求,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以培养幼儿积极思考、主动创造的良好学习习惯,为其之后的小学生活做好积极准备。具体来说,教师要先从日常活动中梳理幼儿对科学的认识,之后以培养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为中心,制定趣味化、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最终实现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

以绘画活动为例,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家用电器,并说出它的用途。幼儿在讨论后给出“空调,能够在夏天让我们感到凉爽”,“电视机,可以看动画片”,“电冰箱,能够把冰激凌冻起来”等答案。此时,幼儿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已经被初步激活,但其认识还停留于表面,由此,教师便可以进行该活动目标的确定,即:在绘画活动的支持下,让幼儿掌握更多电器知识,养成观察生活、探究生活的良好生活习惯。之后,教师便可以鼓励幼儿以绘画的形式向他人展示自己所知道的家用电器。在绘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思考如何将家用电器的功能在平面图上得到展示。比如,空调的制冷功能可以用出风口吹出的雪花代表,电视机则可以直接画出动画片的画面等,如此,幼儿在思考与创作的过程中,思绪便开始向“为什么”转移,产生了科学探究意识。其次,在绘画结束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幼儿播放各类家用电器的运行过程、运行原理。如,电冰箱主要是利用制冷剂的循环和状态变化过程进行能力的转换,从而降低箱室内的温度,达到制冷的效果。将动画视频与原理解释相结合,一是能够保证幼儿的学习兴趣不被磨灭,二是能够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科学,实现既定的教学活动目标,以便其日后能够养成观察生活、探究生活、发现科学的良好学习习惯,为小学学习的开展奠定扎实基础。

目标的确定能够让幼小衔接教育的展开更有方向,更加高效,让习惯成为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的源动力。

二、空间创设,营造氛围

资源的支持、空间的创设,能够让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更加扎实、更加稳固。对此,幼儿教师应积极发挥幼儿园现有资源的作用,或进行资源的整合与再次利用,让幼儿在熟悉的材料中找到新鲜的科学素养成长价值。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发挥空间创设的价值,在幼儿园内营造出浓厚的科学氛围,使幼儿的科学素养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

首先,从大班开始,幼儿教师可以在幼儿园的公共区域搭建“生命世界展”,将幼儿之前所绘的科学主题手抄报、科学主题活动照片等,张贴在该区域,形成浓厚的科学活动氛围。此外,幼儿园教师要与小学教师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邀请小学教师每周一次到幼儿园开展“小小科学活动”。以“沉浮实验”为例,活动日当天,要让幼儿提前做好实验所需材料的准备,包括塑料玩具、乒乓球、石子、木质玩具等不同的固体材料,装满水的水盆等。在具体的操作环节,小学教师可以先进行演示,让幼儿看到不同材料的沉浮状态是不同的,以此激起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之后,让幼儿在幼儿园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操作,在此过程中,小学教师还可以向幼儿普及一些科学小知识,包括什么是浮力、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等,以此实现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其次,教師还可以在幼儿园的阅读区、角色区等进行科学主题空间的创设,为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提供更多可能。如,教师可以在阅读区增添《神奇的石头》《地球的清洁小卫士是谁呢》《幸亏有重力》等科学类幼小衔接绘本,在提升幼儿科学素养的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幼小衔接内容更加丰富。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在角色区展开“我是科学家”表演活动,鼓励幼儿将自己装扮成所喜爱的科学家的样子,并向他人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在此过程中,幼儿会沉浸于科学世界中,在惊叹科学成就的同时,也能够初步体会到科学家坚持不懈、敢于创新的精神,丰富、充实幼儿的科学素养。之后,教师还可以利用科学家的榜样力量,鼓励幼儿将科学家的精神应用到小学学习中,以此实现幼小衔接与科学素养的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科学主题空间的创设,能够让幼儿更好地接受科学教育,形成科学素养,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扎实的储备迎接小学生活的到来。

三、把握关键,内容整合

幼儿的思维方式以直接形象为主,习惯从整体角度观察世界,所以,在幼小衔接阶段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时,教师可以选择更加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内容,能让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心理接纳过程更加流畅。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幼小衔接内容的整合,为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提供更多可能。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展开“胡椒粉和食盐的分离”这一生活化的实验。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幼儿展示胡椒粉和食盐的图片,并向幼儿提出如下问题:“如果在做饭的过程中,我们不小心将胡椒粉和食盐混在了一起,那么如何才能又好又快地将二者分离开呢?”问题的提出,一是为引出之后的实验活动,二是要调动幼儿的科学思维。之后,幼儿通过讨论得出“因为胡椒粉和食盐的大小不同,所以可用筛子将二者分离”的结论。此时,教师不必考虑幼儿讨论结果的正确与否,而要尊重幼儿的意见,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将提前准备好的胡椒粉和食盐的混合物发给幼儿,让幼儿按照自己的猜想进行操作。幼儿在实践中发现,因为二者的体积都很小,所以尽管存在大小上的细微不同,但仅靠筛子是无法实现分离的。此时,幼儿在试错中会发现科学活动的规律,也就是在错误中寻找正确,进而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失败实验中的收获,为下一次实验的展开提供经验。如,幼儿发现“刚刚使用的筷子手柄处为塑料材质,在实验的过程中,胡椒粉总是会粘在上面,我们可以尝试用这种办法将胡椒粉与食盐分离”,幼儿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探究能力等在自主尝试的过程中都得到了提升。最后,幼儿可以根据失败所得,将塑料勺在衣服上摩擦,产生静电,然后将勺子放入混合好的胡椒粉和食盐中。胡椒粉先被勺子吸了起来,慢慢地,食盐也被勺子吸了起来,幼儿控制好放下、拿起勺子的速度,很快就完成了胡椒粉和食盐的分离。在操作结束后,教师可以向幼儿讲解二者分离的原因:胡椒粉重量轻,能够先被静电吸附。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要不断尝试,从错误中吸取经验,为幼儿接纳小学生活做好心理铺垫。

该实验的进行,从多个角度促进了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实现了能力整合,包括自主能力、实践能力、总结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等,还培养了幼儿正确的科学态度,深化了有效衔接的价值。

四、组织实践,积极发展

科学素养强调了幼儿的好奇、兴趣,幼小衔接的优化强调幼儿能够更好地接纳、适应小学生活。对此,幼儿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幼儿开展实践活动,优化幼小衔接,拓展幼儿的科学视野,实现幼儿科学素养的高质量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观察自然现象,包括光影的变化、力量、水流、色彩、声音等的变化。具体来说,首先,在室外的活动区域,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并总结树叶的影子在不同时间有什么不同、水龙头里的水是从哪个方向流向哪个方向、花坛里的花朵颜色是否相同、声音是否只能听见。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观察结果,鼓励幼儿展开实践,如强制改变水的流动方向会出现什么现象?用灯光模拟太阳光,总结光影的变化规律;尝试看见声音。此处以模拟太阳光实践为例:幼儿根据之前观察得出的结果,即树叶的影子在下午时最明显,在中午时几乎看不见,然后在幼儿园内找一处昏暗空地,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手电筒、带有树叶的树枝等材料,将树枝固定在某一位置,根据之前的记录,用手电筒模拟早晨、上午、下午时的太阳光照射角度,之后再变换光的强度,最终得出“影子的变化与光照角度有关,光的角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的结论。之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根据实践结果,借助互联网设备,查找关于“光”、关于太阳的小知识。如,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线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又如,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130多万倍,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为生命提供了光和热……如此,幼儿在实践的同时还实现了科学知識的拓展,二者在之后的应用中能够实现相互促进的效果,使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更具应用价值。

实践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幼小衔接的优化也要从幼儿园的游戏实践逐渐向知识型实践转移,在促使幼儿动手能力提升的同时,其科学素养也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

五、科学推进,多方参与

幼小衔接的优化和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仅靠幼儿园、小学的力量是不够的,家庭、社会等多方力量都要积极参与其中,共同促进幼儿科学成长。具体来说,幼儿家长要找准时机,将科学教育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幼儿园要与社会力量连接,如科技馆、博物馆等,让幼儿看到更大的科学世界,扩大幼小衔接的范围。

家庭方面,家长可以寻求幼儿园教师的帮助,选择并购入一些科学类读物,如《中国植物,很高兴认识你》《小小自然观察家》《果实是种子的旅行箱》等。利用幼儿的睡前时间,与幼儿一起阅读、探究,在提升幼儿科学素养、做好幼小衔接知识储备的同时,还能够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助力幼儿的长远发展。此外,家长还可以为幼儿选择一些具有科学探究价值的玩具,如地球仪、多棱镜等,一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习惯,二是能够用游戏与知识结合的方式,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为之后小学阶段正规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

社会方面,幼儿园可以与当地的科技馆形成合作关系,每月或每季度组织一次科技馆参观,且每次参观的主题都应不同,如航天主题、中国古代科技主题、科技与生活主题等。除此之外,科技馆还可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如带领幼儿感受模拟月球环境,尝试复原中国古代的科技成果等。社会力量的参与能够让幼小衔接的优化、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更加多彩、更加高效,而社会组织也能够为培养更多未来科技人才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面向幼儿对新课程、新环境的适应,科学素养面向幼儿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的提升,如若二者能够实现互助关系,那么幼儿便能以过硬的核心素养迎接小学生活的到来。对此,幼儿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习惯,积极进行空间创设,组织实践活动,进行内容整合,联合多方力量,为幼小衔接的优化与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提供更加多样的载体,为社会发展输送更多高质量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树青,杨树燕.优化幼小衔接教育,提升幼儿科学素养[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1):17-18.

[2]林兆星,梁东红.科学教育幼小衔接问题的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2020(7):82-83,87.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学习习惯
幼儿园如何做好数学教育的幼小衔接
又看“幼小衔接”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重视“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更出彩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探究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试析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
初中英语教学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