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力资本理论视角下提升脱贫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路径研究

2023-05-30邱密刘泽璇

西部学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发展能力人力资本

邱密 刘泽璇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社科工作办公室、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构性贫困视角下的河北省后贫困县时代防返贫政策研究”(编号:HB19SH010)阶段性成果

摘要:以西奥多·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贫困治理实践,从“教育”“健康”“迁移”三个维度对提升脱贫人口自身发展能力进行探讨,其中,教育投资是先导,健康投资是保障,迁移投资是重要途径。分析认为,当前提升脱贫人口发展能力的困境在于职业教育就业扶贫作用较低,健康扶贫依然存在短板和脱贫人口劳动力流动受阻。由此,提出路径建议:(一)重视职业教育投资,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二)提高健康投资,保障脱贫人口的身心健康;(三)关注迁移投资,促进脱贫人口劳动力就地转移。

关键词:人力资本;脱贫人口;发展能力

中图分类号:D669.3;F3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3)10-0046-04

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1],然而还需要关注在脱贫地区存在的部分脱贫质量不高的脱贫不稳定户,以及存在的返贫风险,防止规模性返贫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必须完成的底线任务。面对返贫风险,我们应明确“脱贫质量与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有很大的关联”[2],“提升贫困人口自身的能力,是避免返贫、 实现持续性脱贫的关键”[3], 所以“提升脱贫人口发展能力、促进脱贫人口脱贫致富是后脱贫时代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4]。有些学者从社会赋能的角度、基于实践经验讨论了互助合作对于社区减贫和帮助贫困对象提升自我能力的作用[5],研究发现合作社对农户自主发展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6];有些学者基于农民可行能力分析提出提升农民发展能力的路径[7]。本文从人力资本理论视角出发设计分析框架,从教育、健康、人口流动等角度分析目前提升我国农村脱贫人口自我发展能力面临的困境, 并结合我国脱贫攻坚政策提出建议,以期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人力资本理论视角下提升脱贫人口发展能力路径研究的分析框架

197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舒尔茨系统阐述了人力资本①理论,并讨论了人力资本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逻辑。舒尔茨指出提升劳动者生产能力的活动包括五个方面:与劳动者健康相关的活动,公司的在职培训,正式的学校教育,成人学习项目,个人和家庭为工作机会而进行的迁徙[8]。人力资本的缺失或低水平发展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父辈人力资本(收入)过低会降低对子代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意愿,甚至不再对子女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这将造成代际贫困,使得其子代落入贫困陷阱”[9],因此从人力资本的角度讨论通过提升脱贫人口发展能力防止返贫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以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贫困治理的实践,将“公司的在职培训,正式的学校教育,成人学习项目”合并为“教育”维度,从“教育”“健康”“迁移”三个维度对提升脱贫人口自身发展能力进行探讨。

第一,人力资本教育投资是先导。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增值路径的核心,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教育在增强脱贫人口自身发展能力、防止其返贫过程中发挥着先导作用,教育不仅有利于脱贫人口掌握实用的知识技能,还可以促进个人和家庭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脱贫攻坚的“扶志”与“扶智”政策主要为脱贫人口提供了人力资本的教育投资,具体措施包括义务教育、高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不同阶段的学校教育扶贫政策,以及农林牧副渔业技能培训、特色产业发展技术培训等公益性成人教育项目等。

第二,人力资本健康投资是保障。只有拥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进而通过不断学习实现人力资本的积累。同时健康与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人或家庭的纯收入,健康的家庭成员可以增加家庭收入,患有重病的家庭成员不仅不能增加家庭收入,反而因医疗需要增加家庭支出,从而增加返贫风险。可见,健康是防止返贫的保障,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可能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实现个人能力提升与发展,进而实现家庭纯收入增加和资本积累。我国脱贫攻坚通过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住院治疗的“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家庭签约医生服务等各项政策为脱贫人口提供人力资本的健康投资。

第三,人力资本迁移投资是重要途径。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农村人口迁移的便利性,也加速了脱贫人口城乡之间的流动,非农收入已经成为脱贫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人力资本迁移也会对脱贫人口的教育和健康投资情况产生影响。从教育投资角度看,脱贫人口外出求学、务工等劳动力迁移,有助于其发展能力和人力资本的提高;脫贫人口劳动力流向城市地区也有助于子女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家庭的教育投资和自身发展潜力。从健康投资角度看,随着脱贫人口收入的增加,开始由追求“吃饱饭”到“吃得健康”,有助于降低因营养不良而导致的各种疾病的发生,从而增加脱贫人口的健康资本。

二、人力资本理论视角下提升脱贫人口发展能力的困境分析

(一)职业教育就业扶贫作用较低

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一批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应该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技术教育和实践教育[10]。我国脱贫攻坚政策中主要以“雨露计划”开展职业教育的帮扶措施,在脱贫攻坚期间,累计惠及800多万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但目前我国农村脱贫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仍存在很多现实问题,未在提升脱贫人口发展能力、促进就业、增加收入方面产生显著效果。

首先,面向贫困人群的职业技能培训效果差。目前我国农村脱贫地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人数较少,且以职业技能培训获得的知识转变为生存技能的转化率较低。一方面,由于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与脱贫人口需求不匹配;另一方面,以扶贫为目的的职业技能培训对象大多是文化学历水平较低、学习能力相对较低的农民,在专业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常常遭遇困难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学习效果与就业扶贫作用大打折扣。

其次,学校职业教育没有提高脱贫人口的就业优势。脱贫人口在职业院校就读时可获得扶贫政策的补贴,但毕业后并不存在特殊的就业优势。同时我国部分脱贫地区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设置不能适应当地产业和经济的发展,缺少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办学机制,存在所学非所用等问题,脱贫户家庭学生同样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大多数脱贫地区的地理位置偏僻,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简陋,实践教学设备落后,教学质量较低;另一方面由于脱贫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当地龙头企业较少,校企合作难以高质量地推进。

(二)健康扶贫依然存在短板

脱贫攻坚实施了一系列健康扶贫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疾病风险始终存在,脱贫人口一旦突发重大疾病,就会陷入贫困当中,成为影响巩固脱贫攻坚的重要障碍之一[11]。

首先,健康扶贫实践中存在重经济扶持、轻疾病预防的问题。加强发病前监测和预防,减少重大疾病的发生,是阻断因病致贫返贫链条的根本措施。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健康扶贫实践的重心一直在于减轻贫困人口治病的经济负担,对疾病发生风险的监测和预防管理投入相对较少。同时脱贫人口还未形成定期体检的健康理念和行为习惯,对于疾病的监测与预防缺少主动性。

其次,脱贫人口的心理健康未能受到足够重视。心理健康作为人身心健康的一部分,在个人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相比较于一般农民,脱贫人口收入处于社会整体的较低水平,在教育、就业等方面也还处于弱势地位,使得脱贫人口在进行社会交往时容易产生自卑、恐慌心理,进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而当前我国健康扶贫政策更侧重脱贫人口的身体健康,缺乏对其心理状况的重视。

(三)脱贫人口劳动力流动受阻

从农村向城市流动寻找就业机会,从农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是提高农村脱贫人口收入的重要途径。脱贫攻坚使我国农村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和交通建设有了极大改善,精准扶贫政策从教育、健康、就业等多方面提供帮扶措施,脱贫人口劳动力流动的基础条件得到了多元化改善,但依然存在一些阻碍脱贫人口劳动力流动的因素。

首先,脱贫户家庭人力资本无法满足劳动力流动的要求。就业帮扶措施为脱贫人口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脱贫人口社会资本的不足,但脱贫人口在就业技能、健康水平、经济条件等人力资本方面,并不存在优势,很难获得较好的非农就业与迁移机会,同时需要照顾的患病家庭成员对脱贫人口劳动力外出就业也形成了阻碍。

其次,部分脱贫人口转移与就业的主观意愿并不强烈。一方面由于脱贫地区以往长期的信息闭塞,“小农思想”中封闭、落后、保守的文化特征对脱贫人口的影响更加深入,很难打破固有思维的牢笼;另一方面部分脱贫人口对于脱贫攻坚政策形成了依赖,满足于摆脱绝对贫困的现状,降低了外出就业的主观意愿。

三、人力资本理论视角下提升脱贫人口发展能力的路径建议

(一)重视职业教育投资,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基于职业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一方面在职业技能培训方式上进行改变,另一方面在学校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上进行调整,进而实现供需两层面有效对接。第一,针对扶贫职业技能教育对象因材施教,根据脱贫人口特征与实际需求,甄别培训对象,精准实施职业教育。例如,对于地理位置偏远的脱贫人口,可发挥互联网的作用,通过线上培训方式为脱贫人口提供学习平台;对于距离城市较近的地区,可以选择专家带队、实地教学等方式手把手教学,近距离接触农村地区,拉近和农民之间的距离,增强其学习意识。第二,更新学校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一方面职业教育根据当地产业发展设置有关特色产业的实践课程;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应加强与企业合作,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定制培养方案,提升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提高健康投资,保障脱贫人口的身心健康

脱贫攻坚后防止脱贫人口因健康再次陷入贫困状态,应是我国防返贫监测的重要方面。因此,应注重脱贫人口的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增加其人力健康资本,进而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第一,加强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管理,在源头上阻断疾病的恶化和传播,从根本上减少因病返贫的发生。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脱贫地区的基础医疗投入,解决脱贫地区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与医疗卫生资源不均衡的矛盾,可考虑为脱贫人口定期提供免费的体检;另一方面引导脱贫人口建立个人健康管理意识和正确的医疗观,将疾病预防的主要责任落实到个人和家庭,选择科学的方式“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第二,完善脱贫人口的心理健康帮扶机制。一方面充分发挥家庭签约医生和村集体的作用。例如,可以利用村委会或者卫生室建立小型的心理咨询室,将心理咨询服务纳入家庭签约医生的服务内容;另一方面可充分鼓励各类社会团体、公益组织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行动的活力与创造力。

(三)关注迁移投资,促进脱贫人口劳动力就地转移

劳动力迁移流动在防止大规模返贫、提升脱贫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教育、健康、产业、就业等方面帮扶成果的同时,增强脱贫人口劳动力流动与就业的可持续性既是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的目标也是手段。同时,注意不要局限在外出就业的途径,应将脱贫人口劳动力从农业向二三产业的就地转移作为重点考虑。第一,夯实脱贫人口劳动力人力资本基础。一方面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加强对脱贫人口的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提升脱贫人口个体劳动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在脱贫地区大力发展县域工业、农业产业园区,改善脱贫地区的就业环境,为脱贫人口劳动力就地转移提供条件,同时也降低了家庭需要对于脱贫人口劳动力流动的阻碍效应。第二,继续完善“扶志”機制激发脱贫人口内生动力。一方面利用多种信息渠道加强对脱贫人口的思想教育,逐步改变其封闭、保守的思维方式,激发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调整扶贫政策供给方式,在保障绝对贫困底线的基础上,将帮扶政策与脱贫人口的劳动绩效相结合,矫正其对政策过于依赖而个人不够努力的行为[12]。

结语

近年来,不论在贫困治理的研究层面还是实践层面,脱贫可持续性成为衡量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指标。脱贫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是实现脱贫可持续的关键,本研究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建立了由“教育”“健康”“迁移”三个维度构成的分析框架,讨论了我国目前脱贫人口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的困境:包括职业教育扶贫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未提升脱贫人口就业能力;健康扶贫重病后的经济扶持、轻病前的健康风险预防,脱贫人口的心理健康未得到关注;脱贫人口及家庭的人力资本不足阻碍了劳动力的流动和就业,保守思想和扶贫政策依赖降低了脱贫人口劳动力流动的主观意愿。基于这些问题,还需要在已有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教育、健康、就业等方面的帮扶措施,帮助脱贫人口及家庭实现人力资本的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此外,理论层面认为脱贫人口发展能力除了人力资本外,还包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等方面,本研究的分析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还需进一步丰富和扩展。

注释:

①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是西方经济学概念,亦称“非物质资本”,与“物质资本”相对,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资本。如劳动者的知识技能、文化技术水平与健康状况等。费雪在1906年发表的《资本的性质与收入》一文中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并将其纳入经济分析的理论框架中。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7.

[2]左停,李泽峰,林秋香.相对贫困视角下的贫困户脱贫质量及其自我发展能力——基于六个国家级贫困县建档立卡数据的定量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

[3]肖兴政,赵志彬,李莹.后脱贫时代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以S省G市Z乡为例[J].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

[4]梁伟军,焦丽丽.能力贫困视阈下农村脱贫人口发展能力提升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

[5]張和清,陈曦.社会赋能、社会经济与社区减贫发展[J].社会发展研究,2022(4).

[6]袁俊林,赵跃龙,魏昊.农民合作社能提升农户自主发展能力吗?——来自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的证据[J].世界农业,2023(1).

[7]赵普兵,吴晓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基于农民可行能力的分析[J].理论探讨,2022(6).

[8]杜育红.人力资本理论:演变过程与未来发展[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20(1).

[9]解垩,宋颜群.扶志扶智政策的减贫效应[J].当代经济科学,2022(4).

[10]任爱珍,徐坚.后扶贫时代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J].教育学术月刊,2021(9).

[11]何文炯,张雪.基于共同富裕的健康扶贫政策优化[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

[12]王春城.贫困治理中的政策依赖行为及其矫正——基于激励理论的分析[J].政治学研究,2021(2).

作者简介:邱密(1986—),女,汉族,河北秦皇岛人,博士,河北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评估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贫困治理、农村发展。

通讯作者:刘泽璇(2000—),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单位为河北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政策。

(责任编辑:张震)

猜你喜欢

发展能力人力资本
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研究
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改革研究
提高基层干部的领导能力探究
企业人力资本会计计量方法的新探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贵州经济发展的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浅析人力资本的经济权利与企业剩余分配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应处理好几个重要关系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市公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