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高校体育的融合与发展研究

2023-05-30韩守江张文波

当代体育 2023年10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体育教师民族

韩守江 张文波

当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教学改革得到进一步实施,体育课已成为高校的主干课程之一。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國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瑰宝。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高校应积极调整教学形式。现阶段,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形式。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一笔财富。因此,积极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中,可以改善课堂文化,使更多的大学生能够接触到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带来的魅力,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为了实现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应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为了保护和继承前者,我们应将前者与高校体育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资源优势,确保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被更多的学生所了解,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1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对于高校的意义

千百年来,历史先辈将人民之间的智慧和民族特征相结合,为当代人留下优秀的传统美德和智慧精神。民族传统体育更是一种民族传统文化弘扬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像如今的北京大学,将武术学习列为体育课上的教学任务之一,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则需要跟随老师在课堂学习太极这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些不单单是一种体育形式的学习和增强,更是我国千百年来历史长河中精髓的文化传统的传承和继承。根据相关清史资料记载:乾隆皇帝就极具养生意识,每日早晚于皇宫院内练习八段锦拳法,强身健体。这套形成于宋代的古老中国的气功功法,作为我国传统保健导引术的一种,在如今也深受中老年人所喜爱。而高校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的相结合,则更好的对我国传统建立一个良好的继承体系,帮助这些至今无法被替代的古法知识理念和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保留于世。让这种通过古人身口相传的瑰宝通过现代体育教育得以延续。

高校学生通过在校体育学习,对民族传统体育以及其他传统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加深理解,从而更加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民族认同感以及爱国的热忱。拥有五千多年文化历史的大中华文化,在传统体育项目中经历史的演变,种类繁多,灵活多变,还保留有属于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些通过先辈智慧的规整和创新,从人们的生活劳动以及休闲娱乐中总结出来。通过学习和延续更能够为教学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打下好的基础和强壮的体魄,间接培养人文素养的增加,帮助学生内外兼修。而高校,通过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对学生民族传统的体育教学培养,可以有效地提升本校的教学特色,提高教学水平进而吸引更多的生源。

2 高校体育教学中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开展现状

2.1 体育课程不受重视,传统体育易被埋没

在新时期的高校育人过程中,学生都需要在自己所选择的专业领域内进行课程与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尤其是一些专业课程较多的学生日常的大部分时间都被自己的专业研究所占据,因此很少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再加上高校体育教学给学生所安排和设置的课程和课时比较少,很多教师和学生也并不重视体育课程的存在,经常在体育课堂上采取敷衍的教学态度,让体育课堂沦为了学生随意活动的时间。在难以发展现代体育项目的过程中,传统的民族体育更容易受到师生的忽视,在一些体育课堂上通常是以现代化的体育竞技项目为核心,学生在此过程中具有强烈的竞争和比赛意识,也掌握了一些体育运动的核心技能,但是这些体育项目并不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重要元素,因此传统体育像我在当前的体育课堂上也容易被埋没,学生没有更多的机会在体育课堂上去接纳和吸收与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内容。

2.2 缺少传统体育器材,尚未融入教学体系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开展相应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教师应当在课堂上注重进行教学硬件设施和一些教学器材的投入,这样才能够真正建立起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模式。但是对于当前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会发现在高校的体育器材室中有各种各样的新时代的体育项目器材,但是却缺乏传统体育活动所需要的教学器材。在此过程中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同时也缺乏相应的教材支撑,教师一般会收集一些课外的教学材料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延伸,但是这样的教学状态并不足以调动起学生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趣。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无论是针对传统体育项目的训练空间、教学设备,以及专业的体育教师等准备都是不充足的,这样看来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就尚未融入整体化的教学体系中。

2.3 缺乏民族体育教师,专业教学能力不足

在高校体育教学系统中为了建立起更加完整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就需要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在此过程中能够引入一些专业的体育教学教师,让他们能够在当前的体育课堂上给学生更加全面地展现出传统体育项目的魅力,由此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热情。但是在当前的高校体育课程中,体育教师的专业教学方向一般都是现代化的竞技项目,学校缺乏专业的民族体育教师,因此无法给学生配备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师即使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不符合相关的专业规范。因此,由于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师,很多普通体育教师在进行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能力不足,也会导致课堂教学的目标难以推进和实现。

3 高校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3.1 有助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体育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灵活地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中,可以使大学生更多地了解民族传统文化。高校体育教学渗透的民族文化氛围越浓,大学生所能学习的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就越丰富。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大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而且可以实现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加深大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3.2 有助于丰富体育教学表现内容

民族传统体育要想被大学生所追求,就需要更好地发挥锻炼大学生体能的优势,展现出足够的文化美。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中,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竞技体育知识,而且可以使他们明确体育融合的多民族性和多样性,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正是由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体育教学表现的内容更加丰富,给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来了更多的欢乐,缓解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的心理更加放松,身体活力更加旺盛,并逐步形成了乐观的生活态度。

4 高校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合策略

4.1 转变固化教学观念,促进民族体育传承

在新时期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在其中更加顺利地加入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教学内容,体育教师首先应当转变自身以往固化的教学观念。在一直以来的体育教学发展过程中,很多竞技类体育运动和赛事逐渐抢占了教师和学生的视野和注意力,因此在课堂上往往以当下所流行的现代化体育教学为主,给学生加强这些方面的知识普及和训练。其中很多体育教学内容都是来源于西方文化中的运动项目,在这样长期的教学发展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容易的忽略对于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会导致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思维受到局限。而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由于经过了历史的发展和洗礼,也是当前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千百年来所流传下来的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充分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例如,在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就可以引进武术相关的体育项目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能够掌握其中的一招一式,并且在教师的带领下积极地体验和感受武术文化,教师也要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正确的武术基本手法、步法、腿法等。在以往教学热身的基础上也可以加入一些武术动作作为体育课堂的热身动作,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以更加饱满的学习状态,整齐的武术动作以及铿锵有力的口号,来展现出武术作为传统体育项目的魅力。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在现阶段的课堂上给学生融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相关教学内容,让其能够逐渐取代现代化体育项目的教学主导地位,从而能够发展和发扬更加多元化的民族体育项目

4.2 坚持以生为本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既要充分挖掘民族体育的文化精髓,保证其内容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又要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要整合现代体育教学理念,进一步完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理论,建立健全课程体系,明确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进步。

4.3 提升体育经费投入,组建专业教师队伍

在当前的高校体育课堂上由于体育教学经费投入的不足,所以在导致针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所需要的教学设施和器材配备存在空缺的状态。这样一来,教师在课堂上就无法运用相关的器材给学生开展专业的教学,学生也难以运用对应的体育器材展开学习实践。这样的教学现状对于发展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不利。因此,在当前对于高校体育教学与传统文化实施同步推进的过程中,学校应当重视对于这些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器材的投放,在此过程中可以寻求政府的政策支持,在政府相关部门大力宣传和发展民族傳统体育项目传承的背景下,高校才能获得相应的经费投入,在资金方面获得有效的资助,同时可以为学校体育教学引入大量优质的硬件设施。除此之外,在高校体育课堂上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还需要给课堂配备专业的体育教师。一方面,要求给当前高校现有的体育教师进行传统体育项目和历史文化的相关培训,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专业教学策略的学习和研讨,在此过程中能够掌握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策略。另一方面,则需要在社会上引入一些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人作为学生体育学习的专业导师,在此过程中更加侧重于对体育项目技能的传授。因此,在充分发展现有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和引入外来专业体育教师的背景下,能够真正为高校体育教学组建起一支专业和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在他们的带领和影响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方面的教学质量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4.4 注重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程

不同高校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环境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设置校本课程内容时,需要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并注意其地域性和民族性。教师在设置课程内容时需要注意学校的环境和校园条件,尽量选择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但要注意其普遍性,避免选择难度高的体育项目。在挖掘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时,可以选择具有特色的体育项目。例如,内蒙古高校可以使用蒙古语“那达慕”进行“格斗”“射箭”“布鲁”和“蒙古语象棋”,达斡尔族“波列”,新疆高校可以使用维吾尔语“且里西”,广东、广西等地高校可以将“舞狮”“踩高跷”等体育项目与相关理论课程相结合,并将体育的趣味性和观赏性作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内容,以此为基础设计特色课程内容。

教师在谈论课程内容建设时,需要充分调查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民族特点。如果蒙古族学生较多,他们可以选择摔跤、骑马和射击等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作为课程安排的主要方向,并根据学校资源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课程内容的设置要考虑其综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将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的训练有效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时深刻理解理论知识的文化内涵,在探索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训练项目,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在不断丰富自身知识体系和文化内涵的同时,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完善课程建设。

4.5 加大民族体育项目的宣传力度

民族体育文化是中国体育文化的精华。在当今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华民族文化。高校在建立体育文化的过程中,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科学地选择体育活动,根据学校条件和实际地质条件科学地规划体育活动。例如,靠近河流的高校可以组织龙舟比赛,靠近山区的高校可以组织太极拳活动。重点是围绕学生的兴趣和地理条件,选择具有民族特色、地域文化显著、兴趣高、控制难度适中的项目和活动。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要科学选择民族体育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实际参与活动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师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知。民族体育活动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需要加大对民族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创造和发展。

4.6 保持课后训练习惯,掌握民族体育技能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仅需要在体育课堂上重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融合教学,还应该在课后帮助学生形成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能够基于学生的兴趣出发给他们传授相关的体育运动技巧,并在课外布置一些体育训练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更加熟悉这些体育项目的规则和技巧。例如,在体育课堂上加入“八段锦”的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其中的动作,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对于动作的记忆,然后在课后通过练习能够熟练掌握八段锦的运动方式,其中对于增强学生肌肉耐力,提升身体柔韧性具有很多的好处。这样运动方式很少移动,占地较小,对于器材也没有什么特殊的需求,因此非常适合学生在宿舍中进行练习。学生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一项新的民族体育技能,还能够通过传统的运动项目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5 结语

总之,民族传统体育不仅仅是传统文化与体育的融合,其中传统文化与传统体育的优势是西方竞技体育无法比拟的。将其与高校体育相结合,不仅可以实现对优秀文化的保护,而且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使体育教学功能多样化,为培养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济南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体育教师民族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桂东南民族体育项目的调查研究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