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视戏剧表演中的情感表现研究

2023-05-30杨欢

文化产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影视戏剧情感

杨欢

情感作为影视戏剧中的一座桥梁,可以将影视戏剧与观众连接起来。优秀的影视戏剧作品通常可以通过合理的情感表达方式使观众产生共情。因此,提高影视戏剧作品的质量成为影视戏剧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便对演员表现人物情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演员需要提高表演水平与表演技巧,赋予角色生命。同时,演员还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表演,与角色融为一体,这样才能带动观众的情绪,提升观众的观看体验。现分析影视戏剧表演中情感表现的重要性,探讨影视戏剧表演中的情感表现方式,希望可以为演员进行情感表演提供一定的参考。

影视戏剧表演中的情感表现概述

影视戏剧表演其实是一种艺术呈现,是演员通过融合人与角色再现人物言行与内心情感的一种活动。演员对“好人”“坏人”的情感演绎是基于对艺术与生活的统一的,角色的性格与真实生活是相通的。英国导演G·皮尔逊认为,真人演真事呈现出不真实的状态,往往会使观众的体验感极差。艺术再现在于逼真,在于使虚构的角色趋向真实。而演员重现人物与事件,需要其假戏真做,呈现出角色的精神状态,演好“别人”。事实上,影视戏剧角色的情感是作品的精髓,演员要想很好地把握角色灵魂,就需要具备与之相应的情感表达方式,并将其融入角色当中,深刻理解情节与人物的情感表现,以便将角色的真实情感传递给观众。对此,演员可以联系自身的情感经历,并将其代入剧中的角色,使二者完全融合,再用人物情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面对影视日渐商业化、演员表演无法打动观众内心的现状,相关人员更应该将重心放到作品质量上。只有经典的作品与角色,才能满足观众的情感需求,为此,演员需要提升情感表现技巧,通过揣摩角色的情感特征,演绎出更为真实的人物形象,这对于推动影视戏剧行业发展而言是十分必要的。此外,影视戏剧有其独特的节奏,其故事情节往往是通过节奏感来体现的。因此,演员需要在把握剧情整体节奏的基础上表达情感。同时,演员的台词表达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人物的内心,继而实现与观众的良好互动。因此台词往往是基于剧情整体需求而设计的,其会通过故事情节展示在观众面前,以便观众理解剧情走向。

影视戏剧表演中的情感表现的重要性

情感表现是连接影视戏剧表演与观众的桥梁,有助于观众与剧中情节产生共鸣,这对于影视戏剧表演艺术的升华而言非常必要。因此,影视戏剧创作应重视剧本和角色的发展走向,设置合理的情节,演员则需要增强表演能力与情感表现力,从而使观众沉浸在剧情中,提升观众的观看体验。事实上,经典的影视戏剧有一定的共性,即都离不开情感的表现,其能够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比如,经典片段往往都离不开曲折的桥段设计与演员的震撼表演,其往往能反映出真实的情感世界。例如,电影《卡萨布兰卡》通过演员英格丽·褒曼的台词,让观众看到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演员蒂姆·罗宾斯通过细腻的表演将主人公安迪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打动了观众,使其感同身受地体会到安迪内心的悲痛及其对未来的希冀。其实,观众的情感往往存在于潜意识之中,一旦被触碰,就会涌现出来,因此,影视戏剧表演中的情感表现极其重要,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是其最终目的。此外,情感表现贯穿于影视戏剧表演的各个环节,真实的场景加上演员具有张力的表演,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大话西游》中紫霞仙子与至尊宝的一万年爱情期限场景,能引发人们对爱情的思考;《西游记》中师傅有难,取经团队遭遇危机,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如分行李、劝和等场面,能够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影视戏剧表演中的情感表现实践

创设相关表演情景,设身处地融入角色

演员在表演时如果不能代入自身情感,演出来的人物真实性就不高,也就很难表现出剧本想要突出的情感,更不用说被观众认可。因此,在影视戏剧表演中,演员的情感要与作品内容相契合,为此,演员可以根据情节用真实情境再现的方式练习情感表演,或者借助情境创设触动自身的情感,从而在后续的影视戏剧表演中运用该情绪与情感。事实上,创设相关的表演情景可以帮助演员找到情感表现的技巧,该方法也是帮助演员投入表演的最快方式。另外,掌握情感表演方法是演员必备的一个技能,而如何展现人物内心的真情实感,是演员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演员应当重点关注场景在情感表达中的作用,忽略各种时空限制条件,了解特定场景中角色的内心想法。换言之,演员应通过创设的特定情境,联系自身经历及情感,尽可能真实地在影视喜剧表演中展示自身的情感。例如,《新喜剧之王》中,如梦通过回忆自己失恋的场景以及当时的感受与表现,演绎了一场与恋人分手的情景,充分展示了自身感受,打动了在场的评委。

此外,演员与戏中角色融为一体,可以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角色的情绪爆发。不过这对演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极高,需要演员专注内心,相信戏中角色、情节是真实存在的,并代入自身的情感与思想,即建立对角色、情节的信念感。然而,现实情况却是部分演员在表演时以自我为中心,忽视角色的情感需求,这也导致演员在影视戏剧表演中的表现千篇一律,不仅容易让观众跳戏、出戏,还会影响自身的演艺生涯。对此,演员应以角色的情绪为中心,联系自身的相似经历来把握人物的情感与性格。特别是年轻演员,他们往往表演经验不足,很难通过剧本中的对话充分感受角色的情感变化,但其可以通过自身感受过的情绪、看到过的情景来解读角色,从而把角色演活。当然,除了结合自身经历进行角色的情感表演外,还可以对剧本内容进行联想,通过揣摩人物特点来理解人物的言行。优秀的表演者必须理解角色的内心,感受剧本人物的灵魂,并通过演技与情感把角色演绎出来。

深入体悟创作情感,把握戏剧表演内涵

影视戏剧创作离不开剧本创作者及导演的把握,因此,演員在理解剧本人物时,应从戏剧创作的角度对人物情感进行揣摩,以确保表演与创作目的相符。特别是表演初期,更容易偏离创作思路,一旦演员的表演偏离剧本创作思路,将很难达到创作者想要的表演效果。因此,演员需要站在剧本创作者、导演的角度研读剧本,解读角色情感,以赋予角色灵魂。事实上,优秀的作品与创作思想、情感分不开,演员在对剧情进行表演再加工时要能体悟到剧本创作的情感,以刻画丰满的人物性格。在影视戏剧创作过程中,导演以剧本为基础,以自身创作理念进行指导;演员则需要了解导演的思路,理解导演对情感表现的思考,从而有效融合剧本情节与自身情感,自然流露出情感。当然,演员自身还需要掌握将情感传递给观众的表演方法,演绎出角色与戏剧所要表达的情感与内涵。换言之,演员可以结合影视戏剧作品的剧情和创作者的创作思路,体悟角色的情感并总结经验,将其融入表演中。

此外,影视戏剧表演的目的在于表达剧本内涵,剧目演出也都有其要表达的内容。而理解剧本的内涵是演员表达角色情感的基础。如对诚信的表演,演员可以从事件起因、地点等着手进行表演,通过获得的部分线索把握剧本,结合相关情景、演出节奏塑造人物形象,这样演员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表演内容,即使在表演后期遇到曲折多变的故事情节,也能清晰地表现出具有真实性的情感,从而增强影视戏剧表演的演出效果。当然,影视戏剧中的角色众多,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特征,演员往往需要结合角色特点研究表演路径。换言之,角色的性格需要结合故事情节、人物动作等进行揣摩,而演员可以借助对话、神态、动作来了解角色的内心情感,进而进行艺术创新。

借助道具、台词表现情感

道具在影视戏剧表演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可以帮助情感表达不顺畅的演员表现情感,或者为演员情感演绎锦上添花。例如,在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发夹、青花碗都是父亲与母亲之间爱情的象征。其中,父亲将发夹送给母亲的场景就利用了道具发夹和青花碗将父亲与母亲之间的真挚感情展现得淋漓尽致。电影是这么描写的:父亲来到母亲家门前,说自己要走了,母亲开心的表情顿时消失。父亲又说,过几天会回来的,并且送了母亲一个发夹。母亲呆住了,回到屋里时发现有一碗饺子还没有给父亲,就拿着饺子来追赶父亲,但父亲已经坐在马车上走远了。母亲就抄近路去追赶父亲,好几次看到马车近在咫尺却又没有赶上。追赶又追赶,很多次摔倒又爬起来,碗也摔破了。然而,更令母亲难过的是,红色的发夹不见了。她就一直找,一连找了好几天,最后在家门口找到了;而那只摔破的碗,母亲也请人补好了。发夹与青花碗都是父亲与母亲之间真挚感情的表达,演员通过对这两种道具的运用充分展现了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也让观众产生了情感共鸣。

此外,“声与情”是台词艺术的支柱。声音是台词的表现载体,情感是台词的表现内容。不论是什么样的台词,只要是恰到好处、有感而发的情感,就能触动观众,与观众产生共鸣。台词表达是演员必学的情感表达技巧之一,其能让角色富有生命力。演员可以结合语调、语气、潜台词等表现角色情感,传递角色思想。在表演过程中,演员需要将静态的文字通过艺术处理转变为声音,在此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音节的使用,因为其不仅能调节音量大小,还能影响语气变化。妥善处理台词对塑造剧中人物与推进情节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只有合理运用台词,才能将人物的性格完整、细腻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如台词中的“好”字,可以根据人物形象的不同与剧情发展的需要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效果。相比言辞激烈的表达,有时候低沉缓慢的台词往往可以传达出更为深厚的情感,更能给予观众情感震撼。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在安迪走后,瑞德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你知道,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这平静有力的台词充分表达了瑞德对自由的渴望。

忘我演绎人物,增强对角色的信念感

表演在于忘我,如梦境般借助潜意识进行表演,也就是“入戏”。其实,演员的表演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角色和戏剧主题内容的阐述。影视戏剧创作要求演员的角色表演和主题表演要具有连贯性,以角色情感为中心,演员只有在达到忘我境界时才能演活角色,才能深层次地表现出角色的真实状态。事实上,演员忘我地演绎人物情感,往往需要基于对角色的深刻理解。优秀的演员与角色是互相成就的,演员可以借助自身的藝术思考与表演方式赋予角色生命,更进一步地刻画角色,这对于表演艺术而言是可贵的;演员在角色演绎过程中成功“入戏”,表达了角色内心的情感,同时通过台词和肢体语言设计推动二者融为一体,这有助于增强戏剧表演效果,引起观众共鸣。为达到这种效果,演员可以深入体验角色的日常生活,去现实生活中感受与寻找角色的特点、性格来源等,再结合自身情感、社会经验深入理解角色,根据剧本剖析角色的内心,同时熟悉剧情走向与节奏感,从而更好地塑造角色。

此外,演员塑造角色需要有信念感,需要坚信角色的真实性,相信演员即角色,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出角色应有的情感。事实上,角色背后的情感才是演员需要表演的,演员需要相信并让观众认为角色真实存在,从而对角色产生不同的情感。而观众对角色产生的情感,或讨厌,或喜欢,都是有原因的,演员的作用在于通过表演创作,激发观众的情感。为达到此效果,演员在表演时可以联想自己的亲身经历,联系自身情绪,深入角色进行练习,坚定信念感,强化对角色形象的塑造。

塑造戏剧“双重人格”,从角色的角度表达情感

演员在塑造角色时要重视对角色表现张力的把握。人的情感是无法凭空产生的,因此,演员需要具备情感交互能力、“双重人格”,突破自己,将自己代入角色中,与角色进行交流,并与角色相融合,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当然,“双重人格”只是象征性的表述,演员在长期进行表演时一般能够全身心投入角色。比融入角色更进一步,演员如果能够脱离情景模拟,自主投入表演中,并坚定地认为“我即角色本身”,而不是“我在表演角色”,从而准确地把握角色情感,那么演员在观众眼中就会成为角色本身,而这也是对演员演技与实力的一种赞誉。为此,演员应热爱自己的事业,用内心感受角色所遭遇的所有事件,用生命演绎角色。

总而言之,影视戏剧表演需要演员具备情感表现能力,以便让角色更真实且富有感染力。优秀的演员具备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可以将人类情感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可以为角色注入生命力,让观众体会到表演所传递的情感。演员要想将自身所要表达的情感传递给观众,就需要具备同理心,与角色共鸣,从而体会角色的精神与思想。当然,演员还需要不断磨炼演技,提升表演技巧,满足影视行业对演员的表演要求。同时,演员还需要能够体会剧本与导演的创作情感,全身心地投入表演当中,做到“演员即角色”,从而为观众呈现出真实的角色。

参考文献

[1]杨晓楠.戏剧表演中演员的情感表现技巧研究[J].戏剧之家,2023(03):25-27.

[2]王爱苹.民族声乐与戏曲中咬字吐字对作品的情感表现[J].中国民族博览,2021(02):132-134.

[3]潘琼.戏剧表演艺术中演员塑造人物的情感调动的路径分析[J].戏剧之家,2017(01):37.

[4]王寒松.音乐剧《雪狼湖》男主角的戏剧色彩[J].中国戏剧,2019(12):61-62.

[5]许江宁.影视戏剧表演中的情感表现技巧分析[J].参花,2021(03):107-108.

[6]门庆宝,谷金洋.浅谈戏剧表演中台词与演员情感动作的融合[J].戏剧之家,2019(01):35.

猜你喜欢

影视戏剧情感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有趣的戏剧课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戏剧类
影视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