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话苏东坡的黄州诗词赋作

2023-05-30涂普生

东坡赤壁诗词 2023年2期
关键词:诗化黄州苏东坡

我国北宋文坛巨擘、世界千年文化英雄、四川眉山人苏东坡(1036-1101,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在黄州岁月里,苏东坡在其人生最痛苦的路段中,创作了诗词赋作数以百计。认真研究苏东坡的黄州诗词赋作,对于探索和认知苏东坡的诗词赋作创作经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我的研究,苏东坡在谪黄时,创作的诗词赋作,及其孕育和写成,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别。

一是诗化心境之作。苏东坡在其人生中,可谓青少年得志,仕途通达。北宋神宗即位后,即推行王安石变法。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苏东坡一下子从云端跌到了他的人生谷底。从朝廷重臣,变成了下等州的贬客。从朝廷内定储相,变成了钦犯。从学富五车的才子,变成了躬耕自食的农人。此时此刻,苏东坡满腹愁懑,孤寂郁闷,甚至有轻生之念。这种心境,自是不言而喻的。故而,当苏东坡行至麻城松风岭,看到梅花和清溪时,便借梅花对此时的心境进行诗化,成《梅花二首》诗:“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苏东坡到黄州后住在定惠院时,其心境是孤寂、惊恐、渴望身安、心安、神安。苏东坡诗化这种心境而成《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东坡的诗化心境之作,在他的黄州诗词赋作中,成为了苏东坡黄州诗词赋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诗化感悟之作。苏东坡谪居黄州时,常到黄州赤壁心读长江,到黄州城郊安国寺洗浴坐禅,以排遣心郁和检讨自我。黄州赤壁曾是东汉末年赤壁大战的遗迹,文化底蕴深厚。而安国寺与佛教禅宗祖庭五祖寺相距不远,是佛教禅宗教佛教禅宗中国化的转化地之一。苏东坡在安国寺洗浴坐禅,不仅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髓。他在安国寺最大的收获便是悟,尤其是顿悟。苏东坡在黄州赤壁重溫了赤壁之战的人和事,得到了“人生如梦”“不以己悲”的感悟。苏东坡诗化这种感悟,便成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生如梦,一樽还醉江月。”排遣了内心积郁和愁懑。公元1082年农历三月,苏东坡与家人和朋友一道到沙湖相田,途中遇雨。人皆夺路而逃,找地躲雨。唯苏东坡吟笑前行。由此,苏东坡感悟到了人生的本真,即人生与自然相同。既有晴阴,也有风雨。他诗化这种感悟,便成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在这首词中,苏东坡用淡定、豁达的心态写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为苏东坡在黄州人生谷底起跳,一举登上文坛顶峰,确定了超乎凡辈的人生态度。同年三月,苏东坡同蕲水麻桥名医庞安时,到蕲水(今浠水)清泉寺拜游。在清泉寺门口,他看到了门前河水由东向西流的奇特自然现象,于是顿生感悟:“自然能有奇象,人生可创奇迹。”苏东坡将这种感悟进行诗化,便成了《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东坡这一感悟十分了得,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为苏东坡在其人生谷底登峰,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果然,公元1082年,亦即北宋神宗元丰五年,苏东坡在黄州,出现了他的文学创作的井喷现象。这一年,苏东坡登上了文坛高峰;这一年,苏东坡在黄州耸立了古今仰视的文学丰碑。苏东坡诗化感悟之作,都成了不朽之作。

三是诗化乡情之作。苏东坡谪居黄州,家大口阔,生活拮据。老友马正卿向当时的黄州太守徐君猷,请得废弃故营地五十亩,给苏东坡耕种。苏东坡躬耕东坡的过程中,黄州父老悉心帮助他种麦、种豆、种高粱……一年春上的一天,苏东坡看到东坡地里,小麦麦苗长势旺盛,大喜过望,忙跑去告诉黄州农人。这位农人看了之后说,你这地里的麦苗现在是疯长。要赶快牵几头牛和羊,到麦地里吃麦苗。苏东坡照这位农人说的办法做了,夏收时,果真获得了丰收。黄州很多农夫、樵夫、渔夫、郎中、小作坊老板和伙计,都是苏东坡的好朋友。公元1084年4月,苏东坡被移汝州。黄州的父老乡亲,都相劝苏东坡长住黄州,度其一生。苏东坡将离黄州,黄州的父老乡亲设宴相送。所有这些,都让苏东坡非常感动,乡情乡愁盈襟。苏东坡不失时机地将这乡情乡愁,进行诗化。于是就有苏东坡的诗作《东坡八首》:“……桑柘未及晨,一麦庶可望。投种未逾月,覆块已苍苍。农夫告我言:‘勿使麦苗昌。君欲富饼饵,要须纵牛羊。再拜谢苦言,得饱不敢忘。”于是就有了《满庭芳·归去来兮》词:“……山中友,鸡豚社饮,相劝老东坡。……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何其情真意切,何其情致温厚,何其乡情浓烈,何其感人至深!

四是诗化机趣之作。苏东坡谪居黄州期间,黄州有一名官妓,名李琪。李琪非常敬重和崇拜苏东坡。苏东坡即将离黄(州)移汝(州)前夕,黄州的一些朋友,开办酒席为苏东坡送行。酒过三巡,李琪跪拜在地,请求苏东坡在她的披肩上题诗以作纪念。苏东坡一看是李琪,连忙拿起笔来,在李琪的披肩上题诗:“东坡五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然后搁笔继续饮酒,与朋友说笑。席间,李琪觉得太没有面子了。想到这里,又扑通一声,跪在苏东坡面前,请求苏东坡赐其一首完整的七言绝句。苏东坡乘着酒兴,哈哈大笑。然后又提起笔来,在李琪的披肩上续写了两句:“却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大家看后,面面相觑,都说这首七绝,起低落高,实乃不凡也!李琪也狂喜再拜,满意而归。苏东坡诗化机趣之作,还有一首名诗,便是《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陈季常,名陈慥,别号龙丘居士,隐居在湖北麻城歧亭。陈季常与苏东坡过从甚密。一次苏东坡到麻城陈季常家里去拜访,两人相见,甚是高兴。陈季常的妻子柳月娥,非常剽悍,又爱嫉妒。这天晚上,苏东坡与陈季常先喝酒,再听歌,然后促膝侃大山。不经意间,竟是漏断更深。这时柳氏月娥着侍女去探看陈季常和苏东坡在做什么。侍女向柳氏告知了实况。柳氏听后,暴跳如雷,大声喝道:“陈季常!夜如此深了,怎么还不回来睡觉呀!你想死呀!”这一吼不打紧,陈季常手中的拄杖也吓掉了。看到这个光景,苏东坡暗笑在腹。然后,苏东坡把这件调侃、机趣之事进行诗化,并且寄给了蕲州(今蕲春)友人吴德仁,便有了《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的排律。其中有四句是这样写的:“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这四句诗成为了一个古今相传的成语:河东狮吼。成为苏东坡的黄州诗词赋作中的机趣诗作,而陈季常成了古今相传的怕老婆的典型。

苏东坡的黄州诗词赋作,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苏东坡登上中国文坛顶峰、成为上个世纪世界千年文化英雄的重要基石。它所折射的诗学精神,是中华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首先,苏东坡的黄州诗词赋作所折射的诗学精神,就是诗化生活精神。苏东坡的黄州诗词赋作告诉我们,写诗就是诗化的创作过程。诗不是写出来的,而“化”出来的,即通过对生活的观察、融合、熔炼,依据已有标准和要求,固本开新而诗化出来的。我们于苏东坡在黄州生活实践中,以及在苏东坡的黄州诗词赋作中可以体悟到,生活是一个人的人生的全部过程。生活是由生和活两个字组成的。生即生存、生长、生发;活即生命、活力、活的方式和活的质量。活是为生,生是为活。生活的内涵和外延,极其深厚和广泛。是一个人的主客观,以及主、客观互相作用,互相改变,互相促进,有时是互相依存的总和。苏东坡在黄州就是以诗化生活的眼光看待生活,以诗化的心态对待生活,以诗化的实践装点生活。真个是“入目经心尽是诗”。所以人说,苏东坡在黄州活成了诗,什么愁懑、什么郁惑、什么痛苦、什么拮据、什么磨难,统统都成了诗。随遇而安,知足常乐,得失随缘,勤勉创造靓丽人生。这是对苏东坡這种诗学精神的最好的诠释。

其次,苏东坡黄州诗词赋作所折射出的诗学精神,就是创造创新精神。习近平同志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诗词赋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和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和发展,为社会、为人民事业释放正能量的灵魂和原动力。苏东坡黄州诗词赋作所折射出的又一重要精神,正是创造、创新精神。此乃苏东坡黄州诗词赋的最大看点。没有创造、创新,便没有苏东坡;没有创造、创新,更没有苏东坡黄州诗词赋作的辉煌。临摹、跟进,是出不了惊世骇俗的好作品的。大家知道,楚辞、汉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备受尊崇。苏东坡在黄州泛舟赤壁之下,写就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就是对楚辞汉赋的创造和创新。在二赋中,苏东坡采取主客问答的方式,把游记、散文、诗歌、论说等多种文学元素,通过索理——论理——明理逻辑程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苏赋(文赋),成为对赋体文学创造、创新的杰作。苏东坡所处的北宋,其文化标识是宋词。宋词的主流是婉约派。苏东坡被贬黄州后,常常到黄州赤壁,屹立矶头,心读长江,感想联翩,不能自己,遂创作出《念奴娇·赤壁怀古》,大势磅礴,震地撼天,开豪放派之先河。《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苏东坡对宋词创造、创新的结晶。二赋一词,都是苏东坡的登峰之作,都是苏东坡创造、创新精神的结晶。

其三,苏东坡的黄州诗词赋作所折射出的又一诗学精神,就是勤勉精神。大凡要做出大的建树者,当然天赋是很重要的条件。但,天赋与成功是不能无条件地划等号的。人的天赋的释放和正面转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勤勉。是时间和汗水,是奋力拼搏。据粗略统计,苏东坡谪居黄州四年多。在这期间,苏东坡共写作诗词文赋札573篇(首),平均每1.5天写作了一篇(首)作品,非勤勉而不能为也。其中诗词赋作近300篇(首),平均每3天创作了一篇诗词赋作,非勤勉而不能为也。1082年,亦即宋神宗元丰五年,得到“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激励,一年时间里,创作了一词二赋,创作了天下第三行书作品《黄州寒食帖》等等,非勤勉而不能为也。除此之外,苏东坡还经常到黄州城郊安国寺参禅、拜佛、洗浴,并且,撰写《易传》《书传》和《论语说》。这三本“蜀学”的重要代表作,非勤勉而不能为也。抄写《汉书》,总结出了“八面受敌读书法”,非勤勉而不能为也。勤勉精神,即是苏东坡黄州诗词赋作折射出来的治学精神,也是苏东坡谪居黄州期间的人生态度和人格精神。中国历史上的圣贤曾经说过:“业精于勤”。勤勉是“业精”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苏东坡黄州诗词赋作横空出世、独霸天下的重要前提条件。勤勉可以释放天赋,拓展才智。反之,非勤勉只能泯灭天赋,窒息才智。这一点为诗为文者似当记取。

(作者涂普生,系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黄冈市东坡文化研究会首任会长)

猜你喜欢

诗化黄州苏东坡
多情最是黄州月
“本”性的诗化建构与文化纠结——阿来《河上柏影》简论
大江东去——苏轼的黄州时期
苏东坡突围
大宋国民偶像苏东坡失意黄州——《黄州寒食帖》
苏东坡《献蚝帖》
论西夏偈颂的诗化——以西夏文《贤智集》为例
苏东坡与佛印
苏东坡学无止境
废名诗化小说的叙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