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宝小档案——玉兔饰

2023-05-30李想张劲硕

百科知识 2023年2期
关键词:祥瑞白兔玉兔

李想 张劲硕

名称:玉兔饰

年代:新石器时期

尺寸:长6.8厘米,宽1.9厘米,厚0.2厘米

材质:玉器

出土: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

现藏: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虎去神州,兔奔华夏。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壬寅虎年已成为过去,癸卯兔年悄然来临。温顺的兔子将接棒凶猛的老虎,成为国人最关注的生肖。

玉兔与“玉兔”

徜徉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我们能遇到许多与兔相关的文化符号。在这些符号中,文物中的兔子无疑是最为形象的:无论是新石器时期的玉器、先秦时期的青铜器、魏晋时期的石雕,还是隋唐时期的壁画、宋元时期的书画,抑或是明清时期的瓷器……栩栩如生的兔子跨越千百年的时光,可爱灵动地呈现在今人面前,诉说着它们承载的历史。

我国现存最早的与兔相关的人类制品是一件新石器时期的玉兔饰。考古发掘资料显示,这件玉兔饰出土于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长6.8厘米,宽1.9厘米,厚0.2厘米。玉兔呈飞奔状,头微微向上扬,两耳紧贴后背,短尾上翘,后腿抬起。它的下部有一条长方形凹边,凹边上对钻4个大小不一的圆孔,表明这件玉兔饰可能与其他器物连缀在一起使用,或为冠饰,或为梳背。工匠用寥寥数刀便将兔子的神韵展现出来,新石器时期长江中下游流域先民制玉技艺之高超,着实令人惊叹。在古代遗存的兔形文物中,玉制的不在少数,其中有一些还是出土于帝后级别的王者大墓:如安阳殷墟妇好墓中的玉兔、明定陵中的金环玉兔耳坠等。

这些玉质的兔子和传统文化中常说的“玉兔”是否有联系呢?可以说毫无关系,古人所说的玉兔,更多的时候特指月中兔。古人认为月亮上生活着一只兔子(也有说是一只蟾蜍,或者是一只兔子和一只蟾蜍)。根據文献记载,月与兔的组合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屈原在《天问》中曾道:“夜光何德,死则有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夜光即月亮,菟,就是兔子。通过这四句诗,我们知道在古人心中月亮是可以复活的。由此推论,月中兔很有可能也有长生不老的本事,所以后世出现了许多兔子捣不老神药的传说。

事实上,兔子捣药的神话故事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两汉时期神仙思想的盛行,使兔子捣药的故事在民间流传更广。在这一时期的画像石、画像砖中,常能看到西王母身边有负责捣药的兔子形象:它们或跪或站,一手扶药臼,一手握药杵,忙得不亦乐乎。《山海经》中记载,西王母是能预知人类命运、掌管人类生死的女神,她住所附近遍布不死药,兔子跟从西王母而获得制造这种药的能力。此外,一些文学作品中也有类似的记述,如晋人傅玄在《拟天问》中说“月中何有?玉兔捣药”;唐代诗人陆龟蒙在《上云乐》中说“青丝作柞桂为船,白兔捣药蛤蟆丸”,诗句中的“蛤蟆丸”正是不老药。今天大家熟悉的嫦娥、玉兔的组合出现在唐代,当时人们视嫦娥为月主,在月亮中捣药的兔子自然就成为嫦娥的下属,这才有了李白《把酒问月》中的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兔子为什么会与月亮有关?古人是通过什么逻辑将它们联系在一起的呢?屈原在《天问》中没有言明,后世的学者则给出了很多解释,强行把兔子的生理习性和月亮的周期变化联系起来。张衡《灵宪》云“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象兔、蛤”;王充《论衡》云“兔,月气也”。古人通过观察发现,兔子的孕期为29~30天,正合月亮周期;兔子生育后很快能交配再孕育下一代,且兔子生产多在晚上,恰与月亮、女性属阴特点相合。此外,兔子的三瓣嘴,也让古人联想到月亮的阴晴圆缺,故将它们视为“明视”,寓意“明月之精”。由于与月亮有着深厚的渊源,所以每当中秋节来临之际,兔子都会“火”一把,这也让它成为十二生肖中最为忙碌的一个小动物。

祥瑞之兔

作为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兔子伴随着我们的先民走过了漫长的历史,并且慢慢完成了从生物之兔向文化之兔的转化,也逐渐融入华夏文明之中。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两种性质:一种是世俗的,一种是神圣的。常见的一般的兔子是世俗的,主要作为食物;而罕见的白色野兔和赤色野兔被视为祥瑞,具有特殊的内涵。

东晋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说:“虎及鹿、兔皆寿千岁。满五百岁者,其毛色白。能寿五百岁者,则能变化。”在古人看来,兔子和人一样,随着年龄的增加,毛发会慢慢变白,只不过完全变白需要500年的光阴。在人均预期寿命不过三四十岁的年代,500年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无独有偶,梁简文帝在《上白兔表》中也提到兔子“千岁变采”,即兔子活到1000岁,体毛的颜色会发生变化。因此,白兔也被赋予了一些神话色彩。其实在当时,不仅是白兔,白虎、白鹿、白雉、白猿、白熊等也都预兆祥瑞。与其他祥瑞一样,白兔成为明君的代言人,在民间有“王者仁德则见白兔”的传说。

当然这一切,都发生在中国大范围饲养家兔之前,此后,白兔可不算什么稀罕物了,如果还把它列为祥瑞,各地的官府衙门可就惨了,不知道每天会有多少老百姓要“敬献祥瑞”,以博上恩。其实在此之前,白兔的神圣性就已经被人为降级了。在《唐六典》中,白兔仅仅是中瑞。到了北宋,白兔的祥瑞性质进一步下降,以致一般大臣也可以拥有白兔作为珍玩。在滁州当太守、曾写下《醉翁亭记》的欧阳修就有一只当地老百姓送给他的白兔。

除了白兔以外,古人也把赤兔视为祥瑞。相比之下,赤兔更加稀有。检索《四库全书》,真正出现在史书中的赤兔记录只有三次。正因如此,《宋书·符瑞志》才会记载“赤兔,王者德盛则至”,意思是一般仁德的统治者是召唤不动赤兔的,只有“德盛”的统治者才可以。

家兔还是野兔

无论是玉兔还是祥瑞之兔,古人并没有过多地描述它们的外貌特征。不过,提到兔子,人们的脑海中便会不自觉地浮现出长耳朵、红眼睛、三瓣嘴、短尾巴、毛茸茸的可爱温顺形象。在影视剧作品中,嫦娥怀中的兔子也常是这样的形象。因此,很多人都认为十二生肖中的“卯兔”就应该是一只大白兔。事实真的如此吗?

其实,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大白兔”是名副其实的舶来品。它们的祖先是欧洲的穴兔,是一种会打洞的兔子,后来被人类驯化成家兔。从家兔的驯化史来看,最古老的记载是公元前1100年,腓尼基人到达西班牙后,发现了野生穴兔,并开始捕捉和饲养。之后,穴兔从西班牙被散布到南欧和北非。到了中世纪,随着航海的发展,穴兔被引入到其他大洲。而真正驯化穴兔的时间却要到16世纪,是由法国修道院的修士们完成的。直至17世纪末,才出现了稳定的“大白兔”等各种不同的品种或品系。家兔得以在中国大规模饲养,那已经是明代崇祯年间的事情了。

然而,根据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等出土文献记载,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生肖系统,最早记载与现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如此看来,十二生肖中卯兔的原型,可能并不是产自欧洲的穴兔。

既然如此,那“卯兔”的原型应该是咱们本土的兔子才对。据统计,中国境内共有11种兔子,包括海南兔、藏兔、高丽兔、塔里木兔、华南兔等,从名字就能知道这些兔子生活的地区都不是当时中原文明诞生的核心区域,应该不常为中原地区人所见,自然也不会把它们列入生肖之中。通过排除法,“卯兔”的原型只剩下一种广布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野兔—草兔。

可是,在《齐策四·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对孟尝君说的一席话,又让上面看似合理的结论充满了变数。他说:“狡兔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狡兔三窟,意为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据生物学研究,草兔是不会打洞的,只有产自欧洲的穴兔才有这個本事。那是不是意味着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产自欧洲的穴兔呢,前面将穴兔排除的结论是否过于草率了呢?我国研究动物的著名学者罗泽珣先生在他的学术专著《中国野兔》中,记述了一些猎人的说法,草兔也会借助其他动物的地洞或自然形成的土洞暂时隐蔽,所以,野兔藏于“窟”内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写到这里,笔者突然想到了《木兰辞》中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兔子不仅性别难以辨别,种类也不好辨别啊!对于十二生肖中的“卯兔”到底是家兔还是野兔,读者朋友们有什么看法呢?

怎么可以吃“兔兔”

且不论十二生肖中的“卯兔”到底是家兔还是野兔,兔子在中国古人心目中的地位,与排在它之前的“寅虎”不可同日而语。不同于人们一开始就对猛虎充满崇拜敬畏之心,兔子作为一种性情温顺的小型野生动物,始终被当作一种肉食,即前文所说的世俗的兔子。如《诗经·周南·兔罝》中有这样一句“肃肃兔罝,椓之丁丁”,意思是当时的人们设置大网,捕捉野兔。无独有偶,在《孟子·梁惠王下》中,为了体现文王大公无私、爱护百姓,也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即文王允许老百姓在他的园囿之中砍柴和猎杀野鸡、野兔。

猎兔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裹腹。当时的人们会将兔肉做成烤肉、兔羹、兔醢等。《诗经·小雅·瓠叶》中的记载就更为详细了:“有兔斯首,炮之燔之……有兔斯首,燔之炙之。”炮,就是炮制,包裹上泥在火中煨烤,即所谓的“叫花兔”。至于燔、炙,一个是直接在火上烤,一个是熏烤。虽然先秦时期烹饪的手段不如现在丰富,但是吃兔子他们可是认真的。在两汉时期出土的一些庖厨图中,经常能看到人们烹饪兔子的场景,由此可见,汉代人也是非常喜爱兔肉的。这种喜好从古代一直延续到现代,四川地区有众多与兔子相关的特色美食,如麻辣兔头、冷吃兔、缠丝兔等,深受食客们的欢迎。除了自己享受外,先秦时期的贵族们还会把肥美的兔子当作祭品用于供奉神灵或者祖先。

后来,随着对兔肉的认识不断深入,中国古人对兔子的利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兔子开始作为药材出现在医药典籍中。兔子入药最早见于梁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后代本草书籍亦多载此药。兔子可谓全身都是药,就连其排泄物也被用于治病,中医称其为望月砂或明月砂。

或许因为兔子乖巧灵动的性格和蓬松可爱的外表,有些人不忍将其作为食物,就捏造出一些食用兔肉的弊端,以此来吓唬想吃兔肉的人。民间流传比较广泛的说法是孕妇吃了或看了兔子,生出来的孩子会有唇腭裂,如东汉王充在《论衡·命义篇》中记载“妊妇食兔,生子缺唇”,西晋张华在《博物志》中也记载“妊娠者不可啖兔肉,亦不可见兔,令儿缺唇”。吃兔肉会让腹中胎儿得唇腭裂,在今天看来实在滑稽可笑;但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把唇腭裂与兔子联系在一起,似也情有可原。虽然兔子背了锅,不过在无形中也算给了它们一张护身符。

兔子的“不良”癖好—吃粪便

中医将兔子的排泄物称为望月砂或明月砂,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但不仅人类“吃”兔子粪便,就连兔子也会吃自己的粪便。很多读者朋友在饲养兔子的过程中,经常观察到这种现象—兔子在大便之后,会把头埋入自己的裆处,嘴吻着肛门,大快朵颐地吃起自己的黑色粪球。起初,人们甚为不解,以为是自己清理不够及时,兔子要自行解决居住环境的卫生问题。其实不然。

兔子有两种粪便,一种是圆形质硬的,来自于结肠和直肠,是不能消化的纤维被推挤到了这里最终形成的;另一种是黏性软黑的粪便,来自于盲肠,所以叫“盲肠便”。不得不说,当笔者看到《倚天屠龙记》中的黑玉断续膏时,总感觉它的原料或原型就是这种黏稠而柔软的盲肠便。这种盲肠便对兔子大有裨益,它们富含益生菌等微生物,可辅助消化那些粗糙、厚实的植物细胞壁,特别是没有完全消化的粗纤维。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这些粗纤维得到充分分解,并转化为有用的养分。这些有益健康的微生物还能防范其他病原体的侵袭。因此,只有吃掉这些粪便,才能保证益生菌持续、大量存在于兔子的体内,并获得营养物质。

这种习惯丝毫不影响人们赋予兔子众多的象征意义。要不然,古人也不会把兔子视为祥瑞,更不会把跟随西王母捣长生不老药这种“美差”交给它了。

在中国人心中,兔子不仅是动物学中哺乳纲兔科的动物,它早已超出生命实体的范围,上升为一种传统文化符号。诚如文中所说,兔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常客,文物中有它,诗歌中有它,民俗中有它,神话中有它……如果将这些散落在中华文明各个角落的“兔子”连缀在一起,一定会是一幅灵动欢脱、气势非凡的“兔文化全景图”。

猜你喜欢

祥瑞白兔玉兔
金猪庆祥瑞
祥瑞
麒麟祥瑞(七绝)
白兔打狼
兔兔兔赛跑
西夏文《十二缘生祥瑞经》初释
水调歌头·玉兔巡宫
玉兔卖萌
“玉兔”月球之旅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