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3-05-30李子灏

炎黄地理 2023年2期
关键词:玉溪青花瓷技艺

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财富,保护、传承手工艺类非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现以玉溪青花瓷烧制技艺为个案,对玉溪青花瓷烧制技艺主要传承方式、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供对策建议,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模式。进而弘扬中国陶瓷文化,延续传承玉溪青花瓷烧制技艺,扩大玉溪青花瓷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对职业教育发挥产学研优势、带动青花瓷传承人就业。

历史上,玉溪是与江西景德镇、浙江江山同为中国青花瓷器的三大主要产地。在600多年前的元末明初,玉溪人民勤劳勇敢,敢为天下先,胸襟广阔,融汉文化于滇中,在长期制陶的基础上,取红塔山之土,用抚仙湖之水,燃哀牢山之薪,集玉溪人之智慧,吸收“儒”“释”“道”文化的精髓,生产出了玉溪青花瓷。玉溪青花瓷无论从泥料选取、釉料配制、造型设计,还是其装饰手法、纹饰特征,均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生产加工制造水平、工艺审美情趣乃至地方风土人情,具有古朴厚重、素雅端庄、自然朴素的地域文化色彩和底蕴,它代表了云南烧制陶瓷技艺的杰出水平。随着玉溪市“文化旅游兴市”发展战略的推进,玉溪陶瓷产业作为玉溪市新兴产业的代表,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玉溪青花瓷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玉溪青花瓷曾在历史长河中繁荣一时,后因种种原因其制作技艺逐渐失传,新中国成立后,玉溪青花瓷器烧制技艺主要在红塔区、易门县等地以烧制日用器物的方式流传,其技艺水平和艺术价值大大下降。近年来,在玉溪陶瓷厂和各方专家学者及传承人的不断努力探索下,复烧出了具有青花暗蓝、胎显灰色、画法写意、釉色泛青、古朴厚重特点的玉溪青花瓷。2013年11月,“玉溪青花瓷烧制技艺”被云南省政府列入第三批云南省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玉溪青花瓷传承方式主要为师徒传承、家庭传承和校園传承。

但由于玉溪青花瓷传统制作技艺传承机制不够完善、市场竞争力不足、文化认同度不高等原因,其生存现状不容乐观,其传统制作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因此,开展玉溪青花瓷烧制技艺传承研究是保护、传承和弘扬玉溪青花瓷烧制技艺的现实需要。

玉溪青花瓷的传承

家庭传承

手工艺传承大多是家庭内部代际相传,历史越久远越是如此。玉溪青花瓷制作工艺在历史上没有文字记载,主要以家庭传承方式代代相传,位于玉溪市红塔区红塔山脚下以过去烧制传统陶瓷产品留下的老式“龙窑”而闻名的瓦窑村是云南最早发现古窑的地方,如今称为瓦窑社区,是以玉溪陶瓷厂为中心的陶瓷聚集区。世代生活在瓦窑村的腾、罗、李、刘、高、曹、陈等姓氏的家族为玉溪青花瓷制陶世家,家族中的成员从小耳濡目染,学习制陶技艺。传承人不限性别,主要生产碗、瓶、罐等日常生活器具。

师徒传承

师徒传承是玉溪青花瓷主要传承方式之一。师父主要是在玉溪青花瓷行业中手艺高超、口碑良好的工匠,他们大都有自己的工厂,通过“动作示范”“手把手”传授等方式将手艺传授给徒弟。新人入门前需接受拉坯、绘画等手艺考验,通过后行拜师仪式,在厂里边工作边学习。

以当地某公司为例,该公司与玉溪技师学院、玉溪工业财贸学校共同组建了玉溪窑研究中心。聘请省级玉溪青花瓷非遗传承人为首席专家和技术顾问,中心员工有专职陶艺师五人,成立了玉溪窑陶瓷资料文献室、玉溪窑青花瓷配料研究室、玉溪窑烧造作坊、玉溪窑发展中心成果展厅、技能大师工作室、玉溪青花瓷技艺传承工坊,面向学校和社会广泛招收徒弟。通过传、帮、带等手段挖掘有潜力的新人,目前“陶瓷工艺”中等技工专业已招收了42名学生。

校园传承

2013年11月,“玉溪青花瓷烧制技艺”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三批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玉溪技师学院为“玉溪青花瓷烧制技艺”的传承保护单位。2014年,玉溪技师学院、玉溪窑发展研究中心在省内首次成班级建制招收陶瓷工艺专业全日制教学班,对易门县120名陶瓷从业人员开展了陶瓷烧成工、陶瓷装饰工的培训和鉴定工作,并完成了“玉溪窑大型瓷板画烧制技术”研究课题。玉溪技师学院坚持“德技双优”的育人目标,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并重的原则,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传承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能成长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让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保护走进学生家,实现玉溪青花瓷烧制技艺的活态化校园传承。

玉溪青花瓷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传承机制不完善

玉溪青花瓷主要以家庭传承和师徒传承为主,瓦窑村被认为是“玉溪窑代表性产地”,居住着5000多人,如今,村里会做青花瓷的年轻人已经所剩无几。玉溪青花瓷的制作技艺,除了电窑代替了柴窑外,拉坯、上釉、烧制等工序都采用传统工艺。这里的制陶工艺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都是老一辈言传身教流传下来的。如今留下的制陶师傅大多年龄超过40岁,他们制陶技艺娴熟,是玉溪古窑技艺传承的宝贵财富,但收入却很低。而老一辈制陶师傅相继离世,有技术的人越来越少。对于年轻人来说,要想学会做青花瓷,需要熟悉选泥、拉坯、上釉再到烧制的每个环节,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工作又脏又累,收入也不如去外面打工赚得多,因此年轻人都不愿意做。现在玉溪青花瓷已经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玉溪青花瓷市场有待开发

首先,产品缺乏创新,玉溪青花瓷主要还是以平日的生活器具,如瓶、壶、罐、杯等为主要产品,无论是外形还是绘画都延续了传统风格,缺乏创新,加之从事青花瓷制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很难为青花瓷产品创新注入新的血液,而其本身知名度不高,导致其缺乏市场竞争力;其次,玉溪青花瓷产业结构老化,主要还是以手工制造业为主,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度不高,因此很难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

文化认同度不高

由于玉溪青花瓷技艺历史悠久,且曾出现“断层”。因此许多当地人都不知道玉溪青花瓷,在年轻人的记忆中玉溪青花瓷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无法唤醒年轻人内心的共鸣和认同感,也更加无法理解玉溪青花瓷所具有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再加上从业者的文化程度总体偏低,他们对玉溪青花瓷的文化内涵解读不够深入,导致做出的青花瓷产品缺乏灵魂。

政府支持有限

对于玉溪青花瓷,一方面政府对其高度重视,提供了政策和部分资金支持,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玉溪青花瓷的文化传播和市场化,另一方面由于资金不足,政府扶持力度有限,组织的玉溪青花瓷非遗传承或体验活动时间较短,只起到宣传作用。另外玉溪市实施分级保护,不同等级的传承人会受到不同的资金资助和补贴,然而当前省级和市级的玉溪青花瓷非遗传承人较少,通过“非遗传承人”称号所带来的实际经济效益并不多。特别是对学习做青花瓷的年轻人,他们技术不够纯熟、缺乏资历经验,创业困难,而在陶瓷厂打工拿到的工资并不高,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很少。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玉溪青花瓷的传承上既要起到一个带头作用,不只停留在表面的热闹,也要注意发挥青花瓷传承人的积极性,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有效的支持。

玉溪青花瓷保护与传承对策

建立“产学研一体”的传承人培养机制

玉溪青花瓷传承保护,要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在传承人才培养、实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产品研发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校、政、企”深度互动,传承、保护、创新相融合,“产、学、研”一体化的尝试,对玉溪青花瓷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建立“产学研一体”的传承机制。积极鼓励开展与玉溪青花瓷项目有关的科学技术研究和保护方法研究,充分发挥有关研究机构和职业院校在教科研方面的优势,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学校与研究机构合作,推动相关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的深入,通过“大师+企业”合作模式,即企业为大师提供资金支持,资助其开展授徒传艺、教学、交流等活动,大师为企业进行产品研发、人才培养,企业对有突出贡献的代表性传承人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对学艺者采取助学、奖学的鼓励方式,以培养更多的传承人。

开拓玉溪青花瓷市场,以市场带动就业

首先,对玉溪青花瓷产品进行创新。通过把玉溪青花元素融入玉溪陶瓷创意产业发展,实现文化元素与经济元素的融合。把云南独特的山水人文、民俗文化、自然景观元素融入玉溪青花瓷板画,研发兼具观赏价值、艺术价值的工艺陶瓷产品;并打造“玉溪青花”IP,开发具有玉溪青花瓷外形特征和装饰特征的工艺品和文创产品,再把这些产品转变成商品,从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次,调整玉溪青花瓷产业结构,推动传统的手工艺制造业与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构建起覆盖政府、学校、企业的,集传承保护、产品研发、技术攻关、推介销售、文旅一体的玉溪青花瓷发展的生态链。以“玉溪青花街”项目为例,它是以瓦窑社区为中心打造的重要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文旅项目,将陶瓷产业发展纳入到现代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与中心城区旅游发展规划布局中去,重点发展工业旅游、生态旅游、传统文化旅游,以旅游产业带动陶瓷产业的发展,整合相关的人才、技术、资金、土地等资源。陶瓷行业自身也必须转型升级,产品的种类要多样、内涵要丰富、层次要提升,同时继承地方文化传统,挖掘玉溪青花瓷的文化底蕴,突出地方特色,融入现代人的审美,符合现代人的需求。拓展青花瓷市场,为传承者创造收入,从而带动更多年轻人就业。

加大基础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推动玉溪青花瓷文化认同

依托玉溪技师学院玉溪窑发展研究中心,建设玉溪青花瓷非遗展示传习场所。将玉溪青花瓷烧制技艺项目的展示与传习基础能力建设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在玉溪市博物馆“玉溪青花瓷展区”的基础上丰富展示内容。一方面,要展示相关的实物资料,如玉溪青花古瓷片、古器物等;另一方面,要展示玉溪青花瓷研发创新的代表性作品。同时,通过建设融传习馆和实习实训基地、大师工作室为一体的传习场所,为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活态展示和组织传习活动提供场所。构建起物质实体传承保护和电子化传承保护,建好数字档案,发挥数字档案传播面广、社会影响大的优势。通过广泛的宣传,让当地的人民群众认识到玉溪青花瓷是玉溪的骄傲,促进玉溪青花瓷的传播,增强玉溪青花瓷的文化认同,为玉溪青花瓷的保护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加大政府、社会多方资金投入力度

落实资金是开展玉溪青花瓷传承保护工作的重要保障。近年来,玉溪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文化和市”战略,加大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玉溪青花瓷作为玉溪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文化元素,在促进玉溪陶瓷文化产业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玉溪青花瓷的传承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鉴于此,玉溪青花瓷的传承保护仍然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和更多的政策支持,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对玉溪青花瓷文化的发掘研究,形成玉溪青花陶瓷发展的完整历史脉络、釉料配制标准、器物特征和装饰特征,恢复还原玉溪青花瓷烧制的整体工艺流程;二是关注玉溪青花瓷传承人的培养,要定位培养一批国家级、省级的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打造一批专业领军人才,通过在全市范围内寻找民间艺人、引进陶瓷专业人才,加快培养步伐,为玉溪青花瓷传承提供人才上的支持;三是加大玉溪青花瓷推广运用的项目研究,加快研发团队的培养,为玉溪青花瓷融入玉溪文化创意产业、引领玉溪工艺陶瓷发展,提供技术资金和人才的支撑。

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与见证,其产生、存在和发展与其所属时代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息息相关。玉溪青花瓷作为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玉溪600多年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现选取玉溪青花瓷作为个案,从文化管理的视角出发,总结了当代社会手工艺类非遗的传承价值,分别梳理了非遗手工艺的传承模式,探索适合手工艺非遗的传承机制,分析了其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希望其长远发展,让宝贵的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和传承。

参考文献

[1]李华伦,瞿连贵.非遗校园活态化传承的探索与实践——以玉溪青花烧制技艺校园传承为例[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4):67-70.

[2]苏小燕.保护传承文化遗产 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7(24):38-39.

[3]王树平.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研究——以德州黑陶为例[D].济南:山东大学,2021.

[4]何柱成,傅树铭.点土成金——浅谈云南陶瓷与其传承保护[J].天工,2021(02):122-123.

[5]刘秀.“青花”江湖 风云际会——世界百名陶瓷“泰斗”云集论“云南青花”[J].收藏界,2008(01):96-99.

[6]庄春辉.阿坝藏羌织绣技艺传承的历史渊源及生产性保护路径[J].西藏艺术研究,2013(01):77-87.

[7]陈帅铭.钧瓷烧制技艺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8]王先富.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J].大众文艺,2012(24):186.

[9]胡遠,石增.浅谈元明清青花瓷“岁寒三友”图艺术风格及其成因[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3):64-65.

[10]周雨城,詹一虹.科技创新视域下武汉市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7,15(02):60-65.

【作者简介】李子灏(1996—),男,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

猜你喜欢

玉溪青花瓷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青花瓷,拍卖界的传奇
玉溪 滇中的清流如玉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36卷)总目录
纯净的青花瓷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献给玉溪师院的歌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
从《玉溪文征》看滇中传统休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