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园林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

2023-05-30徐瑾江本砚王雪霏邓小飞邱燕

高等建筑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风景园林立德树人

徐瑾 江本砚 王雪霏 邓小飞 邱燕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已成为全国高校各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中国园林史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担负着传递正确史学观与哲学观的重要使命,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前沿阵地。文章以广州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中国园林史课程教学改革为例,通过课堂上下“双向联动”,推进学生“学习、思考、实践、感悟”的认识过程,从而实现“明历史发展之理,增园林艺术之信,崇爱国爱民之德,力专业报国之行”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其中,课堂主要举措包括:宏观架构,纵横兼顾;以点带面,详略突出;温故知新,举一反三。

课后主要举措包括:任务驱动,学生主导;必做选做,注重差异;过程评价,激励竞争。该教学改革探索促进了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全面实现,为中国园林史和相关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中国园林史;课程思政建设;立德树人;学思践悟

中图分类号:G641;TU98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23)02-0167-08

自2011年成为一级学科以来,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在培养规模、课程体系、教育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发展,形成了内涵清晰化、培养层次化、交叉深度化和合作协同化的学科教育发展特点[1]。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思政建设对风景园林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风景园林教育工作者积极适应新变化、挑战新高峰。例如:同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构建了以历史观、哲学观为原点,以伦理观、社会观为基础,以资源观、发展观为落点,以世界观、协同观为目标的全环节专业思政课程链[2];苏州科技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切入点,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体系、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讨了生态文明思政教育与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教学协同共进的教学改革路径[3];浙江农林大学提出将思政教育与园林发展历史、专业发展要求以及工程技术应用专业知识相结合,通过确立“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达到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4]。

除了基于课程体系的思政教育探索,单一课程的思政建设也成为风景园林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园林艺术课程[5]、华中农业大学的风景素描课程[6]、福建农林大学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7]、河北工程技术学院的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课程[8]、石河子大学的园林工程课程[9]、长江大学毕业论文(设计)课程[10]等都进行了相关探索。

中国园林史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作为以风景园林的产生条件与历史背景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中国园林史担负着传授正确史学观与哲学观的重要使命[2]。无论是单一课程的思政建设还是服务于课程整体思政体系的构建,中国园林史均是风景园林专业当仁不让的思政建设前沿阵地。其课程思政建设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应君等认为中国古典园林史可以以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寄情山水的隐逸文化、诗情画意般的闲情逸致作为课程思政的具体内容[4];魏菲宇提出以文化自信为切入点,使学生充分理解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价值,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和延续不断的生命力,在与外来文化的比较与选择中,保持对本民族风景园林文化的高度认可与自信[11];李素华等提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言传与身教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成人与成才相统一的中外园林史课程思政的融入途径[12];同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思政课程链更是以中外园林史为基础,通过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原理与风景区规划原理等理论课程的协同教学,层层递进达成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2]。

上述研究从不同侧面为中国园林史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思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如何在课程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尚未有可以直接借鉴的教学模板。本文以广州大学中国園林史课程教学为例,提出通过课上课下“双向联动”的建设路径,在推进学生“学习、思考、实践、感悟”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明历史发展之理,增园林艺术之信,崇爱国爱民之德,力专业报国之行”的课程思政目标,以期为相关课程的思政建设路径提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程的教学目标制定以课程地位与作用、人才培养定位与学情分析为主要依据。中国园林史是广州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九大核心课程之一,担负着讲授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知识和理论,丰富风景园林艺术创作手法,培养风景园林审美鉴赏能力,构建专业科学思维体系的教学任务。作为一门既概述中国古典园林发展脉络,又涉及各时期代表性园林实例展示的课程,中国园林史蕴涵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最核心的就包括园林发展脉络中的历史观和哲学观,园林代表性实例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等。

广州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以培养规划设计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不乏存在学生轻视历史理论课程的情况。作为“00后”的学生普遍存在自我意识强、思维活跃、善于应用现代工具等特点。同时,在之前学年的平台设计课程培训后,学生已初步构建规划设计的逻辑思维体系,部分学生具有积极寻求难度的心理。

根据课程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广州大学人才培养的定位和学情分析的结果,将课程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代表性的古典园林实例,理解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创作的理论和手法,掌握中国古典园林历史研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

(2)能力目标:提升学生风景园林艺术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构建起园林历史研究的科学思维体系,使其具备分析和解决园林理论与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协作、终身学习和守正创新的能力。

(3)价值目标:使学生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推崇与传播;增进对风景园林的专业认同感;增强对中国古典园林优秀思想理论、艺术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的专业使命感,从而逐步实现“明历史发展之理,增园林艺术之信,崇爱国爱民之德,力专业报国之行”的课程思政目标。

二、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课程采用传统的课上讲授、课下训练的方式,结合“双向联动”的举措逐步推进学生“学习、思考、实践、感悟”的认识过程,从而实现思政元素的“无声”融入与全程“润物”。

(一)课堂联动举措

课堂教学参照清华大学周维权先生撰写的《中国古典园林史》的编排顺序,按照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进程展开,主要分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成熟后期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为历史背景和园林实例两大部分。教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摒弃单一的教师“输出”,多结合学生的“推导”开展,注重传授历史研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逐步构建和完善学生的逻辑思维体系。

1.宏观架构,纵横兼顾

在讲授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阶段时,教师首先会强调章节的编排逻辑,帮助学生有意识地构建宏观知识框架体系。在讲授教学历史背景时,充分调动学生已知的历史知识,引导学生使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得出该阶段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的基本面貌。同时,通过补充相关历史资料,引导学生逐步推演出在此历史背景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与寺观园林类型可能的发展态势(横向比较),并与前一个时期进行纵向对比,使学生充分理解任何历史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节点,并在推演过程中感悟国家存亡与民心向背、园林兴衰的密切关系,从而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成为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坚决拥护者。

如在讲授成熟期(一)宋朝的历史背景时,教师会通过展示赵匡胤黄袍加身和岳母刺字图片,结合学生熟知的历史故事,帮助其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政治背景及其成因。同时,补充《东京梦华录》序中的节选段落、《题臨安邸》的古诗全文、《千里江山图》中的建筑样式、《撵茶图》中所展现的园林活动等图文资料,使学生全方位理解宋朝经济富庶,北宋南宋朝代变迁,建筑技术发展成熟,文人和僧人交往频繁等园林发展背景,引导学生推导三大园林类型的发展态势,以及与上一阶段的差异。

2.以点带面,详略突出

在园林实例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对各时期各类型的园林实例进行重要性分级。对代表性的园林实例(表1),充分挖掘其蕴涵的思政元素,通过援引丰富的文献与图像资料展开介绍,引导学生推导出园林实例的关键信息,并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园林历史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建立起对代表性园林实例历史变革、文化内涵、园林特征(相地选址、园林布局与造园要素)、后世评价等知识框架,感受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物质与精神魅力,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并激发起强烈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中国古典园林的专业使命感。

例如,在讲授唐代私家园林郊野别墅的实例时,教师在5个园林实例中突出辋川别业这一代表性园林实例,通过援引《旧唐书·王维传》《辋川集》《辋川图》(摹本)等资料,引导学生概括园林历史沿革、相地选址、园林布局、园林景点及其特征等关键信息,通过一手资料的亲密接触,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辋川别业的园林魅力。而对于另外4个实例分配相对较短的课堂学时,提供单一的图文资料和已归纳的园林信息,主要突出与代表性园林实例在园林特征和园林分类上的异同。

3.温故知新,举一反三

授课过程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课堂倦怠周期”特性,每15分钟左右设置雨课堂实时答题。答题内容多以考查知识点的单选题和多选题为主,涉及内容主要包含:课下自学内容、课堂讲

授内容、跨章节的知识点等。雨课堂答题的设置,一方面起到课堂警醒作用,另一方面考查学生自学、听讲效果,并通过温故知新,实现知识点的触类旁通和灵活应用。

(二)课下联动举措

课下主要以学生训练为主,设置多个课程任务(表2),引导学生通过课件自学、文献查阅、实地调研、小组讨论等方式全方位参与课程学习,激发学生实地了解现存古典园林优秀案例的热情,逐步构建风景园林历史研究的科学思维体系,掌握中国古典园林历史研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并奠定专业报国的坚实基础。

1.任务驱动,学生主导

在开课前向学生发布课程期末和平时主要作业的任务书。前者设置了选题、中期和成果汇报三个检查环节的三选一小组图版制作任务(现有园林综合分析、湮灭园林图纸复原和复原园林专业评价),后者要求制作经典园林实例平面图小组解析视频、完成课前10 分钟的个人默绘任务。任务书发布后,由学生商量分组、确定分工、设定默绘平面图顺序以及“三选一”作业的进度检查时间。任务推进过程中,其他组成员会催促本轮平面图解析小组尽快发布解析视频,同时各小组又互相监督推进期末任务的完成。整个过程中,教师仅作为“任务发布者”和“成果评价者”,学生成为“任务主导者”和“成果推进者”。

2.必做选做,注重差异

除贯穿全课程的两大任务外,结合各章推进过程和主要思政元素的融合内容,课程还设置了课后作业(表2),并根据作业的难易程度、考查主旨、所需时长等区分个人与小组、必做和选做,在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鼓励个人创新和团队协作之余,促进学有余力的个人和小组挑战综合性强、创新度高的课程任务。

3.过程评价,激励竞争

课程采用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并着重突出形成性评价的激励作用。形成性评价结果每周公布一次,主要包括课堂考勤、随堂测验、课程任务三个板块。其中,课堂考勤由雨课堂后台记录;随堂测验主要采集雨课堂答题积分,积分的前三名和后三名在每堂课结束后即刻公布,并设置加分和扣分机制;课程任务又包含个人默图考核、小组平面图解析、三选一作业推进成效和其他课后作业等,其中小组平面图解析和三选一作业推进成效由非本组成员投票打分完成,其他板块由教师每周批改计分。此外,课程还设置最佳朗读者、资料补充者、课件纠错者等加分板块。

三、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结果与初步成效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结果

对中国园林史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主要采用五级量表问卷法开展,向此轮开课学生发出问卷29份,有效回收29份。主要结果如下:

课程总体评价的4个选项

为优秀、良好、一般、需改进,占比分别为58.6%、31.0%、6.9%、3.5%。

在举措认可评价上,学生对6大举措的积极作用持“强烈赞同”和“基本赞同”态度的加和率分别为93.1%、89.7%、100%、79.3%、82.8%和89.7%,其中对“宏观架构,纵横兼顾”“温故知新,举一反三”“过程评价,激励竞争”3项举措的赞同度最高,均达到44.8%。

在目标达成评价上,学生对自身在课程中的表现评价选项为优秀、良好、一般、需改进,占比分别为17.2%、48.3%、20.7%和13.8%。其中,学生在课程知识目标达成度上的选项有91%~100%、81%~90%、71%~80%、61%~70%,占比分别是17.2%、44.8%、34.5%和3.5%;学生在课程能力目标达成度的选项有为91%~100%、81%~90%、71%~80%,占比分别是20.7%、55.2%和24.1%;学生在课程价值目标达成度上的选项有91%~100%、81%~90%、71%~80%,占比分别是37.9%、41.4%和20.7%。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初步成效

1.推进学思践悟

“学习到知识”和“感受到历史”是学生对课程评价的主要用语。课程使中国园林史真正为学生所学,实现了学而思、思而践、践而悟的知识体系与专业能力的螺旋式上升,进而实现知识、能力、价值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

2.凸显培养特色

中国园林史的课程思政建设始于人才培养定位,通过课堂上下“双向联动”的建设路径,最终回归广州大学风景园林专业“重视科学理论基础的奠定、规划实践能力的培养、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发展、个人创新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的培养特色。

3.融入竞赛主题

学生在课程学习后,班风更为纯正,学风日益浓厚。部分学生自觉将中国园林史彰显的“爱国”思政主题融入设计竞赛中,更是以“呦呦鹿鸣颂蒿情,罗浮古方济苍生” “归”(港澳回归、疫情期间华人华侨归国、民心归拢)和“咚冀”(闻鼓声咚咚,通古今为国拼搏之精神;观圣火熊熊,传河北蓬勃发展之希冀)为主题的设计作品赢得了全国和省级的专业设计竞赛奖。

4.收获课程荣誉

中国园林史课程思政案例“园林个例解析汇报”和“春雨润物,思政濡史——中国园林史课程中的思政融合”获得2020年广州大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奖,以及2020年广东省本科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一等奖,课程讲授案例获得广州大学首届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一等奖等。

四、结语

中国园林史作为风景园林学科历史理论类课程,本身蕴涵了丰富的思政元素,是实现专业“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抓手。此轮教学改革研究从课程地位与作用、人才培养定位和学情分析结果出发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并探索出课堂上下“双向联动”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从目前的实施效果看,学生的知识得到了拓展,能力得到了全面培养,价值观得到了正确引导;在学思践悟中实现了“明历史发展之理,增园林艺术之信,崇爱国爱民之德,力专业报国之行”的课程思政目标,为有效落实风景园林专业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相关教学改革举措为中国园林史和其他理论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杜春兰,郑曦.一级学科背景下的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J].中国园林.2021,37(1):26-32.

[2]李瑞冬,韩锋,金云峰.风景园林专业思政课程链建设探索——以同济大学为例[J].风景园林.2020,27(S2):31-34.

[3]丁金华.风景园林专业生态文明思政教育路径探析[J].教育观察.2020,9(45):42-45.

[4]应君,张晓静,张一奇.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J].现代园艺.2020,43(23):189-191.

[5]冯静,李侃侃,罗西子.“园林艺术”教学改革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评估).2020(3):22-24.

[6]黄滟.风景素描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大观(论坛).2021(1):116-117.

[7]闫晨.以议题为中心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思政探索[J].住宅与房地产.2021(12):246-248.

[8]李晶,赵丽娜,刘凯,等.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研究——以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21(5):245-246.

[9]朱梦梦,冶建明.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园林工程教学改革探索[J].绿色科技.2021,23(9):221-222.

[10]孙陶泽,母洪娜.课程思政思想指导下的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研究[J].绿色科技.2020(21):223-226.

[11]魏菲宇.基于文化自信的“中国园林史”课程思政途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28):5-8.

[12]李素华,蒋亚华,董蓉,等.“中外园林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途径探索[J].绿色科技.2021,23(17):257-259.

Exploration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path of Chinese garden history course

XU Jin, JIANG Benyan, WANG Xuefei, DENG Xiaofei, QIU Yan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 Urban Planning,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P. R. China)

Abstract: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as a strategic measure to carry ou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main direction of major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in universities and majors across the country. As a core cours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jor in domestic universities, Chinese garden history has an important mission of making students form correct historical and philosophical views, and should become the forefro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Taking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of

Chinese garden history in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jor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ut forward a path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through interactive measures in class and after clas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learning, thinking, practice and comprehension, and to achieve the teaching goals of understanding the law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increasing confidence in garden art, advocating moral characters of loving the motherland and loving the people, and striving to apply professional skills to serve the country. Among them, the measures in class are: build a macro structure and give consideration to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knowledge points; use knowledge points to drive knowledge plate learning, and highlight details and key points; review the old and learn from the new. The measures after class are: use tasks to drive student-led implementation; set mandatory tasks and optional tasks to respect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f students; use formative assessment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compete. The exploration of relevant teaching reform has promoted the comprehensive realization of the knowledge goal, ability goal and value goal of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garden history and related courses.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hinese garden history;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strengthen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people; learning, thinking, practice and comprehension

(責任编辑 王淼卉)

修回日期:2022-10-17

基金项目:2021年度广州大学课程思政专项研究立项建设项目(2021025)

作者简介:徐瑾(1985—),女,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园林历史与理论、园林植物及应用研究,(E-mail) xujin620@sohu.com。

猜你喜欢

风景园林立德树人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
试析风景园林建筑中的常用造景水生植物及其应用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