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提升的实践探究

2023-05-30周钰李若楠占艺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2期

周钰 李若楠 占艺

摘  要:党员质量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培养大学生党员要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将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素质过硬、符合党员标准的学生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为党和国家输送忠诚和可靠的人才。文章结合院系发展党员实践,细化党员发展流程,总结归纳“六必谈、九必审”工作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从端正入党动机、把好入党关口、传承红色基因三个角度入手,加强党员发展阶段的教育和监督,营造典型引路氛围,探索切实提高党员发展质量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党员入口关;六必谈;九必审;党员发展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3-7164(2023)06-0038-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王沪宁在第二十七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2021年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要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对学生党员发展提出了严格要求[3]。因此,培养一批思想先进、听党指挥、素质优良的高质量学生党员,有助于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是为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

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为高校党员发展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化和社会思潮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冲击也给党员发展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加强思想引导、严格发展标准、提供针对性指导,是提升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关键步骤。

一、前置思想政治教育,端正入党动机

入党动机是提升党员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和重要考量。大学生申请入党的原因各有不同,总体来说分为情感认同、朴素感知及外部影响三种情况。情感认同主要表现为在中国抗疫、中国发展大势等现实层面对党的领导的认同,对共产党员前辈的敬佩之情;朴素感知是指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理论的初步了解;外在影响包括个人发展需要、家长或老师的劝导等。这三种都是基于对中国共产党不同层面的认知,具有片面性、感性的特点,缺少系统性和理论性认识,尤其是受外部影响产生的动机在后续发展过程中缺乏动力,不具备成熟发展的要求。因此高校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吸纳有崇高理想和信念的学生入党;同时要运用网格化的三全五育人才培养体系[4],调动院系在人才培养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做好过程质量控制,加强教育引导,帮助思想认识不够、理想信念不坚定的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党组织的认识,端正入党动机。

(一)夯实全员育人基础,建设强有力工作队伍

根据党员发展的要求,年满18岁才能提交入党申请,大学前成为党员的学生人数极少,新生群体中党建工作缺少抓手。为补齐党建工作队伍短板,要夯实领导班子成员、辅导员、教师班主任、学业导师、朋辈德育助理“五位一体”的全员育人核心体系,打造有力党建工作队伍。一是选配党建导师。新生班级教师班主任和学生班主任优先从教师党员和高年级学生党员中挑选,并担任党建导师;在学生党支部的指导下,各班成立学习小组,让党员和党组织成为学生最早接触的对象,树立良好的导向。同时建立教工支部支委联系研究生支部、教工支部和对口本科生支部的联系指导网络和机制,促进各党支部间的交流和互动。二是培养新生骨干。对于高中已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学生,学校认可其身份,并在组织集中党校培训时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考查学生日常表现,将表现优异的学生作为主要学生干部、党支部书记的人才储备,在新生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深化全过程育人体系,整合思想教育资源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结合,以党员发展各个阶段的关键任务和核心群体为重点,注重精准施策,推动思政教育走实走新,进一步建立全过程育人体系。学生要接受的思想理论教育存在种类、时间、对象上的差异,容易出现“旱涝不均”的情况,需要统筹协调,形成最大合力。一是统筹各类思政教育资源。针对少部分学生骨干接受过多教育而疲于应付,而大部分学生除思政课外,没有受思政教育机会的现象,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生团课、党校培训、社会实践和学生干部培训等各类思政教育机会,多节点、全覆盖。二是设计科学合理的思想教育体系。结合学生成长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教书育人规律,把握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理论实践有机衔接的思政教育体系,覆盖全体学生,确保学生从大一到大四都能有机会接受思政教育。

(三)落实全方位育人思路,优化思想引领供给侧

目前理想信念教育、入党教育形式多样,载体较多,在尚未形成品牌、吸引力不足的情况下,需要优化供给侧,提高针对性。一是打造一批精品党课。选优配强党课教师,推出一批“金课”,聘请业内学术水平高的前辈对党课教师进行指导,集中备课,定期听课督导,提升教学效果;确立几个市内实践教学点,培养一支以思政专业人员如辅导员为骨干的讲解员队伍。让学生每上一次党课,就受一次洗礼,更加坚定入党意愿,端正入党动机。二是建设一批党建教育基地。与红色教育基地、就业实践平台、社区等多种类型的合作单位共同推进党建共建,深入挖掘校内外教育实践资源,推动合作转化为育人优势,帮助学生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寓教于景,寓教于情。三是强化新生理想信念教育。学校统一部署新生入学教育活动,列出“若干个一”入党教育清单。包括上一次党课、开展一次党员模范事迹报告会、组织一次红色实践教育、开一次主题班会、读一本红色书籍等,有条件的学院还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劳动教育,加深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

二、严格发展标准,把好入党关口

当前党员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明确的培养和考察要求,党员标准随着时代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发展大学生党员不仅要符合党章规定的基本标准,还要符合具有时代特征的现实标准,体现当代大学生优秀群体精神,结合高校各学科特点、人文精神和历史传承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党员发展标准,注重学生思想发展规律,落实发展细节,将真正具有崇高理想和优良品质、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学生吸收入党。

(一)强化顶层设计,细化阶段发展标准

顶层设计是对党员发展工作的宏观指导,把握高校党员发展与高校培养的内在联系,对标“四讲四有”合格党员的内容,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结合高校特点,进一步细化、量化党员标准,对提高党员质量进行指导。一是分阶段完善党员发展体系。结合党员发展的各环节,依照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的不同要求和思想变化特点,分别制定培养标准和考核机制,为党员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二是綜合学生日常表现,细化党员发展标准。结合学生工作实际,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明确党员发展指标,实现党员发展标准化。具体分为四个方面,政治合格方面,如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不断深化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理解等;执行纪律方面,如未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未发生违反校纪校规行为、未有违背公序良俗言行等;品德合格方面,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加公益服务半年以上、团结同学、尊敬师长等;模范作用发挥方面,如担任学生干部半年以上、无不及格课程、专业成绩居前50%等。

(二)完善评价体系,注重全方位立体考察

在确保党员发展流程严谨的前提下,加强对学生的全方位立体考察,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创造性地提出“六必谈”“九必审”的评价体系,内容涵盖学生在大学各个阶段的学习、工作、生活、社会活动、人际交往等,将常态化表现与代表性事例相结合,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方式上,采用一对一谈话、座谈会、问卷、汇报展示、分组考核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学生成长期间关键个人和党内外意见,对各种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一是实施党员发展“六必谈”。发展党员政治标准是首位,注重全方位、立体化考察学生思想、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作风等各方面的表现,通过谈话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全面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在列为发展对象后,对于本科生,主要与其班主任或学业导师、辅导员、班干部、寝室同学、同一社团或学生组织的同学、班级其他同学代表等六方面人员谈话,重点了解其思想言论、学习研究、学生工作、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和团结同学等方面的情况;对于研究生,主要与实验室导师、辅导员、所属党支部书记、高年级同学、同年级或低年级同学、寝室同学等六方面人员谈话,了解其在思想言论、学术科研、生活作风等方面的表现。

二是实施党员发展“九必审”,全面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在党员发展关键环节,对党员各方面进行审查,包括党校学习、日常表现、学业成绩、群众基础、党员材料、政审情况、公示结果、支部大会情况和支部大会意见等九个方面的情况,每一个方面都由党支部书记与直接接触本人或其材料的负责人了解审核;创新政审外调形式,积极探索,结合家访、社会实践等活动开展政审外调,前往家庭或者父母工作所在地的社区、党委,全面了解发展对象在家表现,父母和主要社会关系政治历史,确保政治上不出问题。“九必审”内容形成《党员发展工作党委会审议表》,各栏经相关负责人签字审核,提交二级单位党委会审议,坚持“严格标准,有疑必查”。

三、提供针对性指导,传承红色基因

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要求,发展一名学生党员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即学生在入校时提交入党申请书,经过培养考察,第一批正式党员最快也要在大三时期产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除了完成学业工作任务外,还要注重自身政治理论学习和实践。因此,确保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保障机制尤为重要[5]。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为学生的发展过程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提供一个正向精神持续输出的环境,减轻学生在发展过程上的学习负担,可以进一步让发展党员工作保持高质量推进。

(一)推动常态化,提高学习效果

理论学习是党员发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通过持之以恒地系统学习,才能帮助学生逐步加深对党的认识,坚定理想信念,并不断指导自身行动,实现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入党。如何将理论学习贯穿学生成长发展的全过程,实现理论学习常态化,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

一是坚持分类指导。结合党校培训要求,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理论学习和知识测评的内容。并注重将理论学习与日常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围绕与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交流。加强新生入党教育,讲好“早日站在党旗下”新生第一课,邀请专家教授定期开展专题思政课。二是创新学习形式。在校内开展专题讲座、辩论赛、集体观影等活动,领悟初心和使命;积极组织不同类别的学生赴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如组织发展党员开展党性教育活动、组织新生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便学生日常开展实践学习;鼓励学生开展“党建+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暑期组织学生前往贫困地区,利用专业知识助力乡村振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三是加强监督管理。安排专人专柜管理发展党员档案;安排专人负责收发材料,记录学习情况,用于下一步的发展考察;安排专人指导监督发展党员过程,对发现个别学生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向党组织反映,对相关人员进行约谈。

(二)树立好典型,发挥示范作用

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是党员教育工作中的宝贵经验,也是党员发展工作的有效手段。身边的榜样更能激发学生积极性,树立好典型,一方面能够增强党员群体的自豪感、荣誉感,另一方面能够潜移默化地激励青年学生不断向党组织靠拢。

一是积极发挥师生党员在日常事务中对身边群众的带头示范作用。教工党员在教书育人、公益服务、工会活动等方面要发挥示范作用,为学生做好榜样;学生党员在遵守纪律、发展学业、志愿服务等方方面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好同辈引路。加大宣传力度,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二是发挥好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点燃红色星火。基层党支部牵头,在学生中设立党员先锋岗,坐实党员帮扶课堂、党员安全示范岗、党员宿舍督查岗、党员朋辈班主任助理等;组织党员寝室集体挂牌、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在做好党支部建设、提升支部活力的同时,将先进党员过硬的素质、强烈的责任感传递给发展党员,增强发展党员的“四个意识”。

(三)注重仪式感,增强身份认同

大学生群体通常在入党积极分子阶段对党的感性认识较高,通过党性锻炼,在党员发展阶段提升学生的归属感、使命感、责任感,是学生增强身份认同,成长为优秀党员不可或缺的环节。

一是集中培训有深度。明确目标导向,抓住思想政治建设关键,开展有深度的发展培训。在形式上,完善党校培训体系,为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和党支部书记量身定制培训班,确保党员发展过程中时时有培训,处处有进步;同时,在内容上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核心,结合教书育人和学生成长规律,开展党课培训、分组研讨、感悟分享、影视教育等多种形式活动,帮助学生学懂、学通、学透,并在交流学习中增进感情。二是入党宣誓有力度。入党宣誓是党员发展工作中庄严而神圣的一步,精心设计入党宣誓仪式,宣誓言、佩党徽,强化主体性、参与性和体验性,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开启党员生活,增强党员身份认同。三是组织生活有温度。各基层党支部结合自身特点,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认真组织策划,将组织生活仪式规范落到实处。发挥高校党组织的优势,积极开展党团联动,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深入实践,让组织生活既有党味,又有趣味。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 第二十七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N]. 人民日报,2021-08-18(01).

[3]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N]. 人民日报,2021-04-23(03).

[4] 孔姝,占艺,段政,等. 高校网格化“三全五育”体系的实践探索[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0):50-52.

[5] 任娟. 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研究[J]. 科技经济导刊,2017(27):2.

(责任编辑:邹宇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