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

2023-05-30陈岚岚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院校

【摘要】本文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时代价值,分析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现实问题,建议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教学支撑、拓展教学渠道等举措,突显文化育人的系统性、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着力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职院校 思政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6-0047-0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高职院校是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渠道。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也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信仰缺失、价值偏差等情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内容,将其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增强学生文化自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之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时代价值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讲话强调,“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要求指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一)是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

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应有之义。可见,教育者将凝聚世世代代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和发展好,将文化基因注入铸魂育人工程,可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精神根基。高职院校思政课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从“文化育人”与“思政育人”的角度推动二者有机融合,不仅有利于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思想认识,使教师自觉履行文化传承的使命,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是丰富教学资源、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实效性的内在逻辑

思政课是高职院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承载着思想引领、价值指引、人格塑造等多重任务。相对专业课程,思政课政治色彩浓厚、理论性强,加上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理念僵化等问题,很多学生对这门课形成了枯燥乏味的印象,部分学生甚至产生了排斥、抵触的情绪。而历经千年沉淀而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仁爱之心,“修己慎独、崇德弘毅”的高贵品格。将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实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教学目标,将学生培养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三)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思想,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二者具有同根同源的價值耦合点。如中国儒家历来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把个人家庭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社会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国家和社会三个层面的要求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又如道家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和合精神,法家的“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夫,赏罚不遗匹夫”的平等原则,都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充分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厚的历史底蕴,既有利于推动思政教育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又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活的时代价值,促使学生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学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实践层面看,这种效果的深度和广度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深度把握和党的理论创新还存在一定差距,集中体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顶层设计、衔接机制及价值认同等方面。

(一)高职院校对思政课教学顶层设计缺乏系统思考

高职思政课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依托,在教学过程中有序、有效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实现多元思政育人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在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以就业为导向的大背景下,学校普遍对思政课教学的顶层设计缺乏系统思考,存在重思政理论教学、轻人文素养培育的现象。近年来,国家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思政课的地位随之提高。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存在非思政类的公共课程“边缘化”现象,如应用文写作、大学语文等课程或由必修课划入选修课,或被压缩课时,或被调为线上课程,甚至被取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作为“新生”的人文类课程,课程建设受重视程度不足,尤其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融合建设的力度仍需加强。

(二)高职思政课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衔接不畅

当前高职思政课已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但二者要实现全面有效的衔接还任重道远。一方面,理论话语体系尚未成熟。当前,学科分工比较明确,学科研究也较具针对性,研究传统文化的人未必研究思政教育,研究思政教育的人未必研究传统文化,使二者跨界融合紧密度不够,特别是在学理研究、教学理念、思维方法等方面容易出现“两张皮”现象,导致课堂教学碎片化明显、系统性不足。另一方面,实践操作层面尚未打通。近年来,在国家要求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数量在不断增加,但由此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新手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综合素质差异大等,导致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从理论和实际层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难以把课讲深、讲透、讲活。

(三)高职院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价值认同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和行动上对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从根本上理解和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价值和个人成长的意义,甚至存在“学习只为凑学分”的不良心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的传承与发展。究其原因,一是受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影响,部分学生过分青睐西方文化而忽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很多学生对西方的各种节日如数家珍,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却知之甚少;对美国好莱坞大片趋之若鹜,对中国传世名篇却不屑一顾;对西方艺术顶礼膜拜,对古诗词、水墨丹青却缺乏基本的鉴赏能力;等等。二是部分学生奉行实用主义,存在功利心态,认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自身发展收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心智和个人修养潜移默化的提升作用。三是自媒体野蛮发展,受质量不佳的短视频的影响,越来越多学生热衷于快餐文化甚至低级趣味文化,满足于对优秀文艺作品片段式的、一知半解的认识,对我国优秀的、经典的文艺作品却难以真正沉下心阅读、鉴赏。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将其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有效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抬头率、点头率和满意率。

(一)强化顶层设计,突显文化育人思维的系统性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这一重要论断明确了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的丰富思政育人资源,是学校思政课教学的蓄水池、加油站。对此,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相融相促的问题,从培养现代职业人才的要求出发,构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首先,创新开发思政课教材和校本教材。高职院校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在课程有关章节适当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以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视,又要注重结合我国具体实际,充分挖掘、利用地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编写符合大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

其次,创新开展思政课课堂教学。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注重将思政课教学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结合起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内涵结合起来;要突出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创新课堂教学文化载体,强调课程文化含金量,开设“四书五经”选读、唐诗宋词鉴赏等选修课程,并把这些选修课程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统一审核、统一管理、统一考核,让思政课教学具有文化内涵、思想深度。

最后,创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要立足学校自身办学特色,在硬件环境方面打造既有传统文化内涵又有专业特色的校园环境,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要统筹学工处和学生社团等力量,组织学生开展古诗词朗诵、书法展览、经典文学阅读等文化活动,把课堂教学与日常思政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宣传,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栏,在学院及班级的微信、QQ群等网络平台自觉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导向和氛围。

(二)強化教学支撑,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高职思政课教学要摆脱传统思维模式,跳出惯性思维窠臼,创新工作平台载体,找准融合切入点和落脚点,才能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政课深度融合,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

一是构建独具特色的话语体系。要准确、深入地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德育元素,不断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特别是找准思想政治学科与文化学科的交叉点和融合点,以思政教育的思维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以文化教育的理念解读思政教育的发展规律,利用思政教育理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破二者的学科体系壁垒和时代界限,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理论的话语体系。

二是设计通俗易懂的教学内容。思政教育具有独特的阶级属性和时代特征,其核心价值在于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深深植入大学生内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和发展,彰显着独特的生命力和活力,将其有机融入各门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理想信念”“中国精神”内容时,可以结合“志当存高远”“虽九死其犹未悔”等名句开展价值观教育;在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时,可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内在联系,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和经验的认识和理解。

三是提高思政课教师文化育人能力。当前,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解读得不够准确、全面、深刻,只是单纯地灌输文化知识,使得思政课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深度不够。思政课教师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增加文化积累、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才能深刻诠释思政课的内涵。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力度,如邀请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造诣的专家为思政课教师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在思政课教师研修培训的过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专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平台等。

(三)拓展教学渠道,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

教学方式事关教学效果的好坏,高职院校要结合课堂教学规律和学生心理特点,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形式,切实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一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实践活动。近年来,《百家讲坛》《典籍里的中国》《国家宝藏》《闪耀吧!中华文明》等一系列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电视节目深受大学生欢迎。这些节目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发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思政课可以借鉴这样灵活的教育方式,积极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抢答活动、中国诗词大会等。

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校外实践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存在于史书典籍中,而且以各种形态陈列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高职院校应积极加强与当地博物馆、纪念馆、革命基地等的交流并与其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大学生深入教学基地开展实践考察、文化教育等活动,让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中陶冶情操、润心启智、增强文化自信,进而以自觉行动赓续文化基因、精神血脉;也可以将社会实践作业布置成与当地传统文化相关的社会调查,如以“介绍家乡独特的传统民俗”为主题,鼓励学生在节假日进行社会调研实践等。通过组织多种多样的文化实践活动,深化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综上所述,在当今全球化进程加速发展、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上好思政课,需要深入挖掘、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思政教育资源,并积极探索其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的有效策略,以真正实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同向同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22(11).

[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6(2).

[3]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2).

[4]习近平.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15(2).

[5]马小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及路径[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20(2).

[6]黄岩.中华优秀傳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1).

注:本文系2021年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融合的研究”(2021JGY0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岚岚(1985— ),广西忻城人,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院校
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库共享社区化模式探索
职业教育背景下应用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路径思考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孟子学说中的教育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