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节制美德的多重维度分析

2023-05-30崔锁江

学理论·下 2023年2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德儒家

崔锁江

摘 要:儒家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程颐等大师都论述了节制美德。儒家节制美德可以分为自我节制、社会节制、制度节制三重维度。自我节制包含节制欲望、节制情绪、节制物用、节制内心等方面;社会节制包含以礼节制、以名节制等方面;制度节制包含节制官员、节制民众、节制君主等方面。

关键词:儒家;节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德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3)02-0044-04

当代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人們的自由度也越来越大。培育节制美德有助于形成尊让他人权利的习惯,也帮助人们保持自制力、自控力,增强自身的主体性,防止沉迷成瘾。但人们往往把节制美德看作是古希腊四主德之一,而不能很好地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节制思想资源。笔者认为节制作为儒家核心价值观值得进行整体性的建构。

一、研究综述

笔者以“节制”为篇名与关键词进行检索,进而从四个方面对节制美德研究进行归纳,并在分析荀子节制思想研究成果当中确立儒家节制美德的三重维度。

(一)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述节制

姜红的《孔子节制思想简析》《荀子节制思想之探析》、王转转与沈永福的《孔子论节制》、秦晓慧的《“欲而不贪”——论孔子节欲观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益》、晏玉荣的《节制德性视域下荀子的“礼”“欲”之辨》、王博的《<道德经>的精神——节制与宽容》、施文的《荀子的节制思想研究》、赵峰的《<荀子>节制思想对当今领导干部的借鉴意义》、郭尚福、孙荫众的《<黄帝内经>中的节制理念与科学健康观》等论文从多个角度论述了古代节制美德。钱津的《孙中山节制资本思想辨析》更是丰富了节制的社会维度。

(二)立足伦理学论述节制

桑东辉的《明责·知耻·节制——张锡勤先生论当代社会道德建设之关钥》、袁明旭的《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领导者节制德性涵养研究》与《培育领导者的节制德性》、郭敏科的《论“节制”的伦理意蕴》、乔兆军的《节制是生命的一种修行》、俞晓婷的《论节制欲望的教育》、李建军的《人生哲学——节制人欲及必要的虚无感》、王小溪的《与孩子保持终身的亲密关系——推荐<因为爱,所以节制:如何与孩子保持终身的亲密关系>》、冯丕红的《节制:青年不可或缺的美德》等论文延伸了节制美德的应用范围。

(三)立足于文学领域论述节制

桂佳的《人文主义的审慎反省:关于节制王权的思考——以<暴风雨>为例》、陈雷的《殖民主义与节制的美德——斯宾塞笔下的爱尔兰,兼及<黑暗的心>》等论文利用文学作品,研究了其中的节制品德。

(四)对儒家节制多重维度的探究

《荀子》蕴含了最为丰富的有关节制美德的思想资源。冯友兰在其1931年的《中国哲学史》中认为:“荀子以为人之性恶,人皆有欲,若无节制,则人与人必互相冲突而乱。”[1]冯友兰赞同了荀子以礼节欲的思想。赵峰从节制的“必要性、可能性、可行性”[2]来理解荀子节欲理论,并认为性恶论是其基础。赵峰把荀子的节制划分为内在节制与外在节制两个部分。此观点契合了自我节制与制度节制。晏玉荣则认为“荀子通过礼乐制度、社会规范、德性培养三个方面,展示了‘以礼治欲的可行性,使得节制切实有效”[3]。这三方面更接近于制度节制、社会节制、自我节制。笔者认为这三者构成了节制的主要层次。自我节制相当于道德自律。社会节制与制度节制相当于道德他律。自我节制是最根本的节制。儒家思想中的寡欲、节欲、知止、过犹不及、克己复礼、节欲养生、理欲之辨等属于自我节制。王转转认为孔子的节制思想分为情感节制、欲望节制与言行节制。郭敏科认为:“节制是一种良好的生活秩序,可以引导我们走向善的生活”“孔子的核心思想之一‘礼就是一种节制思想在社会层面的体现。”[4]儒家提出的以君制臣、以礼节士、以法制民、以礼节民、节制官员、节制君主、节制刑罚都属于制度节制。制度是成文的节制,而自我节制则是不成文的道德节制,二者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

二、儒家节制美德的基本含义

儒家论域中的节制本义是规范、约束与禁止。《说文解字》解释“节”为“竹约也”[5]95,而“约”则是“缠束也”[5]272。《说文解字》解释“制”为“制,裁也。从刀、从未。未,物成有滋味,可裁断。一曰止也。”[5]92制本身还有禁断的含义,进而引申为对人与事的管控约束。“节”就是竹节。“制”就是剪裁布料、制作衣服。笔者从节、制、节制互释的三个角度归纳儒家节制的基本含义。

(一)儒家论“节”

节是一个儒学概念。《论语》上就有“节用而爱人”(《学而》)、“以礼节之”、(《学而》)“临大节而不可夺”、(《泰伯》)“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微子》)等辞法。这里的“节”都含有对事物本质的限度。“节”还是《周易》六十四卦之一。《卦辞》说:“亨。苦节不可贞。”过于节制乃至于造成痛苦,就不能长久地节制。《彖传》认为:“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这赞美了节制,认为用制度进行节制,就不会劳民伤财。节卦的六四爻“安节”、九五爻“甘节”就把自我节制看作是美德。荀子的《富国》提出:“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节”与“制”都含有了限制的含义。《礼记》有“礼不逾节”“节哀顺变”“食节事时”等说法,都具有节制的含义。儒家逐渐形成礼节、名节、节义等概念。儒家提出了“忠孝节义”“礼节”“名节”“大节”等说法。礼节、名节、忠孝节义都是为了让人的行为符合“规范”。

(二)儒家论制

《尚书》提出“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商书·仲虺之诰》)、“议事以制,政乃不迷”(《周书·周官》)、“宽而有制”(《周书·君陈》)、“士制百姓于刑之中”(《周书·吕刑》)等说法,肯定了制度对人的约束性。荀子提到“先王案为之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贵贱之等,长幼之差,知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荣辱》)、“统礼义,一制度”(《儒效》)、“明王始立,而处国有制”(《王制》)等说法。这些说法体现了荀子的制度精神,同时也是以制度治理国家。“制”在其中具有强烈的“节制”“控制”色彩。程颐说:“今人为恶,却只就他恶禁之,便无由禁止,此见圣人机会处。”[6]248程颐认为不仅要“节制”,而且要“禁制”,使“恶事”不至于发生。

(三)儒家论节制

节制一词在中国古代的词性往往局限于“管控”“统治”的含义。二程说:“技击不足以当节制,节制不足以当仁义。使人人有子弟卫父兄之心,则制梃以挞秦、楚之兵矣。”[6]86节制就是训练士兵服从号令。程颐表示:“师出以律,否臧凶。律有二义:有出师不以义者,有行师而无号令节制者,皆失律也。师出当以律,不然,虽臧亦凶。今人用师,惟务胜而已。”[6]248号令节制成为军事领域的特有现象。

三、自我节制

节制就主体而言是自我节制,即自律性、自控力、自制力,就對象而言是节制欲望,就客观标准而言是义理,就其程度而言是法度。自我节制可以分为节制欲望、节制情绪、节制物用、节制内心、节以义理、节之以度等六个层面。

(一)节制欲望

节制欲望是节欲理论的基本面。陈沛琦认为:“荀子的节制观引导人管理好欲望,柏拉图的节制观则是一种高度自律的追求。”[7]管理好欲望是节制的基本义,而高度自律是为了保持主体的自由度。秦晓慧认为孔子形成了“欲而不贪”的思想,进而“通过敬畏之心的培育、内修俭德、外加礼制约束的方法来节制人的欲望”[8]。这就从修养、礼制、敬畏三个方面达到节欲的目标。俞晓婷高度评价“节制教育”,认为:“节制欲望是成为‘人的必要条件,因而教育需经由节制才能‘育人。”[9]笔者以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二程为代表论述儒家节欲理论。

第一,孔子提出了无欲思想。孔子表示“吾未见刚者”“枨也欲,焉得刚?”(《公冶长》)刚就是不被外界所诱惑,进而保持自我主体性、自觉性、自控力,也是自我节制的表现。王转转认为孔子节欲主要体现在节好食、节好利、节好权、节好色等四个方面[10]。

第二,孟子提出“养心莫善于寡欲”(《尽心下》),甚至要求“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尽心上》)。寡欲是节制欲望的最好方法。这里就突出了无为、无欲,进而为节制提供了坚强基础。

第三,荀子提出节欲思想。荀子说:“凡语治而待去欲者,无以道欲而困于有欲者也。凡语治而待寡欲者,无以节欲而困于多欲者也”“欲不可去,性之具也。虽为天子,欲不可尽。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正名》)荀子认为欲望不可以尽,但却可以“节制”。

第四,董仲舒在《循天之道》中提出“节欲养生”的观点,要求“顺天之道,节者天之制也”,甚至规定了男女房事的频率。他说:“新牡十日而一游于房,中年者倍新牡,始衰者倍中年,中衰者倍始衰,大衰者以月当新牡之日,而上与天地同节矣。”[11]609节制就是“不极盛不相遇”,并以“爱气”进行节制。

第五,二程把节嗜欲看作是养生的重要手段。二程还表示:“节嗜欲,定心气。即是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心气定,便和无疾。”[6]P81这里表达了节欲养生的思想。

(二)节制情绪

儒家强调“因其情而节之以礼,从其欲而制之以义”(《韩诗外传》)、“发乎情、止乎礼”(《毛诗大序》)。荀子说:“君子宽而不■,廉而不刿,辩而不争,察而不激,直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夫是之谓至文。”(《不苟》)这里体现了君子的节制与自控力。《礼记·曲礼上》说:“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人要节制傲慢、欲望、志向、快乐,使之不可达到极端。《礼记·礼运》说:“故圣人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节制情绪就成为最重要的道德修养。《礼记·乐记》说:“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主别,其作用是节制人的行为,进而纳入规范之中。《礼记·乐记》说:“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这里的“以道制欲”就是节欲的重要说法,进而在情绪上达到“乐而不乱”的境界。

(三)节制物用

孔子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学而》)这里的“节用”就是节制物用,反对无休止地征用民力与物资。孔子说:“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述而》)孔子崇尚简约,认为奢侈容易让人变得傲慢。节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基于物质匮乏条件下的自然节制。《荀子·富国》说:“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上以法取焉,而下以礼节用之……故知节用裕民,则必有仁圣贤良之名,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积矣。”这就把“节用裕民”作为重要的富国之道。

(四)节制内心

梁漱溟提道:“荀子之说性恶,于儒家为独异”,“荀卿不外举些好利之心,耳目之欲,若不以礼去节制,就不能好,即可见矣”,“好利之心,耳目之欲,是我们的本来生活,无所谓善,无所谓恶。今吾人固好礼,待好礼以自节为善,则何由断其为恶乎?”[12]梁漱溟极为反对荀子的性恶论,荀子的节欲论恰恰是运用理性节制内心的方法。梁漱溟更强调“调和使中”的方法,然而调和适中作为“中庸”别解,同样离不开节制,但为了反对礼教,追求自由,不得已而反对节制内心。晏玉荣认为“儒家虽然没有提出节制这一德目,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提出相似的主张”,但他认为:“礼与寡欲观都难以全面或恰当地与西方的节制美德相对应。”[13]他的“以心治欲”突出了“心”在自我节制的重要性。“克己复礼”“以义正我”恰恰是节制内心最重要的两个说法。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克相当于禁断。禁断才能有所节制。“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是把自己的心理与行为限定在合礼之内,避免“非礼”的欲望。

董仲舒《仁义法》说:“《春秋》之所治,人与我也。所以治人与我者,仁与义也。以仁安人,以义正我。”[11]314这里的安人、正我、治人、治我都含有节制之意。以义正我即自我节制。董仲舒还提道:“是故以自治之节治人,是居上不宽也;以治人之度自治,是为礼不敬也。”[11]321这里的“自治之节”就是自我节制的限度。

(五)义理节制

节制最重要的诉求就是合乎道义、合乎理性,从而满足社会伦理规范。儒家的天理、义理本身就是“礼”的升华。以义制心与以理制欲是节制的重要手段。程颐说:“不动心有二,有造道而不动者,有以义制心而不动者。此义也,此不义也,义吾所当取,不义吾所当舍,此以义制心者也。义在我,由而行之,从容自中,非有所制也,此不动之异。”[6]273以义制心是节制的根本。节制就是使得心符合义理。程颐表示:“甚矣,欲之害人也。人之为不善,欲诱之也。诱之而弗知,则至于天理灭而不知反……学莫贵于思,唯思为能窒欲。曾子之三省,窒欲之道也。”[6]319程颐是典型的禁欲主义者,表达了以理制欲的倾向。

(六)节之以度

《周易·节》的象辞提道:“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唐朝设立“节度使”就含有总览一方军政民政之意。度是一个允许的范围。节制就是保持在一定的“自由度”范围内。自由与节制的关系就与“度”与“节”的关系一样。儒家的度表达为不逾矩、知止、中庸、过犹不及等方面。

孔子提出不逾矩思想。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其中的“从心所欲”意味着自由,而“不逾矩”则代表着节制,使得自由保持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子夏说:“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子张》)人们往往不能完全达到至善,进而总是存在一些不完美之处。节制是合理的控制,还不等于禁欲。

《大学》提到“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等说法。知止是节制的重要说法之一。《大学》的“止于至善”,就不能“过度”。只有懂得节制,才能避免走向“至善”的反面。

《中庸》提道:“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小人无忌惮”就不能节制自己的欲望。君子中庸就是时时刻刻节制自己,让自己合乎礼义。孔子表示“过犹不及”(《先进》)。儒家求“中庸”,既要“不过”,又不要“不及”,进而达到“恰好”的节点。“过”就逾越了“礼制”的限度。而不及则是达不到“礼义”要求。

四、社会节制

社会节制主要体现为礼仪规范对人的节制。这种规范内化在个人身上就是一个人重视“名节”。社会也就可以通过舆论对人的行为进行控制。

(一)礼节

“礼”是儒家的行为规范,礼制本身对人有着全面的限制功能,进而以逾越为非礼。有子说:“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学而》)这里就是以礼节制人的“亲和”,进而使得人在亲近的同时懂得分寸。孔子提出:“以约失之者鲜矣。”(《里仁》)这里的约被理解为履行约定,同样含有简约、节约、约束之意。一个人懂得约束自己,自然可以减少很多事端,从而减少失误与失败的可能性。孔子还提到“约之以礼”,说明礼的重要作用就是自我约束、自我节制。

(二)名节

程颐表示:“东汉士人尚名节”“故王莽之乱,多守节之士。世祖继起,不得不襄尚名节,故东汉之士多名节。知名节而不知节之以礼,遂至于苦节,故当时名节之士,有视死如归者。”[6]236儒家按照自己的名分进行自我节制。名节、名教后来成为节制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所谓守节同样是“忠臣不事二主”,但也无端地增强了专制倾向。

(三)贞节

名节者先是针对男子而言,后世逐渐要求女子守节。节操、节烈、贞节、节妇往往都指向女子。尤其是对于女子而言,所谓的“节”就是限定自己的名分,进而“从一而终”、女子不再嫁。贞节构成了女人最重要的道德属性。程颐说:“若取失节者以配身,是己失节也。”[6]301这里不是强调女子失节,而是说男子娶孀妇为失节。程颐说:“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6]301程颐的义理本身没有问题,只是其例子涉及妇女守节的问题,故而被认为是压制了妇女追求幸福的权利。

(四)节行

程颐表示:“若知道,则不肯守一节一行也。如此等人,鲜明理,多取古人一节事专行之。”[6]194守一节就是道德的自我节制。所谓道德就其积极意义是助人为乐,而就其消极意义而言则是一个人的自我克制,即为善去恶,自己严格遵守道德规范。

五、制度节制

董仲舒在《度制》里提道:“今世弃其度制,而各从其欲。欲无所穷,而欲得自恣,其势无极……是世之所以难治也。”[11]284制度就是用来节制人们的欲望。董仲舒的制度节制思想具有全面性,分为节制民众、节制官员、节制君主三个层面。

(一)节制官员

董仲舒对官员的节制主要是“不与民争利”。董仲舒在《度制》说:“故君子仕则不稼,田则不渔,食时不力珍,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故明圣者象天所为,为制度,使诸有大俸禄亦皆不得兼小利,与民争利业,乃天理也。”[11]286节制已经变成了对公职人员的约束,进而消除以权谋私的可能性。节制由此变成了制度建设的一部分。

(二)节制民众

董仲舒说:“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14]9董仲舒明确表示了以教化防奸邪的治理思想。这里的“节民以礼”就是对民众的欲望进行有效节制,进而导入礼乐秩序之中。可见,董仲舒的“性三品论”必然倾向于教化。《保位权》提道:“圣人之制民,使之有欲,不得过节;使之敦朴,不得无欲。”[11]204董仲舒通过禁制,产生了“等贵贱之差”的效果,又通过“设官府爵禄”进行赏劝。劝与畏合在一起进行“制民”。《天道施》:“夫礼,体情而防乱者也。民之情,不能制其欲,使之度禮。”[11]655节制民众的欲望就最终维护了礼制。

(三)节制君主

董仲舒说:“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14]24顺命、成性、防欲成为落实政教大本的三件大事。防欲就是节制。董仲舒节制君主依靠君主的自觉。袁明旭认为:“领导者必须驯服欲望、节制权力、克制情感、抑制冲动、约束享乐。”[15]这就是对欲望、权力、情感、享乐等各种对象的节制,特别重视领导者的节制美德。

六、结语

总之,儒家在自我节制、社会节制、制度节制三个方面都有丰富的思想资源。自我节制主要是发生在道德领域,对现代人的“自我约束”“纪律约束”有着一定的启示价值。社会节制里的“礼节”“名节”则显示出中国人的“立德”传统,有助于通过社会舆论、荣誉机制维护社会的良好运行。制度节制则属于政治学的范畴,构成了民主监督、依法治国的一个源头。就制度节制而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甚至包含了“节制资本”的民生主张。钱津认为孙中山的节制资本包含两个维度,一个是防止贫富分化,一个是发达国家资本,引述孙中山的观点“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进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16]。因此,研究儒家节制美德的思想资源有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社会主义道德。

参考文献:

[1]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2卷[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551.

[2]赵峰.《荀子》节制思想对当今领导干部的借鉴意义[J].教育教学论坛,2019(4):104-105.

[3]晏玉荣.节制德性视域下荀子的“礼”“欲”之辨[J].河南社会科学,2015(2):83-87,123.

[4]郭敏科.论“节制”的伦理意蕴[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2):18-20.

[5]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6]程颢,程颐.二程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4.

[7]陈沛琦.荀子与柏拉图“节制”观之比较[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9(4):66-70.

[8]秦晓慧.“欲而不贪”——论孔子节欲观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益[J].社会科学家,2016(9):32-36.

[9]俞晓婷.论节制欲望的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9(4):95-100.

[10]王转转,沈永福.孔子论节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7-11.

[11]董仲舒.春秋繁露[M].张世亮,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

[12]梁漱溟.梁漱溟全集[J].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473.

[13]晏玉荣.节制美德与以“心”治“欲”——对柏拉图和孟子的一个比较[J].济宁学院学报,2021(1):43-49.

[14]袁长江.董仲舒集[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

[15]袁明旭.國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领导者节制德性涵养研究[J].思想战线,2018(1):119-128.

[16]钱津.孙中山节制资本思想辨析[J].学习与探索,2011(6):120-123.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德儒家
诚实是美德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她是自立自强的美德好少年
逝前的美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助人为乐是美德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