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动力基础

2023-05-30刘菲菲郝继松

学理论·下 2023年2期
关键词:信仰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刘菲菲 郝继松

摘 要:人的生活离不开信仰,但宗教信仰决不是信仰的全部内容,也不是解决信仰问题的真正出路。信仰是人做出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根本依据。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唯一信仰”,是中国共产党实践成就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具有科学理论的支撑,是经受历史考验的信仰,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信仰,是铸就伟大事业的信仰。在新时代新征程,思考中国共产党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动力基础,对于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之伟力,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昂首阔步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信仰;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3)02-0030-04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16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成就的“精神动力”[2]63。

一、理直气壮谈马克思主义信仰

信仰是人指向意义生活世界的精神状态,是人做出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根本依据。在西方传统中,信仰一直以来被宗教所垄断,故而提及信仰,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宗教信仰,但是宗教信仰绝不是信仰的全部内容,也非解决信仰问题的真正出路。

1.“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唯一信仰

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宗教是人创造的意义世界,表征着人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人是有限存在者,无法忍受对生命的无所归依状态;通过创造宗教世界,人生命消逝之后的灵魂有了转移再生的意义。然而,宗教把超验的存在(上帝)视为超越性、不朽的根据,导致科学知识与(宗教)信仰的割裂。康德通过哥白尼式革命确立知识得以可能的现象王国,又在不可知的物自体世界为信仰留下地盘,这恰恰表征着西方(宗教)信仰与知识互不干涉的传统:凡可被经验检验的都与(宗教)信仰无关。宗教只不过是从先验原则出发的、远离现实的“虚幻的太阳”,是通过幻化、麻醉方式缓解痛苦的“鸦片”[3]3-4。

马克思主义恰恰要破除对一切神秘性的迷恋,回归社会现实本身。馬克思主义把人首先理解为从事具体活动的现实的个人,进而把社会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无限性作为人超越生命有限性追求的根据。通过献身于人类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伟大实践,个人在历史长河中深深烙下自己生命的印记,获得“永生”。这既非对肉体不朽的迷狂,也非自我超越观念的狂想,而是出于对有限人生实践本性和人民创造历史之伟力的深刻领悟:献身于为人民谋幸福之伟业,是超越个人生命有限性的现实途径[4]6。马克思主义所依托的不再是虚幻的花朵、神秘的自在之物,而是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实现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及社会祛魅的深入化,人们日益需要一种面向社会现实并能改变和超越现存状况的科学的信仰。如同宗教,科学(即自然科学)也是人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但不同于宗教以神话思维方式把握世界,科学以理论思维方式去发现自然、社会及精神世界的规律,并用以改造世界。科学发展过程中织就的概念、知识体系构成现代人认识世界的坚实支点,其不仅变革现代人的世界图景,也变革人们的价值规范和生活方式。科学在现代社会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发挥巨大作用,海德格尔由此把科学称为“现代的根本现象之一”。然而从思维方式本质维度来看,科学是把思维与存在的统一作为其不自觉的前提,从而现实地实现思维与存在的统一,为人提供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成果。因此,尽管科学会用知识体系和世界图景(间接地)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但其本质还是一种“单纯的求真(追求、发现和坚持真理)的活动”,即“以真理性为目的”:这表征着19世纪上半叶以来兴起的科学主义思潮的思维实质[5]82-85。科学主义思潮凸显人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某种知识体系和认识成分,并将其视为现成接受的对象,导致其他知识图景和认识成分黯然失色并相继效仿“现成接受下来的对象”。例如,第二国际部分理论家运用实证主义解读唯物史观,结果把动态把握社会历史总体性的“历史科学”还原为僵化抽象的经济决定论[6]94-98。要言之,科学主义思维方式不能满足人们对价值和审美判断的需要,不能满足对真善美统一的追寻。

人有信仰的需要和马克思主义能满足人这种需要的内在特质的契合,是马克思主义被信仰化的重要前提。宗教信仰的崇高性以人的自我废黜和对神的屈从为代价,因为它依托的是全能神。马克思主义信仰以新唯物主义世界观为基础,这并不意味其只注重物质追求和物质利益;相反,其揭示了社会生活的现实性和规律性,把崇高的精神追求建立在尊重人的现实物质利益追求基础上,既论证了物质利益正当性,也揭示了为实现人民物质利益奋斗的超功利性。虽然共产主义社会还遥远,但共产党人仍为之无私奋斗、无悔献身,归根结底在于他们不是为了自己到未来理想社会中享福享乐,而是为了人民大众的真正幸福。

2.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的精神动力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是每个党员的基本要求,也是党百年发展实践的精神动力。实践证明,一旦背离马克思主义信仰(包括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条化),往往会给党和国家事业带来灾难。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否,直接决定着党和国家事业能否扎实稳步向前推进。

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之所以能带领全国人民攻克千难万险,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并在新时代昂首阔步迈向新征程,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始终坚定自己的信仰和追求。革命年代,许多党员和先进分子家庭殷实,却投身革命,并在极恶劣条件下进行革命斗争。为新中国建立付出生命的有名有姓的烈士有300多万,更不要说无名无姓的烈士,支撑他们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2]63新中国成立以后,共产党成为执政党,面临各式糖衣炮弹的“轰炸”,面临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实践的考验。共产党人之所以在和平建设时代还能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其内在精神动力就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打开国门,带领全国人民探索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一场面临诸多新严峻考验的社会大变革。在融入全球化大潮尤其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空前挫折的时代背景下,共产党之所以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低谷,屹立于世界大国之林,靠的还是共产党人信仰的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伟大征程不会一帆风顺。我们要始终牢记: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7]。

二、理论的科学性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动力之基

中国共产党人钢铁般意志源于其坚定信仰,这种信仰是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支撑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武装着人们的头脑,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也是崭新的科学的信仰,为人民斗争实践提供精神动力和奋斗旗帜[8]20。

1.马克思主义提供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尽管“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但是改造现存社会状况的活动需要科学理论武装头脑。马克思主义立足现实的个人及其实践,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人的全面异化及其根源,揭示了扬弃异化的物质条件和现实途径,进而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了哲学世界观的彻底变革,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彰显着科学性。人不仅要遵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也追求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人的意义世界必然指向对人“为什么存在”“怎样存在”的不断追寻。把现存的人类社会改造成人们所憧憬的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不变的信念与使命。中国共产党正是以这种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为立党之本,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信念砥砺前行,承担起了“改变现存世界”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词就是共产主义。”[2]137这里的“共产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并随着实践不断丰富发展的科学社会主义。若从一般意义上理解共产主义,不仅可以追溯到500多年前的空想社会主义,还可以追溯到原始公有制社会朴素的共产主义因素。随着阶级分立与私有制的产生和深化,奴隶社会对原始朴素的共产主义意识日益模糊;面对严酷现实,人们把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作为理想的社会。后来,随着对原始共产主义社会记忆的退场,人们开始到社会生活世界的边缘去寻找理想社会,如“新大西岛”等。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人们逐渐把理想社会置于未来。因此,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伴随全部人类文明史[9]。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贡献在于,他们不再像空想社会主义者那般从诸如正义、自由等“应然”层面论证共产主义必然实现,而是深入到社会历史本质深处,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社会本质、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找到了变革现存社会状况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方向,把共产主义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

2.共产主义是“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

有观念认为共产主义遥远缥缈。他们要么把对信仰的向往混同于理想的实现,要么脱离共产主义理论体系而孤立谈共产主义的实现问题。他们不懂得:共产主义是有丰富内容的理论体系,在社会历史展开过程中实现和确证自身,具有现实性与超越性;离开现实的实践,无法真正理解共产主义丰富而现实的意义,更无法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马克思深刻揭示了人的存在样态及信仰结构的演化过程。前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关系表现为一种“人的依赖性”,表现为“人类的地方性发展”,人的存在以狭隘共同体为前提,因而信仰表现为对“自然的崇拜”、对权威的崇拜,人的自我意识尚未实现自觉[10]90-91。资本主义的发展扩大了人的交往领域和范围,对知识、主体性力量的崇拜成了信仰的主要内容,认识与价值分化,知识与信仰、科学与宗教冲突碰撞。把信仰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是不可逆之势,同时,在与科学分立为并行的两个世界中,宗教信仰不减反增,因为“物的依赖性”关系实质是“普遍的对象化过程,表现为全面的异化”,就“再度丧失自我意识”而言,某种“适度的宗教形式”有其存在的前提[10]135-138。社会及价值生活领域是否存在客观真理,真理与价值分立能否被克服?这是现代社会人们在追求自由全面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但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立足实践,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系统即信仰的第三形态,呈现为一个敞开的、未完成的形态。共产主义立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自觉统一”的信仰形态,其实现需要的一系列物质基础和条件“是长期的、痛苦的发展史的自然产物”[11]97。这其间伴随某种信仰的危机不再神秘,相反,其根源恰恰蕴含在所处的社会矛盾关系中。真正直面危机和解决问题的态度是深入到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矛盾关系本质维度深处,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创造克服危机的现实条件。

因此,共产主义决非某种给定的终极性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而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3]539。在这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2]53。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不了解或一知半解,就无法真正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价值合理性,更无法坚定和践行自己的信仰并释放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始终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自觉抵制腐朽错误思潮侵蚀,坚持共产主义最高理想,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13]38-39。

三、现实的人民性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动力之本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黨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只有一切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才能创造历史伟业。中国共产党及其信仰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秘诀。

1.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真正的英雄”

在百年历史风雨中,始终敬畏历史和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信仰的本质特征与强大支点。

信仰具有一种救世渡人的情怀。宗教信仰多关注神灵世界或理念世界,往往把世界观(宇宙观)与人生观理解为同构关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需要到“天上”或“彼岸”去寻找,而世俗生活世界是被污染并应抛弃的羁绊,所以社会历史观往往处于虚置或被冷落状态。马克思指出,人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以社会(共同体)成员的身份存在并面对(自然、精神)世界的,人唯有在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中才能找到人生意义和价值,并成就自身;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虽然遥远,但毕竟在人类社会历史之中,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会逐步实现。以社会历史和生活世界为中心,实现人的理想追求与社会发展进步的有机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首要特征。另一方面,宗教信仰是对现实苦难的抗议,是一种缓解苦痛和压力的精神疗法。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共产主义,本质上是一种改造现存苦难状况的现实运动,个人在投身改造现存世界伟大工程中展现并体会到了自己真实的力量——不是依靠神,而是依靠人民的力量改造世界、创造历史。

信仰建立在对共同历史文化认同基础上。一方面,历史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的积淀与传承。倘若其文化主体性失落,那么这个国家或民族也必然丧失独立性,其精神与传统也难以存续。“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去”的就是历史传承中的文化精神,“去”的就是对民族精神传统的认同。没有对民族精神文化的认同,必会“国将不国”。另一方面,历史是人的活动不断展开的过程。历史恰恰是因为现实的人的活动才具有现实感和厚重感,进而我们才能从历史中汲取警示与激励的力量。用现代否定历史传统,认为一切历史都只是当下的历史,恰恰同主张倒退到历史“条顿森林”中去的观念一样,是非历史的。迷失心路,背离信仰和人民,关键性症结就在此。历史的现实性与力量恰恰在于“现实的人”及其实践。人民及其实践是历史的魂,是信仰力量之根。信仰的历史支撑需要在学习历史中“悟到”人民“伟力”,在实践中释放“伟力”。

2.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绳”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共产党代表人民大众的利益,但并不意味着共产党是一个特殊利益集团;相反,“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或任务……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他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14]257共产主义和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核心要义。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一切行为的准则,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并为之不懈奋斗。因此,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是对每一个党员的基本要求。“是一个假马克思主义者还是一个真马克思主义者,只要看他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的关系如何……只有这一个辨别的标准,没有第二个标准。”[15]567

质言之,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尊重历史发展规律和人民创造性的理论,是为人民根本利益服务的理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16]160“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7]“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2]190

四、开放的实践本性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动力之源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7]中国共产党的信仰根植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规律的深刻把握,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是激励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矢志担当、勇往直前的力量。

1.彻底的理论释放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

人通过实践不断改造着自然、社会及精神世界,“使自己成为衡量一切生活关系的尺度,按照自己的本质去评价这些关系,根据人的本性的要求,真正依照人的方式来安排世界”[17]521。实践是人实现自我超越的基础和前提,也必然是信仰的基础[18]2。

人的信仰离不开实践。马克思主义是在为人类谋解放的实践中产生、丰富和不断发展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19]经过建党百年的发展实践,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这是巩固信仰的最好条件。因此,切入中国建设发展具体实践主题,塑造人民精神家园并使之不断转化为改造现存社会状况的实践活动,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题中之义。

2.“鲜活丰富的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面向现实问题并不断自我发展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不是用好或坏的眼光看世界,而是始终坚持历史的辩证法,所以马克思主义从创立之初就注意借鉴和吸收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强调继承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借鉴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现代优秀文化成果,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这一成果表明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我们的信仰更深入、更具体、更全面。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更好结合起来,是巩固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正确途径。

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我们遇到的问题决不会比以前少,而只会更多、更复杂。在这种境况下,越是需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牢记初心与使命;而且,这也是我们需要理直气壮谈信仰的时代,是我们能够在实践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守初心、释放伟大力量的时代。不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始终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然在伟大实践中真正释放信仰的伟大力量,在不懈奋斗中成就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侯惠勤.当代中国信仰问题的出路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4).

[5]孙正聿.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郝继松.唯物史观何以超越经济决定论[J].浙江社会科学,2019(12).

[7]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

[8]刘建军.论马克思主义信仰[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7(2).

[9]刘建军.论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家园[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3]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4]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5]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6]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8]荊学民.论信仰的社会文化内蕴[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1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

猜你喜欢

信仰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