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两膺上将”洪学智的光辉人生

2023-05-30胡遵远

铁军·纵横 2023年2期
关键词:洪学智后勤工作战役

胡遵远

洪学智将军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具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和卓越的军事、政治、后勤领导才能,具有高度的党性修养和民主作风,具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广阔胸怀和人民公仆的阶级本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五、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55年和1988年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这在我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从小走上革命路,万里长征不回头

洪学智1913年2月2日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双河镇(时属河南省商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8年冬参加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农民武装联庄队。1929年3月,参加赤城游击队,后参加立夏节起义(也称商南起义)。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随游击队编人红一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洪学智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一军、红四军先后任班长、排长、连长、政治指导员、支部书记等职,参加了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以及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战役。他作战勇敢,指挥果断,多次出色完成作战任务,所领导的党支部被评为红四方面军3个模范支部之一。

1932年参加了红四方面军的西征,先后任营政委、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枣阳、新集、漫川关、王曲、子午镇等战役战斗。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先后任师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粉碎四川军阀“三路围攻”、“六路围攻”的斗争和仪南、营渠、宣达三次进攻战役,为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他率部参加并参与指挥了空山坝、三江坝、旺苍坝和万源保卫战等重大战役。他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受到方面军领导的表扬。

1935年3月,随红四方面军长征。他率部参加强渡嘉陵江、土门、包座、绥崇丹懋、天芦名雅邛大等战役,并负责方面军的后方收容和筹措粮草等工作。他正确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头人积极开展统战工作,获得了少数民族兄弟的支持,有效地解决了红军的粮草供应问题,扩大了红军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

1935年7月,奉命接应中央红军,组织筹措了大批军需物资,受到刘少奇同志的赞扬。1936年10月进入红军大学学习。

孤军万里行,抗战立新功 抗日战争时期,洪学智先后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大队一支队支队长、第四大队副大队长。1939年7月,率第三大队学员随抗大总校开赴太行山抗日前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粉碎日伪军大規模“扫荡”的战役战斗。1940年11月,率抗大总校华中派遣大队奔赴苏北抗日前线,冲破敌人重重封锁,跨越晋、冀、鲁、豫、皖、苏6省,于1941年4月到达江苏盐城新四军军部,全队无一减员,被人称为“敌后小长征”,受到刘少奇政委、陈毅代军长的高度赞扬。随后任抗大第五分校副校长,为新四军培养了大批干部。1941年夏季反“扫荡”斗争中,临危受命,掩护新四军军直机关和抗大五分校安全转移。同年10月,任新四军盐阜军区司令员,领导盐阜军民开展反伪化、反蚕食斗争,受到华中局的特令表彰。1942年12月,调任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协助黄克诚指挥了夏季攻势作战和苏北反顽斗争,胜利粉碎了敌人的“扫荡”,巩固了苏北抗日根据地。1945年8月,苏北新四军转入反攻,他参与指挥了解放阜宁、车桥、淮阴、淮安的战斗,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 纵横驰骋大江南北,协同作战共创辉煌 解放战争时期,洪学智于1945年9月任新四军第三师副师长,与黄克诚率部进军东北,执行党中央“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疏通了承德到辽西的铁路,确保及时输送大批干部和部队进入东北。1946年2月,任辽西军区副司令员,率部参加了攻打通辽、中长路阻击战、四平保卫战等战役战斗,遏制了敌人战略进攻势头。1946年7月后,任黑龙江军区司令员,领导剿匪斗争并取得胜利,巩固了北满根据地。后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三下江南的作战。围攻城子街,全歼敌新一军八十九团。强攻德惠坚固设防之敌,在东北战场上第一次指挥步兵、炮兵、坦克诸兵种协同作战,为我军向国民党主力军进行正规攻城作战取得了经验。后率部参加东北夏、秋、冬季三次攻势作战。在夏季攻势中,他率六纵在友邻部队配合下,全歼国民党新一军三十八师一一二团,并追歼敌暂编第二十一师。率部与兄弟部队配合进行四平攻坚战,与敌血战15个昼夜,给国民党守军以沉重打击。在秋季攻势中,连拔敌吉林外围据点,击毙敌二师少将师长,为攻取吉林创造了条件。在冬季攻势中,与兄弟纵队配合,取得了新立屯战役胜利,围歼国民党精锐部队新五军,给蒋介石和国民党军以极大震撼。他率部运动歼敌,接连攻克辽阳、鞍山、营口等重镇,全歼敌五十四师和二十四师等3万余人,受到毛泽东主席等领导致电嘉奖。

1948年11月,洪学智率领部队参加平津战役,先截断平津之敌联系,封堵了北平敌人海上逃跑之路;同时遣所部主力十七师参加天津攻坚战,为平津战役胜利作出了贡献。此后,他任四十三军军长,率部作为四野先遣兵团南下,途中被任命为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第一副司令员。1949年5月,指挥四十三军发起渡江作战,从黄冈、黄石、蕲春三地渡过长江,迫使武汉守敌弃城南逃;后指挥所部参加湘赣战役,攻占鄂城、大冶、九江、南昌等城市;继而参与指挥广东战役,解放了广州市。

洪学智(左起)与肖华、粟裕、陈赓在天安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洪学智任中南军区第十五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参与指挥第十五兵团进军广西的作战行动,参与指挥渡海作战,取得解放海南岛战役的重大胜利。直接指挥广东剿匪斗争,巩固了广东治安和社会秩序。1950年5月,指挥发起万山群岛战役,击沉敌舰4艘,重伤敌舰队司令,创造了木帆船打军舰、以劣胜优的奇迹,受到毛泽东主席的嘉奖。

筑起“钢铁运输线”,粉碎美军“绞杀战”

1950年7月,洪学智调任东北边防军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员。同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分工负责司令部、特种兵和后勤工作,参与领导指挥了第一至五次战役和其他历次重大战役,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建议和谋略,在保证志愿军首脑机关的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51年6月,兼任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司令员,领导志愿军后勤指战员浴血奋战,在没有制空权和频繁遭受洪水袭击的情况下,建立起了“打不断、炸不烂、冲不垮”的钢铁运输线,粉碎了美军策划的“绞杀战”,保障了前线作战的物资供应,为夺取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枚,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两枚。

起落升降终不悔,革命初心永不忘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1954年2月,洪学智被任命为总后勤部副部长。1956年12月,任总后勤部部长、党委书记。面对后勤工作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新形势,他在理顺后勤体制,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标准制度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他组织领导全军后勤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军队后勤保障体系,是我军现代后勤工作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1959年春,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叛乱,洪学智同志代表中央军委进藏了解平叛作战和后勤物资供应情况。他深入前沿部队和后方兵站医院,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为平叛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1959年7月庐山会议后,洪学智受彭德怀冤案株连,翌年调离部队到吉林省工作,先后任省农机厅厅长、重工业厅厅长。“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遭受关押批斗,1970年被下放农场劳动改造。

顺境不忘初心,逆境不失本色。在此期间,他始终坚持原则,与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1972年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自过问下,解除了劳改。1974年任吉林省石油化工局局长。

1977年8月,在党的十一届一中全会上洪学智当选为中央军委委员,9月任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他带领军工战线广大干部职工,拨乱反正,全面整顿,恢复生产秩序。他严抓武器生产质量关,保证了部队自卫反击作战的武器装备供应。他在狠抓常规武器和尖端武器研制的同时,大力推进民用产品开发生产,使军工企业走上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以民养军”的正确发展道路。

1980年1月,洪学智再次出任总后勤部部长,后又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总后勤部部长兼政委。他坚决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清除“文化大革命”对后勤工作造成的严重破坏。他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后勤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后勤工作必须“适应现代战争要求,适应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要求”的指导思想。他要求全军后勤人员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战备观念、群众观念、政策纪律观念和勤俭节约观念”。他坚决贯彻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和裁军百万的战略决策,提出“錢少要把事情办好,人少要把工作做好”,科学合理地确定军费投向投量,在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困难情况下,保证了军队建设各项工作的需要。他积极稳妥地推进后勤改革,实行统供与专供相结合的保障体制,建立健全战略、战役、战术供应管理体系。他倡导“勤俭建军、艰苦奋斗”的方针,大搞农副业生产,弥补军费不足,并在全军实施“斤半加四两”的副食标准,明显提高了部队的生活水准。他积极推进各项后勤基本建设,亲自组织领导边海防、仓库、营房、医院、财务大调查、大整顿、大建设,很快改变了全军后勤面貌,受到中央军委多次赞扬,在全军指战员中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励精图治,锐意进取,不断开创后勤工作新局面,有力地促进了我军后勤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1987年11月,洪学智与张爱萍、余秋里、杨得志4位将军被任命为军委副秘书长(杨尚昆为秘书长),参与军委领导工作。改革开放以来,为加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恢复军衔制度被提到了议事日程。1965年5月22日,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取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度的决定》,并于1965年6月1日开始实施。1980年3月,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提出要搞军衔制。经过反复征求意见与论证,1988年7月1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

1988年9月14日,中央军委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官授衔仪式。军委主席邓小平在中南海怀仁堂给洪学智、刘华清、秦基伟、迟浩田、杨白冰、徐信、郭林祥、王诚汉、赵南起、李德生、张震、尤太忠、刘振华、向守志、万海峰、李耀文、王海等17名高级军官授予上将军衔。1955年和1988年,洪学智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这在我军的历史上仅此一例,在国外也没有先例。在第二次授衔时,中央军委已经取消了元帅和大将的设置,上将成为新时期的最高军衔。在17名上将中,洪学智名列第一。

1989年11月,洪学智从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的岗位上退下来。从1990年起,他先后当选为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8年离休。从1953年起,洪学智先后七次回到家乡安徽金寨。每次回到家乡,洪学智都邀请儿时的伙伴相聚共餐,谈笑风生,其乐融融。他给父老乡亲们说:“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伸手向国家要这要那,国家还很穷,你们要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改变家乡的面貌。”

洪学智将军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他不仅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而且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富的红色文化基因。

洪学智将军信仰坚定、矢志不渝,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无论战斗多么激烈,环境多么险恶,也不管斗争多么复杂,道路多么曲折,洪学智将军始终以党的事业为重,把个人得失置之度外,对党忠心耿耿,对共产主义事业充满信心和决心。“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遭受关押批斗,1970年被下放到农场劳动改造。他坚持原则,刚正不阿,与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衷心拥护和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退出军队领导职务后,出任“四野战史”编写领导小组组长,团结带领编写人员,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坚持原则,高质量地完成编写任务。担任全国政协第七、第八届副主席期间,认真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为人民政协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退出领导岗位后,他仍十分关心党、国家和军队的建设,积极建言献策,充分体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对党的事业的无比热爱和无比忠诚。

洪学智将军骁勇善战、文武双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身经百战,参加和指挥过许多重要战役战斗。特别是他率部运动歼敌,接连攻克辽阳、鞍山、营口等重镇,歼敌3万余人,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来电嘉奖。1948年11月,参加平津战役,后任四十三军军长,率部作为四野先遣兵团南下,途中任十五兵团第一副司令员,一直打到广东。新中国成立后,洪学智将军参与指挥进军广西的作战行动和解放海南岛战役。1950年5月,指挥万山群岛战役,创造了“木帆船打军舰”、以劣胜优的奇迹。同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参与指挥了一至五次战役和其他重大战役,在没有制空权和频繁遭受洪水袭击的情况下,领导建立了“打不断、炸不烂、冲不垮”的钢铁运输线,为夺取抗美援朝战争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洪学智将军锐意进取,勇于开拓,为军队后勤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面对后勤工作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新形势,他从国家和军队的实际出发,在理顺后勤体制,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标准制度,狠抓战略战役后方基地建设和后勤教育训练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1977年,任国务院国防工办主任,拨乱反正,全面整顿,恢复生产秩序,使军工企业开始走上“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以民养军”的正确发展道路。1980年1月,他再次出任总后勤部部长,后又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参与军委领导工作。他坚决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清除“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影响,使全军后勤工作很快步入正常建设轨道。洪学智将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后勤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提出后勤工作必须“适应现代战争要求,适应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要求”的指导思想。提出“钱少要把事情办好,人少要把工作做好”,在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地确定军费投向投量,保证了军队建设各项工作的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后勤改革,实行统供与专供相结合的保障体制,建立健全战略、战役、战术供应管理体系。认真贯彻“勤俭建军、艰苦奋斗”的方针,努力抓好农副业生产,弥补军费不足,明显提高了部队生活水平。积极推进后勤基本建设,组织领导进行边海防、仓库、营房、醫院、财务大调查、大整顿、大建设,很快改变了全军后勤面貌。

洪学智将军品德高尚、廉洁奉公,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他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光明磊落,淡泊名利,自觉践行我党我军宗旨,赢得了全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他把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视作自己的行为准则,从不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他顾全大局,团结同志,作风民主,公道正派,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他关心同志,爱护战士.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与官兵建立了深厚情谊。他带头执行廉政规定,平常迎送客人,都是自掏腰包设家宴招待,下部队调查研究,从不铺张浪费,坚持按标准交纳伙食费。他生活简朴,不搞特殊,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实行“八项铁令”。他勤于学习,善于钻研,结合作战和工作实践,撰写了很多有重要价值的军事论著。

洪学智将军的光辉人生,将永远使我们深受教育、深受启迪;洪学智将军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我们为全面实现建军一百周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奋勇前进!

责任编辑:陈蓉

猜你喜欢

洪学智后勤工作战役
洪学智心系现代国防
两膺上将洪学智在鄂豫皖时期的革命故事
洪学智将军和“钢铁运输线”
战役中的你
浅谈国有企业后勤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上将洪学智外传
精细管理后勤工作
备而不发,功不可没——评抗美援朝“第六次战役”
抢占三所里 阻敌建奇功——忆抗美援朝二次战役穿插作战中的先遣团
《当代中国军队的后勤工作》一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