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行词语引发的道德与法治思考

2023-05-30沈海涛尤晶晶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生命

沈海涛 尤晶晶

经过读者征集、网友投票、专家和媒体评选,《咬文嚼字》编辑部于2022年12月26日公布了“2022年十大流行语”,分别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中国式现代化;新赛道;大白;烟火气;天花板;拿捏,雪糕刺客;精神内耗;沉浸式。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符号,流行语反映着时代面貌。时代性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最鲜明的特色。《咬文嚼字》编辑部每年评选出的流行语既反映了政经要事,又体现了人文价值观,不仅记录了老百姓的心声,也为波澜壮阔的社会变迁留下了印记。

一、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踔厉,义为亢奋昂扬,精神振奋;奋发,义为精神振作,情绪高涨。勇毅前行,义为勇敢坚毅地向前进。2022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频现于文件、报告、宣传语、新闻报道,还进入了党的二十大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征程上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必须走中国道路,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即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当今时代是放飞梦想的时代,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美好梦想,演绎自己的美丽人生。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成为“热词”在全社会流行,体现了在党的带领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精神面貌。

二、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我们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状况,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不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我们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整体上维持和平的态势,但战争的阴影从未远离。和平来之不易,人类社会对于消除贫困、促进发展的追求没有止境。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謀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

三、新赛道

“赛道”指距离竞赛或速度竞赛时使用的比赛区域。经济领域的“新赛道”指以新技术、新模式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或行业细分领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为我国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指明了战略方向。

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的生活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时不我待,中国要把握世界的发展趋势,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抢占全球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制高点,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提高国际竞争力。

四、大白

“大白”是指身着白色隔离防护服、投身“抗疫”前线的医务人员及志愿者。三年来,我国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历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有效应对多轮全球疫情的冲击,把重症和死亡人数保持在世界最低水平。如今,疫情防控已经走过最困难的时期,社会经济在逐步回归正常。历史不会忘记,在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时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面临严重威胁,“大白”不惧风险,义无反顾,逆行“抗疫”。他们是守护人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是“抗疫”英雄和功臣,为这个时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灾害时,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我们又体会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仁者爱人”“推己及人”,逆行者们不怕困难、不畏生死、无私奉献的行为,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体现,说明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以集体利益为重,不仅积极承担了社会责任,有助于他人和社会,还延伸了生命的价值。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时时创造伟大。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五、烟火气

“烟火气”来源于古汉语,其本义指“烧煮食物的气味”。时下流行的“烟火气”则指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的生活气息。烟火气是家人团坐,灯火可亲;烟火气是国泰民丰,岁月安好;烟火气是温情,是祥和,需要珍惜和守护,也需要奉献和担当。寻常烟火,就是最美的风景。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標。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们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烟火气”是党和政府“时时放心不下”的民生,是老百姓心目中的美好生活。

六、精神内耗

内耗,本指机器等空耗的能量,引申指无谓消耗的精力、物力。“精神内耗”则是精神上、心理上无用的消耗,若长期存在有害身心健康。“精神内耗”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所有人都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做好心理调节,积极面对生活,是可以走出来的,可以得到“治愈”。

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碍、失利乃至失败,这些阻碍、失利和失败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面对挫折,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都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感到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产生这些负面的情绪感受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一味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我们就容易消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我们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调节情绪的方法,归纳起来,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改变认知评价、转移注意、合理宣泄和放松训练。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我们需要发现、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面对挫折,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与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生命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中国式失败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中国式性感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