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阅读策略在《简·爱》教学中的应用

2023-05-30姚萌萌

文学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简·爱

姚萌萌

内容摘要:在《简·爱》教学中运用比较阅读策略,旨在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多元对话与比较,读出整本书的真正内涵。具体包括:纵横比较人物形象与细读比较环境描写的文本内部比较,同类女性形象与同类成长主题的跨文本比较。

关键词:《简·爱》 整本书阅读 比较阅读策略

《简·爱》一直以来都是初中语文教材推荐阅读的名著,部编本教材也将其纳入课程体系,成为学生必须要阅读和完成的学习任务。作为英国文学史上经典的女性成长小说,《简·爱》有着其独特的阅读价值和审美价值,值得学生进行反复品味与鉴赏。那么,如何指导学生与《简·爱》进行充分对话,读懂读透整本书?比较阅读就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比较阅读是指以阅读的文本为基点,把与文本信息相关联的内容进行比较、对照与鉴别,以增进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提升读者的阅读素养和思维品质。比较阅读总体上可以分为文本内部比较和跨文本比较两大类,在《简·爱》教学中运用比较阅读策略,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共成长。基于此,本文着力探索比较阅读策略在《简·爱》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文本内部比较

“文本内部比较”是指“针对所阅读的整本书中相关内容,确定若干具有一定关联性的事物加以比较分析,探究其相似点、不同点,在比较中见出规律性或发现特异性”[1]。文本内部比较从思维方式上可以分为纵向比较阅读与横向比较阅读。

(一)人物形象的纵横比较

1.纵向比较见成长

“纵向比较”是将某个人物的状态或行为与其在过去某个时间的状态或行为进行比较。在对同一人物不同时期的纵向比较中可以看出人物的成长变化,从而更深入地剖析人物形象,这对理解整个作品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简·爱》中男女主人公的性格随着情节推进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变化,可在学生阅读第二十一章后,布置以下阅读任务:

成年后的简·爱重返盖茨黑德府,她对里德太太的态度和九年前有何不同?请从文中找出相应表现。

九年前,简·爱怀着愤怒和痛苦,对她极度憎恨的舅妈里德太太反抗道:“除了约翰·里德以外,世界上我最恨的就是你”,此时的她有着强烈的复仇渴望,在面对不公和压迫时勇敢反抗,这孩子气的反抗宣言,使得向来无视简·爱的里德太太的权威受到了重创。九年后,重返盖茨黑德府的简·爱对里德太太的态度转变为宽容温和,也原谅了她过去的所作所为,说明简·爱此时的性格已经变得宽厚、大度和善良。学生在梳理整合中能够看出简·爱性格变化的动态过程。接着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探讨简·爱态度变化的原因,进而明确她的成长变化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来自于海伦·彭斯和谭波儿小姐的正面引领,二是她进行独立思考、自我反省的结果。

简·爱成长路上所处的空间也在不断变化,开篇是在盖茨黑德府,结尾在芬丁庄园定居,中间先后生活在洛伍德学校、桑菲尔德庄园和沼泽居,“四次出走”贯穿全书,也是简·爱成长之路上的关键节点。通读全书后,可以让学生梳理简·爱四次出走的动机、出走过程的心情、出走路上的环境和出走之后的结局,比较分析其中的异同。学生梳理后会发现,简·爱的每次出走都是她的主动选择。前三次出走时简·爱的内心都是被害怕、不安和恐惧笼罩着,但具体缘由又各不相同。第一次出走是年幼的她想要挣脱非人道的不公平境遇,于是十岁的她便萌生离开盖茨黑德府之意;第二次出走是成年后的她想要摆脱一成不变的、不自由的生活,于是选择离开洛伍德到桑菲尔德任教;第三次出走是她在爱情和道德的两难处境之下,选择孑然一身地离开桑菲尔德以维护自身尊严。而第四次出走则是由于“神秘的召唤”,她选择遵从内心的声音离开沼泽居去看望罗切斯特。正是这“四次出走”的选择,简·爱才得以不断成长,才能成为文学史上独具魅力的女性形象。学生在对比阅读中也可以问自己,如果面临着和简·爱同样的境遇,也会和简·爱有同样的选择吗?从而真切感受到简·爱的动人魅力所在——她对于独立人格的不懈追求。

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的人生在遇见简·爱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性格可由简·爱的出现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的罗切斯特是“被引入歧途”的阶段,金钱交易的婚姻毁掉了他的青春和幸福,他在自暴自弃中一度自甘堕落、放纵情欲,而这些堕落的经历又使他非常痛苦,因而性格变得暴躁易怒。简·爱的出现扭转了他的生活方向,唤醒了他追求幸福人生的梦想。对简·爱的爱慕和欣赏使得他主动反思自我,开始探寻重塑自我的旅程,学着善待和尊重他人。也正是在简·爱的爱情观的洗礼之下,他最终勇敢地冲破了世俗婚恋观的束缚。教师可以提供表格支架,让学生比较分析罗切斯特遇见简·爱前后的性格与爱情观的变化。此外,还可以纵向比较里德一家人九年前和九年后的变化,简·爱自身性格的矛盾之处,罗切斯特对简·爱的称呼变化等等,引导学生在纵向比较中理清人物关系,梳理情节线索,并感知人物形象。

2.横向比较明异同

“横向比较”是指对同类的人、事、物进行比较阅读。通过横向比较不同人物角色在相似背景中的不同表现,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人物个性以及探讨小说主题。19世纪40年代的英国,男权主义盛行,女性通常被认为是男性的附属品。《简·爱》真实地刻画了维多利亞时代的女性群像,很好地展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书中女性的生活观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顺从命运的安排,不做任何努力或反抗;第二种是甘愿用青春或爱情作为筹码,赢得物质生活的保障;第三种是不顾世俗的看法,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通读全书后,教师可以补充背景资料,布置以下阅读任务:

任务一:比较书中女性人物的生活观,按照顺从命运型、甘付筹码型、听从心声型这三种生活观对她们进行分类。

任务二:联系时代背景,说说她们选择这种生活的原因。

顺从命运型的女性如海伦、贝茜和奥利弗小姐,她们的选择是因为在当时的英国社会,女性根本没有发声的场所和权力,自然也就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甘付筹码型的女性如乔治安娜、英格拉姆和瓦伦,她们的选择是因为当时的女性没有太多赚钱养活自己的机会,除了青春和美貌,她们几乎一无所有,这也是时代的悲剧;听从心声型的女性如简·爱、谭波尔、戴安娜和玛丽,她们更看重精神的富足和生活的意义,因而选择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而不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学生在比较分析中不仅能深人了解到女性形象的异同,还能获得精神的启迪。

此外,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婚姻大多以追求财富和地位为目的,比如罗切斯特与伯莎·梅森的婚姻、乔治安娜和英格拉姆的婚姻选择都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世俗功利的婚姻观念。而女主人公简·爱追求的是“有尊严的爱”,她认为婚姻不能以丧失自己的独立人格为代价,这是对传统婚恋观的挑战。通读之后,可以要求学生比较小说中提到的几组婚姻关系(或有机会步入婚姻却未能实现的感情关系),分析他们各自结婚的出发点,并发表自己对此的看法。学生比较后会发现:罗切斯特娶伯莎只是出于金钱的需要,而他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英格拉姆只想嫁给有钱的罗切斯特,在她得知罗切斯特不如想象中有钱后便转为冷漠相待;乔治安娜为了跻身上流社会,嫁给了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侯爵;圣约翰向简·爱求婚的出发点也并不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而只是把婚姻当成了施展个人抱负的工具。只有简·爱与罗切斯特的婚姻出发点是真挚的爱情,而且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之上的,他们勇于冲破世俗观念的枷锁,对爱情忠贞不渝,这也是作者想要借小说传达的理想的婚恋观。

(二)环境描写的细读比较

《简·爱》始终笼罩在一种浪漫主义的氛围之中,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多是用来象征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吴欣歆指出,学生阅读小说时常常会跳过环境描写追踪情节,这样容易导致浅阅读和碎片化阅读,以致无法建立内容关联,也难以获得更为深刻的阅读思考。[2]因此,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环境描写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细读、比较和分析。例如,可以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三次有关春天的环境描写,比较分析其所起到的不同作用。学生分析后会发现,这些环境描写或是预示着主人公境遇的变化,或是主人公情绪变化的载体。小说中第一次提到春天是简·爱进入洛伍德学校以后,“这是一个明媚宁静的五月……处处吐绿,遍地开花”[3]80-81,在洛伍德的春天预示着学校的制度和环境将有所改善,后来简·爱继续在洛伍德学习时,学校已和以前不同,“学校因此大有改进,到时候成了一个真正有用的高尚学府”[4]89。第二次描写春天时,简·爱已经成了桑菲尔德庄园的家庭教师,春天暗示着她人生中新的转折点,“如今一切哀伤情调已经烟消云散……在和煦的春日里……”[5]205;春天也象征着她和罗切斯特的爱情萌芽,“四月里持续不断晴雨交替的天气,以及紧随的春光明媚的早晨,使这些花草鲜艳无比”[6]243。第三次提到春天时,简·爱已经逃离了桑菲尔德,成为了莫尔顿乡村学校的教师,“风和日丽的春天,我无意消受……要读的词句被啜泣淹没了”[7]452,沼泽居的春天反衬了简·爱的心情,此时如画的风景与简·爱忧郁的心境形成了鲜明对比。

此外,作者还充分运用大自然的意象来烘托环境和氛围,展示主人公复杂细腻的内心世界。如简·爱心情的“客观对应物”——风霜雨雪雾等天气,在小说中以多角度的方式预示着主人公的命运;又如冰与火、云与月等意象从多个侧面暗示着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为作品增添了几分神秘朦胧的色调,也深刻地揭示了作品主题。而在诸多的意象中,火是最重要的中心意象,它不仅是光明与温暖的代表,也是主人公性格和情感的象征。火在小说不同场景中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有生命之火、温情与爱情之火、愤怒与复仇之火、涅槃之火等。在通读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寻找小说中那些反复出现的、有独特内涵的自然意象,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对比分析其不同的象征意义,可以针对某一个意象进行对比分析,也可以在多个意象间进行对比分析。学生在对环境描写的细读、比较和分析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跨文本比较

“跨文本比较”指的是“在阅读过程中,超出当下所读的文本,将这一文本与另一文本中相关的事物作为比较对象加以分析”[8]。跨文本比较阅读可以联系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适当拓展相关文本的阅读,在多元比较中丰富和建构学生的阅读经验。

(一)同类女性形象的比较

1.简·爱与灰姑娘的比较

简·爱与灰姑娘形象有许多相似之处。其一,她们都有着不幸的童年。简·爱父母双亡,从小寄居在舅舅家,受到舅妈和表兄妹的欺辱和打骂;灰姑娘母亲早逝,受到继母和姐姐们的折磨和虐待。其二,她们都是善良的女孩子。简·爱虽然儿时遭受舅妈的冷眼和欺辱,但舅妈临终前也宽容地谅解了舅妈的行为;灰姑娘正是因为勤劳善良,才获得了仙女的帮助。其三,她们的结局都是美满幸福的。简·爱和罗切斯特的爱情经受种种考验,最终结为夫妇;灰姑娘也穿上华丽的礼服成为了王子美丽的新娘。同时,简·爱与灰姑娘也有着许多不同之处。首先,灰姑娘是十分温柔美丽的,她是依靠非凡美貌和高雅气质吸引了王子,最终和王子结婚;简·爱则长相普通,身材矮小,她是依靠智慧、高贵人格和独立思想吸引了罗切斯特。其次,灰姑娘主要是靠仙女和魔法的帮助之下获得幸福的;而简爱在获得幸福的路上虽然也曾得到过他人的帮助,但主要还是依靠个人的奋斗和勇气。此外,灰姑娘在生活中是逆来顺受的被动者,在爱情中也是被动者,是等待王子拯救的被拯救者;而简·爱不仅是爱情上的主动者,也是自己人生的掌控者。面对不公的待遇和悲惨的命运,她选择勇敢抗争,她从不等待别人的拯救,反而是她拯救了爱人罗切斯特。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思维导图对两位经典女性形象进行比较分析,引导他们认识到《简·爱》不仅仅是灰姑娘故事的翻版,而是对其有着许多颠覆和超越之处,进而认识到小说折射出的社会意義——夏洛蒂·勃朗特借《简·爱》发出了维多利亚女性追求平等与独立的声音。

2.简·爱与花木兰的比较

《简·爱》和学生初中学过的《木兰诗》都是从女性视角出发进行创作的。联系作品创作背景可以发现,不管是在英国还是在中国,男女形象都是不对等的,但就是在这种思想背景下,《简·爱》与《木兰诗》呼喊着“谁说女子不如男”“平等”的声音。《木兰诗》塑造了一位勇敢坚强、深明大义的巾帼女英雄花木兰;《简·爱》塑造了一位敢爱敢恨、追求独立人格与人生平等的新女性。不过,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两部作品创作出来的女性形象也有所不同。虽然简·爱与花木兰身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女性意识,但花木兰的女性意识是建立在“替父从军”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受到当时年代与历史背景的限制,木兰或许一生也不会踏出家门,所以花木兰的女性意识并没有彻底地摆脱封建社会的束缚;而简·爱的女性意识更加深刻,她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平等思想和独立人格,并以一次次的出走来与社会现实抗争。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简·爱》时,联系创作背景比较分析简·爱与花木兰形象的异同,从而使学生对人物形象及其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回顾熟悉的古今中外经典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如林黛玉、杜丽娘、朱丽叶、斯嘉丽等,比较这些经典女性形象在性格、身世和人生遭际上的异同,以及她们对待生活、爱情和婚姻的不同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爱情观和价值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了解到中西方的文化背景、文化传统观念与社会生活方式的差异,从而不断扩展他们的文化视野。

(二)同类成长主题的比较

《简·爱》与初三学生此前读过的名著《西游记》《骆驼祥子》《儒林外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都可以看作是成长小说,教师可以设计关于成长主题的比较阅读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学生在比较阅读中会发现简·爱与这些主人公的异同之处,并从中深化对简·爱这一形象的认识。例如,简·爱和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史就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些重要的引路人,比如朱赫来、谢廖沙、丽达等人都是保尔的引路人,海伦、谭波儿、戴安娜和玛丽都是简·爱的引路人;其次,阅读也对他们成长起到了重要影响,著作里的英雄人物牛虻和朱泽培·加里波第是保尔的精神引路人,而简·爱精神上的独立也是长期的阅读与自我反思不断互动的结果。简·爱与孙悟空的成长之路也有相似之处:简·爱在疯女人的秘密揭发后,经过激烈的内心斗争后选择离开爱人罗切斯特,这个过程也是她的心灵成长过程;西行之路也是孙悟空的修心之路,真假美猴王事件后,孙悟空的心灵获得了成长,取经之路也走得更坚定。

此外,《简·爱》与《儒林外史》中都有女性为了尊严而出走情节,可以让学生根据各自的阅读体验进行概括、比较和分析。简·爱在得知罗切斯特还有个疯了的妻子时,毅然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儒林外史》中的沈琼枝在得知自己被骗婚为小妾而非正室后,从盐商宋为富家中逃走,独自一人到南京卖文为生。她们二人的出走表现出她们敢于反抗、自尊自爱的形象特点。还可以比较简·爱和祥子的成长变化:祥子的成长变化主要体现于在天真中追求、在奋斗中反抗、再到在困惑中迷途、最后在失败中毁灭这一过程,他在一次次的希望破灭后选择了自暴自弃,终于沦为行尸走肉;而简·爱则在恶劣的生活环境和悲惨的命运打击之下越挫越勇,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守自己的原则、保持自己的尊严,在逆境中从未放弃自己的精神力量,勇敢地同命运做斗争,最终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经过二人成长变化的对比,学生会更加认识到简·爱的独立人格的可贵,从中获得成长的力量。

除了联系学生阅读过的书目进行勾连比较之外,还可以推荐学生比较阅读与《简·爱》相关的其他作品,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比如可以走近作者,阅读夏洛蒂·勃朗特的其他作品,如《谢利》《维莱特》等;可以走进时代,阅读维多利亚时期的相关小说,如《大卫·科波菲尔》《呼啸山庄》等;也可以同类迁移,阅读相关的女性成长小说,如《傲慢与偏見》《飘》等,引导学生在拓展阅读和比较分析中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审美能力以及拓宽文化视野。学生通过互文比较阅读不仅可以拓宽文化视野,还可以“打开并且释放初中学生的巨大潜能,扩展、扩大和丰富学生的人格,实现和完善其能力并发现人生更深刻意义”[9]。

总之,比较阅读不仅是一种阅读策略,还是一种思维方法。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比较角度,在比较分析中丰富阅读发现,拓展阅读深度,拓宽阅读广度,提升阅读质量。对于《简·爱》这样一部经典外国小说,教师运用比较阅读策略,引导学生梳理小说情节,感受人物的独特魅力,体会小说的思想和精神价值,为学生的成长打下“精神的底子”。此外,比较阅读策略也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阅读整本书的大门,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多元对话与比较,读出整本书的丰富内涵。

参考文献

[1][8]邓彤.整本书阅读的六项核心技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2]吴欣歆.培养真正的阅读者 整本书阅读之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06.

[3][4][5][6][7](英)夏洛蒂·勃朗特著;黄源深译.简爱[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3.

[9]舒尔兹.成长心理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简·爱
浅议《简·爱》中罗切斯特的蜕变之路
从《简·爱》中的男主人公形象看女性意识隐现
《简·爱》中生态主义伦理观视角解读
从《简·爱》中的女权主义论对现代女性的影响
从自我认同角度对比《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的女权意识
从女权主义的视角看《简·爱》
《简·爱》练习
略述《简·爱》中的女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