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兴紫砂饮茶器的特性研究

2023-05-30向瑾

佛山陶瓷 2023年3期
关键词:宜兴紫砂壶紫砂

向瑾

摘 要: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紫砂壶,紫砂茶壶是在明代开始出现并发展的,時间上远晚于瓷壶的发展,但在同时期的竞争下,它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瓷壶。本文介绍了紫砂原矿的产地及其原材料特点,同时对紫砂壶和瓷壶进行了多方位的比较,研究范围包含瓷壶与紫砂壶的材料成分比较,制作工艺的区别,形成的造型样式比较,装饰工艺内容和创作模式比较,从五个方面完整的分析紫砂壶个性化,找出其能够成为中国第一茶具的原因。最终通过紫砂材料的地域性与材料属性优势研究,发现紫砂茶壶和瓷壶的区别,找出紫砂茶壶在工艺、装饰、造型及其创作方式上的独特点,全面分析认知中国紫砂茶壶的特性。

关键词:紫砂;瓷;特性

1 前言

从15世纪至16世纪中叶,由于民众饮茶方式习惯的改变,中国茶文化中才出现了专用于饮茶的茶壶。用壶饮茶,在中国称之为“品茗”,“茗”在中文中是茶叶的意思,品茗指的是品尝茶叶的味道,亦是指饮茶的方法。而在中国唯有紫砂壶被称为茗壶,这也是紫砂壶高地位的象征。

宋代开始,文人待客出现了这种“品茗”方式,明代正式流行,明代以前的饮茶,称为煎茶或斗茶。是将采摘的茶叶制成茶饼或茶团,饮用前小火烘烤,然后用石磨粉碎,过筛留下最细的茶粉,再将茶粉放入茶盏,用沸水冲匀,过程中加入姜、葱、盐调味搅拌,打出白色的泡沫,泡沫越多则越好。明代开始为减少民众负担,宫廷颁布政令,废弃复杂的制茶方式,改用散茶,饮茶风尚在文人的带领下,开始崇尚体会原味的清爽,所以,明代制茶是将采摘的茶叶炒干,制成散茶,不再制饼或制团。中国茶壶在这个时期有两个大类,一类是瓷壶,一类是紫砂壶。在宜兴紫砂壶未盛行前,以瓷壶为最佳,但当紫砂壶问世后,它的优点在使用中越来越明显,个性化也越来越突出,最终占据了茶文化中第一茶具的位置。

2紫砂的产地

宜兴是中国紫砂原矿的产地,也是世界唯一的紫砂壶发源地。宜兴古称“荆溪”“荆邑”,秦始皇灭六国后,为避免百姓思念楚国,造成民心不稳。故将荆溪更名为“阳羡”,宋代定名为宜兴,沿用至今。宜兴丁蜀镇是紫砂壶的中心产区,境内的黄龙山与青龙山脉也是最好的紫砂原矿出产地。由于紫砂的成矿年代为古生代泥盆系,约三亿五千万年左右,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而极其珍贵。但自2007年开始,中国政府启动了对紫砂原矿的保护措施,停止了一切大型机械开采,将主产紫砂泥的两个山脉封存,对宜兴当地的紫砂大师实行等级配量制,这一举措,有效的保护了紫砂壶的可持续性发展。除了盛产紫砂壶,宜兴也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古茶产区,出产的阳羡雪芽、荆溪云片、善卷春日、竹海金茗等名茶可与杭州龙井、苏州碧螺春媲美。唐代以“阳羡贡茶”名扬天下,更有“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的记载,中国有句古语叫“好马配好鞍”,好茶与好壶的相互映衬,正是宜兴紫砂壶发展迅速的主因。

3紫砂材料的特性

紫砂原料为天然矿土,能单矿成泥。不需要添加其他任何物质,采自于宜兴甲泥矿中的细薄夹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厘米到一米左右,因质地坚硬、挖掘困难、量少而得天独厚。与瓷土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含铁量高,塑性高、收缩率小等。

3.1紫砂原料具有天然矿料的丰富色泽

由于质地成因的关系,紫砂泥矿的成分含量的区别导致颜色丰富多变是瓷泥所不及的。根据紫砂原矿材料的烧制呈色结果表明,紫泥、绿泥、红泥只是紫砂泥的三个基本大类,三大基泥又可细分,紫泥类可分为天青泥、底槽青、紫茄泥、净水泥、铁星紫砂、细黑星、红皮龙;红泥可分为朱泥、兰山朱泥、黄龙山朱泥;本山绿泥可分为梨皮泥、段泥、白麻子泥、红麻子泥、降坡泥、白泥。19种矿源泥色天然,互相搭配后色泽更是丰富多样的。

3.2材料结构的透气性优势

紫砂优于其他茶器的最大优势是透气性强。紫砂器在600倍显微镜下,呈现了大量的团聚体结构,大部分团聚体是由石英、赤铁矿和云母组成,少量的团聚体则是由高岭石等单一的矿物质所构成。这种特殊的结构使紫砂器中包含两种气孔类型,一种是团聚体内部的闭口气孔,另一种则是围绕在团聚体周围的开口气孔群,这可能就是紫砂壶具有良好透气性的主因,这种特殊的结构关系可能在备制泥料时,团聚体没有遭到人为的破坏,同时在烧制时因收缩而产生了一层层断断续续的气孔群。这些气孔群不仅让紫砂壶透气性高,还具有很强的吸附力,致使茶香持久不散,长期使用的紫砂壶,即使不放茶叶,只是注入热水,一样能闻到茶香。

4紫砂壶与瓷壶的差异

明代紫砂壶问世后,表现了各方面的优势,同时多变的色泽和特殊的制作工艺吸引了好茶的文人雅士成为紫砂壶的主导设计者。丰富的造型样式和对嘴独饮的小情趣,使紫砂壶迅速受到追捧。从而超越瓷壶占据了第一茶具的位置

4.1材料的差异

从材料的元素成分含量而言,紫砂泥的透气性高于瓷泥。紫砂泥的二氧化硅含量为58左右,瓷泥的二氧化硅含量在73左右,差距有15个点。两种泥料中含二氧化硅的多少,直接影响茶壶烧制过程中材料的玻璃相转变,而玻璃相的主要作用是填充晶粒的间隙,使材料致密。正因为瓷泥的二氧化硅含量高,所以玻璃相也高,导致瓷壶透光性强,但结构致密不透气。而紫砂泥中二氧化硅含量少,所以玻璃相低,反映在成品茶壶上的烧制结果为,虽不透光但壶面有光泽温润质朴,且透气性好。瓷泥需要以各色釉面进行装饰,釉面附加在瓷壶上烧成后更无透气性可言。紫砂壶和瓷壶装入同种同量的茶叶和水,经过实验,可以看到经过24小时后瓷壶里的茶水已经有白色霉变,48小时后更多,但是紫砂壶里的茶水相较瓷壶,霉变速度缓慢很多。

紫砂材料的可塑性高于瓷泥,而收缩率小于瓷泥,以紫砂原矿中使用量最多的紫泥和瓷泥作比较,紫泥的可塑性指数为17.5。粘合力达到了30%,抗折强度达到每平方米30公斤,吸水率为7.1%。瓷泥的可塑性指数为3.04,近乎只有紫泥塑性的六分之一。瓷泥每平方米的抗折强度为2.7公斤,而吸水率却近乎紫泥的4倍,为27.04%。从实验数据的显示上可得出,第一,紫砂泥的可塑性远高于瓷泥,所以塑造的形态范围会更加宽泛,方法亦可多样,如方形、几何形、复杂的自然形态。第二,紫泥的抗折强度也高于瓷泥,说明在制作泥坯的过程中,紫泥坯反复修改的损坏率低于瓷坯。第三,从吸水率看,瓷泥中的含水量高,说明瓷泥本身的致密度不够,泥坯在干燥过程中,随着水分的流失,体积会越来越小,含水量越高说明收缩率越大,变形的概率就越高。目前测得的紫砂壶从干坯到烧成,收缩率在11%左右,瓷壶的收缩率在16%~20%左右。

4.2制作工具的差异

瓷壶制作靠的是半自动化陶轮,而紫砂壶制作靠的是全手工塑造。紫砂壶的纯手工创作以造型为主,所以每件工具都会根据形体塑造的需求自制,成型工艺繁杂,因而基本工具达到了34种,制作中又根据造型的尺寸、大小、细节的差异进行特制,所以制作一把紫砂壶造型工具可达到上百种之多。中国有句古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指的就是要出好的工艺必须先有合适的工具。瓷壶的成型工艺以拉坯、灌浆为主,主要辅助工具是拉坯用的陶轮,基本不需要使用其他工具,所以二者工具上的差异也决定了成型方式的区别。

4.3成型方法的差异形成的造型样式差异

紫砂壶的纯手工制作变化多样化,注重细节塑造,富有个性化。瓷壶的拉坯成型方式决定了瓷壶造型都必须以圆形为基础,导致瓷壶样式不及紫砂壶丰富。紫砂泥因高塑性的特点,采用的是打身筒的制作方法,可以变换出各种弧度、体形。但是这种制作方式无法适用于瓷泥,因瓷泥的塑性不够,在拍打泥片的過程中或会裂口,或无法成型。紫砂壶打身筒的制作方法是先用木搭子将准备好的泥段拍打成厚薄均匀的泥片和泥条,用矩车划出壶体各部位所需要的圆形泥片,然后将拍打好的泥条围成身筒,用脂泥粘接,并同时与底片进行粘接,再用身筒拍子按照从下向上的顺序拍打泥片。拍打的同时,另一只手在泥片内部做支撑,拍打过程力道要均匀。同时根据不同壶形的需求,拍打角度要发生不同的变化,当得到理想的形态后,用脂泥刮口,双层满片封口,使壶口外部有一个高度,再用线梗修正这个高度,制作出圆润的口沿,然后用矩车在封口上去掉等同口径宽度的泥片,再用木鸡子修正、调整口沿的形状,之后将壶身放入套缸保湿备用。这种制作方法要求精确、细致,每个不同的造型细节都会替换相应的造型工具,以求规整。所以,完成一把紫砂壶的制作,通常会用到50件以上的工具。同时这种方式的塑造类别亦可多样,主要的几个大类有方器、筋文器、花器、光器等。

4.4装饰工艺的区别

紫砂壶装饰借用各种艺术元素和装饰手法,百花齐放,突出的是创作的个性化。瓷壶装饰手法仅以釉面装饰为主,突出的是绚丽富贵的色彩。紫砂壶则分为自体装饰和混搭装饰两个大类,自体装饰指运用泥料本身特性完成的装饰,包括泥塑、镂雕、透雕、泥绘、线条装饰等。混搭装饰指与其他工艺结合完成的装饰包括彩釉、描金、雕漆、包镶、模印贴花、压印、陶刻等方式。泥塑是紫砂壶花货装饰中最常用的技法,通常在壶身或壶盖上塑造出浮雕、圆雕的装饰,内容包括自然界的花木、瓜果、虫鸟、鱼兽等。

镂雕、透雕是通过镂空刻画的技法装饰壶身,通常内容采用植物纹居多,如竹、梅。泥绘是利用紫砂泥不同的颜色,用于壶面内容的绘画,包括人物、动物、树木、花草等。线条装饰亦是紫砂壶装饰的主体,紫砂壶以质朴、大方著称,纯手工装饰的变化精髓都在线条的装饰把控上,从线条的微妙起伏塑造丰富的空间层次感。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线有灯草线、子母线、云肩线、凹凸线、皮带线、筋纹线、抽角线和折角线等等。混搭装饰中的彩釉装饰又包括了粉彩、宜均、珐琅彩、描金工艺。瓷器装饰的主流是沿用元代青花釉下彩的技法,之后又发展了斗彩和釉上五彩。瓷器装饰以图案彩绘为主,突出釉色的光亮质感,绘制的纹样有植物纹、动物纹、云纹、回纹、八宝、八卦、钱文、梵文和波斯文等。虽也使用浮雕、镂雕、泥绘等装饰手法,但都不是瓷器茶壶装饰的主流。

4.5创作模式与艺术风格差异

自古以来,中国的制瓷规模都很大,不仅要满足民众日用的需求,也是宫廷御用的必需品,有很多御用窑。在大规模、大产量的要求下,瓷壶成型讲究术业有专攻,每个成型步骤都会分派不同的工匠完成,以纯熟的单项技艺应付大规模的批量生产,这种生产模式更像是流水线的制作方式。

紫砂壶与瓷壶相比,是明代的新生代,初期的发展并不符合宫廷审美的标准,但是随着材料优势、工艺优势和造型优势的逐一展现,紫砂壶受到了大量文人的喜爱,成为文人创作的个性化艺术品,他们追求古韵的雅致,求内心的平和。起初文人们只是在喜爱的壶式上题诗,三五朋友相聚,茶香与壶韵相映生辉,更添雅趣。之后更多的文人将制作名手请到家中定制,或是专程游历宜兴定制。通过设计紫砂壶样和在壶式上书刻诗文、花草,一展自己的艺术造诣和文学情怀。这种文人创作、艺人制作的特殊创作方式一直发展至今,也因此让紫砂壶在艺术层面和个性化发展上比瓷壶略胜一筹。

5结论

总体而言,首先,紫砂泥单矿成泥的特性,保护了材料的高塑性,高塑性的特征造就了紫砂壶多元化的塑造范围,含水量低降低了烧制过程的收缩率,亦减少了成品变形的概率。第二,紫砂壶特殊的团聚体双气孔结构使他拥有了茶具中无法替代的材料优势,原矿之间的配比呈色不仅创造了更为丰富的色泽变化,而且在保证材料纯天然的同时也保证了使用的健康性,长期用于饮茶不会对人体有任何伤害,且在长时间的茶水滋养下,壶面的色泽会越发光洁丰富,形成独有的包浆,这也正是用紫砂壶饮茶的乐趣。第三,古人根据泥性创造的独特的制作技法,既保留了泥性的原味,亦给予了文人一展艺术造诣的媒介,使紫砂壶可以成为集各种工艺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品,一壶一式的随心所欲,信手拈来,造就了创作者的想象力,赋予了每把紫砂壶独特的个性,亦赋予壶主人选择个性的权利。

参考文献

[1]徐秀堂.紫砂工艺[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2]韩其楼.中国紫砂茗壶珍赏[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3]帕特里斯·万福莱.销往欧洲的宜兴茶壶[M].西冷印社出版社,2015.

[4]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M].文物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宜兴紫砂壶紫砂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画家张宜与紫砂
文质彬彬的紫砂新境——吴鸣紫砂艺术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