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赠卫八处士》:真好,你我都还活着

2023-05-30闫红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3年1期
关键词:处士老朋友故人

闫红

我听到的最荒唐的一种说法是,杜甫可以学而李白不可以学,说得好像杜甫没有天才,只有笨功夫,我的天,你倒是学学试试。

杜甫本人听到估计都得生气(另一个误会是,杜甫是个好脾气的人),人家可是说了:“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估计是所有写作者的心愿,但没有几个人会像杜甫这样直接说出来。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我们杜甫很自信,也很有个性。

这可能是杜甫那些工整的律诗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事实上,杜甫最杰出的作品,同样是险韵诗成,神出鬼没,是陆游所言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就说他那首《赠卫八处士》的开头,“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没有前因后果,简直是破空而来,但又觉得这十个字字字如铁,一下下夯到你心里去,像流星落地,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与之匹敌的不算多。

谁没有过类似的体会呢,在这世上,有多少至爱亲朋,说不见就不见,根本没商量,就像天上的参星与商星。

参星属于猎户座,商星属于天蝎座,參星升起时,商星就会落下。用天理来证人情,更显得决绝而不容置疑。

这种分离有时候你是有知觉的,比如《红楼梦》里晴雯以为她和宝玉会永远在一起,但王夫人一声令下,晴雯被逐出大观园,很快香消玉殒,与宝玉天人永隔,这是赤裸裸的悲剧。

但还有一种分离是你无知觉的,那个人好像一直都在那儿,但你一抬头,发现他已消失在人海,也没有什么缘由,都没处说理去,更让人思之惆怅。

杜甫笔下这位卫八处士,很可能属于后者。处士者,隐居不去做官的人,卫八者,姓卫排行第八。这位卫八处士在历史上没有留下记载,在杜甫的作品也没再出现过,他和杜甫未必有怎样深刻的友谊,只是,乱世中,危机四伏,瞬息万变,单是“故人”两个字,就已经很可亲了。

据说这首诗写于759年春天,之前这两年杜甫过得十分跌宕。安史之乱发生后,他苦苦追随肃宗,肃宗大为感动,封他做了左拾遗,说来也算是念念不忘终有回响,皆大欢喜。

但杜甫不是个识时务的人,以为从此能够“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上书疏救获罪的房琯,激怒肃宗,于 758 年农历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告假回故居洛阳陆浑庄,从陆浑庄回华州时,他拜访了隐居在乡间的卫八。

卫八为什么会流落在这里?杜甫又是从哪里得到他的消息?可能就是一串串极偶然的机缘,将杜甫推到了卫八的面前。

别后经年,忽然见到以为早已失散的故人,那种惊愕不难想象,惊愕缘分的神奇,也惊愕乱世里彼此都还活着。原本平平无奇的日子也变得不寻常:“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乱世的大背景下,这场相聚,有着以惊惧为底色的温馨。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都曾是血气方刚的少年,再见面,两鬓已苍苍。这几年去看望老朋友大多已经成鬼,所以看见彼此都还活着,竟然有点意料之外的喜悦。一声惊叹中,有说不清是什么的滋味在胸中滚过。我何曾想到离别二十年,还能走进你的家门,离别时你还是个单身汉,现在儿女已经成行。

故人相见,是几重时空重叠,似真似幻,且惊且疑。你记忆中他总是二十年前的少年,然而他已经是一众儿女的父亲,这些儿女都很可爱,对于杜甫这个远道而来的叔叔,既恭敬有礼又热情亲切。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怡然是愉悦的意思,但更加舒缓。“问我来何方”,这一句更妙,有居家者的好奇,也是对这个风尘仆仆远道而来的叔叔分寸得宜的关怀。问候尚未结束,他们又去张罗酒浆。

你看,从行礼,到问候,到准备酒菜,这一系列行为是不是如行云流水。我们用杜甫的视野看过去,作为老朋友,我们多么欣慰老朋友的孩子们如此聪明善良和能干。

接下来的这个夜晚,也许是唐诗里最美的几个夜晚之一。

是的,唐诗里有太多美好的夜晚,比如“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比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比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比如“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或是“今夕何夕,见此良人”的相遇,或是天高地阔,令人物我两忘,心旷神怡,但我最喜欢的,是杜甫与卫八处士相遇的这个夜晚,在动荡的角落里,在一场场离散的夹缝里,卫八倾其所有,款待了这个老朋友。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这场款待说起来也是寒薄,没有大鱼大肉,更不见世间珍奇,不过是冒着夜雨剪下春天的韭菜。据说这里面有个典故,东汉郭林宗自种畦圃,友人范逵夜至,郭林宗冒雨剪韭,做汤饼以供之。

但是我总觉得杜甫这句写的是实景,面对突然出现的老友,卫八来不及准备,家中可能也很匮乏,但匮乏也有一种美,会让人更珍惜手中所有。比如这冒着夜雨剪下的新鲜韭菜,才煮出来的掺了黄粱的米饭,是最普通的家常饭菜,但香喷喷,热腾腾,在这一刻足以满足杜甫饥饿的胃和仓皇的心。

回想这一生里给你留下美好记忆的食物,是不是都跟昂贵的食材、精致的烹饪方式无关?《红楼梦》里的茄鲞和鸽子蛋,不如《水浒传》里的二斤牛肉显得美味,因为《水浒传》写出了饥饿感,也写出了饥饿感被消除之后的满足感。杜甫也用十个字,写出他心中的万千滋味。

更何况,主人卫八说这相聚太难,一再殷勤举杯,两人接连喝了十杯,十杯也不能喝醉,感念故人这份深情厚谊。

酒量就是这么个奇怪的东西,同样一个人,有时浅尝则醉,有时千杯不倒,是与当时的心情有关。杜甫未必是海量,但十杯下肚,也只是微醺,是他内心的激荡,消解了酒意,可以想象,卫八与杜甫,在那个夜晚,该是怎样的感慨万千,共话世事的山高水长。

这场家宴,是接风,也是送别,不只是卫八送别杜甫,他们其实也是在彼此送别。在古代,人本来就容易失联,乱世让一切更加失序,那么这一刻,就以往事下酒,温暖无法预知的明天。

杜甫把这个夜晚写得太动人了,让我想起小时候,晚上都准备睡下了,有亲戚或是父母的朋友突然登门,他们在灯下畅聊,打破日常气氛,又温情又有一点紊乱感,无来由地让人感动。可能因为夜晚登门总是非常态,被收入“家人闲坐,灯光可亲”的常态中时,有一种参差对照的动人。

但问题是,这样一个情感充溢的夜晚,该如何结尾呢?像杜甫这样有大才的人,写诗难的不是飞扬,而是降落,谁能想到杜甫用十个字就稳稳地降落了。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所有的都是在离别的照耀下,离别如一道阴影,让人不敢恣意快乐,但它又皴染着相聚时的所有细节,让它皱褶分明,楚楚动人。所以这首诗明写相聚,暗写离别,唯有离别铺底,相聚时的所有才更加深刻。

就像人生,以死亡铺底,我们才能够更深刻地活着。

猜你喜欢

处士老朋友故人
潘维廉漳州行 有种“老朋友”的感觉
第13话 故人
西 湖
过故人庄
《杜牧 题元处士高亭》
再见了,老朋友
山水路迢迢,故人心不变
这些老朋友还在,它们过得好吗?
中国人民都有哪些“老朋友”
千年执手故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