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好的教育,四个构建缺一不可

2023-05-30天竺

现代家长 2023年1期
关键词:蚊子素质教育家长

天竺

刘长铭在北京四中工作了近30年。前几年,他从北京四中校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出任北京金融街润泽学校的总校长,开始了对民办教育的探索。从物理老师到名校校长,从公办学校到民办学校,身份、地位有了变化,而他对教育的热爱和思考没变。

最近,笔者采访了他。

好的教育应当兼顾四个方面,总结成一个概念,就是“OPST”(生物Organisms,人格Personality,社会Society,工具Tool)

笔者:很多家长认为应试教育就是文化课学习,比如数学、语文、英语等,素质教育就是才艺表演,比如唱歌、跳舞、画画等。对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一些家长颇有微词,认为素质教育光让孩子玩去了,这不是好的教育。对此,您怎么看?

刘长铭:我只能说这些家长对教育的理解不准确。

有人认为学点体美,唱歌、打球,就是素质教育,其实不对,至少不全对。不论什么学科,要看这学科是为孩子的发展而教,还是为考试而教?如果是为孩子的发展而教,就是素质教育;如果是为考试而教,就是应试教育。比如体育,家长通常会认为这是素质教育内容。可如果考什么就教什么,比如考篮球运球,学校就只教篮球运球,考排球托球,学校就只教排球托球,其他的都不教,这根本不是素质教育。

就是说,素质教育不是学什么、不学什么的问题,而是为什么而学、为什么而教的问题。如果教学只围着考试打转,那就是应试教育,这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多大益处,所以国家提倡素质教育是对的。

至于什么是好的教育?我对这个问题有过长期的思考。我认为,好的教育应当兼顾四方面,总结成一个概念,就是“OPST”(生物Organisms,人格Personality,社会Society,工具Tool)。

第一是生物性的构建。人作为生物体,身体要健康、强壮,有良好的协调性、敏捷性,能够不断适应环境;感官要敏锐,能及时感知外部世界的变化等。

第二是人格性的构建。包括性格、气质、情感、意识、心灵等。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的地方,在于情感和心灵,以及作为人主体地位的认识和存在意识等。

第三是社会性的构建。包括人际关系、道德修养、规则意识、沟通交流、团结合作、尊重包容等。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利用“外脑”。我说的“外脑”,既包括信息技术记忆设备,也包括工作同伴,就是说要和别人友好相处、通力合作,才能把生活搞好、把工作做好。

第四是工具性的构建。这包括学习知识,读、写、算能力和艺术技能等。

这四方面相互交融,不可分离,即全人教育。

家长常犯的错误是,把工具性的构建看得太重,对其他方面重视不够。

从去年9月起,各小学都开了劳动课。劳动课看似简单,其实就包含了“四个构建”的内容,比如:让孩子每天倒垃圾。这首先促进了孩子的肢体发育(生物性构建)。接着倒垃圾中,孩子学会了和家人沟通,和谐相处(社会性构建),培养了劳动、环保意识(人格性构建)。最后学会认识垃圾的不同种类,对重量有了感知,并练习如何用语言表述,用文字表达(工具性构建)。

这样的课程就是好的教育方式:建立了知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孩子对身边事物的关注度较高,只有觉得所學知识离自己的生活很近,他的学习积极性才会高。

学习的有效或无效、高效或低效,不能简单地用考试分数来衡量。如果孩子学习名列前茅,却没有任何能力解决生活问题,请问,这样的孩子能够开创美好生活吗?相信,每个家长都知道答案。

而解决问题,不是靠学习某个学科就能做到的。生活问题,不会严格地按照学科来分类,所以我提倡孩子要跨界、跨领域学习。创造力,只有在大量直接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如果孩子从书本中来到书本中去,每天埋在书堆里,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是很难培养出创造力的。

除了前面说的全人教育外,我还希望家长们注意长善教育。

长善教育,指孩子有一些特长和天赋,家长可以找专门的老师给孩子辅导,让孩子的特长得到进一步发展。高考强调的是学科的均衡发展,如果每一科都想拿满分,即使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投进去,也是不够的。因此,家长最好让孩子在保证其学习达到国家规定的水平之余,拿出部分精力放在强的方面,打造个人特色。

毕竟,一个人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是大师,许多大师都是偏科的。

如果孩子获得了好分数,可是考试一结束就把书撕了,再也不想学习,这样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

笔者:说到这里,估计会有家长提出疑问,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太丰富、太跨界,孩子学起来也许快乐,但能否真正帮助孩子打下坚实的基础呢?

刘长铭: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快乐教育。

我认为,孩子快乐是好学校的标准之一,甚至应该是首选标准。如果孩子一上学就难受,一见学校就哇哇哭,很难相信这会是一所好学校。孩子不喜欢学校,厌烦学习,那他就算走进了校园,坐进了教室,也很难主动地去学习,更不会获得成就感。

人之所以感到快乐,很重要的一点是他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快乐教育,就是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

怎么做到呢?

孩子天然地具有探索未知的欲望,我们要满足他的探索欲望,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他答案,我们要引导他自己去发现答案。

比如:孩子发现教室水壶里的水没了,问老师怎么回事。老师最简单的做法,是告诉孩子“水蒸发了”。但是老师没有这么做,而是反问孩子:“你说水哪儿去了?”孩子猜测是班里的宠物仓鼠夜里跑出来把水喝了。老师问:“你能够证明吗?”于是,孩子决定做个实验,把仓鼠笼子放在一个沙盘中间,再把周围沙子抚平。第二天,他发现沙子上没有脚印,证明水不是仓鼠喝的。后来,孩子又做了其他猜测和实验。自始至终,老师都没有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是引导孩子自己探究。这才是好的教育。

虽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还有高考、中考,因此我理解家长对孩子能否打好基础的担忧。有些老师为了让孩子打牢基础,不断对孩子进行强化训练。比如,把字词抄写几十遍,反复背诵英语单词……重复的次数越多,似乎知识掌握得越牢。那么,减少重复,能打好基础吗?其实只要方法科学,完全能够做到。比如多次使用字词。在使用字词中,孩子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并与亲身体验相关联,这种重复就不再是简单的机械性重复,而是有具体意义的重复。这种重复既能强化记忆,又不会让孩子厌烦。

当然,机械重复的训练有时是必要的,但绝对不能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我一向提倡家长要引导孩子主动学习,因为主动学习才是高效学习。

家长培养孩子,不要光看眼前分数,而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些。孩子近期有没有获得好分数不重要,他的能力是不是在增强、学习兴趣浓厚不浓厚,这些才重要。如果孩子获得了好分数,可是考试一结束就把书撕了,再也不想学习,这样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

很多家长关心什么样的孩子未来会更好,我告诉他们:第一,身心健康;第二,内心阳光;第三,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

笔者: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很多家庭的情况是:家长说什么,孩子就抵触什么。这该怎么办呢?

刘长铭:如果家长把工具性的构建放在第一位,就容易出现这个问题。

家庭教育,主要是情感態度、价值观的影响和熏陶,是品德的养成。我在北京四中工作时做过调查,8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对社会的看法,来自家长的影响。家庭教育内容,更多的应该是充满亲情的对话,而不是家长一天到晚问孩子考了多少分。孩子跟家长之间话题单一,主要责任在家长。很多家长喜欢把学习狭窄化,认为学习就是学书本内容,其实并非如此。比如,刚才提到的劳动课,可以让孩子帮着做饭,做饭也是学习,也有学问。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家长一定要言传身教。举个例子:一天,孩子被蚊子咬了。家长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围绕蚊子做一次探究式学习——搜集关于蚊子的信息:蚊子有多少种;蚊子是不是全都有害无益,蚊子存在的价值等。现在,有了网络,在家开展探究非常方便,关键是家长要有这个意识。

笔者:有的家长说,我不是没这个意识,而是不知道如何引导。

刘长铭:很容易,别光刷手机,不理孩子。这点很容易做到,但很多家长就是不做。

你希望孩子爱上阅读,必须自己先把手机放下,开始阅读,并在看书的过程中,和孩子讨论书的内容。我见到太多的家长光顾自己刷手机,根本不搭理孩子,结果孩子没人陪伴也刷手机,进而发展到打游戏上瘾。如果家里充满浓浓亲情,孩子沉迷游戏的概率会小很多。

很多家长关心什么样的孩子未来会更好,我告诉他们:第一,身心健康;第二,内心阳光;第三,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在这个时代,任何大学的毕业文凭都决定不了孩子的未来,唯有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才能决定一个人最后的成就。

笔者:另外,孩子上公立学校还是上民办学校?是参加国内高考还是出国留学?很多家长想知道应该如何选择。

刘长铭:我的建议是,给孩子提供多种可能性,让他自己选择,家长不要包办代替。孩子和成人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有时间试错,有机会从失败中找到正确的路。

但在这个过程中,不是家长简单地告诉孩子,以后我什么都不管了,而是要慢慢引导,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编辑:杨   子】

猜你喜欢

蚊子素质教育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蚊子叮人
蚊子爱叮哪些人
熏蚊子
肚有蚊子等
家长请吃药Ⅱ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