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利多元视角下陕西省农村户厕改革成效及困境探究

2023-05-30李鑫李素文

当代农村财经 2023年1期
关键词:厕所革命陕西

李鑫 李素文

摘要: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的加强,陕西省厕所革命进入到了攻坚克难阶段。为了推动陕西省户厕改造工作,通过实地调查,总结分析了陕西省农村户厕改造现状。研究表明,陕西省农村户厕改造工作存在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改厕补助标准低、群众主体意识不强、配套服务不完善、工作合力未充分发挥,长效管护机制亟需完善等问题。对此基于福利多元理论,从政府、企业、社区及家庭四个层面提出相应措施,以期为陕西省农村户厕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供思路。

关键词:厕所革命 福利多元 人居环境整治 陕西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相对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的政策衔接研究》(项目编号:20BJY173)。2019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建立防范处置农村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金融活动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9SKGH149)。

厕所作为基本生活设施是衡量区域发展水平与现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关乎人民群众的卫生安全与生活品质。厕所问题已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掣肘,农村户厕改造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重中之重,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在医疗卫生条件薄弱的农村地区,由于如厕环境不清洁而引发的一系列疫病传播和群众生命健康问题使得厕所改造更应该被重视。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开始实施,明确指出要推进厕所革命,要加快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村庄实施户厕改造和粪污治理,鼓励其他地区遵循农户意愿,推广经济上可接受、维护简单实用、不污染公共水体的卫生厕所。2021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提出要重点推动中部、西部地区农村厕所改造,结合实地情况,宜旱则旱、宜水则水,强化农村地区日常卫生保洁。为贯彻党中央战略部署,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保障农民基本生活需求,建设美丽宜居村庄,陕西省分别于2018年7月制定了《陕西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2018—2020)行动方案》、2022年5月制定了《陕西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2021— 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农村卫生厕所的普及率达到85%的发展目标。

随着陕西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实施,农村户厕改造工作扎实推进且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文章通过对陕西省农村卫生厕所改造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实地调研情况,总结归纳了全省农村户厕改造工作推进现状及阻力,以期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的后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厕所问题长期以来在国内外都受到广泛关注,日本被认为是世界上厕所最干净的国度。日本政府对农村厕所问题的重视向来已久,在70年代以来的历次廁所运动中,日本形成了其独特的厕所文化。日本人认为厕所是神明栖身场所,高度人性化的智能马桶及相关设备在公共厕所和普通家庭中高度普及,甚至在大学教育体系中设有厕所学专业及博士点,同时日本政府在1985年成立厕所协会,将每年11月10日确定为日本厕所日,并在多地建设有“厕所博物馆”。

印度一度因其农村地区的露天如厕现象备受国际社会诟病。小部分贫困家庭难以承受建设厕所费用,大部分印度民众认为在家中建设厕所与印度传统文化观念相违背,这是印度近6亿人习惯露天便溺,70%家庭没有家用厕所的主要原因。印度政府面对国内外舆论毫不避讳,一直在“厕所革命”方面积极探索,圣雄甘地在20世纪30年代就曾强调厕所的重要性。印度改厕先锋宾德什瓦里·帕塔克于1995年在首都新德里郊区建立苏拉布国际厕所博物馆,通过展示公元前2500年至今的人类厕所用具,反映千百年来人类卫生行为技术变革,以刺激民众的情绪同时激发改厕热情。2014年莫迪总理上台后也广泛开展“净化印度”运动,针对民众落后的思想观念,出台了多项举措和奖补办法,旨在改变民众与现代文明不相匹配的如厕习惯,改善印度的国际形象。

我国的厕所革命与乡村建设密不可分,民国时期就开始进行组织化治理。解放初期为粉碎敌人的细菌战,改变落后的卫生条件,1952年中央防疫委员会(即后来的中央爱卫会)发布了《反细菌战指示》,指出要保持室内外及厕所干净清洁。1958年以“除四害”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以及随后以“两管五改(水、粪的管理,改水井,改厕所,改锅灶、改畜圈和环境的改良)”为核心的基本建设,厕所作为治理对象得到了相应关注与改进。1982年虞城县防疫站医师宋乐信等人发明了双瓮漏斗式厕所,随后三格化粪池卫生厕所及其他类型卫生厕所相继出现。1987年中央爱卫会组织出台了我国首个《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1992年在《九十年代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农村改厕工作正式作为发展目标列入政府规划。2000年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承诺全国卫生厕所普及率要在2015年之前达到75%。习近平主席多次公开强调要补齐厕所这项民生短板。《“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在2030年之前,实现全国农村居民基本都能用上无害化卫生厕所。

(一)陕西省农村厕所革命现状

根据陕西省各市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官方公布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6月,陕西省已累计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新(改)建588.5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已经达到83.2%,其中累计新(改)建无害化卫生厕所464.7万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为65.7%。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超过70%,其中东部地区,中西部近郊区以及其他基础条件好的地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已经超过90%。由此可见,陕西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显著高于全国同期的平均水平。但相较于经济发达的东部、中部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陕西省改厕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省市各级政府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财政资金奖补。2019年中央财政向陕西省下拨4.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改厕整村推进工作,2019年—2020年,陕西省级财政累计投入超过6.74亿元推动农村厕所革命的实施。陕西省各市农村卫生厕所数量及普及率分布图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从累计新(改)建卫生厕所数量上来看:西安市>汉中市>渭南市>安康市>咸阳市>宝鸡市>商洛市>延安市>榆林市>杨凌示范区。

从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的高低来看:杨凌示范区>安康市>铜川市>延安市>汉中市>西安市>咸阳市>宝鸡市>渭南市>商洛市>榆林市。

从陕西省各市县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官方公布数据来看,陕西省无论是从农村卫生厕所和普及率还是无害化厕所数量和普及率的角度来看,都呈现出鲜明的区域特征,呈现出“中间高,两边低”的特点。

截至目前陕西全省7个一类区县已基本完成了任务目标,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率先达到了90%以上,例如咸阳市秦都区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已经达到96%,厕所粪污基本上实现了资源化利用;陜西省农村厕所革命后期管护示范县留坝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99.3%,率先实现了农村旱厕清零计划,在改厕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全省47个二类县区农村户厕改造工作稳步推进,卫生厕所普及率突破了85%,47个三类县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逐步提升。

(二)陕西省农村户厕改造成效经验

1.组织严密,权责明确。为保障改厕工作的顺利推进,陕西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农村“厕所革命”专项工作推进办公室。由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牵头,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要负责改厕工作中相关技术指导与建设标准;省发改委负责投资项目的计划安排;财政厅负责专项资金的预算安排和监督工作;省政府督察室定期与不定期实施专项督察;省宣传部负责宣传好经验好做法,曝光反面典型,协调精神文明评比工作;各部门密切配合,负责省内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村改厕工作的安排部署,有效推进,考核验收,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的工作任务。同时要求各市县、乡镇和村集体成立相应机构,将具体的工作任务与责任细分到个人,形成了上下联动,合力共建的工作机制。

2.重点推进,分类指导。农村改厕是系统性工程。全省农村户厕改造工作共涉及700万农户,近1.7万个行政村。陕西省按照重点推进,分类指导原则,鼓励县区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满足群众意愿和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科学改造模式,在有完整上下水系统的区域,推广水冲式厕所;在资金宽裕的农户与人数较多的单位,推广三格化粪池式卫生厕所;在畜牧业发达的区域,推广沼气池式卫生厕所,以实现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在水资源稀缺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广节水型免水冲式一体化生物厕所和双翁漏斗式卫生厕所。同时开展以厕所革命示范县建设,优先完成农村中小学、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乡镇机关单位公共卫生厕所改造,以实现示范带动效应。

3.专款专用,严抓落实。在具体的实践中,陕西省立足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建立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各市县同时设置相应的专项资金账户,实行专款专用,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工作目标设定上,坚决遵循数量服从质量,实效高于进度,求好不求快原则,按照“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针,对粪污收集、储存运输、资源化利用和后期长效管护能力做出指导。各相关部门按照“及时沟通,工作协调、考核评估和督办通报”等方式推进工作。

4.科技引领,智能管护。针对棘手的卫生厕所管护问题,各市县进行了积极探索。例如西安市灞桥区在总结、学习了山东省农村无害化管护经验,依托于大数据互联网平台,搭建“1+3+ 4”户厕智能管护平台,“1”是指一个录入户厕信息、实时监测日常管护数据的平台中心;“3”指的是三级分级管护终端:村级管护平台、街道管护中心和区级管护中心。“4”是指4种应用终端,包括:用户端、村管端、车辆端和维修端。形成了“报抽、报修、付费、评价反馈”的全过程高效管控,不像以前农户家中厕所粪污收集满后需要自己联系吸粪车,担心厕所的维护使用问题,户厕智能管护平台的高效运营给群众吃了颗“定心丸”。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一方面,陕西省南北纬度相差10度,境内地理环境、气候特征、人文风俗、水资源分布及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明显,对改厕工作的推进和厕所类型的安排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的推进方式,使得陕西省内农村改厕进程呈现出的区域特征更加鲜明,总体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特点。例如,在累计改厕数量方面,关中地区累计改厕384.3万户显著高于陕北的46.7万户和陕南地区的157.6万户。在无害化厕所普及率方面,杨凌示范区无害化厕所普及率率先突破了90%,西安市也超过了73%,而同时期的榆林市无害化厕所普及率勉强达到31%,汉中市也只有32%。可见,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农村厕所革命中较为突出。

(二)资金缺口大,群众主体意识弱

农村卫生厕所改造所需要的资金投入高度依赖各级政府财政供给,建设资金的来源相对单一造成各级政府财政负担较重,基层财政资金缺口大,没有能力投入资金改善基础设施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项短板;同时农村集体经济薄弱,面对庞大的资金需求,基层组织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部分群众还存在“等靠要”思想,主体意识不强,一方面,他们改变旧的生活习惯的动力不足,有些人认为自己常年在外务工,偶尔回家也不久住,觉得改厕对自己来说是一种浪费,游离于户厕改造之外;另一方面,他们认为改厕补助资金较低,而改厕工作需要的建筑材料费与技术人员的人工费近年来水涨船高,从而对改厕工作产生抵触情绪。例如,西安市2018年的卫生厕所补助标准为:新建厕所每座补助2000元,建设管理费补贴60元。榆林市2020年旧厕改新补偿标准为500-1500元每户。平均来讲,建造一座符合标准的卫生厕所材料和人工成本在5500元左右,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三)技术困境亟须克服

干旱寒冷的渭北、陕北地区是陕西省改厕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尽管目前我国水冲式厕所技术相对成熟,但在室外温度动辄零下10℃的北方,通水管道的冻结给卫生厕所的正常使用带来了新挑战,水冲式厕所面临着“有水不能冲”的难题。而目前在渭北地区推广的一体化无水免冲生物厕所和泡沫封堵式无水环保厕所又存在成本较高、效果有待实践检验等问题。政府组织的大水漫灌式推广,常常导致开始时群众蜂拥而上,随后一哄而散,有时会挫伤群众改厕积极性。

(四)长效管护机制亟须健全

农村户厕改造工作“三分建设,七分治理”,配套设施的保障是厕所运行的关键,但重建设轻管理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由于吸粪车等后续服务设施数量少,联系渠道不畅,难以满足农户实际需求,造成了卫生厕所闲置,利用率较低。另一方面,每次的粪污清除成本也在80-100元不等,而普通卫生厕所每年平均需要清粪六次,这样每年就需要花费500元,清污费用成了农户心中一件烦心事。

卫生厕所的工程建设方面同样存在一些问题,政府组织的外包企业只安装,轻维护。尤其是在服务滞后的偏远地区,当遇到化粪池变形,管道堵塞、雨水倒灌化粪池等问题给日常用厕造成困扰时,农户却没有能联系上专业管护服务的渠道。社区拖欠改厕工程款事件时有发生,例如2019年汉中市城固县桔园镇某社区农村卫生厕所改造负责人与工程承包商达成口头协议,由承包商先行垫付工程款项,待工程竣工通过验收后再全额支付工程款项,但工程款一直拖欠到媒体与城固县爱卫办介入后才予以兑付。所以从卫生厕所“建起来”“用起来”再到“管起来”之间的长效管护机制还亟待完善。

(一)政府层面

1.统筹规划设计,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农村改厕是系统性的民生工程,在改厕取得显著成效后,就要协调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积极推进陕北干旱寒冷区,陕南人口分散区改厕工作,鼓励各区域发挥自身优势和建设积极性,建立省内区域间合作与帮扶机制,逐步扭转区域发展不平衡矛盾。同时在改厕过程中坚持以改厕为主,在使用专项资金时开源节流精打细算。

针对干旱寒冷陕北和渭北地区的技术瓶颈,要积极探索适宜的改厕模式,学习东北地区的经验,鼓励科研机构研发出在经济上可接受,维护使用较简单,产品标准统一的新产品。保证改厕一户,满意一户。接续完善监督考核机制,适时评估、监测改厕执行工作,规范相关人员行为,虚心接受群众建言献策与监督,避免永城市代王楼村事件再次发生,确保建设质量不打折,真正做到治理有效,治理有序。

2.创新管护机制,放权赋能增效率。长效的管护体系建设是厕所革命的关键环节,决定着厕改成败。政府应有所为有所不为,适当放权赋能,组织搭建有偿服务体系和智能化管护平台,在经济基础扎实的区域推广“灞桥模式”。拓宽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渠道,鼓励具有公共精神的企业拓展专业化、常态化、标准化的卫生托管服务,创建“权、责、利”明晰,“建、用、管”并重的长效机制。让百姓真正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企业层面

农村厕所革命的广泛开展激发出了农户对改厕新产品和技术服务的需求,面对增长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作为产品与服务提供者的企业应积极作为,创造收益的同时,也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加强自身科研创新能力,以农户需求为导向,以提升产品市场转化能力为核心,重点开发经济上可接受,管护操作较简便的新产品,同时要推动产品质量,技术与设备规范等行业标准建设,为后期管护工作排雷。

(三)社区层面

社区作为社会治理工作的基层单元,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农户的主体意识,激发改厕内生动力。在宣传内容上,针对生活习惯固化,卫生健康意识弱的大龄群体,加强疾病防治、健康管理等方面的日常宣传,以培养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为重点,让他们意识到改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激发改厕动力。针对已完成改厕的家庭,按照“建、用、管”并重,对群众进行管护使用技术指导,科学合理地使用能够延长卫生厕所的寿命,提高卫生厕所的使用效果和使用率。在宣传的方式上,以群众自愿接受,能理解的方式,多形式并举,尤其是要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村民微信群和电视台,广泛宣传卫生厕所结构功能,操作要领。同时,将村规民约、基层自治与人居环境整治有机融合,形成環境卫生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格局。开展“卫生家庭”评选活动,物质和精神双重激励,每季度开展一次公开评比,让乡村刮起卫生文明新风。

(四)家庭层面

农户是厕所革命的受益人也是改厕主体。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旧的生活习惯也应该逐步改变。一方面,在家庭内部,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往往更高效,通过晚辈对长辈的引导,强化其卫生健康意识,唤醒改厕积极性。另一方面,针对卫生厕所建设资金问题,降本增效的具体做法包括:一是通过户户联合建设共有厕所或公共厕所,对厕所的选址设计、日常管理维护做精细安排,避免如厕难,公厕“脏乱少”的问题,在减低建设维护成本的同时,尽量做到让各方都满意。二是在卫生厕所的建设中,农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废置资源再利用,把旧材料充分利用起来,减低厕所建设成本。

农村“厕所革命”是涉及多个角色的系统性工程,是满足农村居民健康美好生活需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农户、企业、政府都应积极作为。全社会广泛参与,耦合互动,共同推动农村厕所革命“建设标准化、监管社会化、宣传常态化、管护市场化”,最大限度增强农村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参考文献:

[1]高明杰,王瑞波,詹慧龙.农村改厕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12):44-50.

[2]李婕,王玉斌,程鹏飞.如何加速中国农村“厕所革命”?——基于典型国家的经验与启示[J].世界农业, 2020,(10):20-26.

[3]王永生,刘彦随,龙花楼.我国农村厕所改造的区域特征及路径探析[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9,36(05): 553-560.

[4]刘宝林.治理学视域下的乡村“厕所革命”[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2):28-34.

[5]刘彦武.乡村厕所革命的演进与深化——基于创新扩散的视角[J].重庆社会科学,2020(11):119-131+2.

[6]范彬,王洪良,朱仕坤.我国乡村“厕所革命”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给水排水,2018,34(22):19-24.

[7]肖庆祥,宋德海,宋乐信.农家漏斗式双瓮厕所介绍[J].中国农村医学, 1982(05):7-8.

[8]韩央迪.从福利多元主义到福利治理:福利改革的路径演化[J].国外社会科学,2012(02):42-49.

[9]何熙,刘志祥,张韵.重庆市农村厕所改革现状浅析[J].四川环境,2021, 40(05):241-245.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财经学院)

责任编辑:李政

猜你喜欢

厕所革命陕西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陕西音乐如何演奏?
走近你,我的陕西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农村“厕所革命”功在千秋(点评)
中国计划用“厕所革命”提振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