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兰进化中

2023-05-30EnzaTamborra

安邸AD 2023年1期
关键词:泳池米兰场馆

Enza Tamborra

这是我接受艺术训练的地方。在这里,美感(最早是我的祖父教给我的)一直激励着我,给予我指引。毗邻的布雷拉美术馆(Pinacoteca di Brera),学生可以免费进入,它也对我有重要影响。如学院网站上所述,布雷拉美术学院的历史是“通往未来的旅程”。它由奥地利女王玛丽娅·特蕾莎(Maria Theresa)创办于1776年,这里并不只是一个教授艺术史的地方,而是一个将艺术、科学和文学相统合的文化中心。自创立起,学院便与欧洲文化界建立了深厚联结,并逐渐创设年度展览,那些展览是意大利在19世纪时极其重要的当代艺术活动。如今,从地下室的档案馆中,有些以前的珍贵作品会被选出来,在院内展厅定期展出。从它们前面走过,你会深受触动。布雷拉美院的价值是它跨越边界,不受制于空间和时间。这也是米兰国际家具展在当下和未来的定位。它是一项综合设计、技术、建筑、图形及影像的多学科活动,远不止于每年那些纯粹、精彩且不可或缺的展览时刻。事实上,在60年的时间里,从家具展向外辐射延伸,已经形成了一个广阔无比的全球社群,其中不仅有专业行家,也有热爱设计与美学的人们。

大学时,我学的是舞台设计,戏剧的世界一直是我的第二个“家”,是我的热情所在。所以,这个地方对我来说很亲近,我对它的感情就像是亲情。自2001年以来,这座初建于1904年的前工业厂房,成为了斯卡拉歌剧院的工作坊。因此,当我们在其中工作的同时,也面向它那一段与特定用途有关的久远历史。总计44000平方米的面积有一半被划分为三个场馆,后来被改造为斯卡拉歌剧院的“幕后”空间,用于剧院布景涉及的手工艺制作,从舞台布景到道具雕塑、热成型、木工艺、机械车间、布景组装、定制缝纫、服装设计,甚至洗衣。空间还容纳了60000多件舞台服装,并设有合唱团的练习室和用于导演排练的舞台区。这里保存着米兰的歌剧、音乐和舞蹈的历史,在米兰造就,又为全世界所知。

这里是米兰的核心区。新近建成的塔楼连成一片建筑森林,曾经废弃破落的城区经过重新开发,与周围的社区保持对话,并与现有建筑达成平衡。在新建的建筑之间,有一座建于19世纪末的新艺术风格建筑。它最初是铁路仓库,但在20世纪变成了电影内景摄影棚和当代艺术工作坊。如今,这里容纳了一家扶持可持续发展文化的Fondazione Riccardo Catella基金会和一间提供米兰风味菜系的Ratanà餐厅,内部装潢皆以遗留的工业古迹为特征,体现了空间与其地域及城市之间息息相关。Porta Nuova项目意味着一个超现代的、近乎未来主义的米兰。当然,处在跃变进程中的米兰并不否认它的人文起源,包含源自民众的丰富手工艺传统和文化活动。在这里,一个公园与多个都市花园在对话,讲述的是自然。同时,整个城区更新改造项目的建造也采用了环保新技术,确保通过LEED(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认证,包括使用可再生能源、光伏板、高性能绝缘材料、可回收和无污染的建筑材料,以及用于花园灌溉的雨水收集系统。这里就像是一片由历史和未来的碎片组成的马赛克。

米兰大教堂广场是意大利最大的广场之一,是米兰的地标。它于1865年建造为现在的形象。广场中最突出的是哥特风格的宏伟大教堂,四周排列着不同时代的建筑物。在广场较长的两侧,有相对的柱廊入口,一侧是埃马努埃莱二世长廊(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II),另一侧是阿仁伽里奥宫(Palazzo dell'Arengario)的两栋塔楼。在这里,历史与当下无时无刻不在对话。Arengario宫是广场上最后建成的一座纪念碑建筑,为完成1936年的米兰城市更新计划而建。在2007年,也是最近的一次修缮工程中,在外立面添加了一面近500平方米的LED屏幕,同时配备移动技术,并与一间新闻编辑室连接,能实时向市民通告资讯。如今的Arengario宫是二十世纪博物馆(Museo del Novecento)的新馆,其馆藏中有最全面的关于未来主义的收藏(未来主义艺术运动正是由意大利的先锋派发起的)。博物馆的重要馆藏作品有Lucio Fontana创作的“霓虹结构”,这是他于1951年为第9届米兰三年展的楼梯间天花板设计的灯光作品,后来被安置在这里,在一个装有落地窗的厅室,面朝大教堂广场的景致。这件作品使用和试验了一种在当时而言崭新的表达方式:那便是霓虹灯作为一种艺术语言的形式。而美术馆与其建筑也和这座城市建立了进一步的联系:内部的螺旋坡道,衔接着塔楼的不同楼层,从地下层直达俯瞰大教堂的顶楼露台。这里,展现的是米兰无止息的生长和城市文化的酝酿。

在米蘭,Piscina Cozzi是游泳的象征,也喻示着这座城市的前卫性格。事实上,它是意大利首个室内泳池,也曾经是欧洲最大的泳池之一,其特别之处还有它建造时所采用的先进技术和快速的施工期,当年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仅用大约6个月就建成了。这也是我人生中潜入的第一个泳池。这座游泳馆在1934年5月落成,由建筑师Luigi LorenzoSecchi设计建造,以Roberto Cozz(i 1893—1918)名字命名。馆内有一个33米长的泳池(在20世纪50年代前是奥运会标准规格),跳台下方的泳池深度有5米,因此今天仍适用于特殊训练,特别是某些无法在一般泳池进行的训练,譬如消防队潜水员的训练。这座由大理石和红砖构成的建筑,建在全市最通达的交通路线网络内,并且在南北方向的主轴线上,阳光可以在一天中很多时刻照进场馆。场馆的地面空间经历了随时间发生的自然演变,始终能满足公众的需求,包括在20世纪初曾作为旅行者和男士的公共洗手间,那时的大理石地板和马赛克装饰至今依旧可见;曾作为公共洗衣房运营到1979年;现在是一家击剑公司的训练场馆。20世纪80年代,场馆的更衣室和淋浴间经过翻新,后续进行了更多现代化改造措施,2016年安装了环保照明系统。2021年米兰设计周期间,馆内墙上新添了一幅246平方米的壁画,作品名为Be Water ,由艺术家Maurizio Cattelan和摄影师Pierpaolo Ferrari联手创办的Toiletpaper杂志社完成,这座建筑具有毋庸置疑的重要历史意义和不朽的魅力。

猜你喜欢

泳池米兰场馆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身在青岛,遇见米兰
2017春夏米兰时装周
场馆风采
泳池派对
杀人的泳池
泳池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