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期待”之心,守望“期初”之美

2023-05-30曹斯 方菊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1期
关键词:期待新学期开学

曹斯 方菊

新学期承载着新梦想、新希望、新期待,然而每逢学期开学“悲寂寥”,学生各种各样的假期综合征层出不穷,令家长和教师应接不暇。最糟糕的是,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新学期的学习生活状态,对其后期的成长和发展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心态,快速融入新学期的学习生活节奏,对于学生适应新学期乃至未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追根溯源,厘清假期综合征

假期对于多数学生而言,是一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时空存在。与学校教育相比,假期的作息时间相对宽松,没有同学的相伴,没有教师的指导,每个学生都自由地生活在各自家庭之中。这样就意味着学生处在无指导的自由、无教师直接介入的自主、无学生群体生活的自立状态。这种状态下,教师与家长难以发生有教育意识的教育过程。因此,学生在假期往往会以最原生态的方式去耗费自己的时间、消磨自己的意志,如无规律的作息与饮食、松散的学习方式、相对封闭的社交环境、无节制的上网等。这种生理与心理上的松懈使得大多数学生在开学初无法快速融入新学期的学习生活节奏,以至于在行为和心理上对新学期的到来产生一定的排斥感。

在假期中,家长作为教育主体之一存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美国学者爱普斯坦提出“交叠影响域”理论的核心观点就是学校、家庭和社区对儿童成长产生交互叠加的影响。当家长口中的“神兽”在开学初即将要离开父母走进校园时,父母表面松了一口气,内心却是焦虑不安。多数低年段的家长会担心孩子作息时间调整、适应不了开学环境等问题,而高年级的家长则担心学生的开学初摸底考试成绩或人际关系相处等问题。家长的这种焦虑不安会因为交互叠加的影响直接传导给孩子,使得孩子在面对新学期的到来时产生一定的抗拒心理。

《学做情绪的主人》一文中的小融同学显然因为经历了线上课堂和假期这一段较长时间的脱离物理性存在的集体生活,使得他在学期初的环境融入、人际交往等方面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以至于他用过于偏激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与此同时,特殊的家庭环境使得家庭教育的正向引导作用在小融身上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让小融在情绪的沼泽里越陷越深。

由此看来,假期综合征对于学生而言,不但会引起身体上的不适,而且会引起情绪上的心烦意乱和抗拒逃避。那么,如何面对一时的情绪低落,尽快地消除假期综合征对学习生活造成的影响,以良好的状态投入新学期的学习生活中去呢?

二、统筹规划,告别假期综合征

自主、自律、充实、有序的假期生活是自然而然进入新学期的前提。要想彻底告别假期综合征并不能仅仅依赖于开学初的调整,而要在整个假期,甚至是上一学期末、假期开始前进行一系列的统筹规划,才能让下一学期充满喜悦与期待。这里准备从假期初(上学期末)、假期中、假期末(学期初)三个阶段,来分析如何告别假期综合征。

1.假期初(上学期末)

班主任在假期初需要对学生整个假期有所规划和引领,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征策划和安排不同的特色项目——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式学习为载体,设计不同的充满本土特色或彰显时代气息的主题方案,如气候变暖、少先队员眼中的二十大等。通过协同学生、家长、学科教师多方参与,给学生安排生动的、自主的、开放的假期任务,以此来消除学生可能在假期出现的消极、倦怠的情绪或行为。打破原有不同学科内容相对单调、形式相对单一的假期作业,去挖掘、整合更多的假期生活的教育资源。通过不同形式的假期任务为下一学期期初精彩纷呈的学生成果展示做好充分的铺垫。

2.假期中

假期中的休养生息、自我调整、执行规划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在整个假期过程中,教师需要协同家长关注学生自理自立的生活样态,帮助学生调整正常作息,以项目式学习为主线,继续进行学校所学,最终促使学生学会成为自己的主人,安排好自己的学习生活,完成自己认领的项目任务,为学期初的展示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期间,教师既是学生的指导者,也是学生和家长的协作者。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确定每个阶段的时间节点,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在相关的班级群平台中发布自己的项目任务进程。隔空的督促和指导,可以让整个项目循序渐进地开展,同时也可以及时解决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让学生在假期中体会到团体协作的参与感、项目推进的欣喜感、外部肯定的成就感,从而能在较长的假期中坚持完成项目。

在整个假期中,在共同的项目任务协同下,教师、家长、学生虽然存在于不同时空的综合教育体系中,但教师专业的推动、家长全力的配合,会促使学生在完成相关任务的过程中,规律且充实地度过整个假期。

3.假期末(学期初)

“生活需要仪式感,学生成长也需要仪式感。”如同电影《小王子》中狐狸所说:“仪式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仪式感对于青少年来说不仅是一种精神上的礼仪,更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个体的内驱力,同时借助仪式感能够达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学期初,班主任或学科教师可以通过班级展示、校园展演、多元评价等方式,通过个人或小组、单学科或综合技能,让假期不同的精彩学习生活,通过差异化的形式一一呈现。教师利用多元評价形式,给予项目中不同学生有针对性的肯定或奖励,让每个作为主人翁的学生都能在充分的互动中收获认可与尊重,感受到成长的快乐与分享的喜悦。

这样的学期初活动既回应了上学期末任务,也开启了这学期开学任务,也为这学期期末作出了铺垫。教育存在于具体的人的全时空中,教育也是一切良性循环的开始。准备充分且丰富有趣的学期初生活,不仅能促进学生精神状态的改变,也激发了学生在新学期的学习内驱力。

用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方式贯穿假期的始终是一项有益的探索。早在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的李家成教授就用“你好,寒假”“你好,暑假”的项目做了相关的教育实践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如何做好期初准备时,我们更多时候关注的是如何做好期初的准备工作,但教育是一个系统且长期的工程,每一个节点出现的问题并不能割裂成块状分析。面对期初时学生的恐惧和焦虑,教师大多数时候会建议学生提前建立“行为和心理缓冲期”,提前告别“假期模式”,如早睡早起、按时就餐等。但如果在整个假期中,学生都是处在规律有序的作息、充实快乐的学习中,不将作业任务视作负担,积极且欣喜地去完成自己的项目任务,那开学则会成为期盼的时刻。

教育是需要多类主体共同参与完成的,看似简单的“规律有序的作息、充实快乐的学习……”其中任何一项的实现都不可能依靠某一类主体独立完成,它一定是依赖于学生、家长、教师三方的互动协作。假期中,教师和学生主体间的交往与互动更多借助互联网来实现。教师的物理性在场或虚拟性在场都同样重要,他需要通过自己的介入来影响学生和家长的生活学习习惯。家长作为假期中主要的、以成人身份出现的教育主体,需要更加关注、照料学生。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会出现假期中的“暂时放纵”和假期末的“骤然收紧”,这样的陪伴方式显然不适合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特别是隔代养育的家庭,老人对孙辈的溺爱与放纵都是假期综合征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如同《学做情绪的主人》一文中的小融,跟着外婆居住,老人的纵容让孩子在居家学习阶段缺乏规则意识和自我约束,使得学生重返学校后不适应学校的行为规范。因此,教师除了保持与学生同在的状态之外,对于家长也要给予积极的互动与引导。通过教师的推动,促使教育主体之间一直保持同频共振的状态,使得教育主体之间相互有意识地影响着。小融同学通过教师的心理引导——让孩子认清自我价值、得到外部认同,家长悉心陪伴——用温暖软化孩子尖锐的内心。通过学生、家长、教师的同频共振,让孩子在学期初无论在心理上还是行为上顺利过渡,适应新学期的节奏,融入班集体中。

教育价值和目标是教育行为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假期生活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種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式学习为载体的假期安排结合了学生兴趣,融合了多主体参与,实现了假期生活的丰盈与学期初生活的创生,使得假期生活与学期初生活融会贯通。这样从上一学期末到假期中,再到开学初的一系列安排,家校协同合作,使得假期综合征问题迎刃而解,学生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充满挑战、充满吸引力的新学期,从而使开学初的“期待”成为可能。

[本文系2021年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学校的班级生态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1GA057)、湖北第二师范学院2020年校级教研课题“基于生态型班级构建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项目编号:X2020030)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家成.在教育空隙处开展教育研究——以“你好,寒假!”之寒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研究为例[J].教育学术月刊,201(06).

[2]Epstein J. L.. Theory to Practice:School and FamilyPartnerships Lead to School Improvement and Student Success[M]/C.L..Fagnano,B. Z. Werber,Eds.,School,Family,and CommunityInteraction:A View from the Firing Lines,Boulder,CO:WestviewPress,1994.

曹 斯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湖北省班主任工作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长江班主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班级管理。

方 菊   湖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班级管理。

猜你喜欢

期待新学期开学
战“疫”中的新学期也是一次大考
写给新学期
开学啦!
开学了(2)
新学期,谦虚行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新学期,你准备好了吗
开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