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人工智能伦理共治共识

2023-05-29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3年8期
关键词:伦理道德人工智能

教育是针对人的研究,教育手段连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要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就要考虑伦理的问题。

在科学技术缓慢发展的人类早期年代,由希腊语“道德”一词和拉丁语“风俗”一词组合而成的“伦理”,刻画了人和人之间言行的道德准则,用来对道德、道德问题及道德判断进行哲学思考。

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作为人类理性实践的结晶,科学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渗透进人类社会,甚至对政治、文化等产生深刻影响。传统科技发展往往采取所谓的“技术先行或占先行动径路”模式,以发展技术为优先原则,体现出一种强大的工具理性,即“通过缜密的逻辑思维和精细的科学计算来实现效率或效用的最大化”。这种对技术效用单一维度的追求使得技术发展逐渐偏离“善”的方向,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风险。为确保科技发展的正当性与合理方向,在科学的社会建构思潮影响下,科技伦理应运而生。相较于传统工业时期以安全性为表征的技术风险,关涉人类福祉、公正等核心价值的伦理风险正成为当代科技发展引发的主要消极后果。

潘云鹤院士认为信息空间、物理空间和人类社会三元空间已经来临(如下图)。三元空间中的伦理学討论不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是人与自然界既定事实之间的关系,而是人类与自己所发明的产品在社会中所构成的关联。因此,人工智能具有技术性和社会性双重属性,人与机、机与机以及人机共融所形成的社会形态应遵守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

将计算手段运用于社会发展中,既要考虑这项手段所带来的危害性,又要防止技术发展所造成的束缚。我国也就此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和《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等政策文件。

人工智能是通用目的战略技术,通用目的技术具有普遍适用性、动态演进性、创新互补性等特征。人工智能作为通用使能技术,一样具有上述特点。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此前也发布了《人工智能知识点全景图:迈向智能+时代蓝皮书》,对人工智能教与学的知识点历史发展和建设思路进行思考。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使能技术、赋能社会,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猜你喜欢

伦理道德人工智能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