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优化设计的思考

2023-05-27吴美琪

设计 2023年9期
关键词:礼堂农村建设

吴美琪

关键词:文化礼堂 优化设计 地域特色 空间布局 精神家园

引言

新时代下为持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此后为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支持建设文化礼堂”。紧接着全国各地积极响应政策,相继建起一座座农村文化礼堂,筑就一个个新的农村文化地标。早在2013年,浙江省就响应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召,提出了“万家文化礼堂引领”工程,并作为当年度政府十件实事之一。按照“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定位,浙江在全省广泛开展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随着项目的推进,如何优化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让文化礼堂真正“活”起来,从而充分发挥文化礼堂作为精神家园载体的重要作用也愈发值得深思。

一、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目的与功能定位

农村文化礼堂是建制村级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文化艺术活动场所,是集文化资源整合、民俗传统弘扬、国家政策宣传以及文体活动等于一体的农村综合文化公共空间,同时也是一种新的公共文化服务形式。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依托于农村自身特有的自然和人文历史资源禀赋,利用现有的公共空间(如旧的祠堂、寺庙、废弃的教学楼等)进行改建、扩建,如图1,或者是重新规划场地新建礼堂、讲堂、老年活动广场等场所,如图2。农村文化礼堂以有场所、有展示、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等为基本标准。其主要职能为:文化艺术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宣传教育等。

(一)文化传承载体

在文化礼堂的建设中,文化是核心,礼堂是载体。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为乡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一个鲜活的载体,其通过设置室内展厅、手工室、文化长廊等各类功能区,以实物展示,传统手工创作,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方式呈现乡土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室内展厅是礼堂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文化宣传方式,例如宁海县海头村的“记忆馆”,陈列着传统的女红器具、生产工具,使人深刻地感受到当地的农耕、渔业、女红等文化。文化礼堂的建设改变了原先农村文化封闭或半封闭的状态,通过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展现了当地特色,同时满足了农村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和文化需求,最终达到凝聚文化、传承文化的作用。

(二)人际交往平台

农村文化礼堂作为人民的精神家园,提供了诸如茶话室、活动室、排练室等交流互动场所,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当前农村中存在大量独居老人和留守儿童,他们自身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较弱,因此如何将此类人群纳入统一管理,在保障其安全的同时减轻孤独感是许多乡村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化礼堂作为人际交往平台,为全体村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很好地减轻了留守人群的孤独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此外,礼堂中开展的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增加了农民群众之间的交流,对邻里关系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文化礼堂是村民交往的媒介,积极推进文化礼堂建设有利于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有利于培养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凝聚力,从而促进农村地区的和谐稳定。

(三)思想教育阵地

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始终贯穿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礼堂中开设的文化讲堂、图书阅览室、宣传角等功能区,不仅讲授了科学文化常识,同时也对村民进行了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思想理论宣讲平台,各文化礼堂定期开展的讲座宣扬了红色文化、法制文化、孝文化等诸多优秀文化,丰富了村民精神世界,增强了精神力量。此外,各礼堂图书阅览室结合当地特色举行的各色主题读书日活动承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覆盖了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以阅读的形式促进村民吸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使得广大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面的了解与认知,同时也提高了村民对各种政策的接受度和配合度,从而有力地推进了政策在基层的执行。

二、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实践中存在的功能缺失与错位现象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浙江省的一项重要惠民工程,一经提出就在全省各地掀起了文化礼堂建设高潮。截至2020年底,浙江省已建成17804家文化礼堂,在500人以上的行政村中覆盖率超过90%。以宁波市为例,自2013年响应省政府把文化礼堂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的号召以来,宁波市围绕省委省政府“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的统一部署,按照“为民、利民、便民”的要求,体现生活化、本土化、内在化的特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目前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2237家,实现500人以上行政村全覆盖,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随着工程的持续推进,文化礼堂建设发挥了明显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以宁波市为例,具体分析如下 :

(一)建筑设计与乡土文化融合度低,缺乏地域特色

调查发现,多数文化礼堂的外观设计偏向现代化,在逐渐满足于千篇一律的楼房建筑中,礼堂失去了当地传统建筑的风貌和文化内涵。其内部设置也大同小异,往往仅包含礼堂、讲堂、阅览室、文娱活动室等基本区域;在外部来看,则仅建有文化长廊、篮球场、操场等常规活动空间,整体布置单一且功能結构趋同。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建设者对乡村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不足,建设过程中忽视了当地文化的融入,依样画葫芦地照搬照抄,一味地追求效率而忽视内涵,严重缺乏地域特色,造成了文化礼堂如出一辙的现状,“一村一色”“一堂一韵”难以落实。

(二)功能分区设置不合理,缺乏对特殊人群的考虑

目前文化礼堂的建设主要由村委会根据《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标准》自行设计,虽大多符合“五有三型”的建设标准,也包含“三庭两廊一厅”的基本结构,但由于缺乏专业的设计知识,在空间布局上还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

首先,主次关系颠倒或不明显。文化礼堂作为农村思想建设的主阵地,礼堂和讲堂是最为重要的两个部分,应位于整个建筑的核心区域并具备充足的空间,整体建设上应以二者功能的发挥为主要目标。而如电脑房、保健室、书画室等各种用于休闲娱乐活动的文体、辅助用房则不应占据过大的面积,有些设计人员在设计之时没有正确认识到礼堂的作用,片面追求娱乐性和舒适性,华而不实,造成礼堂主要功能的缺失。

其次,有些礼堂存在功能分区界限模糊,布局混乱的问题。如排练室、乒乓球室等喧闹活动场所与阅览室、办公室之间没有明显的隔断,健身设施与篮球场等距离过近,闲置房间堆放大量杂物等,这不仅影响村民的正常活动,造成空间浪费,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再次,很大一部分礼堂的设计缺乏对特殊人群的考虑。由于农村人口主要以老年人和儿童為主,这类人群往往行动不便,依赖于无障碍设施。而部分礼堂的选址偏僻、功能室设置在较高楼层,欠缺无障碍设施,这严重打击了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积极性,不利于文化礼堂的发展。

(三)缺乏长效发展机制

首先,管理机制不健全。文化礼堂功能的发挥需要有完善的管理体系,目前大多数文化礼堂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管理体制较为落后。同时,文化礼堂的管理者基本都是当地的村干部,他们大多身兼数职,没有足够的精力对礼堂进行管理,对于文化礼堂如何建设、如何管理,如何发挥功能也缺乏专业的思考,不懂得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具体矛盾具体分析,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礼堂的长期发展。

其次,建设资金匮乏。文化礼堂无论是前期的场地建设、设施增添抑或是后期的运营管理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当前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经费主要来自于上级拨款、乡贤捐助以及村内募集而来的额外资金,但这远不足以维持文化礼堂的长期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礼堂的建设以及活动的开展。

三、充分发挥文化礼堂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设计思考

“美丽乡村”已经成为浙江的一张名片,农村文化礼堂逐渐成为了农民群众的心灵栖息地和精神殿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坐落在乡野的农村文化礼堂便是这样一座座文明地标,让人们认识了一条根植于浙江大地的乡土精神脉络。

(一)文化礼堂建设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在其《建筑十书》中提出了建筑的三原则:适用、坚固、美观。农村文化礼堂作为建筑综合体,其设计首先要遵循整体性原则,同时兼顾适用、坚固、美观三要素,充分考虑建筑各组成部分和功能的需要,体现整体与部分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关系,使整体与部分达到高度统一。

2.地域性原则

正所谓“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文化礼堂作为文化地标,是乡村历史的缩影、乡村精神的载体,因此在建设中必须结合当地特色,可以从当地传统的建筑中提炼设计精华,吸收代表性建筑的精髓,在传承中创新,并通过对外形、立面的设计展现其独特韵味,突出地域属性。

3.人文性原则

农村文化礼堂作为兼具多种功能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其建设目的在于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就要求在建设上充分考虑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在礼堂设计上照顾不同人群的需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4.实用性原则

文化礼堂是政府和社会共同投资兴建的文化教育保护设施,功能实用、经济适用是其建造设计的宗旨。因此尤其需要注重各功能分区的规划设计,优化空间布局,充分发挥文化礼堂的作用。

(二)文化礼堂建设优化策略

为了更好地发挥文化礼堂的作用,针对调查中发现的文化礼堂建设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如下几点意见:

1.注重因地制宜,提取地方特色元素,凸显地域文化特色

2019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支持建设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等设施,培育特色文化村镇、村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虽然有一套明确的建设标准和要求,但这仅仅是基本框架,没有对具体建设样式做出限制,而现如今文化礼堂的建设风格大多千篇一律,建筑风格倾向于现代化,缺乏辨识度。文化礼堂作为文明地标必须有自身独特之处,在建设中必须处理好“标准化”与“特色化”的关系,否则就失去了“地标”的意义。

第一,在选址上,农村文化礼堂是村文化艺术活动中心、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实用高效是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先决条件。因此,礼堂应建设在人口聚集、位置适中、交通便利的地方,从而达到方便集散人流开展活动的目的。其次需考虑各行政村的规模大小和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合理控制建筑密度和占地面积,可与村委会、养老院等合建以节约成本、提高村庄用地的使用率。著名建筑大师赖特提出了有机建筑理论,强调建筑的整体性,认为建筑需与自然和谐共生。因此在设计中要充分运用当地自然环境,依靠自然存在的河流、湖泊、树林等设计礼堂,使建筑风貌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既做到环境美观,又能对这些自然景观进行一个合理的利用和保护,如图3-4。

第二,在外观设计上应当庄重大方,符合礼堂的实用性原则,同时尽可能保留当地传统的建筑风格从而突显地方和民族特色。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当地的材料和传统工艺,在设施布置上,可以将废置的老旧物件,如石墩,风车,石磨等作为设计元素,加以改造变成桌椅及装饰物,兼具传统韵味又做到绿色环保。其次,可以在礼堂、讲堂、文化长廊等建筑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如马头墙、门楼等,做到古今结合。以地处江南的浙江为例,傍水而居是不少村庄的最大特点,因此可以将水这个元素通过廊桥、亭台等方式嵌入礼堂的设计中,体现当地水乡文化,也使得礼堂的整体风格更加接地气,给人以亲切的感觉,如图5。

第三,必须要提取乡村文化并进行融合,做到“一村一色”。古语有言“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特色性是文化礼堂长效运行的生命力之所在。在推进礼堂建设过程中,既要注重基本要求,更要注重挖掘地方特色,同时必须要尊重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传统、风水观念,通过将其合理利用、深入挖掘和有效整合,融入设计理念中,使得传统文化在影响文化礼堂设计的同时也得到有效保护。文化礼堂作为历史文化传承和教育的舞台,应该积极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江北河东村基于“慈孝文化”将文化礼堂建成了“孝道地标”。高塘浃江文化礼堂以“一江一闸三碶六桥”和“十二地名”为脉络设置了浃江风情馆、风土人情馆等主题分馆。这些都充分挖掘了当地悠久的历史人文,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礼堂建设相结合的成功案例,如图6。

2.正确认识礼堂核心功能,优化礼堂空间布局,注重安全合理

在功能定位上要处理“科学化”和“娱乐化”的关系。要紧扣“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定位,充分实现礼堂传承文化、丰富娱乐生活的功能。总体来说,整体布局要以功能分区的规划为主,要体现层次性,分清主次关系,同时注重其开放性和联系性,加强各功能区域之间的衔接,从而在发挥礼堂主要功能的前提下满足村民的各种需求。

第一,礼堂、讲堂作为文化礼堂中使用最频繁的区域,应该位于整体建筑的中心位置或单独设立,突出其重要性。在内部装饰上,“两堂”首先要保证宽敞明亮,同时既要注重展示主题和特色,又要避免设置过多的陈设导致喧宾夺主,如在舞台或讲台周围加入牌匾、对联、屏风等传统元素,既不失庄重性,又彰显了特色。此外在桌椅的选择上,可以选用当地传统的木桌木椅,并进行适当改进,如加入坐垫、调整弧度等增加舒适性,突出讲堂的文化气息,如图7-8。考虑到“两堂”的定位,礼堂区域应重点突出其实用性。现代元素的引入能极大地提升“两堂”功能的发挥,如投影仪、音响等,为了避免突兀,可以通过在表面添加装饰物使其融入礼堂的整体风格,此外还可以参考影院的设计,在墙面上进行文化主题的雕刻、挂置老物件等增加凹凸性,以达到减少回声的目的,在改善村民视听体验的同时起到宣传、纪念的作用,给村民以亲切感,从而更好地融入到礼堂的活动中。

第二,文体、辅助空间作为村民的休闲娱乐场所,要在考虑便利性的前提下划分为动、静两类区域,分别布置在礼堂两侧,并结合村民需求对各功能区进行合理规划,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图书室作为村民阅读学习的场所,是除了“两堂”以外最为重要的功能区,根据其特性应设置在采光良好、远离街道的区域,同时配备遮光性良好的窗帘,避免阳光对藏书造成破坏。在内部设计方面,图书室应采用暖色调灯光,张贴图书宣传标语,并配备管理台确保村民借阅更加合理有序,从而营造安静、温和的读书氛围,如图9。其他功能区如观演区、老年活动室等活动场所宜设置在远离阅览室的区域,避免相互干扰。观演区应具备多种功能以满足演出、庆典等各种要求,老年活动室应配备相应的休息座椅和急救设备,同时考虑到建设成本等各方面因素,区域设置不宜过大。总体而言,不同功能区的位置及设计要充分考虑其自身特点。

第三,文化礼堂内的各种墙面也是重要的宣传窗口,如围墙、走廊、连廊等,可以进行绘画、雕刻等创作,增加墙面的色彩和层次感,,在不影响正常通行的前提下全面展示乡村的文化沿革、乡风民俗,如图10;如果有闲置区域,应该避免堆放杂物,有条件的文化礼堂可结合本村实际将闲置房间改造成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动用房,例如养老服务站、少数民族文化陈列室等;也可以用来承接村民的红白喜事,举办婚礼、成人礼、升学礼、祝寿礼,做到维系村民关于家庭的集体记忆的作用。同时应该充分利用各个功能区的资源,如利用书画室、手工室中村民创作的作品对整体建筑进行装饰,既做到了美观环保,又满足了村民的成就感,同时吸引了年轻一代加入创作,有利于传统手艺的传承。

第四,为了方便老人及残障人士,礼堂需要参考养老院的设计,将此类人群的活動空间布置在建筑首层,并尽可能完善礼堂周边及内部的出行条件。具体来看,设计时应考虑在礼堂各入口、台阶处设置无障碍坡道,同时在走廊等区域安装护栏和扶手,并设置休息长椅,此外应创建纯粹的步行空间,设置专门的人行通道,做到人车分行,同时礼堂地面铺设应尽可能的采用防滑地砖,以保障老年人、残障人士的正常安全通行,使得各类人群都能更好地感受乡村文化礼堂,提高其参加礼堂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发挥文化礼堂的作用,如图11。

3.加大投入力度,优化礼堂管理体系,拓宽资金获取渠道,保证长效发展

第一,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促进乡村共同体发展。乡村建设需要依靠政府力量、社会力量以及市场力量共同推进,文化礼堂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政府的支持起到了主要作用。因此,要切实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保障文化礼堂建设的顺利开展,尽可能避免因为资金短缺而造成的问题。同时应制定全省、全市范围内的发展规划,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推动农村文化礼堂的长效发展。此外还要加强评估规划能力,适当增加激励机制,以物质奖励的方式激发各村的建设意识。

第二,提供完备的组织保障,优化管理体系。农村文化礼堂要持续发挥作用,“管”比“建”更为重要,因此文化礼堂必须做好后续运营工作。首先,要完善管理机制,明确分工责任,将文化礼堂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个人,做到“事事有人管”,提高文化礼堂工作的计划性、步骤性。其次,可以实行村委干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让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充分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引导群众建言献策,把礼堂的事变成村民自己的事,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

第三,积极开拓融资渠道,保障资金供给充足。目前,浙江省各级政府已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但是由于礼堂数量庞大,建设标准不断提高,所需的经费越来越多,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远远不足以维持长期发展。因此,礼堂需要拓展资金获取渠道,如通过寻求公益基金、乡贤人士的支持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同时应引入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提高资金管理水平,保障文化礼堂可持续发展。

结论

文化礼堂作为新时代极具特色的农村文化地标,既是乡村振兴的成果,也是满足人民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产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设计文化礼堂是充分发挥其各项作用的必然要求,因此在设计中要充分结合当地特色,体现地域属性,并兼顾功能发挥、安全等多方面要求,优化空间布局,做到“形神兼顾”,真正实现“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设计理念,实现文化礼堂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礼堂农村建设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全国最美的10所高校礼堂
The Cultural Highland
Village Gala Shows during Spring Festival in Rui’an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