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数字素养教育融入学习型社会建设对策研究

2023-05-26杜永华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数字化

杜永华

摘 要:文章概括了全民数字素养教育融入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现实背景,分析了全民数字素养教育的实践进展,提出了科学制定全民数字素养教育融入学习型社会建设规划、探究了全民数字素养教育融入学习型社会建设创新模式,以及全民数字素养教育融入学习型社会建设实施机制等对策路径,以期全方位提升我国数字教育水平。

关键词:数字化;全民数字素养教育;学习型社会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3)04-0084-03

1 背景

202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研究所发布《拥抱终身学习的文化》报告,提出要在2050年前建成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愿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1]。2021年11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明确指出到2025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2035年基本建成数字人才强国[2]。2022年3月,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2022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对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作出安排部署[3]。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从国家战略高度对文化数字化建设进行了总体部署,为全民数字素养教育融入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4]。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战略[5]。由此可见,探索全民数字素养教育融入学习型社会建设、构建全民终身数字学习体系、加快提升劳动者数字工作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数字生活水平势在必行。

2 全民数字素养教育实践成果概述

现阶段,数字化正在重新塑造人类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与生产方式,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章节。数字技术促使新业态不断涌现新动能,数字教育资源、数字技能培训、数字产品和信息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和开放共享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此背景下,教育数字化既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不可否认,教育数字化同时也存在数字鸿沟较大、数字道德失范等问题。数字素养是对数字科技、数字生活、数字产业的认知和应用,是当前人类必需的核心素养之一。学习型社会建设亟待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学界立足我国国情,围绕数字素养教育主旨进行了丰富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多元研究热点逐步显现,如:刘晓等分析了数字化转型与劳动者技能培训的内在联系[6];王世伟提出要以高端数字化人才引领推动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7];吴雁程以英国开放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化生存”项目为例,提出了轻量级全民数字素养教育实践[8]。还有学者提出通过数字素养教育云App、数字素养教育云微信版、数字素养教育云小程序、数字素养教育云电脑版等丰富学习方式,读者既可利用多媒体投影实现视频体验,也可通过下载可看、可听、可信、可感的数字素养教育读物感受沉浸式场景化体验[9]。有鉴于此,笔者尝试通过全新视角对如何借助学习型社会建设提升全民数字素养教育进行探讨。

3 全民数字素养教育提升對策及建议

3.1 科学制定全民数字素养教育融入学习型社会建设规划

3.1.1 加大优质数字资源供给力度。政府部门要为全民数字素养教育融入学习型社会建设高质量发展大计谋篇布局,挖掘学习型社会建设人文内涵,阐释学习型社会建设和全民数字素养教育科学内涵,明确学习型社会建设目标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之举,推动全民数字素养教育融入学习型社会建设新领域,打造全民数字素养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实现课程供给、社会需求与课程品质协调统一。

3.1.2 打造高品质数字生活。政府部门要依照国家“十四五”建设纲要学习型社会建设目标,与“数字中国”建设高质量发展相结合,与中国文化建设繁荣发展相融合,以全民数字素养教育融入学习型社会建设规划明确长远目标,利用元宇宙赋能教育应用的优势,实施混合式教育,丰富数字素养教育的沉浸感和体验感,培育数字生活的新应用和新场景,加快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

3.1.3 提升全民数字应用能力。各文化教育机构要深刻领悟教育现代化变革的感召力、引领力和实践力,融合专业教育、嵌入教育、通识教育,将全民数字素养教育融入学习型社会建设,提升全民学网、懂网、用网能力;与国际社会接轨,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数字素养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深度融合发展的制度体系。

3.2 探究全民数字素养教育融入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创新模式

3.2.1 拓宽全民数字素养教育融入学习型社会建设新思维。各文化教育机构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拓展全民数字生活、数字学习、数字工作、数字创新四大场景;运用在线课堂、资源库、教育云、课程包、数字实验、在线考试评价等手段培育、壮大全民数字素养教育新业态,筑巢引凤,充实数字素养教育的生力军;利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开展数字素养宣传,以社会化、个性化、体验化、品质化打造数字素养教育的新时尚,确保数字教育常态化,拓展数字素养教育的辐射范围和受众群体,提升全民数字学习与创新的素养和技能。

3.2.2 打造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学习型社会建设样本。各文化教育机构要开展线上调研和访谈,借鉴国内外先进实践,博采众长,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维度推动政策、机制、体制等建设;坚持“以人为中心”思想,提升全民数字素养教育配套服务设施水平,探索社会众筹众创、政府专项支持、联手社区共建、社会名人捐助等多元化的共建模式;注重品质化、精细化、人文化,聚焦协同性、能动性、自主化、个性化、智能化,推动行业间开展跨界、跨学科合作,激发千行百业参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全民数字化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以全新多维机制促进全民数字素养教育融入学习型社会建设。

3.3 探索全民数字素养教育融入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实施机制

3.3.1 加强精准管理。各文化教育机构要进一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图老专家回信精神,健全数字素养教育领导体制,精准施策,完善数字素养教育机制,精心部署、扎实推进,加大数字素养教育文献资源建设的资金投入、科技投入、队伍建设、资源整合等的工作力度;以国家战略高度重构创新体系并完善制度环境,实现全民数字素养教育管理机制法制化、动态化有序运行,加快推进全民数字素养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政策激励措施;完善公众参与机制,联合全社会一起加入提升全民数字素养的行动中来[10]。

3.3.2 创新实践操作。各文化教育机构要不断强化全民数字素养教育融入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创新实践,深化、细化、精化新型主动式学习、跨界跨学科式学习、创新联通式学习以及新型国际化学习等,提升教育效能;提高全民数字素养教育的应用性和体验性,将实体空间的教育者、学习者以及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等与虚拟空间的虚拟技术服务相融合[11],以深度互动促进深度学习;深刻理解学习型社会建设内涵,将数字化、形象化、可视化、情景化、互动体验化与终身教育理念全方位融合,提升全民数字素养教育的参与率和覆盖面;依托数字技术构建云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系统,聚焦全民数字素养教育的协同性、能动性、创新性,以及自主化、个性化、智能化、交叉化,因材施教,提升效能。

3.3.3 打造服务品牌。各文化教育机构要建设高性能数字基础设施,构建全民数字素养教育连续体,重构技术、空间与课程供应链的关系,运用模拟仿真、短视频、在线开放课程以及在线直播教学拓展线上线下学习空间[12];以引领型、嵌入式为切入点,以个性化、品质化为支撑,增强学习者的体验感;完善数字技能培训体系,搭建数字学习服务平台,推出数字素养教育专题展播,联合权威机构,如央视新闻、新华网、长城新媒体等开展网络直播数字素养教育讲座,为读者送去数字素养教育大餐;推动数字资源开放共享,促进数字公共服务公平普及,打造具有较高影响力、公信力的全民数字素养教育品牌和平台,如: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多个机构每年举办大学生数据驱动创新研究大赛,吸引了近200所高校参与,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成效。

4 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全民数字素养既对“数字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也对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各文化教育机构要利用5G和AI等新型技术优化学习链条和教育实践,创新全民数字素养教育学习载体,构建数字素养教育影像室等新型虚拟体验空间,开展云体验服务,打造VR数字素养教育体验馆,提供数字素养教育智能咨询、智能语音导航、智能文献资源检索等服务,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实现数字素养教育,利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构建适合全民数字素养教育的新型学习空间,满足学习者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实现高效深度学习,推动学习型社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2023-01-22].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2] 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EB/OL].[2023-01-22].http://www.cac.gov.cn/2021-11/05/c_1637708867754305.htm.

[3] 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印发《2022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EB/OL].[2023-01-22].http://www.cac.gov.cn/2022-03/02/c_1647826931080748.htm.

[4]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EB/OL].[2023-01-22].http://www.gov.cn/xinwen/2022-05/22/content_5691759.htm.

[5] 習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奋斗,2022(20):4-28.

[6] 刘晓,刘铭心.数字化转型与劳动者技能培训:域外视野与现实镜鉴[J].中国远程教育,2022(1):27-36.

[7] 王世伟.以高端数字化人才引领并推动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J].图书馆论坛,2022(3):11-13.

[8] 吴雁程.轻量级数字素养教育实践与启示:以英国开放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化生存”项目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2021(12):29-36.

[9] 王家莲.主题图书馆场景化阅读推广研究[J].图书馆,2022(5):67-71.

[10] 潘燕桃,班丽娜.从全民信息素养到数字素养的重大飞跃[J].图书馆杂志,2022(10):4-9.

[11] 徐黎娟.图书馆红色文化口述史资源建设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22(4):3-7.

[12] 王家莲.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再造的理论逻辑与实践[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1):64-66.

(编校:徐黎娟)

猜你喜欢

数字化
数字化:让梦想成为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电镀生产流程构建
数字化制胜
数字化博物馆初探
倍压Boost PFC变换器的改进及数字化研究
关于“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