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观察

2023-05-25朱建平刘水娟

贵州医药 2023年4期
关键词:泵入直肠癌营养

朱建平 刘水娟

(1.咸阳市中心医院病案室,陕西 咸阳 712000;2.蒲城县医院肝胆外科,陕西 渭南 715500)

结直肠癌是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目前临床对于结直肠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对老年患者而言,因自身机体组织功能衰退,其术后易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不仅造成代谢水平的升高,还会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加患者继发感染的风险[1]。经临床研究[2]发现,尽早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对改善其营养状态,提高免疫功能有积极作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和致死风险。但鉴于老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衰退现象,限制其肠内营养的吸收,影响其临床治疗效果。目前,已有研究[3]证实,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可以有效调节结直肠癌患者的营养指标,积极改善其预后状况。本文旨在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诊断标准[4],且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结直肠癌术后病理分期为Ⅱ~Ⅲ期患者。排除标准:既往接受过放化疗;术后合并严重的并发症;预计生存期不足6个月;卡氏评分<60分;合并心脏、肝脏、肾脏等重要脏器病变;对化疗不耐受者。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5~68岁,平均(52.07±4.31)岁;体质量指数17.5~24.6 kg/m2,平均(20.01±1.33)kg/m2;术后病理分期:Ⅱ期23例,Ⅲ期27例。研究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3~68岁,平均(51.89±4.38)岁;体质量指数17.6~24.8 kg/m2,平均(20.04±1.35)kg/m2;术后病理分期:Ⅱ期21例,Ⅲ期2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在患者术后24 h内给予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即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输注营养液,视情况增加剂量或调整配方,并适当配合维生素、微量元素进行协同补充。研究组在术后24 h内给予早起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方式:为患者留置鼻胃管,选用肠内营养混悬液(简称:TPF;商品名:能全力;生产企业: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284;规格型号:1.0 kcal×500 mL),根据患者的体质量,以25 kCal/kg·d的剂量采用营养泵持续泵入治疗;第1天先泵入全量的25%,之后再以每日25%的剂量递增,逐渐过渡至全量;初始泵入速度为30 mL/h,之后视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至50~100 mL/h;肠外营养同对照组。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恢复情况,包括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在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采集其空腹静脉血液5 mL,利用迈瑞Mindray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粤械注准:20172400118;型号:BS-230)测定患者的营养状况指标,包括前白蛋白(PA)和血清白蛋白(ALB)。分别在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采集其空腹静脉血液5 mL,利用日本希森美康流式细胞仪(国械注进:20162400784;型号:CyFlow Space)测定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包括CD3+、CD4+、CD4+/CD8+;同时采用LDH释放法检测患者的自然杀伤细胞(NK)。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指标恢复情况 研究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73±1.18)d、(3.30±1.52)d、(4.30±2.52)d,均短于对照组的(5.84±1.84)d、(5.88±1.55)d、(6.88±2.55)d(t=12.062、4.398、4.398,P<0.05)。

2.2两组营养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营养指标PA、ALB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t=4.702、7.751,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指标比较

2.3两组免疫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NK、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但研究组水平高于对照组(t=11.260、5.131、2.984、5.169,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比较

3 讨 论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中一种常见恶性肿瘤,有资料显示[5],该病患病率正呈现逐年升高趋势,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生命健康。目前手术已成为其主要方式,但鉴于老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衰退现象,限制其肠内营养的吸收,影响其手术治疗效果[6]。因此,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提供术后营养支持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有关营养支持治疗的方式至今仍存争议。

本方案尝试在患者术后24 h开始给予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结果显示:研究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说明该方式能够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在营养方面,研究组治疗后PA与ALB水平君高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主要由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还有助于加强机体肠道的免疫和机械功能,进而促进胆汁和胰腺的分泌,加速其排泄,保护患者的肝功能,而且通过肠内营养还可以提供给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谷氨酰胺和膳食纤维,有效纠正患者营养不良的现象[7]。另外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NK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但研究组上述各项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究其原因发现,主要由于肠内营养虽然操作较繁琐,但较之肠外营养,能够更好地刺激患者的肠胃蠕动,进而保障肠胃的血液灌注,降低胃肠粘膜萎缩风险,重建胃肠屏障,保障消化道激素的正常分泌,有效降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保障患者病期的营养需求;同时配合肠外营养能够降低单纯肠内营养所导致的胃肠道不耐受,也能避免肠外营养引起的的消化道黏膜损伤[8]。

综上所述,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预后情况,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泵入直肠癌营养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持续泵入刀口冲洗对于预防封闭负压引流堵管的应用研究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普通肝素微量持续泵入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