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持民企发展“平等”是关键

2023-05-25王哲

中国报道 2023年5期
关键词:平等民营企业经济

王哲

“我们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表达了对民营经济的深厚关切。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20多年来,从党中央到地方党委、政府,都强调要把民营企业家当成“自己人”,对企业参与竞争一视同仁。习近平总书记重申“三个没有变”: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中央的大政方针,近年来,在放宽民营企业准入方面,国家出台了不少政策,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但当前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还存在体制性、政策性障碍,消除市场准入障碍、为民营企业提供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是当务之急,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名义上平等、实际上不平等的潜规则问题亟待解决。

非平等竞争是困难根源所在

为什么近年来在实践中不能彻底消除各种针对民营经济的歧视现象,甚至有些歧视问题愈演愈烈?

“主要问题不是出在法律制度中,而是出在对宪法的落实上,出在对党中央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上,出在日常的经济管理甚至个性化的项目管理过程中。”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当前法律和制度以及各地方各部门制定的各种政策条款中,针对民营经济的不公平内容已经很罕见了,“隐形”歧视却凸显出来,显示出对民营企业的“卷帘门”“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特征,“想开就开、想关就关,想进门就各种设置障碍,很多企业好不容易进了门,却感觉各种不舒服,最后又出了门。”

李锦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冲破了之前人们片面追求所有权的思想束缚,但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认识仍有不足,国企改革仍然相对滞后,宏观经济管理保留了计划体制运行惯性。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按所有制和企业规模分类管理企业的办法,把原本属于同一行业中的各类所有制性质不同、规模不同的企业,人为地分割在不同控制力的市场领域,形成了具有高度亲疏特征的市场结构。规模大、国有化程度高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在市场结构中处于绝对的行政垄断地位;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则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没有任何可以与国有企业抗衡的能力。这种管理方法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竞争的公允性,阻碍了要素市场化的发展进程,不利于民营企业的正常发展,甚至反过来影响了国有企业活力的发挥。

“平等”是民企生存环境优化之本

习近平总书记曾把一些民营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容为“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

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恰逢世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逆全球化趋势上扬,加之三年疫情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给我国经济和市场预期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这对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民营企业来说压力倍增。记者通过对山东、浙江、河北等地多家民营企业经营现状的调查发现,当前民营企业遇到的种种困难,往往不是来自激烈的市场竞争,而是来自竞争条件的不平等。

2022年11月27日,江西赣州,信丰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一家脐橙加工企业,工人在智能分选包装生产线上筛选装运脐橙鲜果。

“税费负担过重、融资难融资贵、房地产挤压严重、政商关系不顺、创新受困等问题,严重影响民营企业投资信心,导致其投资意愿连续下降。这是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动能衰减的很重要的一个内部原因。”李锦强调,实践证明,我国民营企业并不怕市场竞争,而是一直在激烈甚至有些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摸爬滚打、不断成长,但却害怕垄断和竞争条件的不平等。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给民营企业特殊政策“吃小灶”的呼吁不止,各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的优惠政策。但李锦认为,当前最重要的不应是“矫枉过正”“用力过猛”的纠偏补课,不定期给民营企业家吃“定心丸”,而应是通过回归常态的政策以及对政策的认真解读落实,让针对民营经济的扶持政策长期处于稳定持续状态,同时采取措施逐步淡化乃至取消按所有制和企業规模分类管理企业的办法,取消对企业的身份标识、行政级别,统一“国民”待遇,强化对企业的产权管理,强化对市场竞争的司法管制,恢复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增强其投资意愿。

“银行贷款对我们民企附加各种条件,比如某些贷款类项目明确要求我们必须比国有企业承担更多的担保责任和兜底条款等,有的PPP项目公开招标时,明确告知不与民营企业合作……”山东莱州一家传统制造行业企业的负责人告诉《中国报道》记者,近年来明显感觉贷款越来越难,税费压力越来越大,企业经营勉为其难。

李锦分析指出,我国制造业中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过90%,直接导致制造业占国民经济比例过快过猛下降,目前民营企业遇到的不平等状况主要有税费负担不均等。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制造业整体利润率只有6%左右,增值税率最高档却达16%,而国有资本占绝对主导地位的金融业整体利润率为30%左右,增值税率只有6%。“营改增”之后,工资列入增值税范畴征收,绝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民营企业,人工工资成本占比高,导致企业税收不降反增,从而负担沉重。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压力更大的问题在于融资条件不均等,李锦表示,民营企业在银行的表内贷款难,银行宁愿低利率贷款给低效率的国企,也不愿意贷款给民企,使得民营企业被迫接受基准利率上浮很高的抵押贷款或者其他民间融资渠道,但近年来对金融愈发严格的监管,使得民营企业其他融资渠道越来越窄。

4月19日,在江西新余高新区光电新材料产业园一家通用耗材企业,工人正在查看通用硒鼓。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10年来,全国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比例明显下降,而同期对国有企业贷款的同一指标却显著上升。融资格局与民营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反向运作特征。

部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不好、效果不彰,针对民营企业的各类隐形壁垒和无形歧视以及“说一套做一套”现象客观存在。记者采访的多位企业家表示,当前对民营企业的很多阻碍都是体现在具体操作中的潜规则,在产业和市场准入、税收征管、信贷和融资、政府项目和补贴等方面表现明显。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各种理由拖欠工程款;部分大型国有企业通过超长账期、大量使用票据、苛刻验收条件等方式延迟付款,中小民营企业收款难是个“老大难”问题;有些政府管理部门涉企检查过多过频甚至重复,严重干扰了企业正常经营;一些领域涉企行政审批“口袋规则”“隐形门槛”“窗口指导”等使企业无所适从。

从非均衡发展转向平等竞争

刘志彪认为,对处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我国经济来说,只有消除各种针对民营企业的特别性经济歧视,实现市场竞争基础条件的平等,针对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中的需求结构变化,充分发挥市场而不是政策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逐步推动产业政策向竞争政策的过渡,形成从非均衡发展转向平等竞争的政策氛围,实现真正的效率竞争,创新者和优秀企业才可以脱颖而出。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全面深化改革,应该是淡化并逐步取消国企、民企、外企的所有制分类管理办法,取消企业的身份标识和行政级别,建设统一有序、开放协调的竞争性市场体制,给不同的竞争主体塑造进入条件、税收、公共服务、融资投资等公平竞争环境,进一步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国企和民企在平等地位下加強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高效协作,实际是在通过“抱团出海”形成合作双赢模式。

刘志彪建议,以“所在”而不是“所有”来划分企业属性,进行分类管理,是经济全球化中的通行规则,对所有制性质不同或规模不同的企业,在市场进入条件方面要实行一张“负面清单”制度,使其成为适用于境内外各类市场主体的一致性管理措施。在法律的框架内,拆除一切针对民营企业的进入门槛,取消一切特权企业享受的特许经营权,形成效率竞争,有助于尽快进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实现法治和制度创新

2022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

“我国社会商品经济发展长期不充分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决定了现实中对于民营经济的保护和平等对待方面还是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北京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表示,民营企业的身份标识和国有企业的行政级别之间仍然“泾渭分明”,国有企业往往可以参股或控股民营企业,但民营企业难以参股并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控股,这些都是双方地位不平等的表现。

为更好保护民营经济发展和民营企业家权益,皮剑龙认为,亟需补齐民营经济保护短板,健全民营经济领域法律保护机制。他建议尽快制定民营经济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家设立专门机构作为民营经济主管部门,重点应对民营经济主体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投融资、公平竞争等重点领域作出详细规定和保障,减少禁止和限制。

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以及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吕建中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都建议从国家层面制定出台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法。吕建中表示,尽快出台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在非公党建、政策服务、资源配置、公平竞争、稳定就业、规范经营等方面形成系统性工作合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梳理涉企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清理和修订违反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的法律和政策规定。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工商联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提案》,建议立法中重点把握明确促进民营经济的六项基本原则;促进鼓励民营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公平竞争、互利合作;保障民营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平等监管;明确各级政府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职责;建立监委机关对公职人员侵犯民营企业权益的专项监察制度等要点。

记者注意到,中央近年出台了诸多政策和文件明确要求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反对地方保护,依法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完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市场环境。刘志彪建议,今后所有新出台的地方性法规以及相关政策规章,都应该用法律形式规定必须通过竞争政策的执法机构进行公平竞争审查;废除过去那些由各地行政部门制定的、授权由某些特定企业独家垄断的文件,清理各种产业补贴或扶持项目,把保留的各种优惠政策降到最低,并给予公开化和透明化。

“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坚决反对行政垄断,需要探索将实施行政垄断的地方政府的主要负责人纳入《反垄断法》的法律责任主体范围内,探索其应承担的具体法律责任形式。”刘志彪说。

责任编辑:徐豪

猜你喜欢

平等民营企业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情人的烦恼
小学教育中转化差生之我见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企业关工委“五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