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以动人,雅以化人:说说《诗经》

2023-05-24钟彦亮

月读 2023年5期
关键词:诗经孔子诗歌

钟彦亮

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精选《永乐大典》《汉书》《礼记》《诗经》《越绝书》《文心雕龙》《齐民要术》《水经注》《说文解字》《茶经》等经典典籍,全面展现中华历史典籍之美。继《永乐大典》《汉书》《礼记》之后,让我们来一起了解《诗经》。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早在三千年前的周代,我们祖先就用诗歌来展陈情志、抒写生活,将生活的悲欢离合、心中的喜怒哀乐,连同当时的日月星辰、雨露风霜、草木虫鱼等世间万物凝成一首首惊心动魄的诗歌,而《诗经》则收集和保存了这些古老而又动人的诗篇。

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若想了解过去的历史事实,莫过于读史;但若想触摸古人的心灵真实,则莫过于读诗;且“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我们不妨借助《诗经》这根芦苇,渡过那漫漫的历史长河,去触摸古人的心灵,感受古人的悲喜。

《诗经》是什么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初称为《诗》或“诗三百”,直至西汉被尊为儒家经典后,才被稱作《诗经》,共收诗305篇(不包括6首“有目无辞”的笙诗),按《风》《雅》《颂》分为三类。

《风》,前人有多种解释,在此不妨理解为歌谣;《风》又称《国风》,即地方歌谣,共收诗160篇,占全书一半多,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部分,故而又被称作“十五国风”。

《雅》即正,为正声雅乐,分为《小雅》《大雅》,又合称“二雅”,《小雅》74篇,大部分为贵族燕飨乐歌,也有小部分民间歌谣;《大雅》31篇,大部分是诸侯朝会乐歌。

《颂》即容,为形容并赞美祖先盛德的颂诗,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周颂》31篇,为西周初期祭祀宗庙的颂歌;《鲁颂》4篇,为鲁国贵族祭祀宗庙的乐歌;《商颂》5篇,为宋国贵族祭祀其先祖商王的诗歌。

从上述简介可知,《诗经》文本构成复杂。具体来看,首先是诗歌产生年代跨度大,通常认为最早的诗篇为《商颂》,诞生于西周初期,最晚的诗篇为《陈风·株林》,诞生于春秋中叶;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即从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大约历时五百多年。其次是诗歌产生地域范围广,结合十五国风名称及诗中名物可推知,诗歌诞生地相当于现在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湖北北部等地,几乎是小半个北中国。最后是诗歌作者来源广泛,尽管大多数诗歌为“匹夫庶妇,讴吟土风”,口口相传,不断加工,属群体创作,并无确切作者,但也有部分诗歌作者自道名字,如《节南山》“家父作诵,以究王讻”的贵族“家父”、《崧高》“吉甫作诵,其诗孔硕”的周宣王大臣尹吉甫、《巷伯》“寺人孟子,作为此诗”的宦官孟子等;还有如《毛诗序》认为《载驰》一诗为“许穆夫人作也”,可见诗歌作者涵盖了平民百姓到公卿列士。

这些诗歌产生年代如此之长、地域如此之广、作者构成如此之复杂,是如何将其收集并编成《诗经》的,历来众说纷纭。在收集上,有“采诗说”和“献诗说”两种说法:前者据《汉书》中《食货志》《艺文志》等文献记载,说是周朝有专门负责采诗的官员,称为行人,每当孟春时节,他们便摇着木铎到民间采集诗歌,交给乐官润饰后,再向天子演奏;后者据《国语·周语上》,召公说“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无论是采诗还是献诗,目的均为“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通过诗歌了解百姓的哀乐、施政的得失并加以纠正。至于编辑,汉代有“孔子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然而在孔子时代,已经有和今本《诗经》排序大体相同的“诗三百”存在,兼之在《论语》中孔子曾说“诗三百”而无一言道“诗三千”,因此在古代就有学者质疑《史记》之说;又据《论语·子罕》,孔子自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所以一般认为孔子确实为《诗经》的整理做过一定工作。

综合来看,《诗经》并非成于一时一地一人之手,其中既有采集于各地之诗,也有公卿列士所献之诗,还有周朝乐官保存之诗,这些诗歌经过乐官等人的加工润饰,再加上有如孔子这样的大家整理,最终得以成书。

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诗经》编定成书,然后便在各诸侯国广泛流行,经常用于祭祀、外交、燕飨等重要政治场合,《左传》就记载了大量君臣赋诗言志的事例。同时,诸子百家常常称引《诗经》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诗经》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后来尽管遭遇秦火和战乱,但所幸诗歌有着“以其讽诵,不独在竹帛”的特点,因此得到较好的保存,在西汉流传甚广,出现传授《诗经》的“四家诗”,分别是鲁、齐、韩、毛。《鲁诗》为鲁人申公所传,《齐诗》为齐人辕固生所授,《韩诗》为燕人韩婴所教,《毛诗》则出于毛亨和毛苌。鲁、齐、韩以汉代通行文字书写《诗经》,属“今文诗”,又合称“三家诗”,而《毛诗》以先秦古文书写《诗经》,属“古文诗”。西汉时,三家诗均立为博士,成为官学,显赫一时,唯独毛诗在民间传授;后来三家诗先后失传,毛诗则传习不辍,东汉郑玄为之作笺,唐朝孔颖达为之正义,合成《毛诗正义》一书,为《毛诗》集大成之作,我们今天通行的《诗经》版本,其实就是《毛诗》。

《诗经》的基本内容

《诗经》歌唱的生活是真实而广阔的,极其生动地展示了五百年来各地域各阶层人们的生活、情感和社会风貌。

在《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这5篇周族史诗中,我们能见证周族从弱小到壮大、从建国到灭商的伟大传奇;在燕飨诗中,能体验来自贵族“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和乐燕飨;在农事诗中,不仅能目睹“十千维耦”“千耦其耘”的盛大集体农耕,还能感受来自农夫“无衣无褐,何以卒岁……朋酒斯飨,曰杀羔羊”的悲欢喜乐;在徭役诗中,能听到服役者“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的不满呼声;在战争诗中,既能和士兵们一同热血沸腾,高唱“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也能为出征猃狁的士兵在归途中的低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而感慨,而思妇对在外征战、服役的丈夫“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的牵肠挂肚更是令我们动容。

史诗、燕飨诗、农事诗等诗歌虽不乏文史价值,但若论起《诗经》中最有价值的诗篇,则莫过于怨刺诗和爱情诗了。

怨刺诗主要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之中。西周末期,周室衰微,政治黑暗,社会动荡,西周初期安乐祥和之音陡然变成怨恨愤怒之声,这些充满怨愤之意的诗歌就被称为“变风”“变雅”之作。上层贵族忧伤国事、悲悯百姓,且感慨自身命途多舛,如《民劳》同情百姓劳苦,“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节南山》批评师尹执政不平,“赫赫师尹,不平谓何”;《雨无正》讽刺群臣不称职,“听言则答,谮言则退”;《十月之交》中诗人则感叹自己“黾勉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无辜,谗口嚣嚣”忧谗畏讥的遭遇。

与二《雅》里贵族千转百回的哀怨悱恻不同,《国风》中老百姓饱受欺压、苦不堪言,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其怨愤之情表现得更为直接和强烈,如《硕鼠》唱道“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把统治者比作贪婪的大老鼠;《伐檀》辛辣质问不劳而获者,“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相鼠》更是直接诅咒虚伪的统治者“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母题。《诗经》中有大量婚姻爱情诗,既有男女相思相爱的情诗,又有描写婚姻及夫妻生活的婚姻家庭诗,更有表现不幸婚姻对女性伤害的弃妇诗,几乎囊括了婚恋的方方面面。

假如说《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辗转反侧”、《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等诗表现的是“男追女”,那么《摽有梅》“求我庶士,迨其吉兮”、《野有死麕》“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等诗表现的是“女追男”;假如说《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是男女间欢乐的游春约会,那么《子衿》“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则是恋人间刻骨的思念。

热烈婚姻是《桃夭》中的“子之于归,宜其室家”,和睦的夫妻生活是《女曰鸡鸣》里的“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夫妻间的小情趣是《鸡鸣》《女曰鸡鸣》中夫妻之间的对答,《鸡鸣》中妻子催促赖床的丈夫快去上朝:“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丈夫却回答:“匪鸡则鸣,苍蝇之声”,那不是公鸡打鸣而是苍蝇嗡嗡叫,《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妻子说鸡叫了,丈夫说还没天亮呢,二诗情趣可谓小异而大同,读之不由会心一笑。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谷风》中的妻子被丈夫抛弃,回忆起两人当年共同面对困难“育恐育鞫,及尔颠覆”,难关一过,丈夫却和其他女子相好,并把自己比作毒虫,“既生既育,比予于毒”。《氓》中女主人公嫁人后,不仅要忍受“三岁食贫”的困苦,而且要内外操劳“靡室劳矣”;丈夫“二三其德”自然也不用说,更可怕的是他施以“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的家庭暴力,兄弟不帮忙,反而“咥其笑矣”,在不幸的婚姻中,女主人公最终作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决定。

从《诗经》的众多诗篇中,尤其是在怨刺诗和爱情诗中,我们能体会到其情也真,其感也深,其抒发也纯朴,其风姿也动人,正如孔子所言:“《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的艺术特色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滥觞,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沾溉无数诗人,韩愈《进学解》称“《诗》正而葩”(因此后世又把《诗经》称作《葩经》),正是感情纯正,葩是文辞华美,情感之纯美上文已述,下面就谈谈其辞章之华美。

《诗经》辞章美在何处?从艺术手法上说,最富特色的当属赋、比、兴了。赋,就是铺陈直叙,如《七月》“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牀下”,铺叙农夫一年四季的生活。比,就是比喻,如《硕人》用“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一连串比喻来形容庄姜的美丽。兴,就是即物起兴,可分为两类,一类起兴只是在开头起调节音律的作用,如《王风·扬之水》《郑风·扬之水》都用“扬之水,不流束薪”起兴,但二诗内容却大不相同,说明这个起兴只是调节音律,与下文关系不大。一类起兴与所咏之诗有着隐约联系,或暗示主旨,如《关雎》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用关雎和鸣暗示男女恋情;或烘托氛围,如《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烘托出结婚时的热闹场景。

从语词来看,《诗经》中有大量叠字,《文心雕龙·物色》称赞“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同时,又大量使用双声叠韵词,双声词如“玄黄”“厌浥”“黾勉”“荏染”“流离”,叠韵词如“委蛇”“绸缪”“崔巍”“婆娑”“猗傩”等。叠字和双声叠韵词的大量使用,不仅使诗歌富有音乐感,而且能更好地描写物象,起到“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的表达效果。

从句子上看,《诗经》主要是四言诗,节奏鲜明,整齐铿锵,但部分诗篇间杂着二言、三言、五言甚至八言不等,如《行露》“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句子随情感高低起伏而变化长短,让诗人感情能得以充分抒发。

从谋篇布局来看,《诗经》特色是反复回环、重章复沓,典型如《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往复回环,旋律优美;而且这并非是简单重复,而是每句之中均变换动词,表现不同的采摘方式及采摘的全过程,静中有动,娓娓道来,诗意渐深,正如《诗经原始》所赞赏的:“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同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为什么要读《诗经》

孔子很重视《诗经》的作用,不仅给予《诗经》高度评价,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而且督促儿子以及门人弟子学习《诗经》,鞭策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勉励弟子“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此外《论语》中还记载了不少孔子与弟子探讨《诗经》的故事,由此也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教”,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诗经》,这是因为我们能通过读《诗经》来了解文化传统、提升语言表达,最终养成君子人格,实现“诗教”的作用。

读《诗经》,能更了解文化传统。如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如家常话般的一句诗,但“迟日”一词却出自《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聞一多先生代表作《七子之歌》,把中国澳门、香港、台湾等七个被割让和租借的地方,比作祖国母亲被夺走的七个孩子,其源头正是《凯风》“有子七人,莫慰母心”;更别说我们日常生活中“乔迁”“绸缪”“景仰”“切磋”“白头偕老”“夙夜在公”“万寿无疆”等大批源于《诗经》的语词了。倘若我们熟悉《诗经》,便能增进我们对“日用而不知”的文化传统的了解和热爱了。

读《诗经》,能让我们语言表达更优雅。如抗疫的时候,捐赠物资上写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等古诗,表达了守望相助、共抗疫情的美好愿望,其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正是出自《无衣》;当然,我们自己也会用《无衣》中的诗句互相勉励。

此处再说一个笔者“赋诗言志”的真实故事,当年笔者相亲之时,和对面的姑娘相谈甚欢,便用《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一句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后来双方相处融洽,在决定交换定情信物定情之时,笔者便以《木瓜》中“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一句来表达自己珍重对方情意,希望永以为好的心情。

《礼记》:“温柔敦厚,诗教也。”笔者相信,我们通过读《诗经》,便会逐渐了解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而不断提升自身语言表达和审美意识,那么便能逐渐养成温柔敦厚的君子人格,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最后,不妨“赋诗言志”,用《载驰》一句诗结束本文:“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与其空想一百遍,不如亲自品读一遍,聆听来自《诗经》的天籁之声,说怿《诗经》的淳朴之美。

猜你喜欢

诗经孔子诗歌
诗歌不除外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诗经
现代诗经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现代诗经
诗歌岛·八面来风
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