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3-05-24张世锋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8期
关键词:朗读能力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张世锋

摘 要: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对小学生朗读能力进行培养有利于学生学科学习能力提高。本篇以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为题,对传统朗读教学中的教学误区进行了简要分析,明确了对学生朗读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为例,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深入详细探讨,阐明了多种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8-0198-03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对朗读教学的正确认知,传统的朗读教學仍存在较多的缺点,若这些缺点无法得到更正,长此以往,会导致教学时间被朗读大量占用,严重影响到课堂效率,且由于进行了大量机械朗读,不仅学生的朗读能力无法得到提高,而且由于重复进行枯燥的朗读任务,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无法得到保障。那么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开展朗诵教学呢?

1.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现状

在朗读教学目标的设置方面,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熟练地朗读,这样的教学目标虽然十分具体且清晰易懂,学生很容易按照该要求进行朗读,但是由于这样的教学目标缺少指导意义,学生在完成目标时,只是对课文内容进行机械地重复,专注力高的学生还能做到集中精力将课文朗读完,对于专注力较低的学生来说,在朗读过程中由于缺乏变量的刺激,学生很容易在呆板、枯燥的朗读中走神,不仅浪费了学习时间,还无法达到对课文内容的初步了解,导致在后续对内容进行讲解时,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参差不齐,导致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无法得到保障。

在朗读教学方式方面,多数教师采用的仍是由朗读能力较好的同学示范、全班同学齐读这两种方式,第一种方法只由几位同学进行朗读,其他同学无法在朗读中获得参与感,长此以往会导致较多同学对朗读产生厌烦或事不关己的心理,第二种方法虽然调动了全体同学参与到朗读中,但这种方式对朗读的内容缺乏针对性,且齐读的要求会导致学生过于关注“整齐”这一要求,忽略了对内容的了解,从而无法达到朗读的效果。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性

(1)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不仅在课程中传授知识,更在学习与生活中成为学生的榜样。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以模仿他人为主要方法,因此若要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训练与提升,首先,教师要保证自身的教学水平能够达到教学需求,确保自身对课文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无误;其次,教师要将自身的朗读水平不断提高,在示范朗读时能够熟练运用朗读技巧,将课文内容中蕴含的情感表达出来,方便学生在自行朗读时进行模仿;最后,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语文能力,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准确把握每位学生当前的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和朗诵水平,由此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与任务,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好。

(2)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对于小学生来说,若要进行朗读任务,首先,学生要掌握课文内容中的字词含义,达到对课内文章最基本的理解要求;其次,在朗读时,学生要跟随教师的教学引导,对文章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如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明确,对人物性格进行概括等,通过更进一步的学习,逐渐学会正确的思考方法;最后,学生对朗读方法应用熟练后,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迁移到其他的内容和科目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应试阶段的各科目协同发展。

(3)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在小学阶段进行朗读教学,一是可以通过丰富朗读的内容,使朗读的素材不局限于教材内容中,由教师引导学生依据自身兴趣和能力选择朗读的素材,带领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储备得到加强;二是可以通过改变朗读的形式,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应用中得到锻炼,同时学生还可以在不同形式的朗读活动中对自身的兴趣与特长进行发掘和发展,从而将活动中产生的成就感转化为对朗读的浓厚兴趣。

(4)有利于学生的良好品质的形成

学生在朗读时,不仅仅体现出对语文本身的学习和感悟,体现出对文章内容及情感的把控,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以及对个人情绪的控制。这些素养的形成不仅有利于学生应试阶段的成绩提升,还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自制力、专注力等。如果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在早期学习阶段没有得到较好的培养与完善,在应试阶段下,由于有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授,有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管,身边同学也能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外力帮助下学生尚能够保持较好的学习成绩,然而当学生在脱离应试阶段后,面对学习提升的需要时,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生很难对自身的惰性进行克服,无法完成高效的自主学习。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小学阶段进行朗读的教学,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1)教师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教师在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至关重要。在小学阶段,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仍有待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模仿他人的行为仍然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因此若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首先要做到准确把握将要朗读文章的情感,确保对文章主体内容基调的理解无误,只有正确把握文章基调,明确人物性格特点,使朗读的语气、神情等贴合文章对人物的刻画,才能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朗读方法;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在为学生进行示范朗读时,通过对语音、语调、神态的改变,准确传达出文章蕴含的情感,营造恰当的氛围。例如在示范朗读人教版语文课本中《陶罐与铁罐》一文时,教师要准确把握文中铁罐、陶罐、路人的人物性格,用拉长音等方法表现出铁罐的傲慢自大,用温和清脆的语气表现出陶罐的谦虚,在文章结尾时,分别用惊喜和小心谨慎的语气完成后人的对话,侧面突出陶罐的价值。

(2)明确学生的朗读目标

人的认知水平并非一出生就能达到巅峰,而是随着成长和学习逐渐得到提升,且由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认知水平发展的速度也会有差异,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进行充分的了解,同时要尊重每位同学认知能力的差异,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朗读目标。如果教师为学生制定了过高的朗读目标,由于学生当前的认知能力不足以支撑其达到目标,可能导致学生经过努力也无法达到既定目标,从而丧失对朗读的信心和兴趣;相反地,若是教师制定了过低的朗读目标,学生无须努力就可以轻易达到该目标,可能会导致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认知进入误区,骄傲自满,且较低的朗读目标无法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很好的强化。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的学习,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在实践中随时关注学生认知能力的动态变化,及时对教学目标进行与学生能力匹配的调整,使學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按认知能力为学生区分学习小组的方法,将当前能力较为接近的同学分为一组,为每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朗读目标。这样的方法既可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找到匹配自身当前能力的学习目标,又能在小组中共同学习,创造轻松和谐的朗读氛围,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小组成员并非一旦确定就不再更改了,教师需要随时关注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情况,定期重新分配小组,学生在每一学习阶段中都能得到最大地提升。

(3)讲授正确的朗读方法

小学生正处于刚刚开启系统学习的新阶段,对学习方法还没有较熟练地掌握,因此教师要在带领学生进行朗读任务时,引导学生对朗读方法进行学习。以人教版语文课本的《草原》一文为例,通常教师制定朗读任务目标时,都会采用“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这类的朗读目标,这样的朗读目标虽然十分具体,但是缺乏了引导性,容易使学生将重点放在“朗读”,虽然听起来读得抑扬顿挫,但学生通常只是机械地朗读,把“抑扬顿挫”当作评判朗读是否有感情的指标,而不是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体会作者蕴藏在文字中的情感,从而在朗读中自然流露情感。因此教师要在学生学会朗读方法之前,较多采用引导性的目标指令,使学生带着思考的目的进行朗读,例如作者在《草原》一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哪些人物,这些描写又蕴含了怎样的情感等。同时在设定朗读任务时,教师还要对任务目的进行明确,例如执行“熟读”这一朗读任务,正确区分是否需要学生一字不差地进行朗读。对于需要背诵的内容,教师应规定学生进行准确的朗读,有利于减少背诵时学生的记忆偏差;对于无须背诵的内容,教师可以放宽对准确性的要求,允许学生在出现轻微偏差时,在符合原文意思的情况下对文本内容进行改组加工,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4)拓宽朗读素材的范围

由于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程度较低,只对语文课本中的内容进行朗读,难免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导致学生很难提升朗读的兴趣,无法将注意力长久集中在朗读内容上。因此,教师要转变“课外书无用”这一固有观念,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机会带领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提升学生的知识广度。同时,教师需要明确,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不意味着完全放任学生任意挑选课外朗读素材,而是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推荐内容深度适宜的课外读物。若是完全放任学生对朗读素材自由挑选,学生可能会挑选到略低于自身当前能力水平的朗读素材,使用这样的素材虽然可以使学生朗读起来较为舒适,从而使学生对朗读保持极大的兴趣,但这样的素材无法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导致学生消耗了大量时间精力进行朗读,但无法从朗读中得到较多收获;相反,如果完全由教师为学生指定课外朗读素材,可能导致所选的素材无法贴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无法在朗读中获得乐趣,课外素材就和课本内容处在了相同的地位,这样不利于学生朗读习惯的形成。

(5)丰富朗读的形式

教师要将传统的齐声朗读、学生示范朗读等形式进行优化和丰富,使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得到加强,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进行种类丰富的朗读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挖掘不同的兴趣与特长,使学生在不同活动中获得成就感,以成就感推动学生提升对朗读的兴趣。朗读形式举例如下:

第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与表演。在朗读与表演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选段的发生背景进行学习,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又可以引导学生将人物性格与时代背景相结合,体会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中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情感;在朗读与表演过程中,由于要兼顾朗读与表演,学生很难做到多所选内容逐字朗读,因此可以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较好地锻炼与提高。

第二,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朗读竞赛活动,由学生自由选取朗读内容,并分组结成裁判组,以小组为单位对参赛同学进行评分。参赛的同学可以在比赛过程中磨炼自己的心态,对语言改组能力进行锻炼,裁判组的同学也可以锻炼自身的分析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在竞赛流程中准确把握学生的心态,避免学生因为评分产生矛盾。

4.结语

为了使学生朗读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教师应重视自身的榜样作用,从自身开始提高朗读能力,加强对教学理论的学习,对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与完善,确保符合本班学生性格、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要重视学生对教师评价的依赖性,在教学过程中多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朗读成果获得了认可,产生较强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对朗读活动的积极性。最后,小学生在校内学习的时间有限,朗读能力的培养仅依靠教师的努力效率较低,因此教师应教授家长正确的教育理念,学校与家庭共同努力,使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中都能处于较好的朗读氛围中,以氛围带动学生自发进行朗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志颖.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02).

[2]马冠男.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21(21).

[3]李宏兵.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1(12).

猜你喜欢

朗读能力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读”占鳌头,浓浓的语文味香溢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