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的小学语文人文素养培养分析

2023-05-24严华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8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严华

摘 要:当前,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关注课程综合化发展,强调立德树人,而其中,人文素养是当代中小学生应具有的综合素养之一。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教育,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就目前小学人文素养教育来看,语文虽作为小学生课时最多的基础课程之一,但实际发挥效果并不明显,许多学校对人文素养渗透教育缺乏了解与重视,对人文素养渗透教育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与观念的贯彻落实不足,不利于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本文简述了核心素养下人文素养的教育意义,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育的增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素养;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8-0158-04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回归育人本质,撇弃传统过度功利化的观念。党的十八大上提出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所以人文素养的培育成为小学教育不可或缺的关键话题。语文学科是一门建立在生活语境上的学科,是一门社会性很强的学科,但在教学中依旧存在人文素养渗透度浅,成效不足的情况,还有部分教师将学科知识与人文教育割裂,难以形成有效结合,不利于学生的人文素养成长。随着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全国实施,伴随的是新的课程目标转化为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其中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以及审美创造四个方面。要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就要重视人文素养的作用,其中,如何在教学中探索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中渗透人文素养成为至关重要的内容。

1.人文素养的概念

所谓人文素养,指的是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以及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对象的精神,即人的内在品质。从广义上来讲,人文素养指的是一个人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品质。这种内在品质主要体现在民族精神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取向上。人文素质通俗来讲是“人类认识自己”的一门哲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目的是教学会学生怎样做人,让学生认真思考人在这个世界生存的价值、意义以及目的。从狭义上来讲,人文素养指的是人文知识和人文技能的一种内部消化,主要包括一个人的人格品质和文化素养。人文素质其实是对人性的培养,但是却离不开人们的自觉性,而且特别注重人们心灵的慰藉以及灵魂的感悟。人文素养包括身心素养、道德观念、思想品质、文化素养、政治素养、业务素养等六个方面。身心素养指的是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基于先天心理基础上,受后天教育环境、家庭背景以及生长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而慢慢形成的。道德觀念指的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需要传统文化以及社会舆论等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道德观念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等,它是通过社会行为准则、善恶标准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有效调节社会上的各个关系并与法律一起来维护社会安宁,保证人们日常生活秩序。观念,指的是人们的思想意识,也指客观事物在人类脑海中留下来的表面现象。道德观念指的是指正义与非正义、光荣与屈辱、善良与邪恶等思想观念。它是道德意识最初的表现形式,也对人们的道德行为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2.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人文素养培养的意义

现阶段,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许多学校在教学中已经开始逐步重视人文素养,但由于“双减”政策提出,“小升初”的升学制度变化,小学体育、艺术的课程比例增多等客观环境变化,导致小学语文课程的任务加重,语文教学在权衡“人文”与“知识”两个方面面临发展的尴尬境地。人文素养是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的内在修养,是一个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理解。在2014 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意见中指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同时,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可了解到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主要在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是以打造个体价值,实现社会价值为导向的社会素养要求。总体而言,小学语文学科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集中体现在对人文知识的传授、对人文思想的渗透、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养成人文行为习惯四个方面。因此,在教学改革中要贯彻人本主义,善于“启发诱导”,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

3.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强调要全面开展落实素质教育。语文是小学阶段基础学科,也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离不开语文的加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还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此有效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文素养是素质教育中的一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不仅可以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健全学生的人格,还可以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人文素养在小学生成长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决定学生未来的发展与走向。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处理外界关系的能力,还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向学生传递人文知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文化知识,以此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教师也应为学生营造良好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学习文化知识。教师还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把握好语文教材中的人文要素,创新教学模式,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小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人文素养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标的提出与实施,素质教育成为当前首要教育目标。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全面实现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综合型人才。但是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接受事物能力较差以及文化知识积累较少等原因,在学习和掌握文化知识方面稍微有一些欠缺。但是在人文素养培养过程中,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并且要在小学生的脑海中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框架。其次,部分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人文素养中包含了思想品质,也是人文素养中最重要一项,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仍然还在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实施“填鸭式”“题海战术”等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不仅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降低语文教师整体教学质量。

5.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策略

(1)丰富语文课程内容形式,提升人文素养教育渗透度

当前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要以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核心,通过语文学科建设“第二课堂”、创新实践类课程等多方位向外辐射发展,创设更为完善的人文素养培养教学体系。从当前小学语文人文教育来看,人文素养内容仅停留于教科书所限定范围,课程内容较为简单,形式表现单一,多以教师在阅读课上口头讲解为主,难以引起学生的共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基于此,教师要积极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开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有效实现学科育人的根本目标。例如,围绕单元教学可以不定期地开设“经典诗歌诵读”“名著解读”“情景剧表演”等特色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不过,教师要重视区分课程内容,开发设计合理的课程活动,落实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以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此单元的人文素养教育主要包括“国家认同”“人文情怀”“人文积淀”三个方面,在课程拓展活动方面强调对学生集体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基于此,笔者特地组织了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的为期两周的“合诵经典”的人文活动,其中诵读的经典选定为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并要求学生在每节课前进行10分钟的诵读。此课程活动的目的是强化学生的集体精神和家国意识,要求学生具备合作意识,并在技能目标上要求能够用清晰的吐字与饱满的情绪来完成诵读。在其后的单元阅读教学中,笔者又适当引用《少年中国说》的部分字句结合课文进行讲解,让学生逐步理解经典中的字句含义,如此一来,既丰富了单元课程中的内涵,又能满足学生的人文素养发展需求。而在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中,由于该单元的主题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强调对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审美培养。因此,笔者设计了“我与自然的不期而遇——XXX”的摄影活动,要求学生拍摄记录美的瞬间并用简短的话语来阐述自己的感悟,让学生在户外实践中观察美,培育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引导学生能够在内在心灵上尊重自然,并独立自主地说出自身对美的看法,尊重美的多样性。通过不断地丰富课程内容,丰富课程形式,可以提升人文素养教学的重视度,不断促进小学语文人文素养的有效培养。

(2)开展文学经典阅读,强化人文素质实践活动

人文知识包括历史、政治、地理、哲学、道德以及民族文化等。而文学经典则是经历了历史的淘洗后,凝练的人类语言艺术的精华,其内蕴含了大量的人生哲理、历史知识等内容,是学生获取人文知识的重要渠道。但目前,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小学生幼时便接受了自媒体的影响,对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有所依赖,这就导致了大量的碎片化信息充斥着学生的生活,过度娱乐化的自媒体传媒也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精神与行为,学生少有能静下心来阅读经典文学。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将目光放在课堂内,还要重视课外的阅读实践活动,保持人文教育的连续性,确保全程落实人文教育。首先,语文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家长对人文教育的重视度,了解经典文学阅读对学生的精神塑造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在家成长期间人文教育能落于实处。其次,还要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阅读文学经典的理念与行为习惯,并从经典中汲取能量,树立人生目标。

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开展文学经典阅读可以采用“整本书教学法”。实际上,小学生进入整本书阅读环节并非难事,难的是如何坚持读完整本书与有效读完整本书,特别是对一些篇幅较长的整本书而言,对学生的心理考验巨大。因此,小学语文的整本书阅读需要在恒久方面作出考虑,譬如与家长协作,在学生阅读检查、阅读汇报、阅读评价等方面,培养学生坚持阅读的习惯,并以此建立学生对阅读的自信力。在学生在完成整本書阅读全过程后,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书籍。

以笔者开展的《海底两万里》整本书阅读活动为例,笔者将整本书阅读的时间预计为一个月。在开展前期,先在课堂上教导阅读所需的方法,如略读、粗读、研读等,对学生在每个阅读阶段所要选择的阅读方法与技巧作出指示,提供较为具体的阅读方案。在阅读中期,围绕《海底两万里》的内容设计具有人文教育意义的任务,如“阅读本章节之后,说说你对某一人物的观点”“说一说,你认为本章中有趣的社会现象,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寻找背后原因吗”等,让学生跟随任务去认真阅读,进行完整的阅读学习。同时,笔者还将整本书的阅读任务发布在家长群中,与家长合作定期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检查,确保阅读进度不受影响,以此养成学生长期阅读的习惯。阅读结束,教师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果,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尊重并维系学生的阅读成果与心理健康,保证学生增长人文知识的同时,能够感受人性化的教育。

(3)培养课堂人文氛围,以思带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让人文氛围贯穿到教学的每一环节,包括课堂导入、课堂活动与课堂小结等,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对小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而言,学生不能成为被动学习的工具,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基于核心素养也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输入某一种价值观点,以此形成的人文教育是有所偏颇的,应该积极加入“智”的要素,围绕“思维能力”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质疑,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爱,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例如,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新授课导入中,笔者运用多媒体播放器播放了一段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陈独秀留学的片段,要求“学生从视频中找出观察到的信息并述说”,引发学生的第一层思考,为学生的人文精神注入作出铺垫;在讲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新课时,再抛出之前的视频案例,此时学生已经通过学习感受到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困境,就会引发第二层的思考;在课后小结中,教师再度提起之前的视频案例,此时教师对当时中国所处的社会背景与内外部影响的因素进行剖析,加深学生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爱国主义精神的领悟,并引出“那么今日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是什么?怎么实现?”的问题,进行第三层的思考。通过以案例为依托,以问题为线索的方式,不断转变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探寻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讨论、解决问题。人文思想也在思考与讨论中逐步深化,潜移默化中改造学生的精神面貌,启发学生的人文思维、人文精神,最终影响学生的人文行为。而在复习课上,教师要重视人文素养的强化与升华。在过往的复习课上,教师一般只用来巩固知识,而不重视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实际上,复习课对人文素养的培育有着重要作用。例如,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学生通过及时的自我反思纠正自身的人文行为等,逐渐渗透人文素养,使学生在点滴中积累,完成蜕变。

(4)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运用情感因素,因为每一篇文章里面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从文中切身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并进行学习。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运用充满人文要素的文章向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教学,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以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学生人文培养的重要性,善于用情感教学来开发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抓住文章中的表层含义,还能从文章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例如,以《少年中国说》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这篇文章,让学生把生硬刻板的文字变成有声的朗读,并全身心的投入朗读中。这样可以将学生内心的情感激发出来并形成情感文化。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过教育部门精心挑选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典、独特且富有丰富情感,不仅有散文、诗歌、古诗,还有许多我国经典名篇,这些名著不仅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还蕴含了我国历史文化的底蕴。阅读经典名篇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爱国情怀,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文化知识,还可以强化学生的爱国精神。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隐藏在语文教材中的内容,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人文要素,然后向学生传授蕴藏在语文教材中更深层次的知识,让学生积累更多的人文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经典文章进行阅读,让学生感受文章中的优美语句,陶冶学生的情操,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比如,当语文教师向学生讲授唐诗宋词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对诗词进行朗读,并讓学生根据古诗中的诗词,在脑海中呈现一幅绝美画面,让学生从中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学习古诗词不仅增加学生的诗词积累,还让学生感受到诗词的古典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并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进一步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6.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学科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效果,小学在开展语文课程中,应该深入把握教材与人文素养培育的结合点,做好课程内容丰富、教学创新实践工作,促进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提升人文素养,促进人格健全,增强抵抗逆境的能力,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品质与人文行为,最终实现个人价值。

参考文献

[1]尹达,田建荣.核心素养的人学向度、价值维度与运行应度[J].宁夏社会科学,2017(06).

[2]任万斌.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路径[J].新课程,2021(51).

[3]宋雨涵.语文课的人文素养教育有待加强[J].中国教育学刊,2015(10).

[4]何昀.浅谈小学语文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华辞赋,2018(12).

[5]周函亚.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21(06).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