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OBE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字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5-24刘为王冠李辉

理财·市场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贸易电商

刘为 王冠 李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国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贸易强国。数字技术极大地拓展了国际贸易的广度和深度,数字贸易已经成为大国竞争的焦点,在此过程中,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和结构也向数字化发生着转变,数字贸易人才培养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新方向和新目标。OBE教育理念被应用于追求卓越的有效方法以来,不仅引领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创新和课程改革,也为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重要的践行依据。

OBE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

OBE即成果导向型教育,强调结果的产出而非过程的投入,强调“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遵循OBE的理念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可以极大限度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生中心”强调教育资源配置要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个性发展为中心,即教学设计、过程和评价分别取决于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和学得怎么样。“产出导向”强调立足社会需求,聚焦学生毕业时“学到的”和“能做的”正是企业需要的,以此反向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专业能力树,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配置师资队伍和资源条件。“持续改进”强调聚焦核心能力素质要求,以PDCA循环建立人才培养闭环体系,对照目标和成果的达成情况进行持续改进,推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OBE理念为解决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教育与需求脱节这一关键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OBE理念的应用不仅体现在课程改革和教学设计层面,更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上为整体框架和顶层设计提供了基础规范和核心依托。

数字贸易人才需求的现状分析

数字贸易的兴起和发展改变了传统国际贸易的运作方式和业务流程,传统外贸人才正在向数字贸易人才转型,其核心能力较过去发生了较大变化,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一、数字贸易的内涵及特征

目前国际社会尚未形成对数字贸易的标准定义。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经合组织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等国际组织基于统计目的主张宽口径定义,即将数字贸易定义为通过数字订购和(或)数字支付开展的交易。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欧盟等经济体则更多强调数字化变革,主张窄口径定义,将货物和服务分开,强调数字贸易的在线服务。

我国政府认为数字贸易包含贸易方式数字化和贸易对象数字化两种形式。贸易方式数字化指信息通信技术和现代信息网络与传统贸易融合渗透的过程,优化了信息传递方式,创新了监管模式,实现了外贸综合服务转型。贸易对象数字化将数据等可以存储复制、易于远程交付的产品及服务作为标的物。

数字贸易下,网络服务商、云平台服务、系统开发商提供数字化基础设施,供应链服务、数字会展、数字监管、数字营销协同企业服务和产业平台,数字游戏、数字音乐、数字电影、数字金融、数字医疗、数字旅游和数字教育等提供数字服务,跨境电商平台、跨境支付、跨境物流和综合服务平台共同搭建跨境电商体系,平台、物流、支付、政府部门等各方共同实现价值创造,形成互利共赢的生态系统。

二、数字贸易人才的需求现状

根据数字贸易的内涵及特征,数字贸易人才不仅包括在跨境電子商务行业从事运营、客服等岗位的专门人才,还涉及整个数字化生态系统,涵盖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涉及的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应用和数字化技术等全流程环节,对复合能力要求更高。通过对主流招聘网站信息进行整理,得出企业在数字贸易领域的用人需求情况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岗位需求上,外贸行业最需要的是跨境电商运营人才,几乎所有招聘企业均有此岗位需求,占跨境电商相关岗位需求的90%以上,其他岗位还有跨境电商客服、设计、物流等。在跨境电商运营岗位需求上,不仅有亚马逊等传统大型平台,随着新市场、新平台以及独立站的兴起,对Shopee、Lazada和TikTok直播、短视频的运营人才需求也呈上升趋势。

能力需求上,数据分析能力、对平台规则的熟悉和运用能力、英语能力和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等操作类技能是核心需求,尤其是数据分析能力,几乎被所有企业列在能力要求的首位,高度契合了数字时代企业数字化升级转型的趋势和要求。

学历需求上,大专及以上约占整体需求的70%左右,本科及以上次之,约占20%。整体来看,跨境电商企业没有过高的学历要求,大部分基础岗位大专学历即可胜任,本科及以上学历适配的岗位通常依托更大规模的企业平台或具有更高的薪资水平。

工作经验需求上,仅约10%的企业明确表示接受应届毕业生,绝大部分企业更倾向于有1―3年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而对于经理、总监等高级别岗位,企业普遍要求5年以上相关岗位从业经验,反映出实际工作经验在跨境电商行业的重要性。

除了跨境电商人才外,数字贸易生态系统中涉及数字服务贸易领域更需要大量的既懂业务又懂数字化的人才,整体的数字化认知和理念、较高的数字化工具应用水平、较强的数字化业务融合能力是当前企业需求的核心。针对上述数字贸易人才需求现状,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目光不应仅局限在狭义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面,而应拓展至广义的数字贸易人才培养领域,与高等职业教育做好区分,明确自身定位,清晰专业培养目标。

当前高校数字贸易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

对照当前社会和企业对数字贸易人才的需求现状,反观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模式方法,可以发现存在匹配度不高、培养滞后等问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在数字贸易领域,实践发展先于、快于理论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现实状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

教育部《贸易与经济类本科专业教学国家质量标准》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置的依据和建设的准绳,亦是各大高校制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但“国标”定位为基本要求和宏观标准,是指导性意见,并未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高校做出过于具体的规定,这也为不同高校突出特色和优势办学留出了足够空间。

但实践中,很多高校仅仅对“国标”照搬照抄,未能结合自身定位和专业特色制订清晰、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内容偏于笼统和宏观,学生和教师对毕业时应该知道或能够做的事并不清晰,对当下的努力方向和教学成果无法有效测量,使得人才培养方案对现实的指导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专业课程体系不够合理

一方面,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仍以传统贸易理论和实务为主,受教材建设的时间周期等影响,适应新发展需求的专业课程设置始终处于滞后的状态,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更像是在学习国际贸易历史,在毕业后鲜有应用。而涉及数字贸易人才核心能力的数据分析、数字技术应用和逻辑、沟通等课程仍处在边缘地位,造成了学生毕业时专业知识过时、技能本领不扎实、综合素质不高的尴尬局面。

另一方面,与传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相比,企业对数字贸易人才实践技能的要求更高。但实际中,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外贸公司体量有限,以及核心业务的机密性、外贸业务的周期性等限制,学生很难通过校外实习获取有价值的经验。虽然课程体系设置了大量实践学时,但大多数学生只能通过校内的虚拟仿真实验室、实训软件甚至在传统课堂上完成实训。

三、融合型师资队伍有待壮大

一方面,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师资多以传统贸易理论或国际商务为研究方向,在数字化理念和认知、数字化工具应用、数字化业务融合等领域亦迫切需要提升,将自身转型为数字化、融合型教师,在学与教的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将贸易与数字融合,既是数字贸易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另一方面,虽然近年来各高校大力推动双师型教师和企业导师建设,但实际操作中各有困难。对于专任教师而言,大部分教师仅有“校门内”的工作经验,为了达到双师型教师要求,只能利用繁忙工作之余的有限时间找到关系企业,取得纸面上的实践锻炼机会,难以接触实际业务和获得直接的实践经验。而对于企业导师而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证企业健康发展已属不易,要同时兼顾企业经营和高校教学,且做到教学中讲方法、成体系,多半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可能完成任务。这使得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避实就虚,流于形式。

OBE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字贸易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OBE教育理念从学生毕业时能达到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具备的技能水平入手,首先回答“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通过优化培养目标、重塑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力量等三个方面,构建与应用型数字贸易人才培养相契合的专业规划和课程设计。

一、以成果为导向,优化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数字贸易人才培养应紧随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紧跟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以培养同时具备扎实贸易知识、强烈数字意识、基本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具体而言,数字贸易人才应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科学精神、诚信品质和创新精神,掌握国际贸易、数字经济、商务英语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具有一定的国际市场营销能力,能够胜任传统国际贸易及其数字化转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值得强调的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数字贸易人才培养,在实践操作基础上,更应注重对学生基本原理、基本逻辑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应用能力培养,这既是当今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飞速发展的社会对企业的要求。

二、以学生为中心,重塑课程体系

为了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应以学科体系、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有机融合为标准构建,从整体出发,体现多重教育价值。具体而言,可通过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素质拓展五大模块构建课程体系框架,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理论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传统强项和主要阵地,通过更新课程结构、构建课程地图等手段,淘汰過旧、过散、过大的课程,融入与数字经济、数字贸易、数据分析等核心技能紧密相连的新课程,构建有机的数字贸易课程体系。实践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中难度最大、收效最难评估,但同时又是最为关键的部分。鉴于一般企业在资源、体量上的局限性,高校应着力推进高质量产教融合,与高层次的、大型知名企业共同策划、设计、建设实践课程,发挥教育在应用创新、标准研发、人才鉴定、终身培训等方面的优势,使高校成为企业人才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三、以发展为支撑,加强师资力量

尽管当前高校在双师型教师建设和企业导师引进方面面临诸多现实问题,但这仍是当下提升师资水平、加强师资力量的主要途径,其关键点是高校及教师摆正态度,真深入、真实践、真积累经验,补齐自身短板,完善知识结构体系,保持意识思维的新鲜度。在实际操作中,除了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外,教师也应多加、善加利用各类竞赛。以“三创赛”为例,自2021年起新增了实战赛,为广大参赛师生提供了真实交易、实际操作的难得机会,大大弥补了当前实践教学资源老旧、无核心实质内容等方面的不足。配合培养方案中素质拓展模块内容,师生共同参与学科竞赛能在一定程度上检验人才培养的阶段性成果,及时收获反馈、适时调整、持续改进。企业导师方面,仍要以高质量“产教融合”为目标,与大型知名企业合作,以企业内训师作为高校企业导师的首选,在业务知识、转型发展和教学引导方面取得平衡。

[基金项目:2022年度大连财经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课题:OBE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字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22dlcjjg15)。作者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贸易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贸易统计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贸易统计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