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上海街头寻回毛岸英兄弟

2023-05-23裘伟廷

党史博览 2023年5期
关键词:徐强李云冯雪峰

裘伟廷

年轻时的李云

李云是在中央特科工作过的一位杰出女性。她机智勇敢、跌宕传奇的一生,真实生动地诠释了隐蔽战线工作者出生入死的英雄气概和顾全大局、舍身忘我的精神品质。由于身处隐蔽战线,李云的名字鲜为人知。李克农曾对她说:“你是无名的英雄。”李云自己亦淡然:“我觉得自己这辈子没有虚度,为祖国尽了小小的力量。”

走上革命的道路

李云(1915—2013),祖籍浙江海宁,1915年7月出生于江苏苏州,原名祝修贞,化名王阿凤、钱云,曾用名李秋云。两岁时,全家搬到了上海。她年少多壮志,人穷志不短。李云家中祖辈都念书,其父写得一手好字。父亲一直供她念书,小学毕业后,李云考上了上海旦华中学,开学不久,因家里实在供不起她才作罢。

由于家境贫困,迫于现状,她只能在衣服店做伙计。童年时家国的苦难,让李云一辈子都记忆犹新。她记得父亲曾对她说,外滩公园的牌子上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李云在95岁的时候,回忆起童年时的往事,依旧禁不住长叹良久。

1929年4月,李云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后来,由团组织安排,李云去了闸北丝厂总工会做青运工作,主要是送信送书,其实里面有许多是党内资料。她还经常到棚户区与女工结拜姐妹、办识字班。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参加“飞行集会”,就是把传单绑在自己腰上,到约定地点,分发给隐藏在人群中的同志。而后,大家一边四处散发传单,一边高呼“打倒帝国主义!共产党万岁!”等口号。

1930年8月,李云参加了“党训班”学习,随后就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1年七八月间,李云被调往中共浦东区委,做南洋烟草厂的青运工作。对于参加革命,李云回忆说,那时的想法很简单,家里很贫困,穷人要翻身,只有跟着共产党走,反对帝国主义。入党时,时任上海总工会负责人与年轻党员们谈话,提到了三点:一是严守党的秘密,二是坚定自己的立场,三是坚决服从党的分配。这三点要求,李云坚守了一生。

1931年4月,负责中央特科工作的顾顺章被捕叛变后,周恩来转移到中央苏区工作,上海的特科工作就由陈云领导。1932年春节前后,李云接到江苏省委通知,要她配合中共闸北区委负责人徐强(后来成为李云的丈夫),前往外地开展秘密工作。此时,李云被纳入中央特科系统工作。

李云回忆说:中央特科是一个非常严密的组织,纪律非常严格,特别是情报工作。该你知道的你知道,不该你知道的就不允许问。即使夫妻之间,各自负责的工作,也只有自己知道,绝不告诉对方,以确保安全。万一被捕,谁也牵涉不到谁。李云在特科系统时,曾在徐强单线领导下工作,担任过报务员、通信员等,战斗了几十年。

获取国民党第四次“围剿”中央苏区的计划

李云加入特科后接受的第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策反国民党军官惠东升。1932年,经主持中央特科工作的陈云批准,李云和徐强从上海被紧急派往河南,执行一项特殊任务,工作的主要对象是惠东升。惠东升时任国民党军80师李思朔部的少将副旅长兼该师学兵营营长。在开展工作之前,李云和搭档徐强做了许多功课。

通过调查了解到,惠东升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曾在黄埔军校做过教官,为人比较耿直,很不满意国民党的腐败现状。有一次,惠东升来上海,和朋友冯三昧说起过自己的想法。在老朋友冯三昧的说服下,他转为支持共产党。徐强了解情况后,认为这是一个突破口,可以做他的工作,让他投奔革命,提供情报。惠东升要求我党派人过去,到他的部队开展基层工作。派过去的人有好几个,其中李云作为惠东升的“侄女”,徐强则作为惠妻的“表哥”。

他们过去后,通过惠东升,取得了不少情报。其中最重要的情报,是通过惠东升的学生、国民党政学系杨永泰的秘书,获取了国民党军对江西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的计划。徐强拿到这份计划后,喜出望外,急忙交给李云。李云连夜用药水将“围剿”计划抄在一本线装的古籍里,而后将它连同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密码本,以及河南全省的军用地图,放在一条棉被絮里,打包成行李。当时天气还有些冷,这样不会引人注意。

接着,遵照徐强的安排,李云将放有“围剿”计划的棉被絮,交给潜伏在河南国民党军中担任文书的老傅同志,紧急送到上海党组织手中。为此,徐强等人受到中共中央的表扬。对于其他密件和情报,徐强他们也都及时通过联络员,送往上海党组织。那一年,李云年仅17岁。

完成重要情报的传递任务后不久,因派过去潜伏的相关同志身份暴露,李云和徐强等人不得不紧急撤离,其中有几个来不及撤离的同志牺牲了。李云、徐强和老傅等人,侥幸逃脱,先后来到上海。而立了大功的惠东升,也受到潜伏者身份暴露的牵连,国民党认为他勾结共产党,因此他不幸惨遭杀害。

此时,中共中央机关已经转移到了中央苏区,上海特科的工作职能转为以统战和情报工作为主。根据组织安排,李云和徐强假扮夫妻继续从事情报工作。他们在蒲石路许家弄15号开家小店作掩护,修锁、配钥匙。徐强化名老金,负责联络和搜集情报,李云主要负责抄写和传递情报。对外,徐强是老板,李云是老板娘,活動经费是组织上给的。那段时间,李云和徐强感情逐渐加深,后经组织批准,正式结婚成为夫妻。

1936年4月,中共中央派冯雪峰从延安到达上海,以中央特派员身份开展上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并重建上海地方党组织。冯雪峰到上海后,首先和徐强取得了联系。在与中央失去联系的近半年时间里,徐强所在的上海情报组织,不仅坚持斗争,同时还与南方各地的地下党组织一直保持联系。冯雪峰到上海后,向徐强、李云等人传达了中央相关文件的精神,指示要集中力量搞情报工作。

为了恢复与党中央的联系,冯雪峰到上海后就积极筹建电台。原先的收发报机是报务员老王自己装配的,经过好几天测试,也无法收到中央方面的回音。冯雪峰很着急,对李云说:“来上海将近20天时间了,至今尚未与中央联系上。”不久,在宋庆龄帮助下,搞到一台大功率的收发报机,安置在一位外国朋友居住的一幢楼上。上海党组织很快与中央恢复了联系,可以随时听到中央的声音。而李云也转而负责地下党的电台,保管中央发来的电报。

寻回流浪的毛岸英兄弟

1935年秋,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但上海地下党组织仍然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此时,中央特科在上海只留下一个办事处(或称交通站),邱吉夫为总负责人。徐强负责情报,是李云的直接领导。

一天,徐强突然很严肃地通知李云,要她想办法上街寻找两个男孩子。鉴于中央特科的纪律,孩子的身份对她也是保密的,李云能知道的信息有限,大致就是:大的十三四岁,小的十一二岁。这两个孩子是烈士的后代,从收养人家里跑掉了,判定已流落街头。徐强对李云说,兄弟俩形影不离,要她按照这个特征,重点在老西门附近地区仔细寻找。

李云接受任务后就意识到,这两兄弟肯定有比较特殊的背景。李云的直觉是对的,这两个孩子就是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1930年11月,杨开慧牺牲后,党组织从湖南把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龙护送到上海,三个孩子被安排在牧师董健吾(当时是中共地下党员)任园长的上海大同幼稚园中。其间,最小的孩子毛岸龙因病夭折。1932年春夏之交,政治环境进一步恶化,大同幼稚园被迫停办,两兄弟被接到了董健吾的家里抚养。

1935年,董健吾去外地出差筹措经费,他并未告知家人抚养的那两个孩子的身份。因某些原因,毛岸英、毛岸青离家出走,下落不明。董健吾出差回来后,便将相关情况上报。特科领导立即布置地下党员分地区仔细寻找,但一无所获。

后来组织上决定,将继续寻找兄弟俩的任务交给了李云,并对她寄予厚望。但这个任务的完成其实相当困难,因为人海茫茫,又危险重重,何况街上还有许多特务暗哨,为了不暴露身份,不敢随便打听。据李云晚年回忆说:“接到寻找两个孩子的任务后,我赶紧上街,可上海那么大,到哪里找?找了好些天,都没有发现他们,同时寻找过程中还要小心自己的身份不能暴露。”

能发现他们,实在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找了半年多后的一天,当时李云一路寻找,来到城隍庙附近,那里流浪儿比较多。由于半天没吃东西,又走了很多路,李云感觉很饿,想在小吃摊买碗粥填肚子。刚好在粥摊边上,她看到有两个男孩子,长得很瘦,穿的衣服也很破,年龄上也是符合的。旁边的老百姓说,这两个孩子从来不说话,很可怜。李云就请他们吃粥,同时问一些问题。但无论怎样问,他俩什么都不讲。

刚到苏联时的毛岸英、毛岸青

李云不敢多问,连忙将情况上报,党组织派冯雪峰(时任中共上海办事处副主任)前来进行核实,确认孩子是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董健吾利用去西安和张学良接触的机会,请张学良帮助送朋友的孩子出国求学。李云回忆说:“张学良答应,并让部下李杜将军于1936年6月带着两个孩子经法国去了苏联。到了莫斯科以后,他们被送到第二国际儿童院……”

后来,在接受采访时,包括在2008年写的回忆录中,李云一直没把找到毛岸英和毛岸青的功劳揽在自己身上,她只说自己当时去寻找了。2011年6月,毛新宇来看望当年找回毛家两兄弟的恩人时,李云才首次详细叙述了寻找的经过。不过,李云仍然对毛新宇说:“你不要感谢我,这是组织上交给我的任务。这个秘密我埋在心里70多年,现在终于可以说出来了……”

坚决保护“中央文库”

在上海期间,李云和中央特科同事们创造的另一个人间奇迹,就是保护“中央文库”。当时“中央文库”保管的,乃是党从成立起至1933年党中央撤离上海期间的重要文书档案,包括党的历届代表大会决议、通告和会议记录、中共中央跟共产国际的往来文电、各级地方党组织的请示报告、党内报刊和一些知名烈士的遗书等。“中央文库”是党内习惯提法,实际上,它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座中央级秘密档案库,堪称中共早期记忆的“一号机密”。1930年,存有中共早期记忆的“一号机密”——“中央文库”始建。中共六届三中全会闭幕后,周恩来亲自过问中国共产党第一座秘密档案库筹备情况,包括秘密档案库的选址、工作人员配备等,并请瞿秋白起草了《文件处理办法》。

据称,挑选“中央文库”的保管人员有严格标准:必须是久经考验的党内同志,而且他们必须持重、谨慎,严守党的机密;同时,他们应该离群索居,很少与外界交往,既不参加任何公开活动,也不轻易与人结交,警惕性非常高。“中央文库”的保管人员搬家是常有的事,连许多高层领导都不知道他们的地址和任务。

最初兼管“中央文库”的是中央秘书处文书科科长张唯一。1932年底,陈为人接替张唯一,专管“中央文库”,中央资助他开了一家湘绣店以掩人耳目。1936年秋,陈为人与徐强接上了关系。鉴于陈为人的身体情况(严重肺病),遵照组织决定,徐强夫妇接收了陈为人送来的4箱文件,同时接过了守护“中央文库”的任务。在之后一段时间里,徐强夫妇还定期给陈为人送生活费。陈为人在与徐强夫妇交接后不久,就因病去世了。

后來,李云在回忆这段往事时动情地说:“陈为人去世后,徐强和我就接管了‘中央文库,后来又交给了周天宝,周天宝之后是缪谷稔。缪谷稔是位老党员,1927年入党,有严重的肺病。因为保管‘中央文库,责任重,风险大,生活特别清苦。1942年他病重,党组织又派23岁的陈来生接管‘中央文库。”陈来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发动全家力量,多次抢在敌人前面转移中央密档。在最险恶的环境下,陈来生想尽各种办法,不停转移,还要自己解决经费问题,直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

上海解放后,负责联系陈来生的陈慧瑛,立即向中共中央华东局常委兼组织部部长、中共上海市委第二书记刘晓汇报了“中央文库”的情况。1949年9月初,陈来生亲自押车,将自1942年7月起所负责保管的从我党诞生时起至全国性抗战时止的各种文件、资料,计104包,共16箱,丝毫无损地送到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由市委转交中共中央华东局办公厅。

面对那些没有纸边的历史文件,人们难以想象它们曾在国内外反动势力“追剿”下,在“未受到霉烂、虫蛀、鼠咬等半点的损伤”的情况下,完好地保存近20年。这个奇迹很快传开,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均批阅签发嘉奖令,上海市委也公开发表嘉奖信,隆重表彰所有“中央文库”守护者的英勇事迹,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守护了这一“比黄金还要珍贵的国宝”。如今,“中央文库”已成为国家档案馆的镇馆之宝。

到宋庆龄身边工作

1936年5月,宋庆龄和冯雪峰在一次会面时提及,自己有事要和党联系时不太方便,希望派一位党员经常和她联系。不久,党组织选定李云作为上海党组织与宋庆龄之间的联络人。李云开始不敢承担这个重任,担心工作不好做。经过冯雪峰的耐心劝导,她服从组织决定。于是,李云化名钱小姐,正式成为党组织和宋庆龄之间的联络员。

5月下旬的一天,李云前往莫里哀路(今香山路)29号宋庆龄的寓所与宋庆龄见面,两人一见如故。此后,李云作为宋庆龄秘书(实际上是联络员),每星期去宋家二至三次。一个多月后,为了联系更为方便,李云每天都去宋庆龄处。在当时白色恐怖环境下,宋庆龄寓所周围有特务、密探监视,李云每次进出宋庆龄的寓所,都小心翼翼,不得不经过一番乔装打扮,甚至有时还要在半路上改装,或兜马路、跑商场,直到确保身后没有“尾巴”。

当时,宋庆龄如有重要事情商量,就要李云去约冯雪峰会面,一般的事情她就直接跟李云说。宋庆龄经常将一些南京政府方面的消息告诉李云。一次,她对李云提出,是不是可以帮助她了解一下共产国际特工牛兰夫妇的情况。李云回来后向冯雪峰作了汇报。之后,每次南京传来的情报中有关牛兰夫妇的情况,李云都抄一份给宋庆龄。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李云接到党中央发来的电报,在第一时间报给潘汉年后,还受命向宋庆龄报告了西安事变的情况。第二天,李云在宋家信箱里发现一封恐吓信,并附有两颗子弹。信的大意是:你勾结张学良、杨虎城扣留蒋委员长,如果蒋委员长发生意外,这些子弹是不认人的。宋庆龄看后说:“不怕他们,我收到的恐吓信也不止一封,见得多了。”李云则向潘汉年、冯雪峰汇报了这件事,他们非常重视,认为不可麻痹大意,遂派人去宋庆龄住处周围,加强保卫。当再次收到党中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电报后,李云按照潘汉年吩咐到宋庆龄家中通报情况,并联系潘汉年和宋庆龄会面事宜。

1937年春,李克农利用到上海治疗眼睛的机会,通过李云与宋庆龄约定会见时间见了面。7月初,中共代表团周恩来、博古、林伯渠与国民党代表在庐山会谈后到达上海,他们要会见宋庆龄,也由李云转告并约定会见时间。周恩来一行见到宋庆龄,大家都极为高兴。他们在大革命时期就相互认识了,谈得很热烈。可以说,在这一时期,我党以及有关人员与宋庆龄之间的联系,几乎都是通过李云进行的。

1937年的一天,宋庆龄和李云谈了一些事情后,突然问李云:“我现在算不算党员?”李云心里一热,但不便直接回答,就说:“我回去问问。”随后,李云向潘汉年请示应如何答复。潘汉年表示:“孙夫人的入党问题,必须中央来考虑。”他又说:“明天你對夫人说,你和共产党员一样。”宋庆龄听了李云的答复后特别高兴,一定要留她吃饭。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会战爆发,上海陷入日军的包围。李云向宋庆龄传达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电报内容,请宋庆龄离开上海去香港避险。临行前,宋庆龄要求李云继续陪同她。在组织批准下,李云于12月23日登上去香港的邮轮,继续陪在宋庆龄身边。在香港,宋庆龄发起成立保卫中国同盟,并任主席。

宋庆龄和李云(右)在中国福利会办公室

留下一段传奇

1949年5月,上海解放。8月,李云从济南到达上海,在担任了几个月上海蚕丝公司第二绸厂党支部书记、副厂长后,又被调到上海商品检验局,担任军代表和接管专员。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提出要李云协助她做中国福利会的工作。1952年6月,组织上调李云专职到中国福利会工作,宋庆龄安排她担任中国福利会秘书长。从此,两人又长期在一起工作,续写深厚的友谊。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宋庆龄对此很不理解。同时,她对李云也很关心。1966年九十月间,她告诉李云:“本来我要刘某某(中国福利会派给她的一名秘书)写信,不料她拒绝,我不得不自己写信了。”并嘱咐李云:“你赶快检查工作,作自我批评,就可以很快恢复工作……”当时,李云正被批判,被戴了“思想右倾”、“只要宋庆龄的领导不要党领导”和“以宋压党”等一大堆帽子。

其实,中国福利会每年的工作总结报告,都是首先送给上海市委宣传部,然后再送给宋庆龄的。然而,市委宣传部派出的“文革”领导小组,有意把这说成是李云的罪状。而且他们还勒令李云,将宋庆龄写给她的信全部交出来。李云回去与老伴商量怎么办,徐强认为这些信件决不能落到那些人手里,还是寄给周总理好。随即,李云将40封宋庆龄亲笔写的信全部装入文件袋,连同一封给周恩来的信,寄给了总理办公室。“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因工作原因,李云离开中国福利会。1978年6月,李云任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一直保持和宋庆龄的友好联系。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是地下工作者,战斗在敌人的心脏;他们是听风者,守护永不消逝的电波;他们是利剑,用生命刺破云雾重重的长夜;他们是火焰,用热血熔铸不朽的丰碑。他们就是中央特科的战士。也许,在隐蔽战线工作的他们,名字无人知晓,但他们的功绩与世长存。李云就是这样,她从事的事业无比高尚,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却默默无闻。

而对于自己的传奇经历,谍界女杰李云也一直是缄口不言,一点也不透露。直到有中央首长亲自告诉她,中央特科保密期限已过,她才肯将有关情况讲出来。李云从事情报事业多年,但她的事迹直到2011年才逐渐被人了解。是的,如果她没有接受采访,那么中央特科这一段历史,可能就会永远成为谜团。

2013年8月16日,98岁的李云在上海逝世,留下了一段传奇。回顾自己的一生,李云非常淡然。她曾表示,不喜欢被拔高,也不喜欢被塑造。她说自己只是严格按照党的纪律,一丝不苟地履行职责,做好本职工作,“对得起我自己,对得起党”。李云自我评价是:“我觉得自己这辈子没有虚度,为祖国尽了小小的力量。”

猜你喜欢

徐强李云冯雪峰
更正声明
彼之师,己之友
丁玲无限遗憾
喜爱的玩具
把“我”当它
大秦岭·国宝朱鹮
西安年 · 最中国
爱逛街的男人
爱逛街的男人
羊羊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