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国工匠”田得梅:以青春之我,铸“大国重器”

2023-05-23依江宁

伴侣 2023年5期
关键词:桥机大国工匠水电

依江宁

本文主人公田得梅

2023年2月28日晚,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在南京揭晓。1990年出生的田得梅是10位大国工匠中唯一的一位女性,也是最年轻的一位。

颁奖晚会的大屏上播放着她的事迹短片。“在发电机组安装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1号机转子。直径16.198米,最大高度3.826米,要想把这个庞然大物精准吊入坑位内,难度可想而知。”“此次吊装,转子与定子之间的最大间隙仅51毫米,操作必须一次成功。”“2100吨,已超过单个桥机的承重上限,需要两个桥机并机操作。转子入机坑后的微调,误差必须控制在分毫之间,这对操作司机来说是最为艰难的时刻。”一组组数据、一个个场景,还原着这份工作的特殊和严苛。

“天车”是在高架轨道上运行的一种桥架型起重机,来自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机电安装分局的田得梅,就是这个庞然大物的驾驶员。工地上,驾驶天车的女工被亲切地称为“空姐”,田得梅的“空姐”生涯已有15年。当单薄瘦削的她走上领奖台,很多人都睁大了眼睛:这就是大屏幕上那个技术精湛的天车司机?

     专于一业,精于一事

田得梅出生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塘川镇上山城村的农家,家中有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哥哥妹妹。早些年,3个孩子年幼,一家人的生活除了靠几亩薄田,全由父亲田有宝外出打零工维持。一年忙到头,收入也不过万元。

这样的成长环境,让田得梅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格,她从小就主动为家里分担家务和农活,锄草、挑水、割麦子都是一把好手。

初中毕业那年,田得梅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选择,她在大伯的建议下报考了青海水电高级技工学校(现青海水电技师学院),又在老师的推荐下填报了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因为她和哥哥都考上了技校,两个技校生一年的学费需要7000元,家里便卖了唯一的一头牛,送二人到西宁上学。

因此,田得梅格外珍惜在学校的学习机会。理论学习,她认真地记下课堂笔记,不懂就问;实践训练项目,她从不喊苦、不叫累,主动要求加练,直到技术驾轻就熟为止。2007年毕业后,作为全班13名女生中唯一一个通过中国水电四局机电安装分局面试的学生,她被派往甘肃兰州参加培训。正是在那里,田得梅第一次看到“天车”。1个月后,经过培训的她和另外两名“天车”司机,一同被分配到了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的拉西瓦水电站。

31岁的杨玲玲成为了田得梅的师父,一个是师父中最年轻的,一个是徒弟中年纪最小的,初次见到田得梅,杨玲玲心里直打鼓:“她这么小,就跟个孩子似的,我能带好她吗?”

虽然在实习车间早已对“天车”的操作烂熟于心,可到了工地,田得梅才发现,工作中需要操作的“天车”更高,也更先进,而地下厂房的工作环境则比车间差了一大截,开建仅1年的拉西瓦水电站还没有修建专用的铁梯,需要攀爬凌空插入的脚手架。周围电焊机发出的尖锐蜂鸣声刺激着耳膜,透过昏暗的光线,空气中满是灰尘,田得梅根本不敢往下看,生怕一失手就会掉下去。

虽然师父杨玲玲就在一旁,可田得梅依然无法克制心中的恐惧。杨玲玲便在一旁耐心地点拨她:“你千万不能简单地认为开桥机只是把设备或材料从一个地方吊到另一个地方,开桥机和开汽车一样,不同的司机给乘客带来的乘坐体验也不同。”

田得梅紧张的心放下来后,开始细心观察师父的操作动作,下班后向师父虚心求教。

如何把师父所说的“特殊乘客”平稳舒适地吊送至指定区域,成了田得梅探索追求的方向。不到两平方米的天车操作空间,在她眼中却有数不尽的“小门道”。日积月累,田得梅总结出了“眼看、耳听、脑想、心静、手动”的“人机一体”操纵技巧。转子吊装难度大,通过成百上千次的重复练习和对桥机知识的钻研,田得梅将每一个操控技巧都深深地刻进了脑海里。

田得梅把“天車”驾驶间当成自己的家,每次都会提前半个小时上桥机进行试车,对桥机状况进行全面检查。

经过两年多的实战锻炼,田得梅开起“天车”来已经得心应手了。结束了拉西瓦水电站的工作后,田得梅被安排前往位于云南的龙江水电站,看到另外一名天车司机年纪较大,她主动承担起更多的工作任务。

有一次,田得梅在操作时,吊钩吊起重物后溜钩突然失控,负责检修的同事立即赶来。同事检查后安慰她说,这不过是小故障,是“天车”连续运转导致的。看着“疲惫”的“天车”,田得梅心里有了新的打算——如果能自己处理这些故障,工作效率应该会更高。就这样,原本只是开“天车”的田得梅在下班后多了一项工作——跟着实验室部门的同事学习“天车”日常维护和保养。

专于一业,精于一事。15年里,田得梅辗转奋战在水电工程建设一线,见证着我国水电事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快速发展,也在边挑战边摸索中解锁了毫厘间的“操作密码”,慢慢成长为国内为数不多可以完成巨型精密装置吊装的桥机司机。

    匠心砺得梅花香

白鹤滩水电站是仅次于三峡水电站的世界第二大水电站。2019年10月,中国水电四局白鹤滩机电安装工程项目部刚刚成立,征调各工种人员时,师父第一个推荐了田得梅。已经有两个年幼孩子的田得梅二话没说,把孩子托付给父母后,便带着行李匆匆赶到白鹤滩。

那一年,水电四局“天车班”正式组建,田得梅任“天车班”班长,从曾经的徒弟变成了别人的师父。“天车班”14名成员都是女性,平均年龄只有24.5岁,却承担着白鹤滩水电站左岸8台单机容量百万千瓦水电机组及辅助公用系统设备和物资材料的吊装任务。

项目开工初期,她们面对的是忙碌又有些杂乱的工地现场,对此田得梅早已习惯。她发愁的是安装间的场地被土建杂物占用,要尽快施工,必须将场地及时腾出。作为项目部经验最丰富的天车工,杂物倒运和设备材料吊装的重任便落在田得梅一人身上。时间紧、任务重,田得梅经常是两台桥机换着开,以每天超过12个小时的高强度作业时长,在短短几周时间里就完成了项目前期材料设备倒运和场地清理等工作。

为了让团队尽快成熟起来,田得梅带着徒弟们在干中练、练中学。

田得梅一边教理论,一边手把手教实际操作,她兢兢业业、刻苦钻研的精神感染着每一个人。为了提升班组成员安全生产意识和操作技能水平,每次作业,田得梅都会要求“天车班”成员提前半个小时上桥机对桥机状况进行全面检查,还定期召开班前会、开展桥机巡检和班组培训。她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学的技能传授给徒弟,她带出来的6位徒弟,已全部能够独立负责吊装作业。

2020年8月18日11时整,随着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地面指挥人员一声清脆的哨音,由我国自主研发制造、全球首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转子开始吊装。

田得梅胆大心细、眼光锐利,她在吊装过程中最大的特点就是运行平稳、落坑准确、反应快速。田得梅和地面指挥完美配合,77分钟便将转子顺利吊入1号机坑就位。

2020年10月26日,第二台转子吊装的哨音响起,坐进桥机室的田得梅头脑更加冷静,事前她反复梳理在第一次吊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找出所有可能影响正常吊装的每一个细节,毫无悬念,田得梅又一次取得了成功。其实所有人都知道,这看似容易的背后,都有着田得梅数不尽的努力。

两台转子的成功吊装,为后续吊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20年底,组员罗祯琳完成了第3台转子的吊装。在白鹤滩水电站的900多个日日夜夜,“天车班”的“空姐”们驾驶着桥机穿梭在施工厂房中,提前65天完成了左岸8台转子的吊装任务。

2021年4月19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21年全国先进女职工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因为表现优异,这支“娘子军”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称号。田得梅被中国水电四局机电安装分局评为“金牌导师”,获得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大国工匠”荣誉称号。

    家人是永远的后盾

田得梅有两个孩子,一个上小学,一个还在上幼儿园。丈夫刘郭义是她的同事,跟她一样,常年都在工地上,一年回不了几次家。两个孩子和家里的大事小情都由公公婆婆操心。

虽然知道小两口工作忙,可工地上的情况,婆婆王菊奎并不了解。直到2021年夏天,中国水电四局组织职工家属去工地跟职工见面,她心里的疑惑才有了答案。以前王菊奎只听说儿媳妇在山沟里工作,亲自坐着车在工地转了一圈,才知道她每天都在山洞里干活。看着儿媳妇在那么高的地方上班,婆婆心里很不好受。

其实,不仅仅是王菊奎,第一次看到田得梅工作的地方,田得梅的父母也满是担心。

中专毕业的田得梅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脱颖而出,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入选“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的消息一经传开,家里的亲戚朋友没少打来电话祝贺。父母更是激动得一宿没睡,想起了田得梅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他们去工地看望女儿的那一幕。

看到6层楼那么高的“天车”和那些大大小小从来都没见过的设备,父亲田有宝有些心慌,他问女儿怕不怕?

田得梅的目光和举止间流露出沉着和从容,仿佛这间小小的作业室,就是她的战场。田有寶得到了答案。男孩性格的田得梅从小就很坚强、乐观。当上“天车”司机后,从未抱怨过工作辛苦。

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春节,田得梅因为加班没有回家。除夕夜,吃着单位食堂的手抓羊肉,田得梅拨通了家里的电话。田有宝发现,去年还盼着过年、穿新衣服的女儿似乎一下长大了,还没等他叮嘱,田得梅就说要把工作摆在第一位,让家人别惦记她。

因为工作项目周期长,有时候一年到头,田得梅只能回一次家。可每次回家,细心的母亲朱世梅就会发现女儿变得干练、成熟了,但爱说话、爱操心的那一面始终没变。知道妹妹上学、家里盖房都需要用钱,懂事的田得梅总是把工资攒下来贴补家用。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虽然参加工作已经十多年了,昔日的小女孩如今已经成为了两个孩子的母亲,但知道田得梅远在他乡,每天都在高高的“天车”上工作,母亲心里总是惦念着她,特别是吃饭的时候,总想着女儿吃了没有……

家人的支持为田得梅的工作提供了莫大的帮助。十几年过去了,田得梅淳朴善良的本质没有变,踏踏实实工作、老老实实做人的初心没有变,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心态没有变,与日俱增的是“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和“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下班后,拿起电话,看着父母日渐衰老的面容,看着屏幕那头的两张小脸,她挂在脸上的笑容里,多了几抹思念。

责编/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

猜你喜欢

桥机大国工匠水电
T-S动态故障树在桥机结构安全评估中的应用
白鹤滩水电站左岸主厂房桥机防碰撞管理存在的风险及对策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水电:全力消纳富余水电 更重生态环保
“大国工匠”张翼飞
长江水电之歌
溪洛渡水电站地下厂房大跨度桥机轴承损坏原因分析
绿色水电认证实践
桥式起重机影响厂房造价的几点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