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戎冠秀:13次受到毛泽东接见

2023-05-19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子弟兵毛主席战士

“正是这种军民鱼水感情,使我们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我们应该继续发扬她的革命精神,继承她的遗志,为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戎冠秀(1896-1989),河北平山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下盘松村妇救会会长、八路军伤病员转运站站长,1944年被授予“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劳动英雄”光荣称号。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当选为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89年8月12日逝世。2009年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1949年9月,53岁的戎冠秀和宋庆龄、张治中等人,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周恩来亲切称她“戎大姐”,请她到会场前面就座。朱德和她拉家常。邓颖超每次见到她,都与她热情拥抱……10月1日,戎冠秀随同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开国大典,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

战士们伤愈离开时都冲她跪下,连声喊着:“娘!娘!”

平山县是中国革命胜地——西柏坡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25万人的平山县,7万多人参军参战,涌现出以戎冠秀为代表的支前模范,成为晋察冀根据地重要的兵员、物资补充基地和可靠的后方。这里也因此成为日军反复残酷“围剿”“扫荡”的地区,5000多名烈士为国捐躯。

平山县曾在一个月内就组织起整建制主力团——平山团。这支队伍威名赫赫,被聂荣臻誉为“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子弟兵”的称呼也由此流传。

1948年5月,毛泽东来到平山,五大书记在西柏坡会合。平山为中共中央指挥大决战、筹建新中国提供了一个坚定的后方。毛泽东说:“平山人民真好!”

下盘松村位于平山县西部深山,抗战期间曾是八路军供给部、被服厂所在地,还设立了八路军伤病员转运站。戎冠秀曾组织平山县的乡亲们用一天的时间,为八路军兵工厂筹集小米2000斤、玉米面2000斤、菜籽油200斤、大盐粒100斤、醋100斤、碱面100斤、肥皂50箱等。

戎冠秀经常把妇女们召集起来,交代她们:“子弟兵跟咱家里的孩子、兄弟一样,咱们给自己孩子、兄弟做鞋都结结实实的,给子弟兵做也一样。他们整天翻梁爬坡行军打仗,比不得在家里,要做一雙是一双。”

戎冠秀救过很多伤病员。战士们伤愈离开下盘松村时,都冲戎冠秀跪下,连声喊:“娘!娘!”戎冠秀含着眼泪说:“孩子,快起来,咱八路军可不兴这个,你们打仗负了伤,我照顾你们是应该的!”晋察冀军区副政委程子华听说了戎冠秀的事迹,对她说:“戎妈妈,您立了大功,我们的战士完全应该尊重您,把您当亲妈妈一样跪拜。”

1944年,在晋察冀边区第一届群英大会上,戎冠秀被授予“子弟兵的母亲”光荣称号,从此,战士们都亲切地唤她“戎妈妈”。边区党政军民关于表彰戎冠秀等拥军模范的联合决定中说:“连任6年妇救会主任的戎冠秀同志,一贯积极负责,爱护军队,为人表率……救护伤员,不避艰苦危险,抚待安慰,无微不至……一次,某团一个重伤员到了下盘松村,他已经四天四夜水米未进,人事不省。戎冠秀同志马上亲自看护,先用温水向其口内灌送,伤员逐渐睁开眼睛。再用豆腐脑慢慢喂他,伤员能够说话了,再喂以稀饭。戎冠秀同志又怕伤员受冷,把自己女儿棉衣的内襟扯下,给伤员包脚防冻。这样足足一整夜未离开伤员左右,未睡一会儿觉。这种伟大母亲的精神,实是边区人民拥护子弟兵的意志集中表现。”

在众多救护故事中,戎冠秀救助邓仕均的故事最为传奇。邓仕均所在部队“老五团”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英雄部队,参加过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等。1943年秋,一次敌人“扫荡”时,邓仕均在转移中掉了队。日军发现了他的踪迹,开始漫山遍野搜查,妄图活捉他。据戎冠秀的孙子李耿成、孙女李秀玲讲述:

一天,日本鬼子从三面包围了花木村和我们下盘松村一带。邓仕均在随医院的同志们转移时发疟疾掉了队,迷迷糊糊、跌跌撞撞地走到了下盘松村大坟沟的山梁上。

当时奶奶把乡亲们转移好以后正在观察敌情,忽然听到花木村后方医院方向有枪声,她的眼睛就直往那个方向看,脚步也不由地走向那里,因为她知道那里有许多八路军伤病员,就这样走着、看着,发现了邓仕均。

枪声越来越紧,奶奶迈着小脚,半背半拖地搀扶着邓仕均绕荆棘、攀山崖,经过两段崎岖陡峭的山路后,将邓仕均隐藏到一个石洞内。等敌人撤退后,奶奶才将邓仕均接出石洞并挽留他到家里养伤。

邓仕均怕同志们担心,要走,奶奶目送他走后也回家了。两个人谁也没留下姓名。

晋察冀边区群英大会的最后一天,戎冠秀走上讲台,讲述自己抢救八路军伤员的故事。在台下的邓仕均这才听出,她就是当年救护自己的大娘。等戎冠秀发言结束,邓仕均快步走到她面前,激动地说:“大娘,您还记得我吗?我就是您救的那个伤员啊!”

会后,两人以母子相称。返回部队后,邓仕均给戎冠秀写了一封信:“您是子弟兵伟大的母亲,我愿将我的枪端得平平的,瞄得准准的,去射击万恶的敌人,保卫您,保卫我们的晋察冀。”

阔别六年后,他们在全国工农兵劳模大会和全国战斗英雄大会上重逢,“奶奶作为全国农民劳模代表上台致答谢词,邓仕均又找到了她!10月1日那天,他们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观礼,他们还和其他与会代表幸福地和毛主席合了影”。李秀玲回忆:“在1959年国庆观礼台上,奶奶又盼望邓仕均出现。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胡可同志朝奶奶走过来,当他得知奶奶的心思后就说:‘戎妈妈,邓仕均牺牲了,他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奶奶一听这话,无力地坐到观礼台一旁的椅子上,垂下头,泪水一滴一滴往下滴……”

“我有三个儿子,都报上名,让上级去验;如果不嫌我家老汉李有老,叫他也给咱八路军喂马去!”

戎冠秀不仅是优秀党员、拥军模范,还是一位烈属。据李耿成回忆:

抗战年代,奶奶就为我们的大伯李聚金和我们的父亲李存金报名参军,因为我们大伯和我们父亲当时都有任务,所以上级没有批准他们参军。

1946年,又一次大规模的征兵工作开始了,在蛟潭庄镇召开的扩军大会上,奶奶第一个站起来发言,她说:“我有三个儿子,都报上名,让上级去验,验上哪个哪个去,都验上了就都去,如果不嫌我家老汉李有老,叫他也给咱八路军喂马去!”

奶奶的话刚一讲完,人们就喊着:“向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学习!”“学习戎妈妈,送子参军打老蒋!”当场就有许多青年踊跃报名参军。大山深处,又一次出现了妻送郎、父送子、兄弟争相上战场的热烈场面。

在奶奶的带动下,当场就有许多青年踊跃报名参军。后来区政府只批准了我们的三叔李兰金入伍,三叔在战场上也是多次立功受奖。

1950年底,抗美援朝开始了,身为炮兵连长的三叔跟随64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第五次战役打响了,奶奶收到三叔不幸牺牲的消息……

1951年4月24日,李兰金在随军攻打汉城(今首尔)的途中英勇牺牲,年仅26岁。听到儿子牺牲的消息,家人都在哭,戎冠秀强忍悲痛,安慰他们:“哭甚哩?沒有牺牲,哪能换得胜利?”李有呜呜咽咽地说:“我可怜咱那孩子,从小跟上咱受苦,如今,盼着解放了,他……”戎冠秀说:“说咱孩子苦,还有比咱苦的咧!”又说:“咱兰金是为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幸福牺牲的,他是咱家的光荣!”

1954年,著名表演艺术家田华和戎冠秀一同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又同在河北省代表团。其间,田华问戎冠秀:“戎妈妈,您真像他们说的那样,知道小儿子牺牲时没哭吗?您作为母亲不觉得痛心吗?”

戎冠秀眼含热泪说:“儿子是娘的连心肉,牺牲了怎么能不痛心……可是自己是个党员,不能在群众面前哭哭啼啼,做人更应该刚强!”

有一次,实在想儿子了,她就到儿子走时种下的两棵白杨树下,双手轻轻地摩挲着树干。想到儿子的尸骨埋在朝鲜的山川里,心如刀割,就面向东方,隔着崇山峻岭高声呼唤:“兰——金——子!”

戎冠秀的五个子女都是党员。长子李聚金曾随戎冠秀一起参加革命,后英年早逝;次子李存金在山上放羊的时候,被戎冠秀叫回家,“母亲说,现在是抗日战争时期,我们村是晋察冀根据地的中转站,很需要我这样的年轻人帮助运送伤员和给八路军送信”。在母亲的影响下,李存金踏上了革命之路。

1945年的一天,李存金被叫到村部。在那里,一位老党员问他想不想加入共产党。“俺真是做梦都想啊!”就这样,李存金在参加革命6年后,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说,自己在家里算是入党晚的了,那个时候,他的父母和几个兄弟姐妹都早已是党员了。

李兰金在朝鲜战场牺牲后,戎冠秀又先后送4个孙子、1个外孙和1个外孙女参军,报效国家。其中,长孙李耿成17岁报名参军,被分配到中央警卫团一中队,戎冠秀得知他“在北京为毛主席站岗,非常兴奋”。

毛泽东握住她的手:“我记得,子弟兵的母亲啊!”

1935年,戎冠秀从小学教员冀时新口中第一次听到毛泽东、共产党和红军的故事。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毛主席”这个神圣的称呼更是经常从同志口中传到戎冠秀耳中。

1944年参加边区第一届群英大会后,戎冠秀决定给毛泽东写信。原信如下:

毛主席:

我很羡慕吴满有同志,他能见您的面和您谈话,从您口里得到更多的指示,我又想,我们虽然见不了面,但又像同您天天在一起一样,因为您的一切主张,在我们这里都实行了,远事不说,单拿从您想出“组织起来”的办法以后,克服了很多困难,我们下盘松村也变了样子。都不再靠天吃饭,都知道要想生活过得更好,只有在您和共产党的领导下努力生产。

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我知道共产党员是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的,这是我们的一个责任,我们一刻也不能忘记。但我自己还有许多不够的地方,我还要努力克服,不辜负党的期望!

敬祝您

身体健康!

戎冠秀

戎冠秀十分想见毛泽东,和他说说话,却没想到这个梦想真的会实现。据李耿成回忆:

奶奶曾13次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她作为华北区人民代表出席了全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参加了开国大典。

在盛大的国宴上,毛主席握住奶奶的双手,亲切地问:“你叫什么名字?”

奶奶抖动着嘴唇说:“我叫戎冠秀。”

毛主席笑呵呵地说:“这个名字,我记得,子弟兵的母亲啊!”这句话像一股暖流,霎时涌进奶奶心里,使她热泪盈眶,热血沸腾。

开国大典后,奶奶回到村里,兴奋地对乡亲们说:“咱们就跟着共产党、毛主席建设新中国吧!”

小时候,奶奶常给我讲见到毛主席时的感人情景。从那时起,我做梦都在想,如果长大了我也能去北京天安门,见到毛主席,该多好啊!

这“天大”的好事还真让我赶上了。17岁时,我报名参军,被分配到了中共中央警卫团一中队,为毛主席站岗。有一次我在中南海站岗,正巧毛主席散步走来,和蔼地问:“小同志,参军几年了?哪里人啊?”我激动地回答:“三年了,平山人!”毛主席说:“啊,平山老乡……”我说:“是,戎冠秀是我奶奶。”毛主席微笑着说:“戎冠秀,我认得……”

1976年9月的一天,年届八旬的奶奶在家乡的深山沟里突然得知毛主席逝世的消息。一连几天,她茶不思饭不想,悲痛、伤心、怀念,各种滋味齐涌上心头。她晚年多次向乡亲们讲她见到毛主席的情形,那是她一生最感幸福和荣耀的事情。

91岁高龄给南疆卫士写“家书”

有一年春节前,河北省军区、石家庄军分区部分干部战士到村里探望戎冠秀。战士们还没进村,老远就望见满头白发的“戎妈妈”手拄拐杖,在村口等候。

“孩子们,可把你们盼来了!”她左拉一只手,右拉一只手,把战士们拉到家里,让大家坐到热炕上,端出炒得喷香的瓜子、花生和精心挑选的核桃、大枣让大家吃。战士们看到戎冠秀家里摆着许多解放军战士的照片,戎冠秀解释说:“这些战士都是俺的孩子,真想他们啊,时间长了就想他们,见不到人就拿出相片来看一眼,看见你们来,俺心里比啥都高兴。”

20世纪70年代,下盘松村几乎年年都有解放军前来野营训练。戎冠秀带领村里的军烈属,像战争年代拥军支前那样日日夜夜忙碌起来。战士们都说,每次拉练到了下盘松村,就像回到家里。

1972年新年刚过,一天夜里下了大雪,戎冠秀急得一夜没睡。因为第二天解放军某部一个连要来拉练,她担心下了雪部队不能进山,担心炉火生好了没有,房间腾出来没有,毛毡子铺好了没有……她挨家挨户地查看,发现有一户的门帘太单薄,立即拿来自家的棉花,赶做新门帘。天还没亮,她就领着村民清扫积雪,一直扫出几里开外,迎接拉练部队进村。

她对战士们的照顾无微不至。清早,住她家的战士小武要外出执行任务。为了不给戎冠秀添麻烦,小武早早起来,准备偷偷起身赶路。没想到一起来,戎冠秀就端着一碗鸡蛋打卤面放到了他眼前。小武没有动筷子。戎冠秀催促:“这孩子,快吃!不吃就凉了。”小武含泪拿起了筷子。半路上,小武饿了,打开挎包,发觉多了一大卷东西,打开一看,是一大张烙饼和几个鸡蛋。

戎冠秀的拥军事迹,激励着年轻战士们。在当年掩藏伤员的山洞前,她勉励指战员要按毛泽东关于建设人民军队的指示,搞好军民团结;在饱经沧桑的古槐下,她为年轻人讲述旧社会穷苦人受地主压迫剥削的悲惨生活;在老坟沟岭下,她叙说当年带领群众同日寇斗争的事迹,让大家永远牢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有时还领着战士们上山挖野菜,教育大家不要丢掉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1982年12月,戎冠秀已86岁高龄,从北京开会回来,一下火车,听说石家庄地区召开拥军优属先进分子会议,不顾旅途疲劳,赴会给代表们作报告,动员大家搞好拥军优属工作,支持部队建设。

1984年秋末,平山县的驻军开赴老山前线。戎冠秀时刻记挂着南疆将士们,担心他们吃不好睡不好,不停地念叨。人們劝她,现在的条件不是抗日战争那个时候了,不用担心。但她还是安排女儿儿媳们做锦旗,缝针线包,把红枣和核桃塞满慰问袋,寄往老山前线。

1986年7月25日,河北省军区和石家庄军分区派代表,带着前方捷报和战士们的问候来看望戎冠秀。一见面,她第一句话就问:“南边的仗打得怎样了?咱们战士的情况怎么样?”当大家告诉她战士们打得很英勇、很顽强时,她笑道:“俺从匣子(收音机)里听到前线打了胜仗,就高兴得几夜睡不着,听到战士们负伤牺牲,心里就难过,俺真想给战士们再熬一碗鸡汤呀!”又说:“俺年纪大了,不能去前线看望他们,心里很过意不去。请你们给前线的战士们捎个信,希望他们多杀敌,多立功。”大家很快将她的嘱托通过省赴滇慰问团转告前线,前线的《胜利报》进行了报道,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12月,戎冠秀听说将派人赴前线慰问,就委托他们将一面绣有“钢铁长城,南疆卫士”的锦旗送给前线部队。

1987年5月,91岁高龄的戎冠秀给南疆卫士写了一封“家书”:

驻守南疆的二十七军全体指战员:

你们好!我听到从祖国南疆传来的喜讯,心中非常高兴。你们肩负着全国人民的重托,在越南前线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你们辛苦了!我谢谢你们,祖国人民谢谢你们!

我老了,不能再为你们做工作了,但我心里一直挂念着你们,我衷心希望你们保卫好祖国的南大门,我在后方等待着你们胜利的消息,盼你们早点胜利归来。

戎冠秀

1987年5月

聂荣臻托人将一束“勿忘我”送到她病榻前

戎冠秀晚年,经常回想起当年的烽火岁月。据她的子女们回忆,“只要看见解放军,不管认识不认识,都拉到家里,坐到炕头上,拉拉家常,问问冷暖,请吃一顿饭,临走再三嘱咐路过时到家里来”。

1987年秋,她给聂荣臻写了一封信,连同一双布鞋一并寄出。信是这样写的:

聂荣臻元帅:

快到“八一”了,又是建军60周年,我和平山老区的乡亲们都很想念您。给您寄去一双您当年喜欢穿的布鞋,这是村里年轻人按咱老妇救会的规格做的,不知合脚不?拥军的传统已在咱平山一代代传了下来,我想您知道了一定很高兴。

祝您健康长寿!

戎冠秀

下盘松村妇代会

平山县妇联会1987年7月26日

鞋和信寄出没几天,戎冠秀就收到了聂荣臻的回信,回信中说:“接到你们热情的来信和老区的纳底鞋,使我非常感动,也非常感谢你们,一下子又引起我对战争年代解放区生活的回忆……这双布鞋虽很普通,但它包含了老区人民多少心意,是军民鱼水情的结晶,我将永远保留纪念!”信抄正后,88岁高龄的聂荣臻颤抖着手签上名,署上日期(1987.8.10)寄发。

第二年开春,戎冠秀因病住院,聂荣臻闻讯后托人去看望,并将一束“勿忘我”鲜花送到老人病榻前。

1989年8月12日,戎冠秀病逝,享年93岁。聂荣臻的女儿聂力回忆说:“8月12日,父亲接到中共平山县委发来的唁电,得知戎冠秀去世了,他当时坐在轮椅上,闻之一惊,痛心地拍了一下轮椅的扶手,这是他激动时的一个习惯动作……沉默了两三分钟后,他又嘱咐身边的工作人员尽快给河北省平山县委发去唁电……”

聂荣臻在唁电中写道:

战争年代,戎冠秀同志的英雄业绩,鼓舞了晋察冀边区的千千万万的人民和人民子弟兵。我也深为她的精神所感动。正是这种军民鱼水感情,使我们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我们应该继续发扬她的革命精神,继承她的遗志,为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直到晚年,聂荣臻还曾深感遗憾地与身边工作人员说:“1949年开国大典时,在天安门城楼上我第一次见到戎冠秀同志,她是那样善良朴素,一口河北腔,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可惜,我当时担任阅兵总指挥事情太忙,未与她细谈。后来,再没有见过面了,真很遗憾!”

(责编/陈小婷 责校/张超 来源/《戎冠秀》,高宏然、孙彦平、智全海著,青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7月第1版;《戎冠秀:英雄母亲 拥军楷模》,李冬云/文,《河北日报》2018年11月14日;《深情怀念我的奶奶戎冠秀》,李耿成、李秀玲/文,《新阅读》2020年第10期;《穿越硝烟的荣光》,王龙/文,《解放军报》2022年2月21日;《戎冠秀之孙女李秀玲:爱国拥军的家风影响一代又一代人》,陈姝/文,《中国妇女报》2021年6月8日;《锦旗敬赠“子弟兵的母亲”》,梁少波、王晓丽/文,《石家庄日报》2023年4月7日等)

猜你喜欢

子弟兵毛主席战士
“八大”上我为毛主席做了同声传译
读毛主席词《渔家傲》“不周山”的注
交警之歌
——献给第一线的交警战士
超级战士要上网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啊,我们永远怀念您!
人民子弟兵
走进新入伍战士的心里
无名战士有名剑
我是你的子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