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两院院士吴良镛的长寿经

2023-05-17王明洪

保健医苑 2023年4期
关键词:吴良镛吴老江宁

文/王明洪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吴良镛今年已是101岁的高龄,但精神依然矍铄。吴老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以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其研究成果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陈嘉庚科学奖等。“当前我们正面临着一个伟大的时代,未来有无限的生机和激情。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拙匠迈年豪情未已。愿与广大学人一道共勉!”吴老如是说。他的高寿,和他爱岗敬业、经常动脑、老有所为、不畏疾病等有着一定的关系。

吴良镛

“与公共建筑相比,我更在意民居”

吴老曾主持或参与多项重大工程项目,诸如北京图书馆新馆设计、天安门广场扩建规划设计、中央美术学院校园规划设计等,但“与公共建筑相比,我更在意民居”,北京的菊儿胡同就是吴老探索旧城保护与发展的一块“试验田”。改造前的菊儿胡同可谓顽疾多多:低矮的民宅破旧不堪,几十户人家共用一个水龙头,排水系统经常堵塞,生活空间狭小拥挤等。吴老多次带领他的学生在这里进行调研和设计,据吴老的助手、建筑学院教授左川回忆,吴老对菊儿胡同改造方案前后审查了7次之多,不厌其烦地反复修改,到了施工图阶段,光设计图就出了95张。改造后,菊儿胡同由原来积水、漏雨的危房院落变成由一座座功能完善、设施齐备的单元式公寓组成的新四合院住宅。扩展形成的“跨院”也突破了北京传统四合院的全封闭结构,形成了邻里交往的崭新空间。这个项目虽规模不大,却费尽周折,既凝结了吴老的智慧和心血,也体现出他一以贯之的民生情怀。更为难得的是,在改建工程告一段落后,吴老还多次派人回访,始终关注着社区活动、绿地保护等工作的落实。1992年,菊儿胡同改造项目获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金奖,1993年又获联合国人居奖。

“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

吴老的人生理想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拜万人师,谋万家居”。可以说,他的每一次设计,都是一次用脑精心思考的过程。“我毕生追求的,就是要让全社会都有良好的、与自然相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每天凌晨4点,吴老准时起床,论文、规划、著述等都是在清晨完成的。80多岁时,他还学会了使用电脑。吴老不仅主持或参与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江苏省南通市城市历史与发展研究、天津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等多项重大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规划的研究项目,还主持参与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国城市化与文化发展之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文化研究、京津冀北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等多项重大科研课题。并著有《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建筑·城市·人居环境》《广义建筑学》《中国古代城市史纲》(英文)等多部书籍。2022年,吴老在百岁时再次出版新书《我的百科人生》,书中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自述了他极富传奇色彩的百岁人生。吴老在“金陵瑰宝·国之巨匠:吴良镛学术成就展”的开幕式上表示,“我虽已年迈,但面对未来无限的可能性,仍然充满期待、充满激情。”

“冥冥之中接受了设计江宁织造博物馆”

2003年,已经步入耄耋之年的吴老接受家乡南京的邀请,主持设计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大行宫地区,在1984年和2003年的两次考古中,大行宫小学出土了一些色织染料以及有“大清雍正年制”字样的残瓷碗底等文物,经专家论证,这里是江宁织造府的遗址,同时也是曹雪芹出生和早年生活过的地方。历史上的江宁织造府曾几易其址,有一次竟然搬到了吴老就读过的南京三中。吴老也说,他曾偶然得到一幅《江宁行宫图》,而后家乡领导也邀请他来设计江宁织造博物馆,可谓冥冥之中接受了设计江宁织造博物馆,所以吴老对博物馆的设计也分外上心,他把所有的知识、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红楼梦》的诸多理解和研究全部投入到这个作品之中。他的设计主题为“白首相见江南”,风格以诗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化形而来。建筑整体风格则取自中国山水画中深远、高远、平远之意境,将北高南低的建筑群尽可能地用园林手法加以覆盖。建筑内复建了织造署中原有的西池、楝亭、萱瑞堂、西堂等建筑,从南往北叠叠高起,如同一幅江南山水画,称得上是现代建筑语言和传统园林建筑相结合的经典之作,也是吴老晚年的得意之作。

“最大的愿望就是身体能再好一些”

2008年的一天,86岁的吴老在工地上突发脑梗死,被送进医院。面对前来探望的教师们,他的第一句话不是谈病情,而是吃力但又坚定地说:“奥运会马上就要召开了,在奥运期间调查首都北京的城市空间状况是千载难逢的大好良机,不要耽误,一定要按照之前布置好的做下去,把调查做好。”吴老的话让教师们深受感动。当时吴老右侧半个身子不能动弹,医生提出的康复目标是能动手,但吴老的想法却是要能写字。在接下来的一年半时间里,吴老坐在病床上,手拿着笔,吃力地练习着。“恢复好了,才能继续工作!”吴老的想法很简单,自己还有很多事要做,怎么能一直躺在病床上。于是,病床成了他的办公桌,虽然身体不能动,可他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所有工作的关心,他通过口授,安排南京工地的工作、思考《中国人居史》的研究、听取研究生课题进展的汇报……不仅如此,他还以惊人的毅力进行身体康复训练。出院那天,他送给医护人员的答谢礼竟然是一幅漂亮的书法。2010年,吴老重返工作岗位,“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身体能再好一些,要是还能出差就更好了。”吴老乐观地说。出院后,他还带着7个博士生,并亲自教授一门《人居环境科学概论》的硕士课程,依然在他的岗位上忙活着。

“我感觉还有一种新的追求”

吴老自幼喜欢绘画,尤其是进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就读时,徐悲鸿、傅抱石、吴作人等著名绘画大师都在该校艺术系执教,他也深受熏陶。毕业后,在徒步行走重庆、贵州、云南一带时,他边走边画,曾有很多优秀画作问世。2014年8月,吴老的“人居艺境——吴良镛绘画、书法、建筑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画展汇集了吴老多年来百余件人居环境的水彩、速写、书法及建筑设计等艺术作品。“(吴老)在行旅中国和踏访世界之际,总是笔耕不辍,以画家和建筑师二者兼备的眼光,画出自己的敏锐感受。无论是水彩还是素描、速写、水墨,取景构图都十分大气,色彩色调十分高级……同样,书法也是吴先生艺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以言志,书为心声,在他的书写篇章中,透溢出他对建筑文化的思考和在传统文化上的修养。他的书法风格深含中国古来看重的风骨,在遒劲的笔力中体现出历经世事沧桑而坚韧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散发出性任自然的光彩。”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在画展的前言中说。而吴老则“三句话不离本行”,他说:“我感觉还有一种新的追求,就是追求人居。无论中国、外国,在环境里头,迫切需要一种艺术的创造。这种创造,可以给大众生活带来美的享受。”

猜你喜欢

吴良镛吴老江宁
百岁国匠吴良镛
刘江宁作品
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
国医大师吴咸中的养生之道
虚惊一场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
唱歌排解烦心事
求解医改“江宁模式”
怀念吴老,学习吴老——我心中的吴恩惠教授
中国城市雕塑蓬勃发展的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