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水利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影响

2023-05-12乔志强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10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水资源农业

乔志强

(东明县水务局,山东菏泽 274500)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适用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灌溉水资源愈发短缺,而水资源的短缺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同时是在人口增长、退耕还林等相关背景下,大幅推动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但也加剧了农业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关系。各地方逐渐提高了对农业水利发展的重视,多数农耕地区中落实水利发展相关政策,有效缓解了农业发展中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关系,因此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得益于农田水利工程的落实与建设。对此,本文主要开展评价发展水利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影响研究。

1 水利与农业经济的关系

1.1 水利的定义

对于农业发展中的水利工程而言,其主要是指农田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工程会根据当地农业发展区域的气候条件、地质条件、水资源情况等因素,选用合适的灌溉设备对当地农田进行周期性、持续性的水分调节,以此确保当地农业地区在日常发展与生产过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无视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确保在不同降雨条件、温度条件下使农田区域的湿度始终处于合适的范围内,从而有效保证农作物的高产。

1.2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需求

在现如今的科技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已经无法切实满足现代化农业经济的实际发展需求。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以更少的资源获得更高的产量与更优的品质。其中在农业发展中需要考虑到人力投入等隐性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存在自然灾害、环境变化对农业产量的影响[1]。因此,为满足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需求,需要以更加先进、前沿的方式助力我国现代化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农田水利工程有效减少农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隐形资源浪费情况并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换言之,发展水利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农业经济体系的稳定、壮大同样会推动农田水利工程的优化与迭代,使两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2 发展水利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

2.1 增强农业生产力

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其并非简单的种植农作物、培养农作物,其中也涉及诸多跨学科体系的集成化应用与表现,尤其是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过程中对农业产能的要求逐渐提高,需要灵活运用促进农业发展的技术对传统农业发展模式进行优化与革新,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有效达成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目标。影响农业发展与生产的重要因素为恶劣天气,短期的恶劣天气会影响农田区域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进而对农业产量产生影响,而长期的恶劣天气可能会引发一些自然灾害,如洪涝等,洪涝灾害会直接对农作物产量、质量等造成影响,进而间接降低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制约当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通过农田水利工程能够有效缓解因恶劣天气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自然灾害,切实提高农业生产力与生产质量。

以农田水利工程中较为常用的排灌设备为例,其在排灌渠道中分别设置农田制口与分水口,而后利用两个阀门将其进行连接,在实际应用期间能够有效达到可调节式的排水与灌溉效果。此类农田水利工程可以有效缓解农业发展中所存在的常年用水难的问题,为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水利条件,是实现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的基础。

2.2 提高灌溉效率

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为农田地区提供持续、可控水资源,能够有效减少传统灌溉方式中所存在的水资源浪费情况,进而降低农业发展中的灌溉成本,提升灌溉效率。此外,农田水利工程在实际应用期间还可以起到降低人工操作频率、减少农药使用次数的效果,从而达到减少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目标。随着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与突破,现阶段的农田水利工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普适性、多样性等,能够根据农田类型、农作物生长需求等因素以合适的灌溉设备进行有效灌溉,如微喷、滴灌等,可以直接将水资源输送至农作物根部,避免因日照、风吹等外界条件所导致的水资源蒸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流失。此外,还可以在农田水利工程中搭载自动化控制系统,如阀门、流量计、风速测量仪、湿度测量仪等,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可以根据农田区域实际环境情况进行精准化、动态化的灌溉时间控制、单次灌溉水量控制效果,避免出现过度灌溉、高频灌溉而产生的水资源浪费[2]。为进一步减少农田水利工程在实际应用期间所产生的传统能源消耗,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农田地区采光量高的优势,利用太阳能系统为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提供能源,降低其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和消耗,为我国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保障。

2.3 推动社会发展

基于我国社会发展角度分析,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不仅包括为农用区域提供动态化、精准化灌溉条件,同时农田水利工程也涵盖了其他相关的农业配套设施并在不同地区发挥着不同作用,如加固临近农田河岸堤坝,避免出现洪涝灾害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造成影响;对邻近工厂的水体进行净化,降低污染程度,有效提升当地农业用水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利用水资源达到水力发电,为当地农业区域的发展提供电力支持等。可以合理地建设农田水利工程能够达到全方位、多角度助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效果。

2.4 减少耕地流失

通过农田水利工程可以有效起到减少水土流失、控制土壤侵蚀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当地可用的农业用地面积,从而实现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目标。根据当地环境情况、地质条件等因素,安装喷淋设备、修建排水河渠等,能够有效解决当地土壤所存在的酸化、碱化问题,通过改善土壤条件、增强土壤肥力,实现当地农作物的高质高产。部分农田区域存在某个时间段内大量降雨的情况,而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过高会导致地质结构出现变化,形成陡坡,进而造成水土流失。通过农田水利工程合理设置梯田、防护林带等,能够有效控制出现水土流失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土流失对农业发展的负面影响。

2.5 助力农业增产创收

由于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加之人口基数庞大,“三农”工作成为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点关注内容,尤其是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农业生产力逐渐成为影响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因素,如何提升农作物产量、为各农业地区创造更多收入并助力其创新发展,成为当今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目标[3]。首先,农田水利工程可以有效降低洪涝灾害对农业区域的危害性,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业种植的稳定性、持续性、安全性,为农民的收入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有效打破了传统农业发展中农民“靠天吃饭”的局面;其次,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也逐渐加深了与农业技术、农田水利工程之间进行融合,以计算机设备为基础、信息化技术为先导所形成的高效、便捷的农业生产方式成为当今现代化农业发展中的必经之路,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难度、降低了其建设门槛,同时也可以实现根据不同农业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农田水利工程的针对性建设,大幅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的务农收入,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4]。

3 水利工程建设与发展策略

3.1 提高资金投入

对于绝大多数的农田水利工程项目而言,其具体建设地点往往为人烟稀少、环境复杂、临近水源的位置,在此种建设背景下意味着农田水利工程周边能够利用的基础设施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后续维修、后续完善的难度,同时也存在较多的外界干扰因素、客观干扰因素等,如专业维修人员出行不便、设施配件更换困难等。为在合理范围内尽可能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与实际应用效果,当地相关部门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在水利工程建设初期根据水利工程特点、建设内容、建设规模等,提前对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分析,并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从而有效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后续维修便捷性,降低其出现故障的概率,从而源头层面遏制建设资源浪费问题[5]。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期间,相关部门往往过于关注建设主管部门,而忽略项目延伸内容的质量,为此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在不影响工程主体使用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将建设资金投入至农田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此全方位提升其发展水平与建设质量,例如将资金投入涵闸、泵站等相关方面的建设。另外,为切实提高水体质量,降低水资源污染程度,还可以根据当地水体环境实际情况针对性加强农田水利工程中净化装置、管网的建设质量,在合理范围内提高管网数量,同时还可以将农田作为基本单位,落实排设沟渠、清淤疏水等相关措施,以此有效增强农田疏水能力,加强抗洪质量。

3.2 开展前期调研规划

农田水利工程属于系统性项目,在实际建设期间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与资源,且其实际使用周期较长。为有效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顺利,充分体现农田水利工程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则需要相关部门提高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发展的重视,做好前期调查工作,对各方面因素展开综合分析,如当地区域的自然环境情况、河流水质、农作物类型、实际种植面积、后续农业区域的拓展等方面,确保水资源应用方式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最大限度上避免水资源浪费情况[6]。同时,需要联系专业的水文地质勘察机构对当地地质条件、水文其概况进行综合、动态的调查与勘探,汇总所采集的数据信息,并将其作为依据构建农业生产需求、影响清单,始终贯彻科学发展理念,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持续、灵活地完善与调整,明确水利工程中各环节的负责人与具体职责,理清当地农民与农田水利工程之间的利害关系,为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3.3 制定后期管理机制

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使用寿命较长,为充分发挥其对农业经济的促进作用,需要当地相关部门在农田水利工程投入使用后,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后续管理制度,主要管理内容包括供电设施运维、疏通网管、监管水利工程运行稳定性等,同时还需要解决因水生植被覆盖水下设备而导致的设备故障问题。在对此类问题处理期间,可以根据问题性质将其定义为人为破坏与自然因素影响,基于不同性质的问题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案,以此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后期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以及有效性。此外,有关部门还应当组织人员对水利工程运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汇总出现问题频率较高的部位并将具体问题进行备案记录,重点优化、解决、维修此类部位,从而切实提升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的问题定性。另外,为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能够始终跟随社会发展方向与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需求,需要农田水利管理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周期性优化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以农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农田水利工程实际情况为基础,对管理方式进行持续创新,以此有效增强管理水平与管理质效[7]。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可以实现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为有效满足当今时代下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应当积极探索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以及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将其作为依据并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针对性制定农田水利工程发展方案,在持续实践中累积经验,为高质量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坚实基础,确保在农田水利工程持续发展的同时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有效保障。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水资源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