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青寺觉姆岛

2023-05-11姚力

环球人文地理 2023年3期
关键词:僧尼法会佛学院

姚力

亚青寺,全名亚青邬金禅林院,坐落在四川省甘孜州白玉县沙鲁里雪山下,海拔3600米以上,与五明色达佛学院一起串联在川藏公路北线。

亚青寺与依山而建的五明佛学院不同,虽然四面环山,却是依河而筑。登高俯瞰,寺院被缎带一般的河流包围,如同一座遗世独立的孤岛,因此又有“水上佛国”之称,但人们更为熟知的是它另一个名字:藏地“女儿国”。

上万女尼同住觉姆岛如同火柴盒的修行小屋

高海拔带来的低温让亚青寺常常覆盖着白雪,生存环境即便谈不上恶劣,却也并非宜居之地。然而无数藏民带着学佛的热情聚集于此,自力更生地建起了小木屋。短短30余年,亚青寺的规模已经从初建时的几十间小屋,发展到了2万余间,在草原上汇成一片红色海洋。

由此,亚青寺一跃成为藏传佛教修学圣地,与色达五明佛学院各有不同,又互为补充。在藏区,大寺院和佛学院往往由协扎(讲经院)和珠扎(修习院)两部分组成。协扎主要传授讲解经文,相当于理论学习;珠扎则主要是提供僧尼修行的场所,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在当地藏人眼中,色达五明佛学院主要讲授五部大论及大师的论著,是为协扎;而亚青寺有数万人长期居住,实修占据大部分时间,是为珠扎。两座佛学院都缘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上师间关系密切。据说法王晋美彭措仁波切(色达佛学院创立者)曾言:他的弟子若要去拜访依止喇嘛阿秋仁波切(亚青寺上师),他是非常放心的。所以如今在亚青寺也能看到很多来自色达佛学院的弟子。

亚青寺执行严格的分区管理。金沙江的支流昌曲河穿寺而过,将河西划为扎巴区,河东划为觉姆区。在藏区,“扎巴”是指出家的男性,“觉姆”则指出家的女性。两片区域又以洲(岭)为单位划分成8个洲,在管理上实行僧源管理制,每一洲住着来自不同地区的僧尼。如乐涅双运洲就住着来自玉树、江达、囊傔、石渠、沐雅和兴隆地区的觉姆。

藏文化中,“觉姆”一词有非凡的意义:通常国王的妈妈、姐妹才能称得上“觉姆”;此外,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名字“珠穆”也是藏语“觉姆”的不同音译,有仙女、神女之意。可见,把女性出家人称呼为觉姆是一种尊重。

亚青寺中僧尼同修,其中覺姆可达上万人,占到僧尼总数的一半以上,这是亚青寺最大的特色之一,在整个藏区都极为罕见。觉姆区三面环水,常被称作“觉姆岛”。环抱觉姆岛的昌曲河上建有两座桥,一座水泥桥通向亚青寺主殿,一座吊桥通向“修行山”。觉姆们一旦进入觉姆岛,几乎就与外界隔绝,特别是与成年男性隔绝,只有未成年的男孩被允许在此生活,这些男孩通常是跟随家中女性亲戚前来出家修行,待到成年后如果选择继续修行,便会迁到别的州去。因此觉姆岛还有“藏地女儿国”之称。

在亚青寺,除了重要的大殿经堂之外,建造住宅房屋几乎没有具体的规划,可以任由修行者自行搭建。觉姆岛上的房子建有上千间,远远看去如同一个个大火柴盒,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它们的结构较为简陋,大多是用木板拼建,有的也用铁皮,外面包了一层粗布,屋顶盖有泥土。木板、粗布、泥土……几乎就是用于挡风雨、防日晒的所有设施。小屋内部大多没有地板,她们就以地为席,有的屋内会铺上泡沫薄垫子,作为“床铺”。几平方米的空间内,除了住人,还要放置所有生活用具及佛龛,生活用具多是几名觉姆合用,她们彼此间相互帮助度日。另外,有的觉姆别出心裁,放上几个空塑料瓶,里面种上绿植,为屋子增添一些生机。

有些坚固的房子会在屋顶另建红色的修行小屋。与其说是修行屋,不如称为“修行间”更为准确。其大小最多不过一两平方米,通常是个简易搭设的屋棚,只容一个人打坐。高原一带,冬季阳光充足,但昼夜温差大,晴时气温经常在十几摄氏度,夜间又会降到零度以下,修行屋空间小,容易保持更适宜的温度,也更利于修行。这种小屋子,除了遍布整座觉姆岛,也散落在觉姆岛附近的山坡上,成为当地佛教建筑的一大特色。

每当清晨或黄昏,漫山遍野的小屋中升起袅袅炊烟,河水泛着微光,远处隐约传来诵经声。在觉姆岛周边的山坡上可以远眺亚青寺主殿圆满光明殿,它以西藏桑耶寺主殿“乌孜大殿”为原型建造,外形气势磅礴,内有160根柱子支撑,墙绘壁画精美非凡,与近处的僧尼住房形成鲜明对比。在亚青寺修行的觉姆年龄跨度很大,小至几岁的孩童,大至70岁的老妪,她们都住在“火柴”房子里,在远离世俗生活的高原,历尽万苦而不悔,只为登上心灵的最高境界。

冬季百日闭关与世隔绝的艰苦修行

亚青寺要求弟子闭关实修,所谓“一身红衣修佛心,一度红墙隔红尘”,只要入了寺,就必须斩断欲念,踏踏实实修行。

转山,是藏传佛教中向佛祖表示虔诚的仪式。亚青寺僧尼们每天上午10点左右,都要在海拔4000多米的山坡上绕山行走,风雨无阻,觉姆绕南山,扎巴绕北山,直到下午5点左右才能回到住所。每天上午、下午、晚上共举行三次修行活动。

其实,在这里维持生活本就是一场修行。除了传统佛教僧尼都受持的戒律寺规,亚青寺还有自己独特的寺规:到了晚上,觉姆不能到扎巴区,扎巴不能到觉姆区,家人不得停留居住在觉姆区;觉姆应在寺院的商店购买价格合理的物品,而不能到扎巴区购物,尽量不在寺院外的商店购买,除非必买不可;外出必须请假,否则难以重返寺内;不能参加诵经活动或法会时,必须说明情况……

藏地寺院与汉地寺庙不同,寺院坚守“修行免费,生活自理”原则,不负责提供常住觉姆的衣食住所,修行者都是由自己的家庭负责供养。觉姆们以家中带来的糌粑为主食,每月“收入”则是根据寺院诵经供养(布施)的多少,以及自己的修为、承担的法事而定,一般会得到几十元到上百元的诵经钱。供养多时,有的觉姆能得到300元左右,据说最少者,每天仅有1元的生活费,刚好只够买一个糌粑。因此,一些家庭困难或失去家庭联系的出家人生活非常不易。出于帮助修行者的角度,寺院也会组织募捐,资助穷困的觉姆完成修行。在这里,使用水电气也算是一种奢侈行为,所以修行者生火时基本是用煤气,时常能看见她们背着煤气罐弯腰前行的场景。

每年会有觉姆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但更多的觉姆选择坚守信仰,继续修行。常常有人感叹“藏地觉姆”的精神和毅力,称她们是世界上最后一个从容不迫、不受任何诱惑的人群。

每年11月寒冬将至,寺庙的户外公开课即将结束,百日闭关的日子就到了。觉姆们会进入各自的修行屋,进行为期百日的闭关修行。所谓百日,实际上是108天。“108”有特殊的含义,指世间所有苦难的总和,即四方(东南西北)、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三念(贪嗔痴)的乘积。

然而,并不是所有覺姆都有“资格”进入百日闭关。亚青寺上师会对闭关者进行三次考核,只有通过考核者,才能获得闭关资格。除了通过考核,闭关者还要有强健的身体,以便应对艰苦环境和极端天气,在闭关前,她们需下山体检,取得健康证明。到了闭关前夕,上师亲自带领弟子们转绕大藏经,之后连续七天带领他们在山前禅修。一切就绪,才能进入闭关。亚青寺闭关可谓是真正的“与世隔绝”。觉姆们遵从“三门闭关”:身闭关不被他人所见;语闭关不染庸俗之语;意闭关远离贪嗔分别。这意味着闭关者不能和他人说一句话,不能同他人交换任何信息,直至百日过去。

百日闭关后,只有不到3%的觉姆可获得寺院阿秋喇嘛的成就印证,这对于觉姆来说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因此前来修行的觉姆往往居住少则三五年,多则十来年不等,只为获得印证,之后她们大多会回到家乡的寺庙,继续下一阶段的修行。

庄严法会酥油工艺和五彩经幡塔

除了日常的修行,每年的法会也是僧尼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逢法会,上万人云集寺庙广场,聆听上师说法,几乎没有留下空地,却又井然有序,景象令人震撼。

亚青寺每年主要的大型法会活动有7次,时间相对固定。伴随着百日闭关的结束,藏历12月30日后,为期19天的八关斋戒法会便开始了。法会的开始也是宣告新一年修行的开始。

在寺内举办法会前,一些僧尼会在亚青寺大殿里制作供品。对于他们来说,建筑、制作类工艺也是修习的一部分,建造寺庙、雕塑佛像、彩绘墙画,都是由自己来完成,并且世代传承。僧尼们通常坐在大殿里,四周放着各色颜料、各色酥油团子,随后他们会将酥油捏成不同形态的部件放在一个圆盘上,辅以雕砌工具,在圆盘上刻凿不同的花色图案,最终将所有部件拼接起来,搭成一座座小塔,这便是法会供品之一。

大型法会中,最为世人熟知的大约要数“丹斯度嘎尔”,也就是金刚舞法会。会期是在藏历5月12到5月22日期间,主要表演格萨尔王传故事的节选。《格萨尔》是藏族最重要的英雄史诗,在历史上不仅被藏民演唱,也在各大藏戏和寺院中被演化。但在亚青寺中,金刚舞法会的演化更突出“嘎尔”,即格萨尔王传中降妖除魔的部分。

只有在金刚舞法会期间,亚青寺才会竖起它颇具盛名的经幡塔。藏地普遍相信风吹动经幡的同时,可以将经幡上所印文字带到更远的地方,让触碰到风的众生都得护佑。经幡“风马旗”的别称由此诞生。亚青寺的经幡塔外部是伞盖状,不同颜色的经幡层层叠叠盖在一起,柔化了太阳的光线,渐变的颜色使得内部空间呈现出柔和如水、多彩绚丽的视觉效果。

法王晋美彭措在世时,金刚舞法会曾在色达五明佛学院里表演了近20年。他认为跳“丹斯度嘎尔”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亚青寺的阿秋仁波切依照他的嘱托,也在寺内立下举行这一法会的传统。如今,正如晋美彭措所言,这一传统在昌台地区,甚至是更大的范围里,让寺院与藏地百姓紧密相连,让法会成为彼此交流的纽带;同时,亚青寺每年的法会也吸引了无数外地游人,他们纷纷前来,只为探访藏地不同的人文风情。

(编辑 罗润垚)

猜你喜欢

僧尼法会佛学院
汉传佛教“水陆法会”梵呗概述
僧尼遗留财产的分配路径——从民法解释论到宗教法治方案
藏传宗教建筑细部艺术初探——以夏河佛学院搬迁项目为例
守夏节
弯腰的哲学
弯腰的哲学
碑志所见辽代僧尼的圆寂与安葬
平常见深刻
卷轴:法会
壶中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