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手术切除患者放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urvivin、OTUD3 mRNA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

2023-05-10王海蕊张晓霞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外周血乳腺癌情况

张 蕾 赵 婵 王海蕊 张晓霞

乳腺癌是指发生在乳腺的良性或恶性肿瘤,根据其发病情况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1]。早期乳腺癌症状体现为患侧乳房出现无痛、单发的小肿块;中期症状体现为邻近乳头或乳晕的癌肿因侵入乳管使之缩短,可把乳头牵向癌肿一侧,进而可使乳头扁平、回缩、凹陷;晚期乳房因肿块的浸润、收缩而变形[2],可使上臂淋巴回流障碍而引起上肢水肿。乳腺癌通常高发于40~60岁的女性群体,男性患者较为少见[3]。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一般通过手术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早期首选手术治疗,中晚期患者手术加药物或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4]。有研究发现对于癌细胞与机体生物指标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可以帮助癌症患者建立个体化治疗,对提高放化疗疗效和疾病预后有着重大影响[5]。Survivin和OTUD3分别属于凋亡抑制因子和去泛素化酶中的一种,与癌细胞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为明确两者表达情况与疾病的预后关系,特选取79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具体研究报告内容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录的79例乳腺癌并行扩大根治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55例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观察组患者经检查均符合乳腺癌诊断标准[6];②无术前癌细胞远处转移;③无家族遗传性精神疾病者;④年龄20~65岁。排除标准:①合并有神经系统疾病者;②合并有心脏、肾脏等功能性疾病者;③合并有免疫系统疾病者;④男性患者。观察组79例,年龄20~65(42.63±1.22)岁,病程1~6(3.14±0.65)年。对照组纳入标准:①X光照射检查结果正常;②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正常。对照组55例,年龄18~57(41.14±1.06)岁。2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放射治疗 采用6 MV的电子线对患者胸壁上区进行照射治疗,使用9 MV的电子线在锁骨上区照射治疗,均行18次照射治疗,照射治疗结束后在患者胸壁处使用0.5组织等效膜,2 Gy/次,5次/周,总量50 Gy,以21天为1个完整疗程,共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

1.2.2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urvivin-mRNA和OTUD3-mRNA表达情况检测 收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放疗前后外周静脉血3 mL进行低温冷冻保存,淋巴细胞分离液对单个核细胞进行分析,按照50∶1的比例加入Trizol试剂,并按照标准步骤提取RNA,提取出的RNA用100%的去离子甲酰胺溶解,-70 ℃环境下保存,对RNA进行逆录转并且进行PCR扩增,最后使用2-ΔΔct计算出Survivin-mRNA和OTUD3-mRNA的表达量。所有RNA提取试剂盒、PCR试剂盒均从武汉默沙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购。

1.3 观察指标

(1)2组人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urvivin-mRNA和OTUD3-mRNA表达情况对比,观察组包括放疗前后;(2)观察组人员的一般资料和病理特征与Survivin-mRNA和OTUD3-mRNA表达情况的关系,包括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等;(3)观察组放疗前后Survivin-mRNA和OTUD3-mRNA表达情况与病理特征的相关关系;(4)Survivin-mRNA和OTUD3-mRNA对放疗的预后价值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人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urvivin-mRNA和OTUD3-mRNA表达情况对比

观察组放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urvivin-mRNA和OTUD3-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疗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urvivin-mRNA和OTUD3-mRNA低于放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 观察组人员的一般资料和病理特征与Survivin-mRNA和OTUD3-mRNA表达情况的关系

表1 2组人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urvivin-mRNA和OTUD3-mRNA表达情况对比

放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urvivin-mRNA和OTUD3-mRNA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肿瘤分期、肿瘤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如表2。

表2 观察组人员的一般资料和病理特征与Survivin-mRNA和OTUD3-mRNA表达情况的关系

2.3 观察组放疗前后Survivin-mRNA和OTUD3-mRNA表达情况与病理特征的相关关系

放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urvivin-mRNA和OTUD3-mRNA的表达量与肿瘤分期都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γ=0.622,γ=0.684,γ=0.705,γ=0.714;P<0.001);与肿瘤分化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γ=-0.548,γ=-0.629,γ=-0.574,γ=-0.596;P<0.001);与淋巴结转移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γ=0.685,γ=0.711γ=0.697γ=0.688;P<0.001)。如表3。

表3 观察组放疗前后Survivin-mRNA和OTUD3-mRNA表达情况与病理特征的相关关系

2.4 Survivin-mRNA和OTUD3-mRNA对放疗的预后价值评估

根据ROC 曲线获得,最佳界限以Survivin-mRNA(1.67)、OTUD3-mRNA(0.49)可获得ROC 曲线下最大面积,表明乳腺癌术后放疗与Survivin-mRNA、OTUD3-mRNA密切相关,且两项联合检测的敏感度(81.0%)、特异度(83.6%)均高于单项检测(P<0.05),见图1,表4。

图1 ROC曲线图

3 讨论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乳腺癌在全球女性癌症中的发病率为24.2%,位居首位,其中52.9%发生在发展中国家[7]。在我国,每年有30余万女性被诊断出乳腺癌。在东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发病率尤其上升[8]。从发病年龄看,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从20岁以后逐渐上升,40~50岁达到高值。随着新的治疗方法普及,全球乳腺癌死亡率逐步下降。然而在我国,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乳腺癌死亡率下降趋势并不明显[9]。近年来对于乳腺癌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预测早期疗效和预后效果的研究已经成为癌症治疗的热门话题[10]。放射治疗在乳腺癌的术后治疗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如果能够对放射治疗的疗效和预后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评估和预测,将对临床癌症治疗方面起着重大影响[11]。目前来说,常用的形态影像学预测效果并不理想,而对于生物标志物方面的研究似乎可以作为新的方向,因此找到能够预测评估癌症术后放疗和预后效果的生物标志物已成为目前研究的重要研究方向[12]。

表4 Survivin-mRNA和OTUD3-mRNA对放疗的预后价值评估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放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urvivin-mRNA和OTUD3-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正常人体细胞的表达量,且放疗后的表达量比放疗前有着明显降低,这提示Survivin-mRNA和OTUD3-mRNA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的疾病以及放疗存在着密切关系。Survivin属于20世纪初发现的凋亡抑制蛋白中新的一员[13]。凋亡抑制蛋白可通过BIR 结构域直接与Caspase 的IBM 结合,抑制Caspase3/7/9 的催化活性,阻断细胞凋亡进程,同时在人体细胞浆、细胞核和染色体上也有表达,Survivin就属于定位于细胞核上的一种[14-16]。国外学者研究[17]表明,凋亡抑制蛋白介导的凋亡抑制可能是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之一,是调控肿瘤细胞凋亡和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键分子,有可能发展为逆转肿瘤细胞耐药、提高疗效的新靶点[18]。而OTUD3则是属于去泛素化酶OTUDs家族中的一种,OTUD3的底物PTEN能够与OTUD3之间直接进行相互作用,通过阻断P13/Akt的信号通路来抑制癌细胞的发展进程并起到抑癌基因的作用。有研究[19]表明,OTUD3参与各种癌症发展进程。本研究结果显示放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urvivin-mRNA和OTUD3-mRNA的表达量与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都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肿瘤分化程度则是呈现负相关关系,与历史研究资料的结果相一致[20]。对Survivin-mRNA和OTUD3-mRNA对放疗的预后价值评估的研究结果显示两者AUC均大于0.7,提示Survivin-mRNA和OTUD3-mRNA对于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短期预后都存在着一定评估价值。

综上,对乳腺癌患者术后体内Survivin-mRNA和OTUD3-mRNA表达情况进行监测对术后放疗短期预后都存在着一定评估价值。因此Survivin-mRNA和OTUD3-mRNA也许能够作为评估癌症术后放疗预后的重要生物指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外周血乳腺癌情况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特殊情况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