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3-05-10高朝胤

教育界·A 2023年10期
关键词:比较法探究教师

【摘要】在教学高中地理时,部分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机械记忆所学知识,缺乏深度探究意识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需要进一步探究符合学情的教学方法。基于此,文章阐述了地理比较法的应用价值,并提出将地理比较法与知识讲解、学生探究和课后拓展等教学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策略,以期推动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深度思考。

【关键词】地理比较法;高中地理;应用;深度思考

作者简介:高朝胤(1985—),男,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部分学生缺乏深度探究的意识与能力,不能深入理解所学的地理知识,无法独立地解决地理问题,这也导致地理教学无法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鉴于此,教师可以将地理比较法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知识探究环节将不同的地理概念、地理现象进行比较,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深刻性,保障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一、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地理比较法是教师引导学生确定各种被比较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在某些特征或关系上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的方法,它强调对一系列地理事物或现象展开对比,通过推理、学习、总结等活动找出不同地理知识之间的异同点[1]。将地理比较法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影响。

(一)提升地理知识教育效果

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点庞杂,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而将地理比较法合理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有助于提升教学的有效性[2]。一方面,在不同地理概念的比较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地理概念的本质特征,并且能够在复习的过程中,由一个知识点联想到另一个知识点。例如,学生在比较“河流地貌”和“海岸地貌”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对比教材中的图片与文字,掌握不同地貌的本质特点。另一方面,在应用地理比较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对不同知识之间关联性的理解,这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新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例如,学生在探究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的相关知识时,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的资源情况,进而更好地理解“西气东输”的原因,并且能够由此迁移,通过比较发现和探究“北煤南运”“西电东送”等工程的原因和价值。

(二)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地理比较法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开阔思路,找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探究相似地理概念之间的不同之处,这对提升学生思维的系统性和批判性有着积极影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尝试运用地理比较法进行学习,以此有效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可以快速地进行思考,表达自己的看法,这对其思维敏捷性的提升有着促进作用。可见,地理比较法是一种可以有效锻炼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学方法。

(三)提升地理教育质量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理念,使其树立人地协调观,并通过探索地理规律,形成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3]。通过应用地理比较法,学生可以将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利弊进行比较,进而设计合理的地区发展规划。这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促使学生深度思考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冲突,进而有效提升地理教育的质量。

二、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鉴于地理比较法对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提升的积极影响,笔者总结了几点高效应用地理比较法的策略。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内容难度,合理应用不同的比较法策略。

(一)“比较”与“讲解”结合,保障教学系统性

在应用地理比较法时,将“比较”与“讲解”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系统地学习新课知识。这一教学策略适用于教习内容难度较高或者学生学习能力较弱等情况。将“比较”与“讲解”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明确比较任务、示范比较过程、反馈比较结果三个环节。

以“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该课为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的第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快适应新教材的学习,教师可以选择“比较”与“讲解”结合的教学策略。

1.明确比较任务

明确比较任务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快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即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强化学生阅读课文的目的性,让学生更快地投入新课学习。针对学习内容难度较大的课,教师还可以适当补充教学资源,以此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2.示范比较过程

教师可与學生共同阅读教材,填写表1。如在“自转—旋转周期”这一格中,有的学生填写了“1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继续细致阅读,添加细节信息“参照物:太阳—24时(太阳日);参照物:遥远的恒星—23时56分4秒(恒星日,即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这样,在填写“公转—旋转周期”相关信息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在填写“1年”这一关键词后,补充其细节内容,进而将其与自转进行比较。

通过示范比较的过程,教师可以为学生渗透比较的角度和思路,让学生全面思考,细致阅读,梳理信息,逐步掌握更多的比较方法,进而提升比较活动开展的质量。

3.复述比较结果

教师可以擦除黑板上的地球公转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结合地球自转的信息,复述比较结果。在此基础上,以同样的方法鼓励学生复述地球自转的信息。

通过复述比较结果的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梳理所比较的内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相关知识,系统回顾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提升课堂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二)“比较”与“探究”结合,提升教学趣味性

在学生逐步适应新学期的地理学习要求后,教师可以将“比较”与“探究”结合,鼓励学生尝试在没有教师讲解的情况下,以自主探究的方式研读教材内容。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比较探究过程,并适当为其提供辅导。这种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地理知识的探究活动中,并且能够自由地思考,有助于提升地理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相比于“比较”与“讲解”结合的教学策略,除了“明确比较任务”,教师还需要设计“学生自主比较”“学生合作比较”“学生成果展示”三个环节。

以“城市的辐射功能”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纽约的发展”“纽约的辐射功能”的相关内容以及活动“分析武汉的城市辐射功能”,从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出发,布置该课的对比任务,要求学生比较纽约与武汉两个城市。鉴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应用比较法的基础步骤,教师可以在明确比较任务的基础上,设计这些活动环节。

1.学生独立比较

学生阅读教材和教师分享的补充资源,分析纽约对周边地区和城市、美国和世界的影响,再分析产生这些影响背后的原因,并以此为参考分析武漢的相关信息。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比较大量信息,而通过引导学生独立进行比较,可以使学生认真研读学习材料,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2.学生合作比较

教师将学生划分为多个讨论小组,让各组结合独立比较的成果,汇总比较内容。教师根据各组的讨论情况,为学生提供指导。

部分学生应用地理比较法的水平不高,难以系统、全面地梳理所读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合作小组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使其能够在组内交流的过程中全面比较纽约与武汉这两个城市的异同点,从而加深对本课重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针对那些组内成员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以保持各小组继续探究的信心和积极性。

3.学生成果展示

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各组的比较成果,针对各组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讲解,帮助学生提升比较深度。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使其能够认真对待比较活动,真正学有所得,避免地理比较法的应用流于形式。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展示本组成果,可以使学生收获愉悦的学习体验,激励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教师的针对性指导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深度,为其地理比较法应用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三)“比较”与“拓展”结合,提升学习深度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学生不能将目光局限于教材,也不能仅仅依赖教师分享的补充资源,还要结合感兴趣或值得重点探究的学习内容,参与课后拓展活动。为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拓展探究环节中应用地理比较法,以此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在应用“比较”与“拓展”结合的教学策略期间,教师可能无法随时为学生提供面对面的指导,鉴于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并在遇到难题的情况下,通过线上对话的方式向教师求助。

以“走向生态文明”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该课为高三地理选择性必修3的最后一个单元,其内容与生活热点话题关联紧密,值得深度探究。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地理比较法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课后拓展活动。

1.自选课后拓展比较任务

学生自主选择拓展比较任务:(1)阅读教材课时导语板块,比较工业立县期间和生态立县期间安吉县的变化;(2)选择2~3个感兴趣的城市,借助互联网搜集这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并对这些城市的政策进行比较。

相比于课堂教学,课后拓展活动更注重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探究知识,以此减少学生的学业压力和心理负担,使其将课后拓展活动视为一种可以拓宽自身视野的娱乐休闲活动。通过设计选做任务,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喜好进行任务选择,利用地理比较法探究我国不同城市走向生态文明的过程和方法。

2.自主成立课后拓展比较小组

教师鼓励学生结合所选拓展任务,自发组成4~6人的课后拓展比较小组。小组成立后,各组推选出小组长,并由组长将组员名单交给教师。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发组成小组,能够确保其对研究活动的积极性,使其顺利地融入组内活动。各组通过民主推选组长,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组长的责任心,以确保拓展探究比较活动能够较为顺利地进行,而且教师也可以通过与组长交流,更好地掌握所有学生资源搜集和比较研究的进程。

3.各组开展课后拓展比较活动

完成任务选择和小组划分后,各组要积极开展拓展比较活动。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反馈给组长,再以组长为代表与教师沟通。各组要通过表格、思维导图、流程图等方式总结课后拓展比较活动的成果,并将小组探究成果分享给教师。

课后拓展比较活动虽然无法在课堂内进行,但学生在比较过程中,既可以借助团队的力量,又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进而提升课后拓展的效果。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比较成果进行点评,可以为各个小组提供新的比较资源,使其探索更多比较角度,提升其探究的深度。

三、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为了更好地将地理比较法应用于日常地理教学中,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总结了几条应用建议:第一,地理比较法应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和针对性,为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地理比较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如在帮助学生掌握区域的含义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地理比较法与归纳法、判断法进行结合。又如,在探究某地区环境发展问题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应以地理分析法为主要教学方法,用比较法辅助学生进行分析。第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应用地理比较法,还要教会学生使用地理比较法。在本文所述的教学案例中,不难发现,无论教师应用哪种教学策略,学生都参与了比较的过程中。因此,只有让学生学会应用地理比较法,才能顺利地开展比较活动,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理解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第三,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根据地理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不能把地理比较法当作万能的教学方法。教师要综合考虑多种情况,例如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学内容的难度、地理课型的特征等,让学生在地理比较法中高效地“消化”地理知识。

结语

综上所述,地理比较法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积极影响。教师要不断“打磨”地理比较法,让此法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特色教学法。对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选择应用地理比较法的不同策略,引导学生高效参与地理学习比较活动,实现深度学习,并逐步提升学生应用地理比较法的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丽娟,张俊.浅谈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25.

[2]项顺如.新课标催生高中地理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J].华夏教师,2019(28):17-18.

[3]胡海燕.高中地理教学比较法切入点创新探索[J].才智,2020(12):132.

猜你喜欢

比较法探究教师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最美教师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比较法:立法的视角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比较法学习Co和Co2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