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实现世界文化名城建设新突破

2023-05-10李川

先锋 2023年4期
关键词:文旅成都旅游

李川

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新时代新征程,文化旅游已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突出。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唱好“双城记”、建强“都市圈”、建好“示范区”、办好“大运会”、提质“幸福城”等中心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主动破解发展难题,自觉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润城化人,保护利用好城市文化根脉,擦亮成都文旅名片,提升天府文化国际显示度美誉度,以“三城三都”建设为牵引统筹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世界文化名城建设新突破,为新时代新征程成都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文旅力量。

贯穿一条主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党的二十大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的重大部署,为做好全市文化广电旅游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将深入学习领会,并作为工作主线贯穿全年,切实做到深学细照笃行。

一是抓全面学习。进一步完善系统学习、分类研究、对表贯彻的常态化工作体系,用好“学习强国”“党员e家”等平台拓展理论学习的广度深度,及时跟进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新论述新要求。广泛开展学习分享、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学习活动,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者专题培训班,切实做到学懂弄通做实。

二是抓全面把握。注重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战略部署。突出抓好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重大部署的理解把握,与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打造“三城三都”的决策部署贯通起来,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三是抓全面落实。牢固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市文化广电旅游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坚持对标对表、知行合一,编制年度工作“矩阵图”,完善督办落实的长效机制。突出文广旅系统特色,组织主题文艺创作、展演展播展示,开展歌舞、曲艺、美术、书法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用好各类文化场所、景区等宣传阵地,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到全系统各领域。

聚焦一件大事——全力以赴做好大运会文化展示交流工作

筹办大运会是今年全市工作重点,已经进入跑秒计时、压线冲刺阶段。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办赛精彩、参赛出彩、发展添彩”的部署要求,以调查研究为抓手,不断提高大运会文化展示交流工作的质量,持续提升成都文旅的显示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一是彰显城市特色。在全面调研掌握成都历史文化深厚底蕴和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的基础上,以“迎大运·遇见成都之美”为主题,策划开展遇见文脉之美、生态之美、时尚之美、科创之美等七个系列文化旅游活动,推出一批主题特展、文化展演和音乐节、啤酒节、街头艺人演出等,进一步塑造“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城市形象。

二是注重国际表达。进一步摸清世界青年大学生和境外嘉宾的兴趣点和关注点,深入研究如何用国际视野诠释中国文化,用国际表达讲好成都故事,精心策划重点点位的重大文旅活动,加强服务人员常用外语、礼仪规范等知识普及,完善文博场所、旅游景区各类标识的规范统一译写,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让来宾感受成都的开放包容。

三是坚持服务民生。落实“简约、安全、精彩”办会要求,在推进点位打造、项目建设、组织活动过程中,注重以人民群众满意度为标准,与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相结合,因地制宜、顺势而为,健全完善监督把关工作机制,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统筹政治安全、赛事安全、社会安全,把大运会文化展示活动办成民心工程、民生工程。

突出一个主题——着力推动全市文化广电旅游高质量发展

对表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巴蜀文旅走廊极核城市和全省文旅经济发展核心区的战略目标,对标国内外文化旅游发展先进城市,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将深入查找分析全市文化广电旅游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采取有力措施在重点领域形成一批突破性成果。

一是在项目招引促建上形成突破。实施文旅建圈强链行动,开展专项招商推介,组团招商、蹲点招商、敲门招商,力争引进5家以上文旅链主头部企业、5个以上高能级文旅项目,新增国家级头部企业1家、成都市“链主”企业6家,完成投资400亿元以上,新增注册音乐相关企业超过150家。落实“三个做优做强”战略部署,聚焦西岭冰雪·安仁文博旅游休闲区、都江堰世界旅游目的地等3个文旅重点片区,以重大项目的招引和建设为抓手,推进文旅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用好市级层面“蓉漂”“蓉城英才”“产业建圈强链”三大人才计划,培育扶持20名左右产业领军人才,推动音乐人、创作公司等市场主体孵化各类原创音乐作品1000余件。大力发展户外露营、绿道休闲、研学体验等文旅新业态,培育数字化文旅消费新产品,争取部地共建文旅消费实验室落地成都。联动重庆及成都都市圈、成都平原经济区城市,在文化交流、公共服务、非遗推广、协同宣传、旅游互送、规划编制、联合执法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建巴蜀文旅走廊。

二是在擦亮文旅名片上形成突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高质量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成都片区,努力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热”起来。科学诠释古蜀文化、三国文化、诗歌文化、大熊猫生态文化等历史资源,挖掘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加快建设东华门、宝墩等十大考古遗址保护公園,以武侯祠、杜甫草堂为核心持续打造全国三国文化中心、诗歌文化中心。传承发扬川菜、川茶、川酒等“老字号”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舌尖上的成都”走向全球。注重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创优势,推动“文创+科创”“文创+遗址”“文创+生态”融合发展。完善城乡一体、区域均衡、数字智慧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博物馆“倍增计划”,加快打造天府文化公园、川大博物馆群、金沙演艺综合体等一批新的文化地标,高水平运营城市音乐厅、天府艺术公园等文体设施。完善文艺创作激励机制,打通文艺作品转化生产链条,创作生产一批呈现城市文化底蕴、时代精神,兼具故事性与艺术性的文艺精品。打好标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科技赋能“组合拳”,成功创建一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牌等国家级、省级文旅品牌。借鉴全球性文化活动举办经验,挖掘文化活动旅游价值,推动文化活动与产业发展实现联动,提升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国音乐金钟奖、成都创意设计周等重大文旅活动和“十二月市”、都江堰放水节等民俗文化活动的影响力。

三是在促进文旅消费上形成突破。发挥旅游业“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支持市场主体推出促销补贴、积分奖励等优惠举措,把握“五一”“十一”等假日和四季关键节点举办特色文旅活动,加强“大运游”“周末游”“周边游”“跨省游”等主题营销,推出100个“最成都·生活美学新场景”。指导旅行社针对港澳台、东南亚、北美、欧洲等境外重点客源市场开展针对性营销,开发入境游主题线路,抢抓先机推动入境游快速恢复发展。出台促进文旅行业恢复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开发符合文旅企业和文旅市场的金融产品,推動成都文创产业基金、成都市交子产业基金等加大对文旅企业(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建立企业诉求问题台账和闭环办理机制,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优化文广旅领域行政审批,深化“一窗受理”“证照分离”“一网通办”等改革。加快智慧蓉城文旅城运分中心建设,逐步构建以大数据为导向的管理决策机制,加强各类文博场所、旅游景区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加快打造一批智慧景区、智慧博物馆。

做到三个从严——在党建、作风、安全方面以更高标准严抓严管

高质量发展与高效能治理密不可分。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将坚持严的标准、严的导向,着力研究解决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方面的短板,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作用,强化作风建设带动作用,守牢行业安全底线,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效能治理的良性互动。

一是从严抓党建。加强文广旅行业党的领导,研究健全加强行业党委建设的制度机制,不断扩大党在文广旅行业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深入开展党建工作交叉互查,编印《基层党务工作指南》,不断提升“三会一课”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基础工作质量。围绕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资源配置、资本运作等重点领域加大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完善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二是从严抓作风。结合主题教育,大力倡导精益求精创一流之风,对标北上广深等先进城市,进一步提振干部职工工作状态,主动学习借鉴,努力争先进位;大力倡导求真务实抓落实之风,围绕中心工作、重点任务,坚持领导站在一线跟踪督导,机关、基层合力推动,保证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大力倡导清正廉洁干事业之风,常态化抓好纪律教育,让党员干部自觉做到不为功名所累、不为私利所缚、不为权欲所惑。

三是从严抓安全。加强意识形态、社会稳定、生产安全、自然灾害等各领域安全风险的调研和分析,建立台账清单,强化责任落实,组织拉网式排查整治。针对成都大运会、节假日等重要时节,突出行业森林防火、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旅游包车、生产安全等重点领域,分头分片加强督导检查,以安全稳定助力文广旅行业健康发展。

(作者系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

猜你喜欢

文旅成都旅游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
文旅照明的兴起
旅游
成都
在成都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