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小陇山林区三种林下种养模式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2023-05-09马军民

南方农业 2023年3期
关键词:土壤层小陇山草药

马军民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太碌林场,甘肃天水 741033)

林下种养是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一种,在我国平原农业区、北方农业区和沿海农业区等地均有不同类型的复合经营手段,常见的有林粮复合型、林药复合型、林果复合型、林牧复合型和林渔复合型等,是我国“三农”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根据目前林下种养实践经验来看,林下种养模式的选择至关重要,需要做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兼顾。其中,生态效益方面应当考虑生态平衡和生态保护,不能为了发展农业经济,牺牲生态环境;社会效益方面,林下种植模式的选择应当为社会创造价值,输出一些对社会有用的农副产品,例如鸡蛋、蔬果、木材、药材等;经济效益方面应当将有限的经营区域,发展出多样化的经济收益,进而起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笔者根据甘肃省小陇山林区的实际情况,提出林下养鸡、林下种植食用菌和林下种植草药等3 种林下种养模式,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

1 研究区域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研究区域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陇山林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6°13'10″~106°33'06″、北纬33°35'12″~33°45'11″。该区域水系呈辐散状分布,年径流总量为8.4×107m3,年平均流量为51.68 m3·s-1。甘肃小陇山自然保护区共有种子植物123 科561 属1 258 种[1];保护区内的植物种类地理成分复杂,具有中国所有的15个植物分布区类型,其中属于世界植物分布区类型的有56个属,属于热带或以热带为中心分布的类型有128属、244种,分别占总数的22.9%、19.4%[2];属于温带性质的分布类型有376属、806 种,分别占总数的67.2%、64.5%。保护区的总经营面积为1 243.05 km2,林业用地1 118.76 km2,非林业用地124.29 km2[3]。

小陇山林区复杂的农林交错情况让该区域农业发展较为缓慢,自从小陇山林区开展退耕还林后,小陇山林区主要的农业经济收入为林业收入。小陇山林区的农户种植林业类型主要分为经济林和生态林两种,其中农户比较倾向于种植经济林,希望能获取更高的经济回报,比如苹果、花椒等,但由于经济林的花期多与小陇山林区的霜期重合,经济林的生长状态较差,创造的经济效益远达不到农户的期望[4]。反观生态林与小陇山的气候情况相契合,生长状态旺盛,比如落叶松、油松等。因此,在已经大面积种植的经济林和生长状态旺盛的生态林中应用林下种养模式,既能顺应植物的自然生长趋势,又能为农户创造较高的经济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

1.2 研究方法

根据小陇山林区的自然环境和农业发展情况,提出林下养鸡、林下种植食用菌和林下种植草药3 种林下种养方案[6]。分别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将种养方式作为唯一变量,其他种养要素保持一致。将林下养鸡与传统笼养鸡、林下种植食用菌与传统种植食用菌、林下种植草药与传统种植草药的投入和收益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林下养鸡生态模式

林下养鸡生态模式的核心内容是选择养殖鸡品种,需要满足小陇山林区自然生态环境。鉴于小陇山林区已经种植大面积的花椒经济林,选择养殖“花椒鸡”品种。花椒林下养殖“花椒鸡”是甘肃省两当县西坡镇红崖村的林下生态放养鸡养殖基地率先提出的循环养殖模式,花椒鸡本身是土鸡品种,且食用花椒可以刺激土鸡的食欲,提高采食量,改善土鸡的肉质、鸡蛋质量和口感。同时在花椒林下养殖“花椒鸡”,花椒树可以通过“花椒鸡”清除林地的杂草和害虫,还能够从“花椒鸡”的粪便中汲取生长养分[7]。这种生态、环保、循环的养殖模式,正适合小陇山林区的实际情况。

2.1.1 林下养鸡对土壤营养成分的影响

采用对比分析法研究林下养鸡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分别在0~5 cm、5~10 cm 土壤层设置研究区,将对照地和林下养鸡地的土壤营养成分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如表1 所示。可以看出,0~5 cm 土层中,林下养鸡与对照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别较大,只有pH 值低于对照地,其余均高于对照地;5~10 cm土层中,林下养鸡与对照地的土壤营养成分表现相同,但整体营养成分低于0~5 cm 土壤层。结果表明在林下养鸡能够提升土壤营养成分,有利于树木生长,并且0~5 cm土壤层表现更优。

表1 林下养鸡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

2.1.2 林下养鸡的经济性分析

选取200只“花椒鸡”,分别饲养在小陇山的花椒林和养殖基地(鸡笼养殖)内,其中花椒林的饲养鸡通过自我采食方式生长,鸡笼养殖鸡通过笼中饲料养殖生长。除此之外,防疫、取蛋等方式均保持一致,在一年内分别记录两种饲养方式支出和收入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林下养鸡与笼养鸡的经济指标如表2所示。

表2 林下养鸡与笼养鸡的经济指标比较

为提升对比的直观性和科学性,两种饲养方式的“花椒鸡”均没有对外出售鸡肉,仅计算出售鸡蛋创造的经济价值。养鸡的年收入、支出可以通过公式(1)、公式(2)计算:

将表1 中数据代入公式(1)、公式(2)可以得出,林下养鸡的年收入为21 976.5 元,年支出为3 640元,年纯收入为18 336.5 元;笼养鸡的年收入为13 537.44元,年支出为6 230元,年纯收入为7 307.44元。代入公式(3)后,可计算出两种饲养方式的年均纯利润率:

根据公式(3)得出,林下养鸡年均纯利润率为503.75%,笼养鸡年均纯利润率为117.30%,可以看出林下养鸡收益率远高于笼养鸡,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

2.2 林下种植食用菌生态模式

林下种植食用菌生态模式的食用菌品种选择为普通食用菌,小陇山林业资源丰富,为菌类的生长提供充足保障,且小陇山区的土地租金较低,落叶、枯枝等腐殖质含量丰富、林下空气和土壤条件均符合菌类的生长条件。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020 年起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就开始展开对羊肚菌的仿野生种植试验,2021 年4 月实现首批羊肚菌顺利出菇,并迅速展开实地种植,规模化种植羊肚菌预计667 m2产鲜菌可达到75 kg 以上,按照干货[干鲜比为1∶(8~10)]3 000~4 000 元·kg-1的市场价格计算,羊肚菌每667 m2收益将超过2万元[8]。由于羊肚菌的种植尚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因而选择使用普通食用菌品种进行对比试验,但今后小陇山林区应用林下种植食用菌生态模式可以选择羊肚菌等品种,进而创造出更高的经济价值。选取小陇山林区林下区域(1 hm2)为试验地,种植品种为欧美杨107 号,密度为1.5 m×8 m,以1 hm2常规土地作为对照,采用林下食用菌生态模式,对比其对土壤营养成分的影响及经济指标。

2.2.1 林下种植食用菌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使用对比分析法研究林下种植食用菌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分别在0~5 cm、5~10 cm 土壤层设置研究区,将对照地和林下种植食用菌地的土壤营养成分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如表3 所示。可以看出,0~5 cm 土壤层中,林下种植食用菌与对照地的差别较大,只有pH 值低于对照地,其余均高于对照地;5~10 cm 土壤层中,林下种植食用菌与对照地的土壤营养成分表现相同,但整体营养成分低于0~5 cm 土壤层。结果表明在林下种植食用菌能够提升土壤营养成分,有利于树木生长,并且0~5 cm土壤层表现更优。

表3 林下食用菌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

2.2.2 林下种植食用菌的经济性分析

研究区内林下食用菌与普通食用菌种植模式的经济指标如表4 所示。可以看出,林下食用菌种植每公倾总收入为132 150元,总支出为78 650元,净收入为53 500元;传统食用菌种植总收入为114 679元,总支出为80 270 元,净收入为34 409 元。将数据代入公式(3)计算得出,林下食用菌的年均收益率为68.02%,传统食用菌的年均收益率为42.87%。由此可见林下食用菌的收益率远远高于传统食用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如果将普通食用菌更换为羊肚菌后可以进一步提升林下养殖的经济效益,还能借助羊肚菌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带动区域农业经济发展。

表4 林下食用菌与普通食用菌经济指标 单位:元·hm-2

2.3 林下种植草药生态模式

林下种植草药生态模式选择使用大黄作为种植对象。在小陇山林区中有野生大黄和部分人工栽培的大黄,具有较高的生长稳定性,适合用于对比分析。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是中国传统常用的中药材,功效独特且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亚温带及亚热带的高寒山区,其道地产区为甘肃、四川、西藏等高海拔地区。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胃肠积滞、湿热泻痢、血热出血、咽喉肿痛、痈肿疔疮、瘀血、湿热黄疸等症状,其芽、茎均都有经济价值。选取小陇山林区林下区域(1 hm2)为试验地,种植了雄株银杏树,以1 hm2常规土地作为对照,采用林下林下草药生态模式,对比其对土壤营养成分的影响及经济指标。

2.3.1 林下种植草药对土壤营养成分的影响

使用对比分析法研究林下种植草药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分别在0~5 cm、5~10 cm 土壤层设置研究区,将对照地和林下种植草药地的土壤营养成分进行调查,结果如表5 所示。可知,0~5 cm 土壤层中,林下种植草药与对照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别较大,只有pH 值低于对照地,其余均高于对照地;5~10 cm土壤层中,林下种植草药与对照地的土壤营养成分表现相同,但整体营养成分低于0~5 cm 土壤层。结果表明在林下种植草药能够提升土壤营养成分,有利于树木生长,并且0~5 cm土壤层表现更优。

表5 林下草药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3.2 林下种植草药经济性分析

研究区内林下种植草药与传统种植草药经济指标如表6所示。林下种植草药每公顷总收入为793 600元,总支出为92 940 元,净收入为700 660 元;传统种植草药的总收入为730 000 元,总支出为95 290 元,净收入为634 710 元。将数据代入公式(3)计算得出,林下种植草药的平均收益率为753.88%,传统种植草药的平均收益率为666.08%。因此,林下种植草药的收益率远远高于传统种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根据两种种植方式的平均收益率来看,种植中药材的经济价值较高,但对农户的素质要求较高,若没有丰富的种植经验,会造成较大损失。因此,当地应重视中药材的种植,将更多中药材种植知识传播给农户,打造出围绕林下种植草药的特色中药材产业,成为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

表6 林下种植草药与传统种植草药经济指标 单位:元·hm-2

3 小结与讨论

综上所述,以甘肃省小陇山林区为例,研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林下种养模式,阐述研究区域特点与研究方法,分析林下养鸡生态模式、林下种植食用菌和林下种植草药等3种林下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

1)林下养鸡的年均纯利润率为503.75%,笼养鸡的年均纯利润率为117.30%,表明林下养鸡的收益率远远高于笼养鸡,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按照“花椒树下养殖花椒鸡”的养殖模式,将养殖业和林业结合形成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循环经济。

2)林下种植食用菌的年均收益率为68.02%,传统种植食用菌的年均收益率为42.87%,林下种植食用菌的收益率远远高于传统种植,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在食用菌品种选择中,可以选择已经规模化推广的羊肚菌,经济价值远高于普通食用菌。

3)林下种植草药的平均收益率为753.88%,传统种植草药的平均收益率为666.08%,表明林下种植草药的收益率远远高于传统种植,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同时可以围绕小陇山林业特征,选择更多种类的中药材进行复合种植。

4)实践证明,相比于普通种养模式,林下种养模式能够创造出更高的经济价值和良好的生态价值,小陇山林区应当利用自身林业资源丰富的优势,推广林下种养模式,带动区域农业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土壤层小陇山草药
雄安新区上游油松林土壤层物理性质研究
东江中下游流域森林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本草药名中的避讳
草药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携手共筑绿色梦 大山深处著文章——记小陇山百花林场荣获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状先进事迹
全国国有林场职业技能竞赛在小陇山林业实验局举行
小陇山林区七叶树育苗技术
甘肃省夏河地区影响冬虫夏草种群分布的土壤理化因子调查
滦河典型林分枯落物层与土壤层的水文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