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立法 民主立法 依法立法
——我省部分地级以上市人大常委会工作亮点扫描

2023-05-07琳琳

人民之声 2023年4期
关键词:联系点人大常委会法规

广州:努力提高地方立法的质量和时效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省委、市委确定的中心工作开展立法。围绕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主题,坚持把有效管用作为立法工作的硬标准,努力提高地方立法的质量和时效。

在立法中有力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联络站)建设,新增25个基层立法联络站,各区至少有2个以上基层立法联络站,并在工会、共青团、工商联、律协等设立了5家专业的基层立法联络站。创新征求公众意见方式,实现法规整体和具体条文征求意见相结合,线上、线下征求意见方式相结合,公众参与立法的便利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升。完善代表参与机制,制定、修改每一部法规都邀请代表参与座谈调研,利用智慧立法管理系统、“广州人大I履职”小程序收集代表意见,其中绿化条例草案征求意见实现全市五级人大代表7261人全覆盖。深入开展立法实地调研,其中绿化条例专班先后赴12个单位开展调研;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专班先后3次前往市、区急救医疗指挥中心和医疗机构开展实地调研。

开展“小快灵”“小切口”立法。一改过去以“条例”命名的惯例,2022年有3部以“规定”命名的法规,充分发挥“小快灵”“小切口”立法出台时间快、内容针对性强的优势。将志愿服务规定由立法计划的“条例”改为“规定”,以拾遗补缺、细化上位法为原则作有针对性的制度设计。同时,注重法规选题小而准、制度设计精巧有效。比如,聚焦市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餐饮场所排放污染物问题,餐饮场所污染防治规定对餐饮场所油烟排放、噪声扰民等痛点、难点、堵点作出相应的制度回应。聚焦广州传统风貌建筑保护重点难点,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规定不设章节,针对传统风貌建筑活化利用、监督巡查等核心问题,明确管理责任、管理要求、管理程序,建立健全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制度机制。

深圳: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双区”建设、“双改”示范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制定了一批具有全国首创性和引领性、体现改革创新和先行示范的地方性法规,为深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

《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是国内首部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法规,对智能网联汽车从道路测试和示范运用到准入登记、使用管理、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交通事故处理和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全链条立法,从法律层面赋予智能网联汽车合法行驶地位,为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是国内首部人工智能产业专项立法,在人工智能的技术攻关、场景应用、治理体系等方面作出一系列创新性、探索性规定,有效支撑深圳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为深圳加快打造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提供坚强法治保障。《深圳经济特区细胞和基因产业促进条例》在全国率先从法律层面保障用于疾病诊疗的细胞和基因产品研发、生产、经营、使用,进一步规范细胞采集和储存行为,完善药物拓展性临床试验制度,为深圳打造全球知名的生物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坚强法治保障。《深圳经济特区数字经济产业促进条例》聚焦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和全链条服务进行制度设计,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后,深圳在大数据立法上再度发力,将为深圳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也为深圳加快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全球数字先锋城市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河源:创新民主立法、集中民智的方式方法

河源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入推进年度立法项目有序开展。

一是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从编制立法计划、立法调研、座谈论证到常委会会议审议法规草案等各个环节邀请人大代表参加,借助市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向各位代表征求对立法工作意见建议,让人大代表充分参与到立法全过程。二是不断拓宽民主立法渠道。组织召开全市法规草案征求意见座谈会,听取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市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深入基层一线了解人民群众的需要,听取基层声音,如在制定《河源市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条例》过程中,组织和平、连平2个县30个乡镇多方参与的征求意见座谈会,收集整理意见65条,为立法打下了良好的民意和实践基础。经统计,《河源市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条例》通过各种方式向各级政府部门、村(居)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以及不同领域的人大代表等征集书面意见建议共150条,充分体现了立法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全面性和代表性。三是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为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经研究确定源城区埔前镇人民政府等7个单位为新一届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多次带队到基层立法联系点调研,指导联系点规范化建设,积极协调联系点经费拨付等工作,确保新一届联系点有序运行。各基层立法联系点积极作为,结合年度立法项目征求意见工作,广泛深入群众倾听民声,提出立法相关意见建议30多条,较好发挥了立法与民意“最后一公里”的桥梁纽带作用。四是完成新一届立法咨询专家选聘工作。为适应立法工作的需要,对立法咨询专家进行了换届调整,选聘了15位在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有较深造诣的人才为本市立法咨询专家。立法咨询专家发挥“外脑”智力支撑作用,积极参与立法各项活动,助力法规质量的提高。在省人大常委会来河源市开展立法调研期间,结合各自岗位和领域提出省人大有关法规草案的修改意见建议共计72条,为省级立法积极建言献策,取得了良好效果。

湛江:不断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

2022年湛江市人大常委会设立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15个,向新设立的基层立法联系点授牌并及时组织召开全市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会议。

一是加强联系指导。在立法过程中,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作用,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更好地听取各方面群众的心声,了解群众的立法需求,实现各利益群体的利益平衡,找准法规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使制定的法规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在法规立项过程中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的立法需求和意见建议;在对立法项目征求意见建议时,除了发函征求各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意见,还组织各基层立法联系点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等活动,广泛听取和征求社会各界的建议和意见,认真分析采纳、及时沟通反馈,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发挥“立法直通车”作用。同时,通过召开全市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会议,抓好日常工作联系和指导;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及时解答、回应基层立法联系点反映的基层和群众普遍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是注重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将基层立法联系点征集法律法规草案意见、开展立法调研活动等工作与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工作融合起来。在人大代表小组活动、人大代表视察工作中,邀请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人员参加,充分发挥联系点的作用。各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开展工作时也注重广泛听取人大代表的意见,组织代表听取市民意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从立法前调研、到立法中征求意见、再到立法后实施效果评估,全面征求群众意见,真正做到“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应”。

揭阳:精心筛选立法项目 增强立法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揭阳市人大常委会在编制常委会2023年立法工作计划和立法项目库时,认真组织开展立法建议项目征集和调研论证,努力提高立项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一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分别于去年7月和9月,向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市直有关单位、基层立法联系点、市人大代表等发送征求意见函,并在揭阳人大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揭阳发布等平台向社会公开征集立法建议项目;同时走访部分法律界人士、行业资深管理者等特定对象,虚心听取立法建议和意见。

二是精准摸清需求和意向,科学研判立法项目。聚焦省委对揭阳的发展定位和市第七次党代会对揭阳市未来五年发展的战略部署,经过多次研究、梳理和筛选,初步确定了重点调研项目。并先后到市文明办、市新闻出版局等15家相关单位开展立法专题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走访等形式,深入了解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的管理堵点、执法难点和民生热点,进一步摸清相关领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立法需求和立法条件,为科学研判立法项目夯实基础。

三是发挥多方联动作用,充分凝聚立法共识。主动与10多个部门进行协商对接,协助有关单位正确解读相关上位法精神,找准地方立法的小切口,理清相关管理领域立法思路,凝聚立法共识,提高政府部门参与立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揭阳市立法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经认真筛选和论证,选取了拟列入常委会2023年立法工作计划和立法项目库项目14件。

揭阳楼(资料图片)

猜你喜欢

联系点人大常委会法规
高邑县人大常委会 组织召开常委会主任与“三长”联席会议
基层立法联系点发挥大作用
立法联系点:群众爹与立法新途径
千奇百怪的法规
千奇百怪的法规
千奇百怪的法规
本刊2017年第二季度稿件刊用情况
做好地方立法联系点工作的几点建议
坚持包联系点 打造过硬品牌
如何理解每两个月至少举行一次人大常委会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