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立医院接受慈善捐赠的实践与思考

2023-05-05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张方方高峰通讯作者周韵颖

办公室业务 2023年8期
关键词:医务社工救助

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张方方 高峰(通讯作者) 周韵颖

慈善捐赠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基于慈善目的,自愿、无偿赠与财产的活动。近年来,慈善捐赠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投入日益增加。据《2020年度中国慈善捐赠报告》显示,2020年度接收款物捐赠710.36亿元,其中卫生健康占比34.05%(居于首位)。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通过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参与慈善救助并服务重特大疾病保障,优化慈善资源的配置,有助于公立医院进一步履行社会职责,发挥保障健康和改善民生的作用。

一、国内公立医院接受慈善捐赠现状

(一)公立医院接受慈善捐赠大幅增加。当前,我国公立医院改革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医院运营面临综合监管、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及DRGs、DIP付费试点等多重考验,进入“微利时代”。与此同时,国家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社会卫生支出逐年显著增加。在财政拨款投入有限、收入结构发生改变的形势下,坚守公益性的公立医院如何合理、有效地筹措资金,抓住机遇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公立医院转型提质的重要论题。伴随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行,公立医院接受慈善捐赠的情况也大幅增加(见表1)。一方面,体现了医学人文精神和公立医院公益性宗旨;另一方面,为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撑。慈善捐赠在医疗服务、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医院管理、人才培养、国际交流、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分担了医院经济成本,带来较广泛的收益。

表1 部分公立医院接受公益事业捐赠情况

(二)捐赠面临风险持续存在。为鼓励面向医疗卫生机构的捐赠,规范捐赠行为,2015年,《卫生计生单位接受公益事业捐赠管理办法(试行)》出台,部分公立医院相应制订了管理制度,建立内部管控机制,充分发挥医院财会、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作用。但在捐赠实践中,在捐赠来源、捐赠转移和使用等环节仍存在不规范性。第一,捐赠来源较单一。医药企业是公立医院接受捐赠的主要来源,医院相关职能部门审核捐赠的非营利性存在难度,获捐后的资金管理也存在漏洞。部分医院让基金会和社会团体成为公立医院与捐赠方之间的“隔离带”,间接接受捐赠,而医药行业基金会同样存在筹资渠道单一的问题,个人捐赠和企业无指向捐赠较少,大多集中在医药企业定向捐赠,这些都对公立医院依法规范管理、管控商业贿赂风险、维护公益声誉等方面带来挑战和风险。第二,捐赠应急保障不完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武汉各医院防护物资告急,慈善组织等社会力量踊跃捐赠,为疫情防控工作捐赠了大量物资,但也暴露出部分医院在应急接受捐赠中,存在公开募捐主体不合规,接受捐赠的流程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部分科室和个人甚至私下接收捐赠,捐赠物资分配使用流向不清,或改变捐赠人指定用途。第三,慈善项目管理存在失规失范问题。部分项目在执行上存在公益性、科学性、规范性不够、合作的慈善组织公信力不足等情况,这些都可能对合作的公立医院带来负面影响。如2019年水滴筹接连引发舆论争议,2020年红十字会受到质疑,医院被动发声“澄清”。医院作为受赠方,担负着社会主体责任,需加强接受慈善捐赠的科学决策、规范化管理和专业性运营。

二、某三甲医院慈善捐赠管理实践

(一)慈善捐赠管理的流程完备。该院于2015年印发《某医院接受公益事业捐赠管理办法》,明确财务处是承担捐赠组织协调管理的牵头职能部门,在捐赠接洽、捐赠预评估、捐赠协议签订、捐赠接收、捐赠执行、捐赠信息公开等环节,分别确定了管理部门及相应职责,流程清晰。医院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接受捐赠的应急预案。2020年,该院在执行疫情防控任务期间,成立捐赠办公室,对接慈善组织和海关、交通、质监等多部门,办理境外捐赠医疗物资入境手续;组建志愿者团队,建立快速便捷的分配通道,防止物资积压,做到快进快出、物走账清;建立规范的捐赠接收流程,对捐赠物资的签收、登记、审核和使用实行全过程管理,做到来源去向可溯源。

(二)医务社工助力慈善捐赠管理。在该院的慈善捐赠管理中,医务社工参与多项:捐赠预评估,厘清慈善捐赠来源,开展捐赠人背景调查(包括经营和失信情况,捐赠人与医院的关系,是否附条件捐赠等),充分评估捐赠接受合法性、必要性、可行性、使用效率;促进慈善捐赠供需对接,办理捐赠接收相关手续,应对捐赠过程中的社会问题,避免负面舆情。该院还在执行定向医疗救助项目中,设立医务社工岗位,开展救助服务,在链接资源拓展“硬慈善”的同时提供“软慈善”支持;从发掘救助对象,指导申报资助,到协助财务结算,完成救助资助,实现全程服务。医务社工整合医疗、医保、慈善政策与资源,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照顾”,着力提升慈善捐赠对于困难群体重大疾病救助的效能。

(三)慈善捐赠发挥的效能不高。为进一步了解慈善捐赠接受情况,2022年5~6月对该院45个临床医技科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各科室抽取1~9名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回顾法、访谈法设计调查问卷,以问卷星的方式发放和回收。问卷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科室、岗位、性别、年龄;第二部分为科室获得院外慈善捐赠情况,包括慈善捐赠用途类型、个人参与等;第三部分为科室开展慈善救助(项目)情况,包括救助类型、个人参与、遇到困难、医务社工参与等。共回收有效问卷120份,调查对象以护理人员居多,占78.33%;中青年为主,30~49岁人员占90%(详见表2)。

表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57.5%的调查对象表示,所在科室获得(过)院外慈善捐赠,但捐赠类型以疫情防控(76.81%)最多,其次是患者医疗救治费用减免(42.03%)和公众健康(26.09%),支持医院建设发展的相对较少。94.16%的调查对象认为开展慈善救助(项目)对于改善医疗服务非常重要或很重要;90%的调查对象认为医务社工参与慈善救助(项目)非常重要或很重要。仅28.33%的调查对象表示所在科室开展(过)慈善救助(项目),其中有医务社工参与的仅为26.47%,不足三分之一,医务社工参与慈善医疗救助服务情况不理想。

三、对公立医院慈善捐赠管理的建议

(一)拓展慈善捐赠的资源配置。据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情况的公开信息显示,2020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医疗盈余率为-0.6%,资产负债率为44.09%。虽然国家财政投入的力度有所增加,但与医疗收入减少的幅度(7.54%)相比,相应缺口仍难以弥补。公立医院在加强预算和成本绩效控制的前提下,应转变捐赠意识,完善吸纳社会资源机制,提高资源拓展能力,探索成立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方式,通过专业运作基金会或基金项目,提升医院的资金募集、运作管理,充分发挥慈善捐赠的融资效能,为医院发展补充财力支持。

(二)加强慈善捐赠的接收评估和使用监管。1.增加捐赠评估的维度和广度,提升风险识别。接受捐赠前,研判其符合法律法规、公益性目的外,应建立捐赠评估工作机制,从捐赠人、捐赠行为、捐赠财产三方面预估合法性、必要性、可行性、项目效益,特别是溯清捐赠来源,厘清捐赠动机,排除虚假捐赠,分析项目要求和附加责任,及时对捐赠接收进行提示、改进、预警,必要时增加医院同行间评议、监管部门评价或引入第三方评估。2.评审捐赠使用和执行的效率,不断优化流程。接受捐赠履约尽职,提高捐赠管理信息化水平,督导捐赠专用、核实捐赠去向,对捐赠财产使用进行常态化数据收集、运行评价、问题分析、意见反馈与执行整改,提高捐赠项目效益。3.重视慈善捐赠的利他和社会属性,加强风险管控。捐赠使用严格执行审定批准的捐赠财产使用方案和执行计划,需关注法律风险、违约风险、道德风险,以公益为前提,优化配置和实施。加强内部审计,透明捐赠流程,监督捐赠使用,公开受赠信息,加强社会监督。

(三)重视慈善捐赠的应急保障作用。公立医院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任务,在完善的应急保障体系中,应将慈善捐赠管理纳入其中。通过制订完备的应急捐赠管理方案,能够高效对接捐赠资源,规范捐赠接收、使用、监管等过程管理,进一步增强捐赠工作的合法性、及时性、准确性。第一,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立医院既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也不是救灾捐赠受赠主体,公开募捐要和具有公募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第二,对应急接受的防疫物资、药品、医疗器械等财物,及时办理捐赠手续,分类整理,做到账目清晰,重点查验捐赠物资的质量标准,确保来源合法、安全有效、分配合理、使用到位。第三,建立规范的使用制度和台账,做到专人负责、专账管理、账款相符、账目清楚,以便接受审计和社会监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需快速应对,合理管控,因此要制订高效精准的应急物资保障方案。

(四)发挥医务社工专业服务作用。202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的意见》指出,要进一步丰富医疗救助服务内容,支持社工服务和志愿服务在医疗救助领域的发展。公立医院接受慈善捐赠定向开展医疗救助工作,作为医疗救助的“第三方”, 医务社工的加入,将提升慈善救助的公信力,助推救助行为更精准有效实施。1.加强医务社工专业队伍的建设。当前,公立医院已探索出符合自身发展的政府购买服务、医院内部聘任、慈善项目引入3种主要的医院社会工作模式。通过建立社工部,设置医务社工岗位,从培训、督导、宣传等方面开展工作,帮助医务社工融入医患团队,进一步推动医务社工在慈善救助中开展跨学科、跨专业沟通,发挥出协同医疗服务的作用。2.提升慈善捐赠管理的专业性。医务社工的职能之一即为患者和医院拓展、整合、运用和协调各种社会资源。通过医务社工的专业化服务,从捐赠吸纳到捐赠使用,在优化流程、完善评估、实施项目中,从制度化、公益性、科学性方面进行规范,优化公立医院的社会资源配置,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3.促进慈善医疗救助的规范性。慈善救助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在政策和服务开展上也不平衡,公立医院内部也因慈善救助项目分布不均和缺乏统一的服务规范而参差不齐。应总结救助服务经验、开展实务研究,推动出台慈善救助领域社工介入服务指南或救助服务标准规范,为医院开展慈善救助提供标准化范本,促进该领域的专业化发展。

猜你喜欢

医务社工救助
青春社工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水下救助抢险
誓 言
——医务工作者之歌
水下救助抢险
社工
医务社工的上海故事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临时救助 “善政”还需“善为”